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看服务意识是否淡薄

时间:2017-03-16 07:15:1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浅析提高员工服务意识的若干途径

浅析提高员工服务意识的若干途径

内容摘要:近年来,饭店业普遍存在着员工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严重影 响了饭店的服务质量,进而影响了整个饭店业的发展。饭店业是我国服务行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饭店业的发展影响着服务业的发展。酒店员工服务意识的强弱 影响着酒店的整体形象,增强和培养酒店员工的服务意识对现代酒店的发展有着 重大意义和必要性。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饭店的服务水平都比较低,主要原因 是员工服务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饭店的服务质量。从而要有意 识的培养酒店服务意识。

关键词:制度竞争力服务意识基本理论

酒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怎样才能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那就是 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服务!服务是酒店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也是酒店管理水 平的具体表现。只有拥有最完美服务的酒店,才是客人永远用行动和货币去支持 的酒店。只有实现了客人的满意度,才能实现酒店做大做强的愿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酒店竞争的不断升级,迫切要求企业迅速更 新的理念,把服务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在服务上不断追求高标准,提高 服务品味,创造服务特色,打造服务品牌。要想达到和做到这些,酒店必须充分 重视员工服务意识的养成。

一、员工缺乏服务意识的主要表现

长期以来,酒店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一直是令人称道的,这来源于酒店 对员工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服务技能培训。可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客户消费的理 念化,对服务要求的多样化,仅有服务技能的培训已经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了。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时,我们的服务就显得不能面面俱到。顾客投诉时有发 生。对酒店来说,经营是前提,管理是关键,服务是支柱。服务质量不仅是管理 的综合体现,而且直接影响着经营效果。

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物的因素;二是人的因素。其 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酒店全体员工必须树立高度的“顾客”意识,顾客是酒店

的真正“老板”,“顾客至上”应是酒店必须遵循的宗旨。“顾客至上”必须体现 在员工的服务工作中,形成一种服务意识。这种意识是现在酒店员工很难领悟和 并做到的。所以做为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到换位思考,要知道管理人员也是从基层 做起来的,领导者怎么就不可以理解自己的员工呢?在做事和教导的时候要自己 先做好榜样起到表率做用,管理者和酒店所有员工一起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 这种服务意识是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最大程度的提高顾客满意度。

二、造成员工缺乏服务意识的主要原因

现代酒店意识是完全以宾客为中心的全方位的服务态度,它要求在充分理解 客人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的基础上,运用娴熟的操作技能向宾客提供充满人情味的 服务,使他们在住店期间获得最大程度的满意。在酒店的日常运作中,因为员工 不经意的失误给酒店造成重大损失的例子是很多的。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员工 缺乏甚至是最基本的酒店意识。当然造成员工缺乏服务意识的主要原因有很多, 详细来看,主要有以下这几点:

(一) 饭店方面存在的原因

1.饭店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酒店没有自己与时俱进的行之有效的员工培训系统,甚至部分酒店认为培 训是成本,而非投资或者人力资源开发。因此,在增收节支的时候,首当其冲的 就是消减培训经费。负责培训组织的部门更认为培训只是他们的工作任务,只要 按照上年的培训计划按部就班的组织实施就行。这样的培训基本不能够培养员工 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更无法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

2.饭店激励机制存在着奖惩不明确

当前,酒店激励机制存在着奖惩不明确,惩罚过重,奖励过轻,衡量奖惩方 式单一等问题。建立良好的激励 机制以提高服务意识,应改善管理方式,改善 员工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内部提升机制,设计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及时奖励、 奖惩分明,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因素会激发员工高满意度和高忠诚度, 使酒店员工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更能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 因此,酒店内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功效很多,而最具现实意义的是能在较短时 间内极大提高员工服务意识。

