免费论文网 首页

生活的发现作文

时间:2017-03-24 06:00:4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初三命题作文“美在不经意间”导写

初三命题作文“美在不经意间”导写 山东王兰芝 【文题】 瞬间,美会突然闯进你的视野,让你惊诧不已!当然,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美才会在

不经意间闯入。请以“美,在不经意间”为题作文,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中的“不经意”是没有经心、没有留意,“美”是指生活中美丽的景、事、情感等。“不经意”是文题的题眼。此文题内在的意蕴是,无意间发现了平凡生活、细微之处潜藏着的美好。这一瞬间的感觉,却深深地定格在你的心间。写作时,要详细描写发现“美丽”的过程,精雕细刻,并抒发自己的情感。 写好此文,还应当做到“三细”: (1)细心。美学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没有细心的体察,便不会有对生活的发现。纵落笔到“发现”,人云亦云,也没

有新意可言。这个发现应是独有的,是深刻的,这样题材上才能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2)细腻。“不经意”的特质决定了这一瞬间你的思想、情感抑或心理受到震撼,对这一震撼,只有调动多种描写手法,把瞬间的情感细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才能以情动人。 (3)细节。文题有意引导同学们关注细节,打造细节,因此笔力要集中于“不经意间”那个特定时刻,把那一瞬的美与丑、动与静表现出来。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不必多,突出与那个“不经意间”相关的片段即可。 总之,作文要小角度,新发现,大收获,显真情,以小见大,以真、善、美为主旨。 【佳作示例一】 美,在不经意间 莱西市孙受中学初三王金燕 拉长的身影,佝偻的腰背,锄头就是美丽的弧线。汗水滴落下来,滋润着我的心灵。 ——题记 初二暑假,朋友邀请我去市区的月湖游玩。碍于情面,我不好意思拒绝,咬牙答应了。 回到家,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我心里不由矛盾起来:父母离异,妈妈独自拉扯着我,省吃俭用供我上学,成天在地里刨着累着,我怎么能出去玩呢?我心里恨着自己,可一想到跟同学的约定,心里又不好受了。 (范文 ) 欲言又止,欲说还休。 午饭时,我一改平时唧唧喳喳的习惯,闷头吃饭。妈

妈奇怪地看着我,走过来,用那双粗糙的大手摸了摸我的额头:“娃儿,有事瞒着妈?” 真是知子莫若母。我涨红了脸,低垂着头,期期艾艾地说:“妈,我??我??和同学说好了要去月湖玩,可是??” “哦,多少钱?”妈妈有些紧张地问道,拿着筷子的手停住了。 “100元。”我鼓起勇气答,没敢抬头,我实在怕见妈妈被贫穷折磨得失去了光彩的眼睛。想着让妈妈为难,我又在心里不停地责怪自己:妈妈这样辛苦,自己居然还想着去游玩,真是混账啊! “哦,去吧!”妈妈迟疑了片刻说。

篇二:关于 写作文

内容简介:作文一直都是大多数学生、老师、家长最头疼的事情。

写不出好的作文,关键是孩子无话可写。怎么让孩子面对写作可以文

思如泉涌呢?我在这里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走进生活、学会做人、掌握方法、评改作文

经常听同事说,现在的的孩子作文越来越差,某某同学上五年级

了才写200字,有些同学甚至不会写,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40分

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的要求相差甚远。即使40分钟能完

成不少于400字的小学生,他们的作文或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众

口一词,或是干巴无味。(写人要突出思想性;写事意义要大,要说

明一个道理)写老师总是深夜备课、带病工作;写父母总是冒雨送生

病的自己去医院;写好事总是帮老人过马路。究其原因,学生没有生

活的体验和积累,只好胡编乱造;从学生说,或是生活单调,或是缺

少对生活的发现,缺少感受生活的能力。

1、让孩子走进生活

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更多的父母都意识到将来的社会是知识

的社会、科技的社会、人才的社会。很多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

凤。有一位家长经常向我诉说自己对孩子的付出与期望,以及孩子又

是多么的让她失望。她说:为了孩子能把学习搞好,在家里我啥家务

活都不让他做。我想,这个父母可能是现代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

的一个典型。是啊,父母多伟大,这孩子多不争气呀!这话咋一听,

还挺有道理。可我试问:一个连基本生活家务都未曾做过,也不想为

家人分担的孩子,他怎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父母的辛苦、生活的艰辛

呢?他又哪来的学习的动力?不客气地说,他在人格上是不健全的,

很可能连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他们很容易认为家人为他做事都是应

该的,那这样的孩子又怎能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所以才有把《第一

次炒鸡蛋》写得好像他天生就会之类的文章。因为他们全凭想象来写,

整篇文章全是假话、大话、套话,毫无真情实感。

我们成年人往往依照自己对事物的表面的认识,以为在帮孩子,

其实我们已经在冥冥之中把孩子的写作天分扼杀在了它的摇篮阶段。

孩子要写出好的文章也需要我们大人的成全。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

之炊”,他们缺少的正是生活的实践。相反我们也看到有的同学提起

笔来,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

势,究其原因,便是在体验与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有的

同学眉头紧锁,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

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习作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

