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冰心小桔灯赏析

时间:2017-03-17 06:46:4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冰心一盏小桔灯就照亮了世界

冰心:一盏小桔灯就照亮了世界

斯 妤

(题目有改动)

大约14年前,也是盛夏酷暑,也是焦躁烦闷,我走进图书馆,漫无目的地翻 一本又一本的书,又漫无目的地将一本又一本的书匆匆塞回书架去。

但是终于,一片皎洁的月光叮当作响地展开在我面前,我的心猛地清澈起来潮润起来。喧嚣与炎热海潮般地急速退去,清新优美的天风海涛从四面八方蓬蓬吹来。

直到天黑下来了,管理员的催促渐渐透出不耐烦,我才将目光从手中的书本移开。那是一本书皮书页都已泛黄,显出几分古旧的书。书名下是一个至今仍然铿锵作响的名字:冰心。

从那天起,大约有两年时间,我一直着迷于冰心那优美的文体,广博的爱心。我把我所能搜集到的冰心的早期文字全都搜集来了,包括《寄小读者》,包括《南归》、包括《平绥沿线 旅行记》。我如获至宝地阅读它们,读到美妙处,便兴奋地向身边的无论谁推荐它们,评点 它们。那时候,除了冰心,别人的文字是不能进入我心中的,因为在我看来,别的文学都显 得太粗糙,太世俗了。

后来,随着生活的展开,年龄的增加,那股着迷劲头渐渐过去了,但冰心这个不同凡俗的名字,却永久地植入我心田了。从此凡是她的文字,凡是有关她的报道,我都会格外留心。

直到自己也恋爱结婚,为人妻为人母了,有了许多关于人生的不吐不快的体验时,我才猛地发现,冰心女士也为人妻为人母,但在她长达70年的创作中,竟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抒写她的 爱 情与婚姻,抒写她生儿育女的艰难困顿以及她对于儿女们的强烈的爱。

她展现给我们的始终是她对于她父亲、母亲(尤其是母亲),兄弟姐妹强烈的眷念与关爱,始终是她对于一代又一代小读者的关切与期望。

甚至在她老年,当她已是90高龄时,她所写的文字里,也多是一个女儿对于父母、祖父母的追思,对于平辈的兄弟姐妹朋友的忆念,而很少将她那母亲的目光、祖母的目光投注于她的 儿孙们身上。在她的作品里,她始终是一位女儿、一位清丽婉转的大姐姐。

她的语言也没有随着年事渐高而变老辣深沉,而仍旧是当年的幽婉清丽,乙乙欲抽。

这是由于冰心特有的执著的女儿情怀吗?还是她那始终清纯完美的品格使她不愿也不屑表现男欢女爱、儿女私情?

而她一生虽然历经战乱动乱,饱经风雨沧桑,笔下却绝少涉及丑陋邪恶,大约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了。 在经过十年动荡,文学界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许多人慨叹世风日下的今天,冰心人格的纯粹完美愈发鲜明起来。

五四运动,她奋笔疾书,奔走呼号,以满腔爱国热情活跃在校园内外。

1920年华北大旱,她一扫大家闺秀的矜持端庄,与燕大同学登台义演、上街募捐,呼吁同胞分担灾民

忧患,减少灾民疾苦。

抗战期间,她宁可过着不宽裕的生活,自己张罗“柴米油盐,看守孩子”,也不原接受有特殊背景的

妇女指导委员会的聘金聘书。

也是在这期间,由于经济窘迫,她自己的孩子冬天穿不上棉袄,但她却坚持供养保姆的女儿上大学,直至毕业。

……

前些天我从大连返回北京,火车上有位旅客从冰心最近捐款一万元赈灾事揣摩冰心有几十万元存款,我听后立刻毫不犹豫地告诉她:“别人我不敢说,但冰心是一个哪怕自己只有一万元,也可能拿出一万元帮助灾民的人。因为她始终对人类、人生充满了爱与悲悯。”

冰心思想的纯洁,不但使她把爱“宇宙化秘密化”,而绝少描写两性情爱的文字,而且也使 她当年坚持批评徐志摩、陆小曼的恋爱是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她赞赏徐志摩的才华,但由于她自己的纯洁,她不能理解,更不能赞成徐志摩越轨的激情。徐志摩生前,她没有对他说过一句好话,而徐志摩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里圣洁的地方去忏悔!