3.员工工作、生活环境得不到保障

员工在酒店工作,如果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得不到保障,就会影响工作 积极性。更别说用心地去服务顾客。所以酒店应了解员工的需要和工作状况,走 到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环境中,亲身体会他们的感受,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改进。 而员工们也可以到总经理办公室来,提出他们的建议和想法。每位员工都被鼓励来寻找酒店运作中存在的弱点,并共同讨论解决。员工对工作、生活环境满意了,员工的积极性、工作热情就会相应的被调动,酒店的服务质量也随之提高了。员工就会用出色的服务提高客人的忠诚度,最终给酒店带来回报。为酒店创造了更大的利润,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4.管理者培训员工服务意识的观念落后

酒店没有自己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员工培训系统,甚至部分酒店认为培训是成本,而非投资或人力资源开发。因此,在增收节支的时候首当其中就是消减培训费:负责培训组织的部门更认为培训知识他们的工作任务,只要按照上年的培训计划按部就班组织实施就行。这样的培训基本不能够培养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更无法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而且越来越多的员工流失率更使他们怀疑其培训投资的必要性,这种想法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时候已经落后了。其实酒店管理者对培训的需要比其部下更加迫切。要使酒店能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就必须十分重视利用新的观念和方式来对酒店员工进行培训。这是关系到酒店的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战略任务。

(二)员工自身方面的原因

1.员工自我意识强烈,有着推卸责任等行为习惯

有过强自我意识的员工永远不会认错,只会辩解或推卸责任,而这样的行 为习惯是酒店服务业的大忌。酒店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核心思想就是服务,对服 务对象负责,让对方满意,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热情、礼貌、优质的服务态度, 清正廉洁和以大局为重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修养。

作为酒店一员,应该明确自己在工作中扮演的是服务人员的角色,在为顾客 提供服务的时候,要时刻牢记自己是服务人员的角色。不能有过强的自我意识与 推卸责任的行为习惯。

2.员工市场意识淡薄,缺乏对顾客真实需要的分析了解

市场意识淡薄的酒店缺乏对顾客真实需求的分析了解,而是想当然的提供 了一些产品和服务。不能在思想意识上以顾客为中心就必然表现在服务过程中不 能给顾客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市场意识淡薄,就无法真正认识到服务对酒店发 展的重要性,无法发自内心的接受服务对象。

因此,员工市场意识的强弱,对于酒店的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酒店应努力加强员工的市场意识,增强员工的服务理念,确实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实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用心服务。

3.员工工资福利待遇过低,没有工作动力

福利待遇是满足员工工作要求,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最基本条件。酒店首 先应满足员工生理上和生存上的需求,关心和满足员工的衣、食、住、行等方面 的需求。酒店行业相比其他行业工资是属于中下水平的,因为其门槛低的特性, 导致人不需要有很高的学历就能从事饭店业,所以其基本工资水平大概在800元 上下。在外资企业还好,一般内资企业做到部门主管也不会高于2000元的基本工 资。员工为酒店创造了巨大利益,回报过低,因此无心工作,敷衍应付。

4.其他方面的原因

还有的原因就是员工本身服务意识缺乏:淡薄的服务意识,甚至个别酒店 的员工根本就没有的服务意识很难让酒店的服务令顾客满意,更难使服务有大的 提升。酒店员工具备酒店服务意识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具有酒店 服务意识的人,能够把自己利益的实现建立在服务别人的基础之上,能够把利己 和利他行为有机协调起来,常常表现出 “以别人为中心”的倾向。拥有服务意 识的人,常常会站在客人的立场上,急客人之所急,想客人之所想。一个具有服 务意识的员工,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三、提升服务意识的若干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酒店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是越 来越高,如何做好酒店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将成为我们酒店重点关注的问题。 如今酒店管理不仅仅包括管理,更多的是人性化的服务。倘若只重视酒店的管理, 但是缺乏人性化服务,我们就不能有效的满足顾客的需求:突出服务,管理不到

位,就会造成管理与服务的脱节。所以要正确的看待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管理是 我们酒店的根本职责。服务则是要贯穿于我们酒店管理的全过程。因此我们要致 力于加强员工服务意识的提高。

