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校园网络流行语

时间:2017-03-11 06:48:3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网络流行语的教育价值

网络流行语的教育价值

一、流行语简介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语言形式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形成之初主要是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适应某种特定的需要,把一些词语、字母、符号、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等基本元素,加以神奇的组合和运用,这种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大家争相效仿,并形成一种造词风气,久而久之就演化成了奇妙的网络语言,并进而形成网络流行语。

简而言之,网络流行语是指由网民创造或者引用并被赋予特殊含义的词语和句子。其最初出现于网络并在网络上流行,后由网络向整个社会生活渗透。从历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看,虽然40岁以上网民群体人数在增加,但网民仍以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尤以在校学生为主流。他们大量地使用自创或由这个群体主创、流行的网络语言来彰显个性、反叛传统、标新立异,从而体现自己另类的风格,这就使得一部分网络语具有校园特色,成为校园网络语。它与校园流行语(有人称它为青年流行语)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者是在校园里盛行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中口头使用和广泛流传的语言。今天走在校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哇塞”、“郁闷”、“坑爹”、“冏”、“上网”、“网游”、“有没有搞错”等校园网络语和流行语。这种语言本质上与现实语言没有太大区别,它们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但作为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现象,

校园网络语和流行语具有独特的意象、普遍的知识性、诙谐的趣味性和特有的青春气息。它幽默风趣、新颖别致、简洁明快、形象传神,深受广大青年学生喜爱。在给现代汉语带来一股清新之气的同时,它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价值准则、审美倾向等;虽然校园流行语有时也夹杂愤世嫉俗、消沉粗俗的成分在里面,但总体而言,它的确给原本单纯严谨的校园文化生活带来了新鲜感,注入了新活力。可以说,校园网络语和流行语发展至今,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并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生活行为方式,以及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思维,折射出大学生整体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风貌。了解它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校园文化、当代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状态和文化价值取向。

二、流行语的形成原因

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流行语深受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它能够产生并形成气候,既有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也有网民微妙、多面的主观原因。由于青年学生是上网的主流人群,因此流行语的盛行与青年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环境不无关系。

(一)客观原因

毋庸质疑,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是流行语能够迅速传播和走红最大的客观原因。概括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上网更便宜更普遍;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催生其发展;上网人群的年轻化加速其传播;网民参与的热潮助推其壮大;录入方式的多样化增添其趣味。

1.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其提供土壤

我国进入网络时代是从1994年正式全面接入互联网开始的。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上网功能的拓展,使上网变得简单易行,助长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的增加,流行语在网络媒体这块土壤上得以迅猛壮大,并借助它广泛传播。

2.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催生其发展

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的社会每天有海量的信息要传播,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促使网民要在最短时间传递更多信息,降低敲击键盘次数是提高输入效率的首选,大量的数字词像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345(相思苦)等、字母词如BT(变态)、GG(哥哥)等应运而生;图形(笑脸、哭脸等各种表情符号)、符号也夹杂期间,还有大量的错讹词(版主--斑竹、电信局--点心局)、别解词(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天才—天生蠢材)、童稚词(车车、东东、包包等)的使用,既节省了输入时间,又增加了网聊的生动想象感和新奇感,消减了现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压力。由于输入的快捷和表达的新鲜,它们一诞生便得到了很多网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网民的认可和传播。

3.上网人群的年轻化加速其传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历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年龄构成上,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这部分人不仅主动使用网络流行语言,而且积极的创造网络语言。

4.网民参与的热潮助推其壮大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传播的客观原因不仅仅在于上网更便捷、时间更节省,还在于这一新生事物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热烈追捧。在大学校园,手机普及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今在各种公共场所,乃至不同的私人空间,编发手机短信、手机微信、上网聊天俨然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不会上网聊天已经成了大家眼中的古董,out了,大有全民自觉扫除网盲,普及网络聊天之势。像任何一种流行事物产生、发展、进入高潮的规律一样,网民参与的热情极大地助推了网络流行语的壮大。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又一次无可争议、当仁不让地充当了排头兵和生力军。而且,这种热情方兴未艾,今后仍会持续高涨。

5.多样化、趣味性特质使其更具张力

互联网上每天发布和传播着海量的资讯,网民总是想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并发表评论。网络本身的优势决定了它对信息的传播速度总是要快于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录入方式的多样和便捷可节约时间和金钱,形式和内容的有趣可以增加传播的机率,所以可以在第一时间使事件成为关注和讨论的对象。像 “打酱油”、“雷”、“神马都是浮云”、“房婶”、“跑路”、“楼歪歪”等词也都是在网络爆红之后,才渐渐进入平面媒体、娱乐节目及大众视野的。录入的简便有趣也是网络流行语能够大行其道的客观因素之一。

(二)主观原因

每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兴盛都必然有其主观因素。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其背后蕴涵着深层主观心理因素。校园

网络流行语同样反映着年轻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与情感诉求和价值认同,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排遣寂寞、表达情感的精神需要

