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时间:2017-03-11 06:41:5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建设优秀班级文化,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建设优秀班级文化,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泽州县南村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它会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开展养成教育两年多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优秀班级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构建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增添了学生学习、生活乐趣,培养了正确审美观,增强了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了学生爱班爱校的热情,进而对养成教育形成了长久的推动力量。

一、通过建设环境文化,提高班级文化品质。

走入我们的校园,会发现我们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每一处景点都有意义。校园走廊、墙壁上挂名人画像、名人名言,让名人的脚步成为学生心灵的标杆,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潜移物化中提升自己心灵的境界。在楼梯间贴挂“轻声慢步靠右行”的教育宣传标语,提醒学生按规则要求上下楼梯,相互礼让,保持楼梯通畅。草地上的“绿草微微笑,请你走正道。”“芳草依依、大家怜惜”的宣传教育广告,警示引导学生“珍爱校园一草一木”。餐厅内贴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标语,警示引导学生勤

俭节约,不能随意浪费粮食。

走入我们的每个教室,课桌闪闪,门窗鲜亮,物品有序,地面洁净外,书香四溢。学生自己设计教室,装饰墙壁;班班养花,美化教室;添置班级图书角,养成阅读习惯等。学生每天有针对性地推荐一句名人警句,要求最好是自己的人生感悟,整理成册,并在黑板左上角每天由一名学生负责更换。比如考试结束后,学生会写:“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班会上有学生指责别人不负责任,学生会写上“要改造世界,先要改造自己。”每天一则警句,一句名言,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或许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坚持不懈,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是学生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园地。利用这个阵地,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专栏。在这里,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时而是老师根据学生近段时间表现所写的教师寄语。小小的一块墙就是大大的一片天,它成了班级信息交流,师生互相沟通了解,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媒体。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同学间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关心集体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心灵世界得到净化和充实,文化素养得以提高,给养成教育创造了一个良好氛围。

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还重点抓了拟定班级奋斗目标、班训、班级口号的班级思想文化。因为一句好口号就是班集体的

一面旗帜,他指引着班集体团结友爱,精神振奋,焕发出了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二、通过建设活动文化,拓宽班级文化内容。

1、开展晨誓活动推动班级文化建设。晨誓活动是我们开展养成教育活动以来各班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活动。我们让学生用宣誓的方式喊出来:

我是南中人,我爱南中一切,我以南中为荣。

我深知:家中父母劳作艰苦。

我懂得:文明谦让、理解尊重。

我追求:奉献社会,实现自我。

我坚持:好学上进,自强不息。

我养成:勤学习,善思考;爱公物,守校规;懂礼貌,讲诚信。

我信心百倍:潜力无穷,一定成人、成才、成功。

就是让这些主题鲜明突出、简洁明快、富有教导和劝诫意义的语句,时时提醒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提高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要用美的熏陶,使之潜移默化,用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的认同,文明礼仪上的配合,真正达到心服口服,入脑入耳,顺理成章。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拓宽班级文化。两年多来,我校还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活动。5月15日,我校举行了题为“传递感恩,点燃梦想”的感恩教育主题报

告会,全国感恩教育专家高德胜到我校进行了演讲。在报告会上,随着一声声“妈妈,您辛苦了!”,一双双母女啜泣着拥抱在一起,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深地洗礼。针对校园环境,开展“一伸手,一弯腰,争做校园文明人”的活动;针对校园突发安全事故,进行的安全演练活动;告别陋习,不进营业性网吧签字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每周一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行为习惯演讲活动,使广大学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的革命传统教育;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寄语签名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品德在日积月累中修养升华。

3、开展专项训练,夯实班级文化。养成教育的总要求就像一架楼梯,需学生一步步地去攀登。为使养成教育抓出成效,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的五个步骤进行训练:1、认识习惯的重要。2、确定行为规范的目标。3、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4、及时评价引导矫正。5、树立榜样教育巩固。我们把学生行为在横向上分解为:学习行为、文明礼貌行为、安全行为、生活行为四大主题,在纵向上再对学生养成教育目标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形成便于训导、评价的呈纵向系列训导点。

每月一个训练专题。第一周启动认识重要性;第二周展开训练;第三周强化评价、引导矫正;第四周巩固,树立榜样,形成习惯。我们先后实施了文明礼貌、纪律教育,爱护环境,珍爱生

