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百年沧桑话中国

时间:2017-03-21 06:06:1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专题复习百年沧桑话巨变──上海篇

专题复习:百年沧桑话巨变──上海篇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知识连接】

1.《中国历史》第三册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历史》第三册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6月初,北京学生上街进行爱国宣传,北洋政府逮捕学生八百多人。消息传到上海,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等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中国历史》第三册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接着,又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4.《中国历史》第四册 “改革开放”

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5.《中国历史》第四册 “外交事业的发展”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

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

外交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

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新世纪的第一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

繁荣”。10月2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上海科技馆迎候前来出席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9

位领导人。江泽民首先发

表讲话。接着,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

APEC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会议结束后,江泽

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

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试题链接】

一、单项选择题

1.“看千年中国去西安,看百年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鸦片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

A.便于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于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3.“七一”来临,某社区要上网查阅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史实,准备出一期黑板报,你为他们提供的最好“关键词”是( )

A.1919年 中共成立 B.1921年 上海

C.1945年 延安 D.1949年 北京

4.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 )

A.深圳 B.上海 C.厦门 D.汕头

5.右图被称为是“历史性的握手”,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C.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7.2008年10月24日至25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再次表明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下列哪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

A.万隆会议 B.上海APEC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D.日内瓦会议

8.按照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万隆会议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二、材料解析题

1.根据右边APEC会议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3)这次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4)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某学校初四(1)班的同学围绕“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

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联合国《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发展》认为,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达到50%。 中国明确承诺,将认真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各项援非举措,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继续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扩大对非贸易和投资,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截至2009年2月底,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2721人次。目前我军共有1949名官兵在联合国9个维和任务区执行任务,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之一。

【主题探究】

综合以上材料,你怎样看待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历史回眸】

请写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反映“历史性变化”的三个外交方面的史实。

【顺应潮流】

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国际背景、国内条件分别有哪些?

3.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进入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上海见证了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历程。从上海的百年沧桑,到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

一、1.C 2.C 3.B 4.B 5.C 6.D 7.B 8.C

二、1.(1)2001年,中国上海。

(2)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APEC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

(4)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主题探究】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树立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历史回眸】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

【顺应潮流】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3.近代中国,封建落后,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眸过去,我们看到了近代上海的百年沧桑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祖国会更加强大,我们伟大的祖国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篇二:百年沧桑话眉师附小

百年沧桑话眉师附小

徐济文

我是在眉师附小发蒙读书的,那时是1940年,我刚6岁。学校叫“南城小学”。上课的教室是宽宽的木地板房子。随着年岁增长,我逐渐知道,这教室是一通6排并列两间教室的穿逗结构房子,系前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眉山县开办的第一所县立高等小学校的教室,再往前追溯到1162年(康熙元年),是清朝设臵的眉山书院。1925年改高等小学校为高级小学,三十年代改为眉山县南城小学。建国后,改名为府街小学。1956年,眉山县人民政府决定改府街小学为眉师附小。

这是因为府街小学的操场与眉山师范相邻,仅一墙之隔,墙上还开有一扇木门,便于眉山师范学生到附小实习见习。我当时与一些同学常常穿过这扇木门去到眉山师范玩耍(那时叫眉山专署师资培训班)。

我是1952年秋参加眉山农村小教工作当教师的。那时的眉师附小和附小的教师在全县教师心目中都要高看一着。因为,眉师附小在50年代初期,由眉山师范直接领导,无论人事、党团组织均属眉山师范直接管,工资待遇都比县上的学校要高一级。1957年后才改为眉山县和眉山师范共管,取消了这一差别。“文化大革命”期中,眉师附小下放给城关镇人民政府管理,改为为“东方红小学”。1973年又恢复眉师附小原名,由眉山县和眉山师范共管。

1977年秋,我调眉师附小任校长。1980年入党,组织关系都要由眉师附小支部转呈眉山师范总支部。1981年眉师附小列为省、地、县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主要由县管,稍后,眉师附小的党、团组织也独立出来。学校与眉山师范完全脱钩,由眉山县教育局直管。

办学初期,眉师附小实行“四.二”分段制即初小四年,高小两年。这与全县小学一个样。1952年,附小校学习苏联进行五年一贯制试点。1953年停止,恢复沿用的“四.二”分段制。1960年,又在全县进行五年一贯制试点(招新生两个班学生80人)。2003年秋季起,新招收学生一律实行六年一贯制,至2007年秋季起,全部过渡为六年一贯制。

1978年,邓小平复出后,中央恢复高考。我在附小的校长工作中,便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贯彻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育领先,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