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

秀才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

学生怕习作主要原因就是肚里没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

中对作文指出: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

空话、套话。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要达到以上教学目标老师

在作文教学中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于是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就这个问题先给家长上了一课。其次我们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如精心安排每个节日,春节搞个慰问活动,让学生帮助有困难的人;三八节,给妈妈送份礼物、写封信;再如周末,布置一些生活作业,像做一道菜,洗一次衣服,做一件小制作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 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2、教会孩子做人

记得巴金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够在文学方面取得成就,并不是我比别人经历得多,而是同样的事情我往往会比别人多一些感受。而怎样能够让孩子比别人多一些感受呢?我觉得关键就是教会孩子们做人,教会孩子们要有孝心,要有爱心,要懂得感恩。我以前遇到过这样两个孩子,他们两个都很聪明,第一个要说的就是我上文中提到过的那个妈妈连家务都不让他做的那个孩子。这孩子曾经出过一次小小的车祸。他妈妈曾经给我讲过,当别认告诉他孩子被车子撞了的时候,他一下子都懵了,她吓得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到事发地的,其实孩子只是让电动车撞得腿骨折了,孩子无大碍。把孩子送到医院,医生

说没事。可是她说她每日每夜的睡不着,她觉得自己把孩子没看管好,她很自责。又害怕孩子的腿以后留下后遗症怎么办,连会不会给孩子将来娶媳妇带来麻烦之类的事都想到了??总之,那几天她是天天围着孩子,也在思想上折磨着自己。孩子出院后,她为给孩子养伤,不惜重金就买了空调和冰箱(那时正值夏天)。总之我觉得“无微不至”这个词就是为她这样的人造的。可孩子在写“感恩”的作文时却觉得无人可叙、无事可写。然而第二个孩子却写到爸爸半夜给他写改作文:爸爸有时皱起眉思索半天,有时却露出满意的笑容,在本子上写上几句??直到自己满意才小心翼翼的离开自己的房间。后来还写了很多让人感动的感受。我想这两个同学,为何一个能面对着如此深沉而凝重的母爱而无动于衷,而另一个能把一件父亲为自己修改作文的小事写得感人肺腑,这不得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3、注重习作方法的引导。

传统的写作观认为“有所感,才能写得出”,我却认为不一定。这就如同有“米”不一定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一样,只有掌握了做“米饭”的方法、程序等,才能将生米做成美味可口的熟饭。写作就像做饭,学会构思之技,才能写出好文章来。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环境的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要学会细致描写。在做一些阅读题时,我不仅仅做题,还让学生去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为训练孩子们学会细致描写,我还以我为模

特,在班上做出一些举动,说一些话语,让孩子们来叙述我。在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叙述中,我当时的形象可就更加生动传神。在一次又一次的较量与磨砺中,我的学生作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情感也得以升华。以至于他们有时写得好的地方,我都忍不住想拉住我的同事给他读一读,来分享一下我的喜悦。

4、锻炼学生具备评改作文的能力

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学生的习作初稿,就像一块粗糙的玉石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必须经过反复地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上乘之作。在平常习作中,我经常组织学生互评、自评。多次的教学实践表明,文章评改是作文训练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将评、改、写三者结全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品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修改作文及自己写作的能力。

总之,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来源于生活又最后将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习作应该是自由的创作形式,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一开始,别给孩子太多的束缚,想写啥就写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以写起来自然容易动笔。随着时间的推移,再逐步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写作要由观察生活开始,长期在真实的活动中搜集自己有感受的实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还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积累,养成学生说实话,诉真情的朴实文风。那么,就让生活的真实,表达的真实带领学生走向习作的春天吧。

篇三:2. 日常生活

二、日常生活

“王安忆式”写作的特点之一就是日常生活的发现和书写。

二十世纪的现代中国,一方面是英雄式的生活,对乌托邦的想象激发起来的豪情壮志;另一方面则是安稳细腻的日常生活。英雄式的生活太过于抽象沉重,而日常生活的井然有序、琐碎芜杂则成为了英雄休憩的地方。正如张爱玲所说,“我知道人们急于要求完成,不然就要求刺激来满足自己嗜好。他们对于仅仅是启示,似乎不耐烦。但我还是只能这样写。我以为这样写是更真实的。我知道我的作品缺少力,但既然是个写小说的,就只能尽量表现小说里人物的力,不能代替他们创造出力。而且我相信,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1