难怪郁达夫这样评价她:“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学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这也是为什么冰心散文的成就远远高于小说——太清纯的思想,自然难以描摹尘烟滚滚,喧嚣着七情六欲的百态人生。

和众多的读者一样,对于冰心,我总是怀着一份肃然的尊敬的情感。

只有一件事,冰心令我发出会心的微笑。那是我从梁实秋先生的文章里读到的。

梁先生说,抗战期间,冰心一家迁至四川的歌乐山居住,他登门拜访时,冰心要他试一试她们睡的那一张弹簧床。他躺上去一试,真软,像棉花团。吴文藻先生告诉他,他们从北平出来什么也没带,就带了这一张庞大笨重的床,从北平搬到昆明,从昆明搬到歌乐山,因为,没有这样的床冰心睡不着觉!

我移居北京14年了。14年里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去拜访冰心这位我尊敬的前辈同乡作家,但每次都因临时出现的情况没有成行,然而那一年我动念要去欧洲研修德语文学,冰心老人仍为 我写了热情的推荐信。我的欧洲之旅后来没有成行,冰心的推荐信成了我珍存的纪念。

前一段电视台播放记录冰心生平的专题片,我早早就在电视机前等候。荧屏上冰心的面容和声音都已相当苍老,这使我的心不禁伤感起来,记得八十年代初在妇联一个发奖大会上见到 冰心时,冰心虽已高龄却仍是精神矍铄,目光如炬,现在却是地地道道的老人了。流逝的时 光同样在人们崇敬的作家脸上留下了无情的刻痕。

伤感之余,我从书架上抽出当年那本令我着迷、书皮书页都已泛黄的《冰心小说散文选》, (由于图书馆处理旧书,此书如愿以偿地成了我的藏书)。翻开书页,随着作家对小读者的娓 娓述说,当年那个清丽脱俗,浅笑盈盈的冰心女士又站在我面前了。

于是我明白流逝的并不是冰心的青春。冰心的青春连同她的思想、情怀以及她独一无二的风格都在她珍珠般美丽的散文中保存下来了。流逝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发黄的日子。

而人类只要还有向上向善的意愿,还有对爱与温馨的渴望,冰心对我们来说,就是永远的。

篇二:小桔灯读后感

《小桔灯》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桔灯》这篇文章,心里十分激动。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艰难处境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文中描写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地下党的女儿。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逮捕、屠杀地下党员,白色恐怖笼罩着重庆上空。这位小姑娘的父亲是地下党员,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而离开了家。母亲也因受到特务的殴打而吐了血,然而,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惊慌失措、哭鼻子,而是能够帮着大人做点事。这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来说,是多么不容易。

文章的结尾细致地描写了小姑娘给作者做了一盏小桔灯。这盏小桔灯发出的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不算明亮,但是却象征着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象征着革命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象征着革命事业必胜!所以作者每逢春节,都会想起那盏小桔灯。是啊,这位年仅八九岁的小姑娘虽是作者偶然相识的,但她的一举一动确实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抗战期间的斗争是残酷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深深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为祖国的繁荣而学习呢?

我们要想攀登科学的高峰,就需要勇气,需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学习更多的知识。我愿做一个像小姑娘那样的人,以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篇三:冰心的作品赏析

一、 《两个家庭》是冰心在1919年9月发表的第一篇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展示了两个家庭截然不同的生活图景:一个家庭杂乱无章,儿啼女哭,生活矛盾尖锐,导致学成归国的丈夫顶不住环境的压迫,而抑郁致死。另一个家庭,处处洁净规则,温馨和谐,孩子天真活泼,有良好的教养。造成两个家庭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家庭主妇的文化教养不同,在当时普遍重男轻女的社会背景下,超前地较早提出了女子受教育的重要问题。

从家庭走向广阔的社会,直面黑暗的现实。冰心创作了《斯人独憔悴》,围绕着国难问题,展开父与子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进而揭发军阀官僚卖国投降的行径,暴露封建家庭的专制和腐朽,反映了青年不能自由参加爱国运动的苦恼。由于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生活中极其现实的问题,触发读者“蹙眉顿足骂旧家庭的坏处”和思考对社会的改良,因而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报纸发表了评论,学生剧团将它改编为三幕话剧,在戏院公演,顿时冰心的名字受到文学界的注目。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冰心的成名作。接着,冰心又创作了抨击封建包办婚姻的《秋雨秋风愁煞人》。一个聪慧明丽的少女,一心向往中学毕业后再入大学,研究高深的学问,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可是在“父母之命”下,被迫嫁给了一个纨绔公子的表兄,过着比囚徒还难受的生活,失去了人生的乐趣。