那时的眉师附小,房舍破旧,教学设施简陋,教室里采光差,照明灯一盏也没有。幸好教师队伍经过文革的风雨后,基本稳定,未伤元气,在拨乱反正后,大家钻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劲头重又鼓动起来。于是,我注意抓了两手,一手改善硬件建设,一手团结教师改进教学,加强德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硬件方面,努力筹集资金,积极拆建,争取旧貌尽快变新颜。首先在上世纪80年代拆建邻操场的一栋8间砖木结构的旧教室为一幢4层共24间教室的教学大楼。资金主要靠县政府和自筹。这

幢教学大楼巍然耸立在后操场边上,使百年附小初步焕发新颜,迄今仍熠熠生辉。

随后几年,我校在教育局支持下,集资建起了两幢教工宿舍楼,解决了30多户教工住宿。1990年,为迎接日本市川市教育代表团回访我校,在有关领导支持下,学校向在校学生的每一位家长各借300元,不计利息,五年为期(当时学校实行五年一贯制),在学生毕业前归还。这样筹集了几十万元,把学校旧校舍拆建一新,新修了校门,胜利地接待了日本友人的回访。

为了开辟财源,1992年5月,我带领总务主任等一行3人,远赴浙江考察塑料编织工艺。返校后,争取家长支持,贷款140万元,向教师集资20多万元,当年在西郊征地5亩,办起了一座有12台编织机的编织袋厂。县长和教育局领导非常支持,在全县中小学中号召推广这个经验。这个校办厂在2002年转制,与学校脱钩。

我在眉师附小校长任上,一干17年,直至1994年退休,继任的符光清校长又在学校东侧拆建起一幢5层的教学大楼和两幢教工住宿楼,进一步解决了学校电教和艺体教育的场地和教工宿舍。他的继任周吉群校长又进一步充实了电教和艺体教育的设施,把操场换成了塑胶跑道;建立了红领巾电视台,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小记者和小主持人。

2008年,现任的周琴校长调来,又在学校已有别具一格的音乐教室和多功能厅、学校报告厅、练功房之外又在西边邻近操场

边新建一幢两层的艺体大楼和两个停车场。至此,学校的教学场舍就比较完善了。

软件方面。首先,我着手改革学校教师管理,81年,我有幸去北京参加了教育部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返校后,我就注意依靠工会,建立教工代表会制度,让党的群众路线与民主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联系起来,提升教工的主人翁感,从而调动起广大教工的办学积极性。教工代表会一般开成党、政、工、团、队的联席会议,一月一次。期末召开全体教工大会,让大家听取我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对我的工作开展批评鉴定。这个制度坚持始终,缩短了领导与群众的距离,融洽了校长与教工群众的关系。我作为校长把办学的重担让教工群众与我分担,自己感到比较轻松自如。

其次,我和广大教师始终抓住课堂教学改革不放。我们认为,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特别强调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写好教案,认真试讲,以保证上好课,做到“学生负担轻,教学效果好”。这方面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所以我强调教师要苦练三笔字(粉笔、毛笔、钢笔)、普通话,以提高本身的素质。我还强调大家要多读书,勤总结,落实在每一学期应至少写上一篇有质量的读书心得或经验论文;鼓励教师向报刊送经验论文稿子,对于发表的经验论文给予奖励。

眉师附小的课堂教学艺术在成都、绵阳、广元、重庆、泸州、

雅安一带是享有盛誉的。语文教学方面的优秀代表是罗达纯,数学方面的优秀代表是陈月联,年青的有吴剑、曾辉,他们都分别不同程度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很受校外同行欢迎。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几年时间内,川西片的小教同行来我校听课取经的不下3000人。我82年在成都开会,铁路部门一小学女校长就追着喊我,要求接待她的教师们来眉师附小听课。那几年学校没有阶梯教室,两三百人围着一个班学生在敞篷教室内听课,学校够麻烦的,有时难免要打乱教学秩序,所以,就不愿意过多接待外地同行来参观听课,因为这个顾虎,我愣是得罪了绵竹教研室一位男教师同志。

再次,在1985年,我校率先推出教改实验课题《改革各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一个班(48个学生)中从一册至十册(五年制)坚持教改实验,摸索和总结“学生负担轻,教学效果好”的经验,在市、县有关领导和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实验取得圆满成功,成果获市一等奖和省三等奖。这个教改实验的成果验收经验引起了成都同行的重视,为他们在六年制学校的实验成果验收所采用。最后,在教研部门指导下把有关的经验论文汇编成书取名《一支红杏出墙来》,印有1000册,供校内外学习交流参考。

