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村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时间:2017-03-22 06:07:0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发展村集体经济支部书记典型材料

村级发展的领跑者 无怨无悔的实干家

――记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 XX

XX镇XX村,是革命老区乡村,属镇政府所在地,全村版土面积4.3平方公里,以山坡岗地为主,耕地面积1252亩,山林面积890亩。总户数617户,人口2103人,劳动力1100人,常年外出务工530人,分为16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湾,是全镇唯一的地少人多的中心村。2011年,XX同志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四年来,他以管理企业的理念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创新了“五强”工作法,深挖内部增收潜力,走上了大兴林业,合理调整种植业,入股经营等多业并举之路,村集体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新农村气象。截至2014年4月底,村拥有集体山林资产300万元,集体积累资金50万元、固定资产200万元。其中:201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2500多元,集体经济完成了从不足5万到突破15万,直到现在的年收入60万元的三级跳,预计2015年村集体经济可达到150万元。

一、强班子,聚人心,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坚强的村级班子和一个好的

领路人。XX同志接手支部书记后,他以企业家的眼光定位村级班子建设,把配齐配强村级班子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打破村支部管理中懒散惯例,把村干部的工作实绩、工作量和工资待遇以及村级发展挂钩,将村级分工重新调整为村务服务类和经济发展类两大类,并聘请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和集体经济发展意识的

老党员和在外能人为经济发展顾问,完善了班子结构,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同时,结合市区组织部长年驻点帮扶的有利条件,不断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着力提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针对村干部的素质现状,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在村干部当中开展市场经济、股份合作、农村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以及农村适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配强村级班子和素质能力的培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管理,抓村务,带头树立村级服务群众新形象

在抓村级经济增收方面,XX同志在不断探索新办法的同时,重注重村级内部财务管理,他认为企业管理讲求科学化和精细化,村级同样也需要。2011年出任书记后,结合全区上下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XX同志把握契机,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研究“三资”清理办法,并召集各村民小组长具体对村组所有的资源、资产及资金全部摸底,逐项逐件登记核查,并建立台帐,确保集体财产不流失。同时成立村级财务监督委员会,并通过民主表决将“三资”全权委托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代理,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将家底交给全体村民,使村民更加了解集体财产的来源去向,规范了村级固定资产出租管理,增强了市场化、民主化运作,通过这一举措,村级客运站、菜市场和村级门面出租收益大幅上升,每年为村级增收15万元,并逐年递增。村干部无不感叹:真的是管理出效益。

三、强思路,抓增收,引领开辟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子

XX同志接手支部书记后,面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困惑,他没有丝毫懈怠,总是以“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不断摸索。2011年底,在得知弘源丰景观绿化有限公司准备落户XX镇后,他第一时间带领村支部一班人上门自荐,并带领企业家实地考查,同时组织村干部和老党员连夜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一个星期流转土地700亩,完成第一期企业引入工作,为了满足企业需求,村支部主动成立专班,加强协调流转扩建,并积极协调企业用工与村民对接,实现了村、企、民三方共赢,截止到2013年底,共计流转土地2000余亩,协调完成了300多人就业,盘活了村级闲置土地250多亩,为村级创收15万元。菲尼克斯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自2009年落户XX村,一直以太空种植和特色药材种植为主,由于市场拓宽有限,经济效益一直得不到提升,2014年4月,在得知企业融资扩建困难后,XX同志通过对市场的前期预测,主动与企业对接,融资300万元,以村支部占股51%的模式入驻菲尼克斯公司,并实施产业转型战略,栽种苗木花卉2000多亩,水产养殖150余亩,结合全镇养殖资源,打造循环种养农业发展示范区,安置本村村民200多人就业,预计入股后,2015年可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创收80万元,2016年可突破100万元。

四、强带动,促发展,探索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新模式

在市区两级组织部门长年驻点帮扶中,XX村党支部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在建立鹏程1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后,村支部主动成立全镇每一家养鸡专业合作社,新增培育20多户养殖大户,每年可

为村民创收达到200多万元。2011年,在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经营种植模式后,XX同志主动申报,动员村级能力程建华、徐文喜等人筹建家庭农场,在得到原市委常委、警备区政委徐宗元同志的具体指导下,XX村率先成立了全区第一家家庭农场――宏发祥家庭农场,流转村级集体土地和山林地200亩,开辟种植西甜瓜、甜玉米和优质葡萄,当年就获得明显效益,在村支部的引领下,2012年再成立家庭农场4家,流转村级集体土地近300亩,把村级闲置的边角土地集约化经营,真正实现了闲置土地资源化、村民共赢的新格局,仅此一项为村级创收达到10万元以上。

