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胡杨赞读后感

时间:2017-03-16 07:20:4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读爱怕什么有感

读《爱怕什么》有感

“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读了毕淑敏的《爱怕什么》,看到这句看似普通,却能直指人心的语句,内心感慨颇深。 我们世界上存在着很多的爱。有亲人之间的爱,有恋人之间的爱,有朋友之间的爱,还有师生之间的爱。是这些爱支撑着我们在人世中走一遭,没有了这些爱,世界将失去它五光十色的神采,我们的人生也会失去很多意义,但我们只知道爱很伟大,却没有人能真正把爱说出来,表达完整。而爱最怕的就是沉默,在沉默中爱或许会爆发但更多的是被埋葬。

既然我们的爱怕沉默,那就需要行动,需要表达出来。

对待我们的父母,爱需要表达。不要以为在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交给父母一点就是爱他们,不要以为给父母置办上高档的家具就是爱他们,爱是随时随地的关心与牵挂。远隔千里的一个电话,吃完饭时帮妈妈刷刷筷子,和爸爸扯扯国家大事,也能表达你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痛哭流涕,追悔莫及。

对待我们的爱人,爱需要表达。爱不仅仅是晚上帮他掖上掀起的被角,不仅仅是你每天都把衣服收拾的好好的摆在他跟前,也不仅仅是你把碗里的肉全都挑给他,爱也需要在情意浓浓的早上,在第一缕阳光照进的瞬间在他耳边轻轻说一句:我爱你。

对待我们的朋友,爱需要表达。你要知道不光两肋插刀的是朋友,在朋友身处困境或者萎靡不振时,能给他安慰,鼓励,能给他关心帮助的更将被他所珍惜,而这些安慰,鼓励,这些关心帮助也是爱。

对待我们的学生,爱更需要表达。严格的要求固然重要,但一个真心爱学生的老师所能做的远不止这些。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离开父母的怀抱,他们根本不会照顾自己,那么他们在学校里一天的生活、学习就需要老师来处处关心、照顾。如天冷了,不忘提醒学生加件衣服,天热了,学生活动量比较大,随时提醒他们脱衣服;中午吃饭时候嘱咐他们多吃点,以保证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放学时提醒学生注意有没有把自己的东西都整理好;孩子没有到校,打个电话问一下原因等等诸多方面。教师只有时时刻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心、照顾、爱护,那样不仅能赢得家长的信任,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打心眼儿里喜欢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会更高。

让我们假设一下,假如你关心父母却不说出来,那父母会不会以为你给他的礼物只是你的一种敷衍;假如你关心爱人却不说出来,爱人会不会觉得你每天为他所做的让他感觉不到

是因为你的爱,而只让他感觉到你做的太多,让他有压力;假如你关心你的朋友却不说出来,那么朋友会不会觉得你是在关键的时候把他抛弃呢;假如你关心你的学生却不说出来,那你的学生会不会觉得他们的老师严厉有余,但是和蔼不足,从而对你产生隔阂,敬而远之呢?当然,这一切只是我的假设,但是爱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东西,如果不能发自内心的去表达,那沉默的爱就极有可能变成我刚刚说的这些后果。

“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让我们带着前辈的提醒,时时刻刻不忘表达自己的感情,让所有关心我们,和我们关心的人都能体会到我们的浓浓爱意,让即将到来的冬天充满了温暖的情怀。

篇二:读《中国大革命史》有感

读《中国大革命史》有感

这本书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华岗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后不久就写成的。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华岗的这本书到现在仍是箱子论述中国带一次大革命历史的唯一著作。

这部著作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占了全书将近一半篇幅的第四章《中国大革命的经过》;其次是分析第一次大革命的经验教训的第五、第六、第七三章。作者满怀着革命的激情,歌颂中国光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所掀起的新民主主义的第一次大革命运动,而痛斥使这次革命遭致失败的右倾机会主义者。

在中国革命那样严重的历史时机,这本书有更大的实际意义。因为党内所发生的政治错误,有些简直就是过去大革命中我们党所犯错误的重复和补充。立三路线的历史根源显然就是六次大会前形成而到现在还没有肃清的机会主义与盲动主义。立三路线根本否认一般的革命高涨基础之上世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因而也就否认中国革命胜利与巩固的可能;立三路线根本不了解中国政治经济环境的特点,根本否认中国国内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因而也就取消了中国革命发展有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可能;他不但不能正确了解中国革命的性质与现时阶段的任务,而且用托洛茨基否认中国革命之资产阶级民权主义阶段的观点,来代替列宁的革命转变的理论;立三路线不但对于党是革命的组织者的作用完全不了解,对于共产主义的先锋队和工农群众之间应当有的关系完全不了解;立三路线不但曲解而且实际上拒绝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装暴动的理论,在理论上替冒险盲动主义建立基础,并且实际上推动党走这条道路。除此之外,立三路线还有更危险的特色,这就是立三同志竟用了共产主义“左”右叛徒所用过而已被打碎的理论,竟不惜师承过去大革命中断送中国革命的机会主义者陈独秀等的故智,居然说共产国际不懂得中国实际情形,共产国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针,必然引导到这种敌视布尔塞维克主义、敌视共产国际的言论。另一方面,躲在反立三主义旗帜之下的右派罗章龙等,客观上也是正在进行他们反四中全会反党反革命的活动。对于他们,1925至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竟完全是空过去的一样。