90年代,符光清校长坚持以科研兴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推出整合教育因素,高效育人的教改实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该成果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校为了总结提高,推广成果,将1993年—1999年7月全校教师在省、市(地)

篇三:最新二模试卷语文模拟试卷

泰兴市西城中学初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 13.5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按顺序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读书,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精神的bá shè,是一种须臾不可缺失的生活方式。读得一本好书,如同读出一片心灵的绿阴,一股zī rùn心田的甘露,一剂医治

2.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发出:“除夕烟花放一支,大年初一不吸烟”的号召。

B.在莫斯科发表演讲的习近平主席,给俄罗斯学生留下了平静、睿智、大气的印象。 C.高校取消长跑,难道是要让在体质和健康上本已负债累累的学生们继续亏欠下去,难道是要让社会为此买单?

D.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3.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毒生姜、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防不胜防,无所遁逃。

B.响应上级号召,古田社区决定加快创建文明社区的规模与速度。

C.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D.饱经百年沧桑,中国迎来民族复兴的曙光,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在世界上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①,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木受绳则直, 。 ③浮光跃金, 。 ④一点点黄晕的光, 。(朱自清《春》) ⑤《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色彩鲜明的画面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武气概的句子是: ,。 ⑥古代诗词中有不少表现宏伟抱负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来:

,。 5.名著阅读。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 (填人名)的作品,其中描绘了汤姆在山洞历险中以风筝线引路的方法拯救了女孩(填人名),体现了他聪明勇敢、足智多谋、行侠仗义的角色。(2分)

(2)这一番斗,比前果更不同。你看他:宝杖轮,钉钯筑,言语不通非眷属,只因木母克刀圭,致令两下相战触。没输赢,无反复,翻波淘浪不和睦。这个怒气怎含容?那个伤心难忍辱。钯来杖架逞英雄,水滚流沙能恶毒。气昂昂,劳碌碌,多因三藏朝西域。钉钯老大凶,宝杖十分熟。这个揪住要往岸上拖,那个抓来就将水里沃。声如霹雳动鱼

龙,云暗天昏神鬼伏。这一场,来来往往,斗经三十回合,不见强弱。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片段的情节。(2分)

②从打斗的两人中任选一个,分析其性格特点。(2分)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8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的流行语,为此,语文老师组织开展“如何看待流行语”为主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经典回眸】流行语非当今社会独有,有一些已正式进入汉语词汇库。请正确解释以下两个“流行语”的意思。(2分) ①他纯粹是个马大哈...,总是丢三落四的。(1950年流行语) ②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2011年流行语)(2)【寻根探源】以下是2012年的两个流行语,请归纳出二者的两个共同点。(4分) ①“元芳,你怎么看”: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遇到案情难解之时,时常会问李元芳:“元芳,你怎么看?”而李元芳的回答通常是:“大人,此事必有蹊跷。”或“大人,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2012年泉州女孩疑似被肢解后从高楼坠落,警方判断为自杀,针对这一网络事件,一网友以“元芳,你怎么看”进行嘲讽,暗指案情背后有蹊跷,此后该句式迅速蹿红网络,成为表达某种质疑、嘲讽或公开征询看法的一种句式。②“中国式”:由王海鸥小说《中国式离婚》改编成的电视剧曾火热一时并衍生出“中国式××”的说法。2012年网友提出“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成为“中国式”爆发的导火线。媒体上出现大批以戏谑口吻议论中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如“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插队”等,于戏谑中表达出自嘲与质疑。

共同点: (3)【你说我说】当今社会,一方面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另一方面,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以保持汉语的规范性。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2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苏轼的《鹧鸪天》,回答第7小题。(6分)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7.(1)请结合诗的内容赏析“细细”一词的妙处。(2分)

(2)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2分)

(3)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2分)

1

(二)阅读《晏子相齐》,完成8-11题。(14分)

晏子相齐,三年,政平民说。梁丘据①见晏子中食②而肉不足以告景公。旦日割地将封晏子,晏子辞不受,曰:“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而不恨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恨者,以善为师③也。今封,易晏子师,师以轻,封以重矣,请辞。”

【注】①梁丘据:春秋时齐国的大夫。②中食:吃中等的食物。③师:宗旨。 8(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晏子相齐( )②政平民说( )③易晏子师(. )④贫而不恨. 者( )(2)下面句子中的.“以”意思和“以善为师也”中的“以”. 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B、可以为师矣 C、撰长书以为贽 D、跪而拾之以归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旦 日 割 地 将 封 晏 子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许祎的《风过留名为哪般》,完成12-14题。(10分)

①2012年8月,台风“苏拉”、“达维”的联袂演出刚刚谢幕,第11号台风“海葵”便又高调登场。短短的一周时间左右,三个台风相继而来,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不禁让人们谈“风”色变。但同时很多人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台风都有个好听或者“洋气”的名字。台风到底是怎样命名的?究竟是谁给台风取了这些好听的名字呢?

