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有寓意的春联

时间:2017-03-09 07:13:2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贴春联有什么意义

贴春联有什么意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年是一种凶兽,每到大年30那天它就会来祸害人类。人们发现响动和红色可以吓跑年兽,所以每到年30就会放鞭炮贴红纸,慢慢的年兽就不敢来了,后来人们看到就贴不太好看就在红纸上写上了祝福,慢慢的就变成现在的春联了。 听我爷爷一辈的说 是为了驱赶年兽.为新一年的美好生活做基础.

古代风俗就是在腊月上坟祭祖,而且一般都放在腊月二十号以后。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小年过后的第七天就到年三十了。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祭灶

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短”,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7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寒冷,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腊月二十四

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本“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腊月二十五

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同时也是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

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腊月二十六

割年肉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

宰鸡赶大集

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集市”。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贴花花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腊月二十九

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

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篇二:太有才!谁把对联写的这么有意思

【太有才!谁把对联写的这么有意思】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出声。

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

横批:一边玩去。

上联:男生,女生,穷书生,生生不息!

下联:初恋,热恋,婚外恋,恋恋不舍!

横批:生无可恋

上联: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 下联: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 横批:愿读服输

上联:金沙江,嘉陵江,黑龙江,江江水污! 下联:实验楼,教学楼,宿舍楼,楼楼豆渣! 横批:空前绝后

上联:爱国爱家爱学生!

下联:防火防盗防校长!

横批:道德沦丧

上联:风在刮,雨在下,我在等你回电话; 下联:为你生,为你死,为你守候一辈子; 横批:发错人了。

上联:看背影急煞千军万马;

下联:转过头吓退百万雄师;

横批:我的妈呀

上联: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

下联: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

横批:就是要过!

上联:麻将扑克金花,输完之后回家; 下联: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横批:惨啊!

上联:去除数字一和二;

下联:还有四五六七九;

横批:只剩三八!

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下联:你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不服不行。

上联:为你痴为你累为你受尽所有罪; 下联:为你死为你狂为你咣咣撞大墙; 横批:为爱疯狂。

上联:我爱的人名花有主;

下联:爱我的人惨不忍睹;

横批:命苦。

上联:假名假姓假地址;

下联:骗吃骗喝骗感情;

横批:愿者上钩。

上联:红米饭南瓜汤,老婆一个孩子一帮; 下联:红米饭王八汤,孩子一个老婆一帮; 横批:与时俱进。

上联:上压下层层加码,马到成功; 下联:下骗上节节掺水,水到渠成; 横批:皆大欢喜。

上联:爱与被爱都艰难;

下联:有情有缘要时间;

横批:情义无价。

上联:囊中羞涩因柴米油盐价比天高谁来管? 下联:权倾制宜为吃喝嫖赌欺天愚民又如何! 横批:生存悲歌。

上联:贫穷每多百姓家。

下联:富贵皆是官吏族。

横批:贫富悬殊。

篇三:史上最有趣的对联

对联趣话(一数目对联

一次,一群侨胞游览桂林风景,登上独秀峰,在凉亭旁休息。有人面对锦绣河山,看着这个六角亭,向同伴出了个上联:“独秀尖尖,四面八方六角。”其中嵌了三个数字。

过了一会儿,一位青年侨胞站起来,两手握拳向前举起,作古代行拱手礼姿势,说:“两拳

拱拱,五指二短三长。”大家都称赞对得工整自然。

“免得保长拉壮丁”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曾有人在土地庙写了一副对联:

婆婆莫搽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

公公要留络腮胡,免得保长拉壮丁。

讽刺得入骨三分,一时传遍山城。

佛印巧对苏小妹

宋时,苏东坡同他的朋友佛印和尚谈论佛事,佛印大吹大擂什么佛力广大,佛法无边等等。躲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听见后,有意想刺一刺这个大言不惭的和尚,便写了一句上联,叫使女拿出去,让佛印对下联。苏东坡看后边交给佛印边笑着说;“有意思,有意思。”

原来那上联是:“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知道这是挖苦自己的,但又不甘心认输,经过一阵思索,写出了下联,也交给了苏东坡。东坡一看下联是:“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连连称好,并说:“不但对得工整,这反戈一击也妙极了。”