1.由上至下的改进服务

要创造出优势的服务,仅将员工送去参加微笑训练研修班是远远不够的优 质的服务思想必须贯彻在企业的文化之中,并且要领导以身作则付诸实践。如果 领导阶层以顾客为先,则上行下效,顾客至上的思想就容易落实在员工的行动上。

2.创造具体的优质服务目标

优质服务思想不仅仅需要领导以身作则,还要有一套明确的制度来保证,企 业必须对员工的行为加以明确。如:电话铃响几声之前一定要接听;一定要在几 天之内给顾客的询问以确切的答复;如果客房预订已满,应该如何回复顾客;第 一线员工拥有多大权力等等。对于优质服务的标准的规定必须简洁明了。

3.健全员工招聘制度,雇佣重视顾客的员工

优质的员工必须拥有符合行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招聘的条件和标准必须有 质地的规范,而企业的文化也已经越来越人性化,不仅在服务和售后服务中,员 工的素质和行为规范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所以,在招聘时,企业的领导就 必须要慧眼识人,或者给予员工适当的培训。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的 指导思想。员工是第一线的生产力,是与顾客打交道的第一手。所以如何改善或 者让员工拥有以人为本的思想,是重中之重。招聘是酒店招收新员工的第一关, 我们要严格把关,招收那些真心实意发自内心热爱宾馆酒店业并愿意献出热情, 敬业乐业的人;选择那些懂得尊重别人,心理素质过硬,会微笑的人;选择那些 工作有主动性,积极进取向上,灵活而又有观察力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长久 地从事酒店业,才不会频繁的跳槽。所以,有效的挑选人是第一环节。首先,要 明确新职位的需求,拟定好工作说明书。其次,根据说明书认真筛选适合的人员。 再次,全面考核应聘者,做好选拔工作,要注重应聘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与 酒店的发展一致。

4.通过奖惩制度激励员工提高服务意识

企业要通过奖罚制度使优质服务措施得到巩固和加强。其中,用于激发员

篇二: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摘 要:“话难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仅在诸如铁路等垄断行业中屡见不鲜,在各个政府部门中也广泛地存在着。如何转变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从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与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出发,阐述了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奥斯本;登哈特

1 理论依据

1.1 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正陷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中,为摆脱经济危机,发达国家掀起了新的行政改革的热潮,企业家政府理论便应运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家政府理论也是伴随着西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危机而出现的。

企业家政府理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思想精髓,针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一系列弊端,它提出了改革政府的十项基本原则,亦即企业家政总体来说,企业家政府理论主要有如下特征:

(1)注重政府的决策职能。奥斯本认为企业家政府的特征之一便是“掌舵而不是划桨”,这实际上是肯定了政府的中心任务应该是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工作,而把具体的执行工作则可以交给一些非营利机构或私营企业去做,这样政府部门便可以从一些烦琐杂事中解脱出来,去制定大政、方针、政策,从而提高政府的效率。

(2)在政府中引入竞争机制。奥斯本认为,政府作为一种纯粹的公共部门,最习惯于采取垄断方式进行管理活动,它把竞争看做是一种浪费和重复,这样显然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须在政府机构中引入规范的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3)明显的结果导向。奥斯本对企业家政府特征的描述中,有一种明显的结果导向的倾向。如他认为,企业家政府应该注重产出而非投入,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注重市场机制,有收益而不浪费等。

(4)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看成是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企业家政府理论的本质便是主张政府机构借鉴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因此,政府组织必须像企业对待自己的顾客一样对待自己的子民,政府应该像企业一样具备“顾客意识”。

1.2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颇具价值,它不仅对美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具有

重要的启示。但它当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企业家政府理论在风靡一时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批评,它的一些缺点也暴露无疑。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便是在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尤其是对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精髓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与企业家政府理论具有明显的不同,是两个不同的理论范畴或两种思潮,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关注效率和市场的同时,更加重视民主、公民权、为公共利益服务以及社会公平等价值观念,它本质上是对旧的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一种继承与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批判,更不是全盘否定。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企业家政府理论相比,具有针锋相对的几大特点: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决策或执行。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现代政府的职能既不是什么“掌舵”,也不是“划桨”,而应该是服务。也就是说政府的中心工作是为公民提供良好的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制定决策,或是去费心的执行。