②我们现在所说的台风指的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热带气旋按照强度的不同,依次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③20世纪初,人们为了对台风进行区别、播报及研究,开始了对台风的命名。但是各个国家、地区对同一个热带气旋往往叫法不一。为了避免名称上的混乱,方便台风播报和研究,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亚太地区台风委员会在第30次会议时决定,制定出一套具有亚太区域特色的命名表进行统一命名。

④这个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出10个名字。根据国家和地区首字母的先后顺序将这140个名字按照14个一组进行排列。从2000年起,开始循环、重复地使用这套命名表。生活在西太平洋海域的人们每年大约要经历27个的台风,近十几年次数有所减少。因此,140个台风的名字几乎为每6年轮回一次。

⑤一般情况下,台风名字还是极其动听或者比较“温柔”的,一方面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尽可能小些,另一方面则希望台风的到来也可以有效缓解当地的旱情。大多是根据各国家、地区有名的花、鸟、动物或一些神话传说等来命名,规则是容易发音、长度不超过9个字母(三个汉字)。

⑥同时规定: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时,为了防止它与其他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这次台风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让它永久地占有这个名字。此时命名表中空缺出的这个名称则由原提供国再重新推荐。

⑦ “龙王”是我国最初提供的十个名字之一,寓意是中国的雨神龙王。2000年从菲律宾附近生成的第2号热带气旋曾使用过“龙王”这个名字。但这个“龙王”在加强为热带风暴后,很快便减弱了。在2005年时,第19号热带气旋成为了新一届的“龙王”,这个“龙王”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后,一路肆虐,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此,亚太地区台风委员会第 38届会议决定将“龙王”永久性地命名于这次台风,“龙王”从此便退出了台风名册。同时中国需要提交新的台风名字“海葵”替代“龙王”。

(选自《北青网》2012年8月,有删改)

12.简要分析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3分)

13.下面是CCTV天气预报中关于台风 “珊珊”的相关预报。请你结合本文,简要回答珊珊向妈妈提的问题。(4分)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2013年)第2号热带风暴“珊珊”于2月22日上午在南海西南部海面上生成??预计,“珊珊”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珊珊:妈妈,我刚才听了天气预报,台风“珊珊”过两天可能要来了。可是,这个和我“重名”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呀?(2分)

妈妈: 珊珊:喔,原来是这样!那怎么用了个女孩名呢?(2分)

妈妈: 珊珊:看来我也要“名副其实”,学得温柔点。

14.作者举“龙王”为例可谓一举多得,请简要列举以“龙王”为例的理由。(3分)

(四)阅读《辩证看压力》,完成15-17题。(10分)

①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极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换个角度,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②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外在压力迫使人类学会了盖房子、煮食物、 种粮食。人类社会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克服外来压力的奋斗过程相关。

③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曹植的七步诗,更是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压力下产生的。曹植富于才学,受其父曹操赏识,然而却遭其兄曹丕忌恨。曹丕称帝后,一日召曹植,命他于七步之内成一诗,否则处死。曹植于悲愤之下,写成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面对生死而成就的诗,不但保住了曹植的性命,也为中国文坛留下一篇千古佳作。

④毋庸讳言,如果没有外界的种种压力,许多人生活的基本轨迹就是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而不是改变现状、推陈出新。铁人王进喜当年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压力,就有了革命、创造、发明与发愤的动力,就有了创作和改变的愿

2

望与毅力。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压力能够让人生发出超常的毅力。被动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使人更能坚强不屈,表现出坚韧的美德。因此,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

的智慧和创造力。 ⑤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结果也就大不相同。同样面对苦难和不幸,有的奋力抗争,成了强者、智者、英雄;有的则被压垮,成了乞丐、懦夫、失败者。如同巴尔扎克所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面对压力,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抓住机遇,有效应对,使压力变动力,从而激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潜力。

15.通读全文后,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谈谈第④段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并从现实生活中举一个能证明这句话的事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对摇篮的朦胧记忆》,完成18-21题。(20分)

①隐约记得那摇篮是竹子编的,里面垫着稻草、棉絮和碎布。它摇大了哥哥,哥哥下到大人的地面开始学步、走路,现在轮到我了,我在摇篮的晃动中,睡去又醒来,醒来又睡去。

②记得摇篮常常是在院子里和屋檐下放着,摇不到几下,我就睡着了。不知睡了几万年,一声鸟叫将我叫醒,一睁眼,就看见一个大的没有边的东西,蓝盈盈的,悬在摇篮上方,悬在葫芦藤的上方,我定定地色大东西也定定地...、惊讶地盯着这个没来由的蓝色的大东西,那蓝知睡了几万年,我醒来,一个圆圆的东西已挂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它离我那样近,我奇...盯着我,我和它就这样定定地...