命等专题训练活动。

三、通过人际文化的建设,拓展班级文化外延。

人际文化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相互促进、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这种氛围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推动力量。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能够做到师生之间有“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上的变化,及时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老师是“朋友”关系;还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通过家访,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社会中的表现,做到家校联合教育,使班级形成了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三要处理好班干部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在班干部的产生上,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学生自己充分做主、竞选班委,自然对自己选出的班委也能配合其工作。大家一律平等相待,像朋友一样相处,“闻过则改,友好互助” 主人翁意识油然而生,学生的责任感被强化。

四、通过建设学习文化,丰富班班级文化内涵。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校结合市教育局养成教育的总体

篇二:班级文化建设总结

班级环境建设总结

中登中学:八一班:闫玉荣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班级,是学生学习知识、人格成长、社会性发展三位一体的环境;而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亚斯贝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学生在一个班级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班级文化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如果我们把不同的班级加以比较时,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班级的学生,在理想追求、行为方式上,确实存在着差别。这就是不同班级文化的表现。这种差别可能不是教师有意造成的,但是它却潜在地、以无意识的形式影响着这个班级中的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使学生生命的展示与张扬的坚实土壤以生发,因而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武珞路中学在实施班级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对班级文化的认识

1、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渗透在班级的一切活动之中。这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交往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简单地说,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

第一,班级文化是一种班级师生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而不是少数人的意识,它包括班级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班级精神。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第二,班级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式。班级文化是以育人为中心,以激发班级师生为实现班级奋斗目标而努力为目标的。由此可见,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职能就在于倡导和培育班级文化。

第三,班级文化是随着班级的建立和发展而生成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文化形

态,它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有无之分,只有优劣之别。

2、班级文化的结构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显性文化要素和隐性文化要素交织而成的。在选择和优化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文化要素,而且要重视隐性文化要素;不仅要注意文化的教化作用,而且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班级文化中的显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行为文化,班级文化的隐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上述这四处文化,在结构上也形成了班级文化的不同层面:

(1)班级物质文化——班级文化的表层面。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

(2)班级行为文化——班级文化的浅层面。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教学作风和管理水平,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

(3)班级制度文化——班级文化的中层面。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组织机构等。制度文化是人与物的中介,是班级文化的关键。

(4)班级精神文化——班级文化的深层面。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是班级文化的内核。它主要包括班风、学风、班级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

3、班级文化的教育价值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它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并构成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内容。

(1)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并提供了彼此分享各自体验的环境与氛围。成员间不同类型的互动,实际上也是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融与整合。班级文化使得学校各群体间的价值与行为间的冲突得到了缓解,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价值与行为的差距缩小,彼此产生共同的文化基础。

(2)班级文化可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归属和依存需要,合理地对待班级各种非正式群体,更好地发挥不同学生的特色与优势,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3)班级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学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班级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课外文化活动,能使他们获得许多课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形成一种催人积极进取的良好气氛,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

(4)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行为有诊断和矫正作用。当有的学生表现出缺乏自我控制力,或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时,就会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教师和同学的批评与督促会帮助他们认识缺点并加以改进,从而引进其道德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和变化。因此,它具有明显的行为导向功能。如通过各种兴趣小组、文体活动、板报等形式,寓班级文化于各项活动之中,从而把班级所需要的行为方式树立起来,让学生知道班级和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班级文化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使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之下接受信息,获得感悟和启迪。

(5)班级文化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班级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等,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能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拓宽视野,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启迪智慧,美化心灵,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规范。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道德素养,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

2、整体性——具有整体的文化意识,把学校、班级中的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种活动,都看成文化的积累,都是一种创造文化的手段,以形成“事事可育人”的观念,把班级文化建设的诸项工作融于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之中。贯彻学校的办学方针,围绕学校、年级的教育重点,整体规划,综合实施,达到育人的功效。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3、自主性——把学生当成完整的生命体,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本德育理念,

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人的潜能,焕发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向上的精神,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把动机与行为方式统一起来,学会自己当家作主。支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在参与中培养和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4、实践性——利用多种活动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合作,在实践中健康成长,在实践中焕发生命活力。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物质文化:班级的环境布置。

2、行为文化:班级的系列主题活动。

3、制度文化: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

4、精神文化:班级的学风班风、人际关系。

四、班级文化建设基本思路

1、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追求高品位——把班级环境的建设权还给学生。 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班主任在学校给班级提供的良好教育设备基础上(如宽敞明亮、空气流通、视听效果佳的教室等),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

班级教室的布置,体现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与特色。班集体奋斗目标,是维系班级师生为之奋斗的纽带。各班集体奋斗的目标言简意赅,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之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启迪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起到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和激励学生的作用。具体做法和要求是:

(1)、桌、椅、讲台摆放整齐,清洁无污渍,无刻画、涂抹痕迹。

(2)、地面无纸屑、无污渍。

(3)、墙壁无污迹、印迹。

(4)、门窗明亮、整洁(教室北面窗户除外)。

(5)、清洁用具、饮水机等物品摆放有序。

(6)、名人名言、标语牌、校训、国旗等无灰尘。

(7)、班级无零食。

(8)、每周一期黑板报,有主题、质量高。

2、构建班级行为文化,讲究巧安排——把班级活动的组织权还给学生。 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的学科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拓展想象的翅膀,尽情表现,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玩中学,学中玩”,让全班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了,增强自信心。

3、构建班级制度文化,采用新方法——把班级工作的管理权还给学生。 班级制度的好坏、合理与否,是班级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同时也反映了班主任的文化素质与班级管理水平。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第一,必须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一致;第二,要符合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班级实际;第三,要注意突出班级目标追求、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班级制度文化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不能仅满足于几条文字性公约的制订和强硬性规定的实施,而必须更新方法。要善于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炉,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

4、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培育好班风——把班风的培育权还给学生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创造一个尊师、爱班、勤学、守纪的浓厚精神文化氛围,对提高全班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所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也集中体现在班风建设上。因此,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必须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的观念,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旁边者,使学生个个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

篇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山东省莱西市城关小学 吕希英

邮编:266600电话:13589379566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结合多年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谈一谈自己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认识。

一、班级文化的意义及特点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老师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形成的被班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班级文化的特点可以概述为以下几点:

1、整体性。从范围上看,班级文化涉及到班级生活的每个方面,包括物质的自然环境、精神文化环境、课程的意识形态选择、教师人格和教育行为、学习气氛、班集体建设等等,范围广泛,形式多样。从目的上看,它影响着学生非认知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也影响着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旨在培养完整的人的个性。

2、依附性。班级文化有其客观的载体,需要借助于某种客体才能传递它蕴含的内容,才能发挥其功能。班级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具体的人、事、物。例如教师、班级物质环境、心理氛围、班级组织结构等等。班主任的教育意向正是随着这些不同的载体,悄然注入学生的心灵中,并且不断地沉积下来,形成相应的心理结构。

3、潜隐性。班级文化一般不是直接而公开地向学生施教,而是以隐蔽的方式,把有关道德的、认知的、审美的、人际的等经验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活动过程中。

4、易接受性。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他们不易感受到的,因而是自觉自愿的是容易接受的。

5、稳定性。班级文化,一方面,作为其载体的班级物质环境、班风等,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持久的;另一方面,学生长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往往形成某些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能持久地伴随人的一生。

二、班级文化的层次结构

一般来说,班级文化可分解为外、中、内三个层面:

一是外显的器物层。即班级所在的空间环境——教室,一个主意较高的教室布置,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二是中间的制度层。即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班级是靠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等

正式规范来约束学生行为的,没有明确而严格的规章,就难以形成良好的班风,更无班级文化可言。

三是内含的观念层。即全班的师生在共同生活中缔造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班风等。班级文化就是利用舆论手段对班级文化主体施加“定向”影响,是全班学生所共有的信念、观念、态度及行为方式的复合体。

三、营造班级文化的措施

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班级文化对教室布置的要求不仅要有反映班级特点的悬挂物、展示物,要紧的是教室内在的环境条件和卫生状况,这些“无言之教”最能体现班级文化的质量。事实上,教室的每扇玻璃,每张桌椅,包括卫生角的扫帚都会说话。在教室的左右两侧墙壁上张挂几幅名人名言,教室后面张挂着奖状、锦旗,并开辟一个学习园地,在教室前方建立一个图书角等等,这样教室文化建设的功能就呈现出来了。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

1、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的凝聚力的形成的主要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要求学生尽自己所能,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通过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又使师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其次,在班级管理中,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组织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事实证明,较高的班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团结,更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和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

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班主任的“言传身教”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有效手

段。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言谈举止对学生具的很大的感染力,班主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例如,我要求每一位同学担负起保持教室卫生清洁的责任,所以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校园里看到纸屑我都会弯腰拾起;为了节约,我及时关闭教室的灯,随手拧紧还滴水的水龙头??如此这般的耳闻目染,渐渐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时还要注重诚信教育。诚信教育的有效性在于榜样作用,班主任的行为就是学生最重要的榜样之一,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决不能因为考虑班级可以获得高的考评分数而掩盖班级问题,决不因为学校要检查工作就认真完成,不检查的工作就马马虎虎。

3、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每个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表现形式、显露的早晚等各不相同,但我深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根据校纪校规,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我们制定了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并且辅之以品德考核暨纪律量化标准,使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有了制度保障,班级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38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