(2)注重公共利益,而非结果导向。企业家政府理论重视结果与效率,具有明显的功利倾向,而新公共服务理论则更强调公民的公共利益,强调民主、公民权与公共服务,并认为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是政府的终极目标。

(3)公民不等于顾客,政府也不是企业。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并不同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因此要正确地定义自己的服务对象,重视公民的权益,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积极倾听大众的意见,关注公民的需求,并为满足这些需求而不断努力。

2 两种理论对解决上述问题的启示及对策

尽管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它确实更加前沿和新颖,但它并不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全盘否定,尤其是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核心的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仍然具有其自身的重要价值。因此,不管是新公共服务理论还是企业家政府理论,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而对于我国政府部门中存在的工作态度差,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上述两种理论的合理成分,将其为我所用,以求消除我国政府部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提高行政效率。

2.1 转变工作态度,强化服务意识

尽管我国政府部门作风整顿频繁,但“话难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状仍较为普遍。工作缺乏主动性,敷衍塞责,遇事推委。一些工作人员见事就推,见难就躲;对群众的诉求和利益常常置于脑后,为民服务不热情,态度冷淡脸难看;有利的事争着干,麻烦事互相推。

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首先,必须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是转变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工作作风,

提高服务意识的前提。根据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观点,为公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是政府的根本职能,服务是政府的天职。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公民的权益与诉求,关注大众的需要,并为满足民众的需求而不懈努力。其次,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反之亦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这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

2.2 办实事,改变不作为的浮夸作风,提高政府机构的执行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机构中存在着一种“不作为”的现象,行政人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是简单地呆在自己的位置上,可谓是“尸位素餐”,碌碌无为,说空话,无所事事。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彻底纠正不正之风,督促政府机构和人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不断提高政府机构的执行力。

执行力这个词更常见于企业管理中,但它也同样适用于政府机构。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进“执行力”,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国家政策落实的关键就在于政府的执行力如何,提高政府的执行力也是优化政府机构效能的途径之一,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在政府部门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尤其是惩处的力度

竞争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不会进步;激励则是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竞争激励机制可以说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核心机制。

通过在政府部门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公务员队伍的创新精神,打破长期以来干部任用的单一性与封闭性,打破公务员这一职业的“铁饭碗”的局面,强化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通过一系列环节对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更加注重物质利益的激励,改变过去那种以精神奖励为主的不正常现象,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度。

在奖优的同时,必须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表现差劲人员甚至是不作为人员的惩处力度,坚持奖励与惩罚的统一。没有相应的惩处,则可能会造成对有关人员的包庇与纵容,是对国家蛀虫的默许,有姑息养奸、养虎为患的危险。这使我想起了对死刑取消与否的大讨论,那些叫嚣取消死刑的人实际上是打着“人权”幌子的伪善家。

2.4 完善监督机制

必须加大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监督。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扩大公众知情权,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透明度;建立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的协调配套机制,在政府部门内部建立独立运行的监督机构,并强化对监督者的监督;完善监督方式,改变目前这种以事后监督为主的现状,建立起以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为主的、三种监督方式有机结合的科学的监督方式,改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防患于未然;健全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只有不断完善监督机制,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才能感受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与工作的压力,才能变自发为自觉,积极主动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2.5 加强法制建设,构建法治政府,并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使政府行为步入规范化轨道

在本科期间,一位老教授在给我们上课时说过的一句话使我深受启发,其大意是,在处理某件事情时,如果在你的头脑中第一反应是某个人物,而不是规章制度法律规则,那么你离封建社会不远。

对一个政府或国家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干部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好,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法律制度的缺失。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建设法治政府,这是规范行政人员行为的有效途径。

当然,我们说加强法制并不是绝对的,行政管理的对象最终还是人,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我们还必须加大对行政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中,使之蔚然成风。