五、强服务,优民生,强化村集体经济惠及群众硬举措

有了村级集体经济,受益最多的还是村民。四年来,XX同志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完成了全区第一家市级示范村五务合一建设,并打造了独具一格的XX文化广场,另一方面自筹资金,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万元,硬化1.5公里的小学进出路,极大地方便学生出行。投资12万元,修建了通往菜市场和车站的市场路,提升了集镇形象和群众出行便利性。投资9万元实施了路灯亮化工程,美化了环境。投资 6万元,增添了村级环卫保洁力量,改善生态环境。投资10万元,兴建焚烧炉和垃圾池,聘请保洁员天天清扫,改变了以往村中垃圾乱丢乱倒现象,村中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观。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投资近万元,组建30余人的腰鼓队,每年出资举办镇级文化艺术节,群众极大欢迎。

三年来,XX村的发展成效是明显的,在村集体经济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增收的渠道也在不断地拓宽。正是有XX同志敢于对困难说“不”,以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地探索新思路、新办法,XX村村集体经济才会稳步向前发展。

篇二:我村整村推进典型材料

新村美景入画来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大桥镇井源村整村推进典型材料

2006年,井源村抓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这一契机,整合扶贫资金,集中投入,全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按照扶贫开发规划要求,整合财政扶贫、部门帮扶、社会捐助、村民自筹等各类资金693.5万元,按照“抓基础建设,抓产业发展,抓村庄整改”作思路,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比2005年翻r两番,彻底摆脱了贫困。 制定规划,勾画发展蓝图2006年初,井源村在省委党校、县政府办公室和县教育局等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详细了解每家每户的人口状况、劳动力资源、家庭收入等基础信息,实地考察全村的地形地貌、?林耕地、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和听取村民意见,确定了实施山、水、田、路、电综合治理,整村推进,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总体扶贫工作思路。。1组村民徐正国离集镇9公里,以前经过沙石路到集镇一趟光步行时间就要4个小时,如今修通了水泥路,坐车方便了,到集镇一个来回只要1个小时。

化农业基础设施在农业中的主导地位,将多年失修的池塘堰圳和灌溉水渠进行加吲维修,累计新修水渠3000米,充分发挥了中心水库的灌溉功能,确保下游800亩稻山用水无忧。据了解,以前由于水源少、水渠没有疏通,村里经常出现争水引发的矛盾纠纷,村民为了引水到ⅲ里通常是彻夜难眠。如今,水渠修通了,水源充足了,村里冉也没有发生争水引发的矛盾纠纷,村民种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以前村只有一所简陋的村级小学,房子危旧,而积狭小,既无法容纳全村学生就渎,更仔在严重安全隐患。家k兀奈之下,将孩子送到外地就渎,导致大量生源流失在外,教师教学心灰意冷,教学成绩急剧下降。2007年,村里投资45万元新建一栋占地l2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大楼,添置课桌椅350套,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目前,不仅本村学生全部回归学校,还吸引本镇坳田村、李源村和石坳乡余源村的部分学生“加盟”,学生由以前的160余名增加到300多名。如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校的教学成绩均大大提升,每次评比总是位列全镇前茅。

改善村部和卫生所条件,为村民提供便利。投资22万元新建一栋占地160平方米的两层村部办公楼,改善村两委班子的办公条件,结束了村两委班子长期租赁民房办公的历史。投资27.5万元新建一栋占地80平方米村级卫生所,并对所内设施全面配套,满足了村民就近就医的需求,确保村民“小病不出村”。

建设新村,打造宜居环境结合国家大力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几年来共整合资金175万元,在殿下、黄泥丘、塘下、石塘下和李家垅5个自然村庄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按照新农村建设“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丁作思路,按照新农村建设“j清七改五普及”基本要求,全力整治村容村貌,打造宜居环境。 井源村塘下自然村就常常出现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群年轻人在新建的篮球场激烈比赛,旁边站满了观众,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几个中年人挥舞着手上的乒乓球拍,俨然一副“国手”的潇洒姿态;几个老人正在健身,不时发出阵阵会心的笑声??这分明只是城市里的生活画面,现在也成为井源村五个新村点最平常的生活场景。

发展产业,共奔富裕之路没有产业支撑,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壮大传统产业,鼓励村民养猪、养牛、养羊和养鸡,增加农民收入。全村共有生猪养殖大户12户,养牛大户5户,养羊大户l3户,养鸡大户3户;成立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人社群众30户,规划面积500亩,种粮实现耕作机械化、防控绿色化和良种良法先进化。