大学生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具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然而,现实生活中,他们的人际交往、感情交流、学业成绩等方面会时常遭遇挫折,他们的精神和情感经常会陷于挣扎状态。此外,个人阅历的简单、认识的单纯、判断力和自制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的局限,特别是学习的压力,对未来生活、就业的焦虑等都会造成他们内心的苦闷与无助。网络的虚拟、自由和开放使得网民人人都平等,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对话对象、对话内容、对话态度的影响,人人都有进出网络、发表言论、与人交往、选择信息的自由。在网络中可以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恣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释放自我,从而获得心里的平衡,得到感情的慰藉。

2.反叛传统、张扬个性的心理追求

现代的中国社会,虽然人们再不会因说错话而受到政治上的不公待遇,但是当人们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社会中诸多的不公平现象,心里自然有不平和愤懑,想反叛传统,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愿,从而调适心理,达到和谐,也可以从中看出他们对于一个时代的思考。同时,青少年很在意自我形象,他们会张扬个性以引起别人重视。这时,网络就成了他们恣意自我曝光,尽兴展示个性的最好平台。从更深层次分析,网络流行语清晰地折射出年轻人渴望被社会注意、理解和认同的迫切心情,和希望成为占有社会“话语权”主体地位的积极

篇二:网络校园流行语

校园网络流行语

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 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在社团内部,人们之间联系密切,交际频繁,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社团的特点。这样,各种言语社团就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义变体,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方言。校园流行语就是社会方言的一种。

校园隐语作为松散社会群体隐语,它的缔造者是学生,是学生这一社会群体所使用的有意不让他人所知晓的秘密词语,本文通过分析校园隐语的特点透析校园隐语产生的各种机制。

一、校园流行语的特点

1.?旧词?别解

这是校园流行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利用原有词语的能指,偷梁换柱,给予新的所指。新旧语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产生极大偏离。例如:

[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特困生]对学生中特别爱睡觉者的戏称;

[留学生]留过级的学生;

[特色]特别好色;

[可爱]指可怜得没人爱;

[天才]指天生蠢才;

[活该]指活着应该;

[偶像]指呕吐的对象;

[耐看]指要耐着性子看;

[不错]指长成这样不是你的错;

[讨厌]指讨人喜欢百看不厌;

[善良]指善变又没天良;

[贤惠]指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

[如花似玉]指如花椒似芋头;

[大虾]大侠;

[斑竹]版主。

2.?劲?词狂用

这里的?劲?取用于?劲舞?的?劲?,代表性的构词语素有?爆??超??狂??乱??贼?等等。透着一股?热、辣、爽?的味道来凸现自身的情感。例如:

[爆笑]很好笑,招人大笑,惹人哄笑(偏重于听者)。例如:?今天电影太爆笑。?

[爆]指事情没做好,砸了、完蛋了。例如:?我这回考爆了。? [超级好玩]亦有?超级有趣?,意指特别好玩、特别有趣。例如:?今天老师的表情超级好玩。?

[超野]特别厉害。例如:?有没有看见过那个人灌篮?超野的。? [狂]发狂似的。例如:?狂背单词。?

[乱有趣]亦有?乱好玩??乱野蛮?,指特别吸引人,常用于刚上大学的学生口中。

[贼好]非常好,好到极致的情形。例如:?她这次考得贼好。? [爽]意指痛快。例如:?我真想到网吧里去爽一把。?

3.新兴语言

这类语言主要是指常用于网络聊天的语言,一般通过谐音、谐义,或是英文字母的缩写形式来实现。例如:

[530、520、584]我想你,我爱你,我发誓;

[2589]爱我别走;

[3166]再见(源自日文);

[1314]一生一世;

[13+2]订餐简语,13号快餐再加一份煎蛋;

[286]反应慢,落伍了;

[886]拜拜了;

[CBA]酷毙了;

[PMP]拍马屁;

[IN]很正点;

[HOT]超辣。

4.巧用隐喻

[煲电话粥]形容打电话时间很长。例如:?我们不常见面,但常常煲电话粥。?

[变态]言谈举止怪异,与一般人不一样。例如:?我脾气暴躁,宿舍里人说我最近有点变态。?

[吃错药了]弄错、搞错。例如:?他简直吃错药了,那种人是好惹的?? [豆腐撞死]表示无能到极点。例如:?真恨不得买块豆腐撞死。? [网虫]指对上网特别着迷的人。例如:?我们宿舍个个是网虫。?