2.6 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

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更新正以几何数的速度加快。我们的行政人员一方面要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自觉接受培训,政府部门也要建立起一套终身的教育和培训机制,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职业素质,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其爱国家、爱人民的良好情操,这是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服务意识的重要一环。

篇三:服务意识的培训

未来企业拼什么?拼服务!只有拥有最完美服务的企业,才是客人永远用行动和货币去支持的企业。只有实现了客人满意,才能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

"服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表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企业竞争的不断升级,迫切要求企业迅速更新理念,把服务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在服务上不断追求高标准,提升服务品位,创造服务特色,打造服务品牌。"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奥特曼。

作为民航这样的服务行业中的企业,其服务表现更是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发展。

一、民航服务表现

长期以来,民航服务(特别是空中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一直是令人称道的,民航服务的高标准和高形象早已在旅客心中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来源于民航对员工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服务技能培训。可是,随着民航改革历程,民航的旅客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仅有服务技能的培训已经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如果说具有基本服务技能的员工,在正常服务情况下,面对高素质的旅客还能够应付的话,那么面对大多数形形色色的旅客时,特别再出现非正常的服务环境(如:航班延误),我们的服务就显得苍白而无力。旅客不满、旅客投诉以及旅客与民航员工的冲突时有发生,规范化、标准化可以提升服务质量,但不能提升服务满意度。在《零点航服指数--中国公众民航服务传播指数2005年度报告》中,"服务缺乏人性化"、"投诉反应速度及解决效果不尽如人意"成为报告剑指的主要缺陷。笔者认为服务缺乏人性化的具体表现是:目中无人、气势压人、开口训人和行不让人。这尽管只是个别员工和个别民航企业的表现,但是这样的表现已经严重的损害到民航服务形象,损害到民航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原因探讨

1.自我意识强烈

发生这样的情况绝非偶然,除个别旅客素质有待提升,民航服务体制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外。造成民航服务以上缺陷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民航内部形成的"以我为尊"思想。在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航空运输资源非常有限,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高贵"的空中交通,民航业在一定程度上显得很神秘。这种思想让部分民航人至今仍然拥有一种优越感,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其基本表现是:

在涉及服务工作的各个服务主体间互不配合、不协调的现象时有发生,沟通、协调在某些时候、某些民航企业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耗费巨大资源(人力成本、财务成本、时间成本)成本的工作。

在面对旅客时,特别是与旅客有了意见分歧时,更多的是抱怨、指责旅客的不讲理和不理解,甚至以旅客素质问题来为事情下定义。较少进行换位思考,从旅客的角度看待问题本象是部分民航员工难以做到的事情。

在面对媒体的宣传、报道,相当多的时候民航企业很被动。因为有一些民航企业的领导、

员工很难主动与媒体沟通、经常性的被动回应,这样的情况往往给媒体从业者留下"傲慢"、"冷漠"的民航印象,对民航服务形象宣传产生更为恶劣的后果。

过强的自我意识的企业或员工永远不会认错,辩解或推卸责任成为了行为习惯,而这样的行为习惯却是服务业的大忌。

2、市场意识淡薄

近年来,民航消费逐渐走向大众化,旅客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市场意识淡薄的民航企业缺乏对旅客真实需求的分析了解,而是想当然地提供了一些产品和服务。不能在思想意识上以乘客为中心就必然表现在服务过程中不能给消费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

市场意识淡薄的另一种表现是在一些民航企业和员工心中,为领导服务的愿望远远强于为旅客服务,在他们看来,旅客对民航服务评价的好坏对民航企业影响不大,甚至有较大的影响也与我无关。这可能与中国民航发展历史有关,这种根深蒂固的行政意识对于市场经济中的民航企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市场意识淡薄的根本表现是不能够真正认识到服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在民航服务与旅客需求现状发生冲突时,是改变我们的服务,还是转变旅客的需求?在服务中接受服务对象、改变服务观念、调整服务心态、寻找旅客满意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努力还是微乎其微。

接受服务对象要求我们不论旅客是谁,不论旅客的素质如何,我们都应积极、热情、主动地去接近旅客、亲和友善的接受旅客,不能怠慢、冷落旅客,更不能挑剔、排斥服务对象。这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3.危机意识欠缺

我曾经在一个民航企业做了危机意识调查。很有意思的是,在民航企业,高层普遍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而基础员工,特别是面对旅客的一线正式员工却较少有危机意识,有超过90%多的员工认为企业不会破产,理由居然是民航业不同于其他交通工具,不管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国家一定不会让中国民航企业破产。说这话时的那份坦然和坚定让我极度困惑,我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关?