篇三:立足镇情村情 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1

立足镇情村情 发挥资源优势 壮大集体经济

——富堨镇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材料

近年来,富堨镇党委、政府一以贯之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就是

夯实基层组织这一理念,狠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力招商引资,实行土地复垦、土地置换等项目,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一定的成绩。富堨镇地处县城郊区,辖6个行政村,总面积54平方公里,总人口1.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万。2011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22.8万元,其中富堨村超200万元,承狮村超100万元,全镇经营性收入134.6万元,占总收入32%,项目收入237万元,占总收入56%,集体经济收入呈现多元化趋势,土地征用村级提留款、房屋出租、土地置换、土地复垦、资源出让成为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的主渠道,其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

(一)人才培养引导,增强发展意识。镇党委始终将人才工作放在发展集体经济的首位,特别是领导班子干部队伍更是选优配强。在2011年村两委换届中始终坚持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创新化原则,将一大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干部选进村领导班子,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中坚力量。如富堨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程亚忠创办油坊,租赁厂房为富堨村每年创收租金万元,徐村村委会主任金茂林创办吉茂煤炭,承狮村书记毕红武是建筑队经理,建筑队安排本村就业三十余人。镇党委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上任伊始举办培训班,强化经济意识、发展意识,武装村干部的头脑,同时针对各村采用“一村一策”外出学习,如徐村村两委到绩溪县仁里村参观学习,并远赴铜陵学习新农村建设。

(二)融入城镇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富堨镇地处城郊,土地优势、区位优势、工业优势、人才优势明显,特别是城区南延北拓政策的实施,富堨镇迎来大发展的百年机遇,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大发展的良好机遇,餐饮业、服务业、房屋出租非常活跃,

徐村村委会房屋出租实现3万元收入,富堨村油坊、房屋出租收入突破万元。京福高铁、新安中学、洞宾祠等项目的入驻,全镇征用土地村提留款就突破80万元,占总收入五分之一以上。

(三)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集体经济。发挥荒山、荒地、砂石、滩涂地资源优势,创办砂石场,实行土地复垦、土地置换、油茶基地等项目,共收入27万元,占总体经营性收入20%。如中溪村利用河道丰富砂石资源创办沙石厂,收入13万元,并用于河道整治,造福于民,该村还利用土地置换、土地复垦项目创收7万元,同时为村部建设赢得建设用地,将于今年七月竣工入驻办公,该村经营性收入占集体经济总收入54%。

下一步打算

到2015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富堨村超800万元,承狮村和徐村村超500万元村达2个以上,中溪村和青山村超10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占集体经济总收入的比例超50%以上。2012年度徐村村、富堨村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承狮村突破30万元,中溪村突破20万元,青山村突破15万元,仁里村突破3万元,促使全镇集体经济上台阶,且持续增长收入稳定。随着城镇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今年城许大道、富资河整治、新建新安中学、二环路、高铁建设等项目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必然带动经济社会快速繁荣,租房、饮食、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将蓬勃发展。下一步富堨镇将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采取以下五条措施加快集体经济发展:

(一)投资不动产,发挥长期效益。城郊村要以村级土地补偿费为“第一桶金”,投资建设出租房、沿街店面、厂房等获长期收益项目,促进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如承狮村要紧密结合高铁货运站建设,早谋划仓库出租房建设;徐村村发挥毗邻城郊的优势,建设部分厂房出租,招商引税分成。

(二)发展旅游服务业,实现互利双赢。着重建设凤凰湖休闲旅游、洞宾祠保护开发、仁里百家摄影点建设,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增加集体收入。现徐村洞宾祠开发、凤凰湖开发等旅游休闲项目正在建设中,徐村村水库开发休闲项目已列入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拟在徐村村地段建设蔬菜批发市场,方便菜农销售、批发商收购,增加集体收入。

(三)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集体经济。针对荒山、荒地等村组集体资产,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积极参与房地产、企业、服务业入股,以土地及土地征用补偿款入股,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参股分红,壮大集体经济

(四)加大政策扶持,激励集体经济发展。只要是村级招商引入企业上交税收(镇政府留成部分)返还村级,形成集体经济增长持续支撑点,并对于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并给予一定招商引资费用,形成村干部“比、学、赶、超”竞相发展良好态势。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供人才支撑。针对发展集体经济这一课题,及时带领村干部到区位优势、土地优势相当,但发展较好地地方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形成发展共识、发展凝聚力、创造力,从而带领全村共同发展致富。


村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35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