[围炉]即打群架;

[洗胃]喝饮料;

[洗耳朵]听音乐;

[跌股]没面子;

[老板]大学生给研究生导师、系主任、校长等的代号;

[领班] 班主任的代号;

[主管]班长的代号;

[恐龙]很丑的女人;

[楼主]发帖子的人;

[闪]离开;

[踢一脚]跟贴 ;

[晕倒]无法理喻到了极点;

[菜鸟]表示什么都不懂 。

二、校园流行语的产生机制

隐语的产生和传播往往经历这么一个过程:起先往往是几个富有命名创意的语言?精英?,某一天突发灵感,用一种别致的名称去指称一种事物或现象,渐

渐地他们周围的哥们儿、姐们儿也用上了,于是就在一个寝室或一个班级的范围里流通,或者在更大地域的特定群体中流通,成为?某某群体隐语?,校园隐语也不过如此。

1.社会原因

(1)大众传媒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相当广泛,网络、影视、书刊等大众传媒都为隐语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被学生视为偶像的影视明星、时尚人物都是操用流行语的高手,而这些渠道的信息远比父母、老师的说教要有趣得多、生动得多,因此他们更易于接受。有的来源于电影、电视、广播、报纸、广告和文学作品等大众传媒。如来自《大话西游》的若干经典话语,?痛并快乐??无知者无畏??我问故我在??今天你雅狐了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闪亮登场?是广告用语,?你以为你是谁??玩的就是心跳??我是AA我怕谁?则来自报刊小说。

(2)网络用语风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学生网上交流的增多,网络词汇大量涌入青少年的口语及书面语中,并向社会各个层面迅速渗透,使用的领域渐趋广泛,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前面所提到的?新兴语言?即数字语言、字母语言,几乎全部都是网络词汇的聊天语言。

2.心理因素

(1)求新求异

今天,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社会角色日趋多元化。在这物欲横流而又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人们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在人潮汹涌的社会中倍感孤独,倍感自身力量的微不足道。这种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思潮,不可避免地要侵入校园。如?郁闷?一词在当代大学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成了当代大学生的口头禅。由于年轻人特有的敏感心理,他们大多既自恋又自卑,既狂妄又怀疑,既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觉得前途渺茫。这种矛盾心理和对自己未来角色的无法定位,使得他们既希望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又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但是,由于个人交往能力的局限,他们无法得到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于是他们转而寻求在与自己有相似心理特征的人群中所能达到的相对的默契,这便是校园流行语产生的群体聚合心理的深层次原因。这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和体现了角色认同的任务和功能,其结果是在整个校园流行语的大范围内,产生了许多特定的小范围流行语群体,这些群体有自己独特的流行语。同一群体的交谈,用这些语言交流,彼此心领神会,倍感默契。但是对于圈外人士而言,则会感到莫名其妙和不知所云。下列一段对话:?B:晚上有时间去黄昏炼’吗?你没安排‘甜蜜一下’吧?C:我可没那么‘老孔’,晚上要‘学习文件’。B:哈哈,假正经,你知不知道你都成了我的‘偶像’了。?诸如此类的隐喻性的词汇有很多。

(2)宣泄压抑

相当一部分流行语是宣泄对学校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的不满。现代的中小学生在家背负着?望子成龙?的过高期望,在学校又负担着要为老师、学校增光添彩的任务,同时要为自己的未来透支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这?三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压抑、苦闷、孤独、忧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又无法与父母、老师沟通,只能通过编歌谣、仿套歌词、诗词进行宣泄,因此这些流行语幽默、反讽意味非常。上文所提到的?旧词别解??劲词狂用?等隐语的出现正是学生宣泄压

抑、孤独心理的一种表现。

三、小结

校园隐语作为学生群体中的?江湖黑话?,是现今校园中最时髦的流行语。在搜集了些?新人类??新新人类??另类??酷一代??新生代?的口头语后,发觉这些流行语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来自校园群体的情绪,通过对存在于大学校园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这一新潮群体的心态。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越来越细致复杂;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正如斯大林所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因此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语言可以透析社会。

篇三:网络语言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cn

网络语言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影响

作者:吴佳烨 徐昕燕 纪玲云 房萍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2期

摘要: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作为接受新事物能力极强的一个社会群体——当代大学生自然成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力军。网络语言对于大学校园流行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校园流行语影响启示

中图分类号: G206.3文献标识码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群体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1]

在流传较广的是Player Killing,原指在游戏中高等级玩家随意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浙江农林大学举办的“十佳歌手”、“非常新生”、“闪亮新主播”等比赛都运用了“PK”赛制,选手通过“PK”决出胜负。

2.1.3大学生在贴吧、论坛以及私人空间、微博等使用网络语言来抒发情感

随着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热播,剧中的台词也因其“古色古香”、包含古诗风韵而被广大网友效仿,并被称为甄嬛体,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大学生们也在各种公共以及私人空间运用“甄嬛体”。例如《学外语版》:方才察觉自己未来的英语水平再提升空间极是微小,私心想着下一步得大力提高一下汉语能力,从而定可中外兼修,方不负恩泽,对于学贯中西想必也是极好的!大学生通过这些网络流行语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2.1.4大学生通过网络流行语来进行自我定位

在大学校园内“高富帅”、“白富美”、“屌丝”、“矮矬穷”等词广为流传。大学生们也通过这些流行语对自己进行定位。大家常常用“高富帅”来形容周围那些又高又帅又有钱的男生,这些男生往往对女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而“白富美”也是众多男生追求的对象,这些女生往往皮肤好、家境良好、相貌出众,有足够的吸引力。而“屌丝”则是指那些集自卑、辛酸、自嘲、恶搞于一身的人。

2.2网络语言在大学校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2.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网络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校园网络流行语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42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