打量着。过了一会儿,我又睡着了。不怪大人们竟不知道将它摘下来让我摸摸,我就举起小手想摘下它,想把它放在摇篮里与我睡在一起,手却怎么也伸不到跟前去,就又哭又叫起来,妈妈却急忙跑过来摸我的额头,看我是否感冒发烧胡闹。这时,我又看见了密密麻麻的眼睛都在看我,那么多那么多眼睛,无数的眼睛,无限的眼睛,都在目不转睛地看我。它们,是哪来的眼睛,是谁的眼睛?它们为什么都来看我?我是值得它们惊讶和打量的秘密吗?这天大的疑问,降临在一个只会吃奶、只会咬手指头的懵懂婴孩的摇篮里。他被这突然降临的奇迹震惊得目瞪口呆,如醉如痴。

③后来才知道,那蓝莹莹的大东西,是天;那圆圆的东西,是太阳和月亮;那密密麻麻的眼睛,是星星。

④大人们不知道,他们摇动的摇篮里,不只摇着一个婴儿,也摇着他最初的梦想和天问。

⑤大人们不知道,当我一次次被他们摇晃着睡去,睡去几千年几万年之后,当我突

然醒来,向四周大睁着惊讶的眼睛,他们不知道,那时,这个小小的摇篮里,这个懵懂小儿的身体和心里,笼罩了怎样巨大的震惊?

⑥外婆摇过我,妈妈摇过我,爹爹摇过我,邻居谢婶婶摇过我,大姑姑二姑姑摇过我。外婆、爹爹、谢婶婶、大姑姑、二姑姑早已不在人世了,是他们摇大了我的天空,摇高了我的太阳,摇圆了我的月亮,摇亮了我的星星。那一双双温暖的手,再也看不见的手,我是多么想念你们啊。

⑦风声摇过我,雨丝摇过我,屋后稻田里的蛙声摇过我,村外小河的哗哗流水摇过我;小白狗蹲在一旁陪我做梦,大公鸡扯着嗓子为一个根本不会走路的小家伙频吹进军号,房顶上的斑鸠为我唱过摇篮曲,屋梁上的燕子给我念过绕口令;微风吹落的槐树花瓣儿,落在我的脸上,我第一次感到一种奇异的凉和香;过路的蝴蝶,许是受了奶腥味的诱惑和四月风的暗中指点,它寻找花朵,却邂逅了一个睡梦中盛开的无邪笑窝……

⑧我那小小的摇篮里,被天上人间的好东西给盛满了……

选自2013《散文》第2期李汉荣《睡眠记》有删减 18.作者在文中写了对摇篮的记忆,文章结尾作者感叹“我那小小的摇篮里,被天上人间的好东西给盛满了”,请结合全文概括这“天上人间的好东西”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个问题。(6分)

⑴请揣摩一下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定定地"的表达效果。(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说说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阅读第⑥段的画线句子,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是那么的自由。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根黄瓜,就结一根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根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萧红《<呼兰河传>节选》)

本文第七段与链接材料在写作手法非常相似,但所表达的内容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这两段文字分别说说它们在写作手法上的相似点和表达内容上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三、作文:

??请先把“我在的视线中”补充完整,然后以之为题,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 ?题?? 号? 场? 考? ? 答 ? ??线 ?? 要 ? ???号? 试? 考不? ?订 ??内? ?? 名?姓? ? 线 ? ??? 装? 封 ?? 级? 班?? 密?? ? ?? ? ??

??

?

4

?泰兴市西城中学初三语文第二次模试卷答题纸 13.5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 ? ?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 ? 题?1.(4分

)

? 号?场?2.(2分)( )3.(2分)( )

考? 答? ? 4.(8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线 ③ 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 ?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号?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考不?? 5.(6分)(1)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订 ?(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名?姓?6.(8分)

线? ? ?(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封?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6分)

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14分)

8.(1)(4分)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 (2)(2分)( )

9.(2分) 旦 日 割 地 将 封 晏 子

1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


百年沧桑话中国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026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