然而1925年至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果真是空过去的吗?绝对不是的!立三路线与右派的面目暴露破产之后,党内真正革命的同志将一定继续并加深这种两条战线的斗争,坚决执行国际的路线,广大的工农群众将更加团结在布尔塞维克的周围,进行革命的斗争,将更加坚决的去认识并接受过去大革命的教训,领导中国革命到新的伟大的胜利。

1926年11月30日,斯大林在中国委员会会议上的演说中提出:中国革命最后“应该做到为农民没收地主的土地,并使土地国有化”,但在当前“采用剥夺地主土地的办法还是采用减税减租的办法,则要看情况而定” 。在这同时于11月至12月间召开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全会,即贯彻了斯大林的这一精神。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代表谭平山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问题的书面报告,其中所载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广东农民运动的决议,只有减租减息的条款。布哈林在报告中批评中国共产党在土改方面不够坚决,指示中国共产党在支持民族革命战线的同时,要“着手解决土地问题”,“在革命军占领的地区实行土地改革” 。罗易则要求国共两党制定一个土地纲领,“尽量明确地提出土地革命问题” 。会议于12月16日通过的《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强调土地问题是“目前形势的中心问题,对于这个基本问题持坚决态度并能给予彻底回答的那个阶

级,将成为革命的领导者”;如果因为惧怕资产阶级“而拒绝在民族解放运动的纲领里把土地革命问题提到显著地位,这是不对的。这不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策略。共产党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但对于土地革命如何实行,实行到什么程度,会议还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依据实际情况而定。这个决议要求中国共产党“应把土地国有化的要求提为无产阶级土地纲领的基本要求”,而在“目前就必须根据各个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政治特点分别制定土地革命的策略”,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租”,“把属于反动军阀、属于同国民党国民政府进行内战的买办、地主和土豪的、寺庙与教堂的土地收归国有”。这个决议强调土地革命的重要意义是正确的。

1925年至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已经失败了,我们应该认真的精密的学习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从过去大革命的血泊中找到真正的革命道路,得出许多斗争的实际结论。“没有1905年的总演习,便没有1917年10月革命的胜利”,大革命的胜利从来没有不经过失败的,谁怕失败,谁便没有胜利。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无数坎坷与挫折,但是我们伟大的党从来没有退缩,而是在前进的道路上越挫越勇。失败了,跌倒了,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重新站起来的信心。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应该具备这样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中国共产党合格的接班人!

土木工程系第三党支部

班级:09交通一班姓名:贾 丽 娜

日期:2011年2月10日

篇三:读附耳细说有感

读<<附耳细说>>有感

<<附耳细说>>讲述了一个农夫夸牛的故事,作者意在劝诫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方式去表扬或是批评他人。从这篇文章中我总结出: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方式去表扬或是批评他人。

不宜的批评或表扬,就像太冷的冰水和太热的蒸汽,只有遵循正确的方式去批评或表扬,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以正确的方式去表扬或批评他人。<<附耳细说>>中的故事是个好例子:一位相国问路边的农夫田中的两头牛谁更棒,农夫便对相国附耳细说,相国对此举动不解,农夫便说此举意在不使剩下的牛难过。牛也知难过,更何况比牛更加敏感的人呢?如果农夫直言,那么牛就会感到难过,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生活中亦是如此,倘若我们在表扬或是批评他人的时候,不足以方式与场合,只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倘若遵循正确的方式去批评或表扬他人,往往会事半功倍,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们要以正确的方式去表扬或批评他人。曾国藩就吃过这么个苦头。咸丰皇帝即为不久身上还有许多缺点,许多人都看不过去。曾国藩在乡亲于朋友的强烈要求下希望了一份有关指出皇帝缺点的奏折,因为直言导致皇帝不服,从此与他接下了仇恨。如果曾国藩换一种方式批评皇帝,指出皇帝的缺点,也许皇帝能够欣然接受,也就不会与他产生矛盾。如果他那够用正确的方式去批评皇帝,那么他的为官之路也许会更加顺畅正是他使用了不党的方式方法,给他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

我们要以正确的方式去表扬或批评他人。表扬和批评因该局限于人的力量所能抵达的范围和深度。他们是评价态度的标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就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方式与方法。

有人演讲说错了,不要当众指责,可以会后再谈;有人心胸宽广,对其优点可以但说无妨;有人获得成功,可以表扬其勤奋努力……

只有以正确的方式去表扬或批评他人,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效果!


胡杨赞读后感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810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