自80年代至今,王安忆的多部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日常生活的气息,如《庸常之辈》、《流逝》、《六九届初中生》、《流水三十章》、《长恨歌》、《“文革”轶事》、《我爱比尔》、《富萍》、《桃之夭夭》、《新加坡人》等。80年代王安忆的日常生活主要指向的是农村,90年代王安忆则将视线转向了都市人生,到新世纪之后王安忆重新“回到农村”,“我现在写农村,并不是出于怀旧的目的,也不是祭奠插队时期的日子。而是因为农村的生活方式在我眼里日渐呈现出审美的性质上升为艺术。”2研究者涉及到王安忆的日常生活就是关注其审美发现和书写,然而审美只能表明王安忆对待日常生活的态度,那么王安忆关注日常生活的背后是什么?她是否一直都坚持着日常生活审美书写?其实王安忆的日常生活的书写包含着精神状态和生存价值的探讨,她的日常生活是一种“逃亡”“逃离”,是一种具体的存在方式的表达,甚至可以说日常生活是每一个人的“故乡”。

自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日常生活明显具有政治化倾向,政治论调早已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甚至阶级斗争渗透到普通百姓的家人和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具有双重身份:“公民”身份和“政治/阶级”身份,价值观也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可以说,政治性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集体性、群体性的,而非个体性范围,已经将社会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相结合。80年代王安忆的日常生活逃离的是正是一种政治遗韵、后革命时代,从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传统中摆脱出来,关注日常生活的世俗,她要创造一片私人天地来实现无政治意识,这里的私人不单纯的指王安忆本人以及小说中的人物,而是整个社会的凡人常态。同时这也是王安忆关注政治生活的方式,80年代王安忆的小说用一种隐蔽背景的方式将政治生活掺杂到日常生活,将注意力挥洒到日常生活中微末的事物和人物,赋予他们抗衡权威话语的价值和意义,看他们如何消解政治生活。从此层面看,王安忆的小说和新写实小说具有本质的相似。二者都是意图摆脱长久以来意识形态的控制,注重现实生活的还原,只不过新写实小说更注重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而王安忆则用温情的手法将庸常的生存真相描述出来。

(文本解读)

《流逝》写的是原是资产阶级家庭的少奶奶欧阳瑞丽在“文革”这段时间的身世浮沉、命运颠簸,借以个人来反映社会生活。王安忆选择独特的视角通过一个家庭主妇观察文革,反过来又通过文革来塑造欧阳瑞丽。受政治的影响,原本1

2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1944年 王安忆、周新民,《好的故事本身就是好的形式——王安忆访谈录》,小说评论,

富裕殷实的家庭一夜之间破落到仅仅维持最低的温饱:家被抄,房子被封,公共的定息、工资停发等,小说中详细写了欧阳瑞丽菜场早市买菜、卖旧货、带小孩、抢房风波、生产劳动图景、知情的上山下乡以及小姑回城、家庭突然面临危机的窘境等等,王安忆把欧阳瑞丽写成无论是操持家庭内政还是社会外交都无往不胜。王安忆在如此充满危机的时代,却并没有将欧阳瑞丽置入时代的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家庭的问题、社会关系的冲突、阶级的尴尬等,没有从政治的眼光进行揭露和刻画,而是重点写出她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流程。当然,王安忆在《流逝》中通过欧阳瑞丽进行的日常生活的书写也被研究者视为囿于肤浅的表面,缺乏现实主义的真正的力量。

短篇小说《庸常之辈》、《窗前搭起脚手架》以及《阁楼》、《好婆与李同志》等都继续庸常日常生活的书写。《庸常之辈》写何芬,一个生产工作组的姑娘,生活的轴心就是如何置办嫁妆,办婚礼,建立一个普通的家庭,过好日子。王安忆就是要写人们用卑微的力量实现卑微的追求,很实际,很现实,生活的出发点很质朴;《窗前搭起脚手架》里面那些搭脚手架的工人们;《阁楼》上面王景全师傅对于炉子制作的沉溺;《好婆与李同志》中好婆的细致日常生活,她了解这个社会完全是从李同志的家中饮食、客人以及李同志穿衣的变化。90年代的《文革轶事》更是摒除了政治的因素,只写这一家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生活。