同时期,另一篇有影响的小说是《去国》。揭示爱国知识青年同腐败政府的矛盾。小说的主人公英士,学成归国,一心要用所学的科学技术建设祖国,可是回国后,满目所见,百业凋零;充耳所闻,皆是政府的腐败,社会的污浊。军阀混战,国库空虚,建设事业无人过问。空怀报国之心,无处施展才干,不得不应外国的聘请,再度去国。作者把学习成绩优异,满怀豪情回国的留学生的遭遇,放在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共和政府的历史背景上展开,深刻反映了无数先烈为之抛头颅、洒鲜血的辛亥革命的失败,揭露了北洋政府的昏庸。对人才外流的忧愤、沉痛之情,贯穿全篇。当时的评论文章惊叹,《去国》“简直是研究人才问题的一个引子”。从中可以看出冰心珍惜人才的醒世苦心。

《超人》是冰心早期小说的代表作。由于主人公何彬思索的问题,反映了当时相当一部分知识青年内心的苦闷,作品发表后,引起了共鸣,获得了极大的赞扬。

30年代,倡导革命文学,左翼文艺成为时代思潮的先导。冰心的现实生活中,渐渐感到周围事物中有阶级、层次之分,人情世态中有很浓厚而压抑的辛酸成分。她的创作题材有明显的转变,对现实的反映深化了。这时期创作的《分》、《西风》、《冬儿姑娘》、《相片》等小说,都面对现实,站在时代的思想高度,观察人生,剖析人际关系,体现了她对社会生活新的体验,新的理解。基调是同情劳动人民悲惨的命运,赞赏劳动者的反抗行动,歌颂劳动者勤劳顽强的品德,鄙视剥削者逸乐的生活,鲜明地表现出她受到时代思潮洗礼的心迹。

《分》便是作者精心结构的篇章。它描写两个同时出世的婴儿,由于父母社会地位的不同,孩子从呱呱坠地起,便把“精神上,物质上的一切永远分开了”。作者通过贫富悬殊的对比,表现出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懑,对富裕生活的鄙夷,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在她的笔下,劳动者的儿子,眼里放出了骄傲勇敢的光,豪迈地说:“在我的头上,有无限阔大的天空;在我的四周,有呼吸不尽的空气。

有自由的蝴蝶和蟋蟀在我的旁边歌唱飞翔。我的勇敢的卑微的同伴,是烧不尽割不完的。”这里隐寓着劳动人民的力量和光明前景。

《西风》中的主人公秋心,她和远同时就学于异国,彼此产生了感情,但是,秋心不甘心抛弃自己所受的教育,去做家庭主妇;为了远大的前途,毅然拒绝了远的爱情。不久,远就同一个年轻女子结了婚。从此天各一方,音信渺茫。作品只摄取这对青年时代的恋人,分手十年后,在旅途中的一次偶然的相遇,激起了一番情感的波涛,从而揭示了职业与婚姻的矛盾。这时的秋心,已经到了“卷地西风,半帘残月”的中年,青春的欢乐,像朝雾一样消逝了;劳碌的生涯,使她困乏憔悴;亲朋的零落星散,留给她的是无边的寂寞……面对着自己理想的恋人,眼望着圆满的家庭带来的温暖与快乐,她只有暗自悔恨、伤感、怅惘。小说真切地反映了无情的社会给一个满怀抱负的女青年所带来的不幸。