由于有这样的认识,所以相当多的员工很满足于这份有较高收入的"安定"工作,业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努力研究旅客、不分析服务环境的变化就是这部分员工的工作状态。"温水煮青蛙"的情景正在这部分民航员工身上上演。学习、创新对他们而言,那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

危机意识欠缺的员工在民航服务时,只重视个人心情,不重视旅客感受;只是机械的服务,没有灵活的服务技巧;只在意服务过程,较少关注服务结果;只强调服务大面上的工作,常忽略服务的细节。

4.培训观念落后

自上世纪末以来,民航业经历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民航改革后的近几年,民航从数量上几近"井喷"的发展速度使民航工作人员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民航培训(特别是培训观念)与民航新员工却没有出现同步增长。企业没有自己的员工培训系统,甚至部分企业认为培训是成本,而非投资或人力资源开发,因此,在增收节支的时候,首当其冲就是削减培训经费;员工则认为培训是日常工作以外的额外负担,所以,培训必须要公司考勤或给予奖励等方式才能够正常开展;负责培训组织的部门更认为培训只是他们的工作任务,只要按照上年的培训计划按部就班的组织实施就行,至于如何安排培训、如何聘请老师、如何评价培训的效果,只是一个程序的问题。

在这样的培训理念下,许多的培训结果是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只有程序、没有效果;这样的培训基本不能够培养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所以,企业和员工中"等、靠、要"的思想还很普遍。等待"旅客整体素质提高"的那一天,靠着"民航这棵大树好乘凉",向政府要行业保护和企业优惠政策的思想还依然存在。

5.服务意识缺乏

由于上面几方面的原因,部分民航企业和员工的服务意识淡薄或缺乏。淡薄的服务意识,甚至个别企业中的员工根本就没有的服务意识很难让民航服务令旅客满意,更难使民航服务有大的提升

三、民航服务一定要有服务意识

作为一个企业,特别是民航这样的服务行业中的企业,服务意识必须作为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加以重视。每一个员工也必须树立起自己的服务意识。如果说服务意识是飞机机身或发动机、那么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则是飞机两机翼,服务技能和技巧只能是在具有服务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有了服务意识,危机总会得到避免或合理控制;如果没有服务意识,教了一千种技巧,还会有一千零一种情况是危机爆发之源。只有"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服务技巧"的民航服务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旅客满意和民航和谐。

1.正确认识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

服务意识有强烈与淡漠之分,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这是认识程度问题,认识深刻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强烈展现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以公司为家、热爱集体、无私奉献的风格和精神,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的内涵是:它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它是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它是可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

2.民航服务意识

从旅客的角度看,旅客花上比坐汽车、火车高许多的价钱坐飞机出行的目的,不外乎有三个方面:一是安全、二是快捷省时,三是舒适。可一旦我们的服务不能够让旅客实现这样的目的,旅客就会不满、甚至抗议。所以,民航服务意识最基本的要求是:先做好服务工作,解决旅客的实际问题,规定、报酬和责任,应该放在服务之后来解决;为旅客服务的目标是让旅客满意,企业的最终追求是企业的利润和发展;信守服务承诺,用心服务并乐于为旅客服务,并给他们带来欢乐!