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的现代化进程打破了中国封闭的日常生活。王安忆小说的日常生活的空间指向了城市,远离了农业社会来到一个崭新的场所。其实在80年代《冷土》《悲恸之地》等类似小说中,王安忆就已经表现出注视城市的愿望,90年代为王安忆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王安忆曾经说道,要写一个城市的故事“城市的街道,城市的气氛,城市的思想和精神”3。这一时期,王安忆的日常生活书写明显是现代性的审美体验过程,将都市日常生活从传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商业氛围中解救出来,她的日常生活体现出鉴赏城市的眼光和趣味。王安忆曾说:“上海给我的动力,我想也许是对市民精神的认识,那是行动性很强的生存方式,没什么静思默想,但充满了实践。他们埋头于一日一日的生计,从容不迫地三餐一宿,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就是凭这,上海这城市度过了许多危难时刻,还能形神不散。比方说,在文化大革命的日子里,上海的街头其实并不像人们原来想象的那样荒凉呢!人们在蓝灰白的服饰里翻着花头,那种尖角领、贴袋、阿尔巴尼亚毛线针法,都洋溢着摩登的风气。你可以说一般市民的生活似乎有些盲目,可他们就好好地活过来了。”4王安忆的日常生活带有现代性体验,从新写实小说的琐碎无聊中解救出来。

(文本解读)

《长恨歌》小说通过王琦瑶,一个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四十年的日常生活变化写出了这一个城市的变迁。小说第一章就介绍了典型的城市片断: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王琦瑶式的小姊妹,这部小说领着我们观赏了一个城市的肖像。作者让我们看到了豪华的大饭店,也有平安里似的弄堂;西方小资情调的咖啡厅,爱丽丝公寓小洋房;枝形吊灯、选美晚会??《妙妙》写出了一个小地方的日常生活怎样受到现代性社会的影响;《香港的情与爱》《我爱比尔》现代性大都市里面日常生存状态。 3

4 王安忆,《男人和女人 女人和城市》,《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时代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王安忆 郑逸文,《作家的压力和创作冲动》,当代作家评论,2002-9-25

新世纪以来,王安忆小说日常生活的书写逐渐驱逐了“城市”这一令人反感的符号。如果我们细细观察会发现,80、90年代王安忆小说日常生活的主角是人,作为指路人展示给我们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而到了新世纪小说中日常生活的主角趋向于“景”“物”,那种不动声色地传递我们信息,例如《陆地上的漂流瓶》、《丧家犬》、《古城的餐桌》、《角落》、《游戏棒》、《积木》等等。那么是什么导致王安忆的日常生活的颠覆呢,从酷爱都市日常的表现重回农村?其实当下时代陷入到现代与后现代之争的时期,后现代反映出来的浮躁轻松的状态以及彻底的实用主义早已经逐渐掩盖住现代主义的严肃面目和浪漫主义的一代,中国的现代性出现了异化。于是,对生存状态进行重新思考,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就成了知识分子不可绕过的课题。王安忆在访谈录中说道:“我所描写的城市和人,渐渐在现代化的强大模式中崩溃、瓦解,这大约就是所谓的现代化崇拜的力量??我完全不知道将会有什么样的前景,来取代这迅速消解的生活。在这力量面前,文学太虚无了,我只是在纸上建立一个世界。”5这样王安忆小说的日常生活成为了逃离现代性、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武器。

(文本解读)

《上种红菱下种藕》以一个小孩秧宝宝的视角描写了沈娄、华舍镇这些地方逐渐被现代化所吞噬。老公公的死,意味着沈娄的结束;秧宝宝的离开,意味着华舍镇也即将消逝。王德威把《上种红菱下种藕》称为“前青春期的文明小史”6,不仅仅是秧宝宝的成长小史,同时也是一座小镇的文明史。

短篇小说《陆地上的漂流瓶》王安忆直接将物质符号的“钞票”作为精神的传声筒;《角落》详详细细地介绍原来的布店、修车摊子;《游戏棒》《积木》则看到传统的东西披着现代性的外衣招揽着怀旧人的记忆??

然而,王安忆在进行日常生活场景的书写时,有时不免过于繁文缛节,过于沉溺,南帆称:“散文式的抒情和分析大量填塞于人物动作的间隙。人们不妨想象,这部小说既是由人物的命运和一系列以城市为主题的散文、随笔连缀而成。王安忆信心十足地投入这种叙述的冒险。她肯定相信,种种机警而精彩的辨析有

7效地抵消缓慢的故事节奏而导致的沉闷。”陈思和也认为:“长篇累牍的议论越

来越缺乏吸引人,甚至连一些专业评论家和文体研究者对王安忆的作品也失掉了耐心8。另外王安忆是否真正认同这种“庸常之辈”及其日常生活,还是王安忆为自己、为“英雄们”制造的“救赎稻草”? 5

6 王安忆 郑逸文,《作家的压力和创作冲动》,当代作家评论,2002-9-25 王德威,《前青春期的文明小史》,读书,2002年第6期 7 南帆,《城市的肖像》,《王安忆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6年5月版 8 陈思和,《营造精神之塔》,《王安忆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5月版


生活的发现作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51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