《相片》是冰心30年代的一篇力作,也是她的小说中别具一格的篇章。作品描写一个美国的传教士——施女士,她年轻、温柔、美丽,可是毕牧师背叛了他们的爱情。随着年华的流逝,她只能借种花、养狗、玩赏古董来打发静寂的岁月。后来她收养了一个中国的孤女淑贞,幽静、甜柔的少女,整日像一朵柳花、一片云影似的追随着她,给她以极大的慰安和满足。她也把一腔热柔的母爱之情,倾泻在淑贞身上。回国度假时,为了减少自己的孤寂,也带着淑贞回去。18岁的淑贞,在异邦的土地上,结识了来自祖国的青年李天锡,他对淑贞袒露了内心的烦闷,倾诉了对东方祖国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唤起了淑贞青春的觉醒。但是施女士却冷酷地把这生机勃勃的嫩芽摧残了。作者用劲秀的笔触,展示了东、西方的社会生活图景,尖锐地揭露了慈善家、传教士的丑恶的灵魂,展现出施女士在10年调理、精心教养的帷幕下,隐藏着极端自私、卑鄙的占有欲,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80年代初,她以强烈、真挚的情感,优美、细腻的笔调,创作了充满爱国激情、寓意深刻的小说《空巢》。作者摄取两位同窗好友久别后一次重逢,在自然、亲切的叙谈中,展现出两个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历程,比照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作家通过两个好友的不同际遇,概括了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特别是蕴藏深意的结尾,生动、形象地回答了如何看待新社会本质的美。这部作品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是中断小说创作十余年之后的神来之笔,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桥》是一篇清秀隽美、诗意盎然的短篇小说,可以看作《空巢》的续篇。作品构思精巧而新颖,通过女主人公琳达飞越太平洋时的缕缕情思,打破了时空的间隔,勾勒出侨居异邦的第二代华裔的生活道路,表现出大洋两岸不同的生活节奏。主人公琳达生在中国,长于异域,她从母亲那里受到了祖国丰富文化的哺育,因而对祖国怀着深厚的情感,她常沉浸在祖国的优美文学的心灵环境里,她神往着祖国的故都和江南秀丽的风物。在异国,她觉得自己好像是一叶在大海上飘荡的孤舟,着不到边际。可是从台湾传来的却是祖国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的阴影,她忧伤,抑郁,她不敢回到“荒烟衰草”的故国。但是在祖国亲人的召唤下,她终于回来了,她目睹了展翅腾飞的祖国的英姿,使她处处感到温暖、亲切,她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了。如果小说这样结尾,应该说也不失为一篇好作品。但是作者不蹈覆辙,表现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眷恋,铁的事实清除了谣言的歪曲,加深了对祖国的理解。她独辟蹊径,赋予女主人公以崭新的使命:“你不是一个两头够不

着的边缘人,你是一座桥,两头的桥脚都踏在很坚实的土地上,你要让桥两边的人们,不断地往来在这座桥上,交流着两国的文化和感情……”亲人的临别赠语,代表着祖国的声音,像鸣钟般在她耳边震响,使主人公从离愁别绪中摆脱出来,自豪地说:“我是一座桥!”它使作品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格调转为昂奋。

《明子和咪子》是冰心1984年5月创作的一篇小说。作者以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生活的历史进程,以独特的体验,真实地反映了80年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小说的故事单纯,情节洗练。作者的笔力集中在明子爱猫的心情和种种行动以及咪子的活泼、可爱上。从明子趁妈妈得到“交换学者”的奖学金,出国进修,劝奶奶养猫,到向陈伯伯要小猫时,不敢把“鞭打绣球”好听的名字说出来;从明子轻抚咪子雪白的长毛,到梦见咪子被关在计算机里,急得满头大汗的形象描写里,表现了明子爱猫的情性。作者描写咪咪柔软轻巧地穿行,伸出前爪去挠奶奶那只正在摆动着的笔,以及活跃时的各种情态,都十分逼真,咪咪的活泼、可爱,仿佛涌现在读者的眼前。许多人读了这篇作品后,都喜爱这只全白的,只有尾巴是黑的“鞭打绣球”。

更加丰富多彩。

《万般皆上品……——一个副教授的独白》和《落价》,是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同一主题的两篇小说。作品反映的是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化的变革,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知识贬值问题。万般皆上品,惟有读书低。它不仅仅牵动亿万群众的心,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万般皆上品……》发表后,引起了极强烈的反响,许多读者含着激动的热泪,纷纷投书,倾诉小说是怎样震撼他们的心灵的。冰心说:“那是我满含着心中的辛辣写的,国家是欣欣向荣地?向前看?了,却还有些青年是?向钱看?的。他们?向钱看?的原因和手段却都不相同,我听到看到的够多的了,不由地笔下有了一种辣味!”可见作者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热情关注,主动肩起人民代言人的历史使命。她兼备作家的睿智,哲人的冷峻。《落价》和《远来的和尚》荣获《小说月报》1987年和1988年优秀中短篇小说“南车杯”百花奖。在高龄作家中,作品双双获奖,实为凤毛麟角。