3.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向旅客提供的服务,也就是给自己的未来多了一点机会,堆积起来就是一个大机会。"换一句更通俗的话--我们不是为别人工作,而是在为自己工作。为自己工作:从浅里讲,我们是在靠工作给自己挣钱,从深一些理解,我们的努力终会有回报,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积极、主动、用心的为旅客服务,为我们的未来服务,这是我们必须倡导的服务意识。在这一服务意识下,那就是不管旅客叫我们做什么,只要旅客的要求和行为不违反法律、不违背社会公共道德以及不涉及飞行安全,我们都必须表现出对旅客服从。乐于被旅客"使唤",并照做不误,这就是民航服务中最正确的服务意识。服从的人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从另一方的价值观念。

服从,是服务业员工的天职,所谓"有理是训练,无理是磨练",无理之前都能接受,有理之前怎么会不服从呢?服从,更是一种社会秩序的建立,是一种伦理道德的展现。

准确的角色定位:服务人员永远不可能与旅客"平等"!

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我们的员工应提高自己的角色认知能力。角色指的是某个人在某个场合中的身份。角色定位指的是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准确的定好自己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扮演的角色。角色认知是指每个员工在服务这个大舞台上,都在充当一定的角色,员工是什么角色就唱什么调,绝不能反串。然后,根据社会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常规要求、限制和看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自我约束。

经常听到我们的空乘和地服抱怨:"现在的旅客素质越来越差","服务这碗饭真不好吃","凭什么我要受旅客的气"。

这些抱怨的员工最根本的错误就在于: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总认为旅客是人,我们也是人。实际上,在对旅客服务的时候,服务的提供者永远不可能与旅客"平等",这样的不平等被服务大师定义为"合理的"不平等。因为旅客是付钱的消费者,而我们是收钱的服务者。旅客支付费用购买我们的产品,而这产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物产品--航空器上某一座位在某一时间的使用权;另一内容是无形的产品--服务,旅客购买服务的目的是要开心旅行。

在民航服务中,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平等:第一,对所有旅客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第二,所有旅客购票、定坐、乘机机会均等;第三,只要可能,应满足所有旅客的最基本的需要。第四,旅客支付费用,享受服务的满足;员工付出服务的努力,挣取自己的工资收入。

正确的服从理念:旅客永远是对的!

"旅客永远是对的"这句话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事实所做出的判断,它只是对服务人员应该如何去为旅客服务提出了一种要求,提出了一个口号。它是民航业对服务所理解的一个精神,意思是要把"对"让给旅客,即把"面子"留给旅客,但是不一定旅客事实上都是对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要充分理解旅客的需求:对旅客提出超越民航服务范围、但又是正当的需求,这并不是旅客的过分,而是我们服务产品的不足,所以我们应该尽量作为特殊服务予以满足。如果确实难以满足,必须向旅客表示歉意,取得旅客的谅解。

(2)要充分理解旅客的想法和心态:对旅客在民航外受气而迁怒于民航,或因身体、情绪等原因而大发雷霆,对此出格的态度和要求,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并以更优的服务去感化旅客。

(3)要充分理解旅客的误会:由于文化、知识、地位等差异,旅客对民航的规则或服务不甚理解而提出种种意见,或拒绝合作,我们必须向旅客做出真诚的解释,并力求给旅客以满意的答复。

(4)要充分理解旅客的过错: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旅客有意找碴,或强词夺理,我们必须秉承"旅客总是对的"的原则,把理让给旅客,给旅客以面子。

"旅客永远是对的!"不仅仅体现了服从的服务意识,更是把"面子"留给了旅客,有了"面子"的旅客就会回报民航服务更大的面子--民航服务形象的提升。

提倡的服务行为:"没有任何借口"

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在民航服务的某些方面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每个人都努力寻找借口来掩盖自己的过失,推卸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这样的局面让我们的旅客对我们很不满,这也是许多矛盾冲突的根源。

在服务出现问题的时候,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以换得旅客的理解和原谅。从而把我们的过失掩盖掉,心理上得到暂时的平衡。但长此以往,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可找,我们就会疏于努力,不再想方设法去争取为旅客提供最好、最满意的服务,而是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

"没有任何借口"是无数商界精英秉承的理念和价值观。它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


看服务意识是否淡薄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783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