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六一姐是一位淳朴的农村姑娘,她随着当乳母的母亲到水天相连的海隅来,每次都会想出新鲜花样同游伴玩。但是在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她竟主动把自己的一双天足裹尖了,摧残少女的陋习限制了她的好动的天性,不能再与游伴共享海滨嬉戏的欢乐。但是封建的桎梏并不能锁住她那纯洁、美好的心灵。当童年的游伴到她的村子里来看社戏的时候,受到众人的窃窃议论,百般局促之中,六一姐却挺身而出,从容地用练达人情的话语,为游伴解了围,尽心庇护了童年的朋友,凸现出农家少女善良、美好的心灵。如果说六一姐是一个温顺、真诚的姑娘,那

么冬儿可以说是“野性十足的假小子”,她外表“傻大黑粗”,因为过早失去父亲,贫穷迫使她小小年纪就挑起生活的重担,在黑暗、残酷的社会环境中,孤苦的冬儿,时时受到欺辱、挤压。但她不辞劳苦,不畏鬼神,不惧大兵,勇敢地起来向社会上不合理现象抗争,以强抗恶,为自己争得了生存的权利。苦难中的挣扎,横暴势力面前的反抗,练就了她的大胆、泼辣、倔强的性格。《小桔灯》里的小姑娘,则是一位文静、灵巧的少女,她面对突然降临的苦难:父亲因参加革命活动而失踪,母亲重病不起,她不惊慌,不哭泣,沉着地应付突来的袭击。她请大夫为母亲治病,她为客人精心制作小桔灯,送客人照着上山,她坚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她的敏慧、乖觉、镇定、乐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的、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别后》里的宜姑,她是大家庭中的二小姐,她集精明干练、温婉敦厚于一身,成为家中的宰相,上上下下的事,都是她一手经理,做事既周全又痛快,里里外外,一切都安排得绵密而圆满,令兄嫂弟妹,无不心悦诚服,可以说是闺中英杰的典范。《第一次宴会》中的瑛,仿佛是宜姑式的精明能干的女子的延续。新婚的瑛,在慈母的催促下,奔向自己新建的“爱巢”,这里工程未竟,墙壁未干,满屋子的油漆气味,门窗户扇都不完全,院子里是杂乱的砖石灰土,却要筹备招待外宾的宴会。她机敏地筹划,稳静地指挥,辛勤劳作,周密安排,使杂乱的新居,变得整洁、优雅、温馨,一切陈设,无一不妥帖,无一不温甜。她端庄、流丽,以高雅的风韵,在客人中间周旋、谈笑,令夫君惊奇、佩服,引以为骄傲。《两个家庭》里的亚茜,是一个她受过高等文化教育,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女性,她选择一条清净的文化街,作为住所,院子里种了花草,窗外遮满绿荫,屋里布置得静雅、洁净。她不仅把家政料理得井井有序,而且在事业上有新的理想和追求,过着“红袖添香对译书”的充实生活。她善于教育子女,使新一代在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这一系列青年女性,都具有玲珑高洁的灵魂,她们生命的光华,把生活映照得更加美好,更加温馨。

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鱼儿》是一篇很典型的抒情小说。它没有虚构的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铺开来描绘人物的仪表、服饰,也没有设置繁杂的人物关系,只叙述小说的主人公“我”在黄昏的海滨垂钓时,面对涌起、卷退的波浪,展开想象的翅膀:“我要是能随着这浪儿,直到了水的尽头,掀起天的边角来看一看,那多么好啊!那么一定是亮极了,月亮的家,不也在那里么?不过掀起天来的时候,不要把海水漏了过去,把月亮濯湿了。不要紧的!天下还有比海水还洁净的么?它是澈底清明的……”抒发了对大海的向往与赞叹之情。随后与一位老兵邂逅,老兵述说了海战造成千百人的伤亡,他也在战争中失掉了右臂,沉到海里了。后半部几乎完全是主人公情感的抒发。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展示反对战争,抨击把广大兵丁充当炮灰的主题情思。抒情手法的运用,对艺术形象的创造,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冰心小桔灯赏析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94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