戒烟春联

一年之计在于春,某厂青年工人决心自春节起集体戒烟,让厂里的高人写一副对联。

联曰:除恶习清神爽气

扫烟尘益寿延年

横披:持之以恒

当代工人对清代名联

相传江南一位名士游览成都望江楼薛涛故居时,写了一副上联:“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这位名士在成才住了半年,天天苦思冥想,却始终对不出下联。百余年来,到望江楼的游客成千上万,但也无人能对。

一九六四年,在望江楼举办的一次“工农兵赛诗大会”上,一位青年工人对了个下联:“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表达了风流人物数今朝的工农兵豪迈气概,要是不从平仄拘论,不愧为一绝对。

连环式对联

连环式对联,就是每句的末一字,作为下句的头一字,不断接连起来,有内容,对仗工整的对联。这种对联因字句多、长,作起来较费脑筋。

从前,有个地主过生日,有个富农给写了一个加环式上联: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餚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

华宝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

有个才华出众的贫民立即给对了个下联:

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茔地,地起未打莫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

这副对联,上联表达了富农对地主的殷勤献媚,下联描述了贫农对剥削者的憎恶心情。这是一副生动反映不同阶级思想感情的连环式对联。

改对联

有些对联,稍改一字,妙趣横生。传说有位贪官,贪婪而残酷,搜刮人民血汗还洋洋自得,百姓们极为憎恨。年关,贪官在家门口自帖一副对联曰: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有个聪明的百姓便在上下联各添一句,改成为: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为山乎。

这一改,撕掉了贪官“廉明清正”的假面具,揭露了贪官污吏的狰狞面目。

有一个地主靠剥削农民的钱,读了书,父子各买了一个“进士”的功名。夫贵妻荣,地主的妻和儿媳也被封为夫人。年三十晚,地主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贫苦农民恨之入骨,夜里在对联上添改了几笔,改成了: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天明,地主一见,气得半死。农民却捧腹大笑,大快人心。

问答式对联

解放前,有人为财神庙题撰楹联云: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

这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帮闲阶级的丑恶嘴脸。

从前,有个县官做寿,强令百姓交寿礼,逼得百姓叫苦连天。有人便写了一副对联,给以辛辣的讽刺:

大老爷做生,银也要,钱也要,票子也要,黑红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的们该死,麦未收,谷未收,豆儿未收,青黄两不接,送啥东西? 上联中秋写,下联年关对

中秋佳节,几个秀才围座谈笑,饮酒赏月。一个秀才偶得上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下联怎对呢?他们边吃月饼、芋头,边苦苦思索,待到关夜分手时,谁也也对不上。后来几位秀才多次聚会也没对出。待到年关时,写上联的秀才对上了: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都夸他对得结构严谨,浅显明快,工整自然,不愧为一巧对。

书生写对联

从前,有个财主,人叫他“刻薄鬼”,他对穷人非常狠毒。“刻薄鬼”新开了个酒店,想找人写一副对联。他找来一个书生说:“你给我写一副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兴旺,店里干净,没有老鼠。”书生想了想,就写了一副对联:

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瘟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刻薄鬼”看后非常满意。贴出后,门口来了很多人,因为没有标点,人们故意念成:

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瘟。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刻薄鬼”听后气了个半死。

讽刺贪官污吏

从前,陕西洛南有个县官衙门口写了一副对联,把“路大尊”三字分别嵌入上、下联与横批之中。

大道生财,财连云汉三千丈。

尊古炮制,制死黎民几万人。

横批是:路断人稀。

又,光绪三年,黄河、长江流域遭灾,饿死人民无数。当时李鸿章任宰相,翁同和任司农(即户部尚书),因李是安微合肥人,翁是江苏常熟人,有人便写了一副对联,讽刺他们不顾人民死活,只知自己享乐: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讽刺伪差徭总局

国民党陕西差徭总局仗势胡为,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人民深恶痛绝。春节时,有人给总局大门外贴了一副对联,辛辣淋漓地予以讽刺。

差徭总局,酒局肉局药丸局,局中高局,局内老甘,局外者苦,几时了局见升平。

支应诸公,财公狼公饕餮公,公然办公,公心何在?公理何存?无非假公图私益。

横批是:斌卡尖傀。即讽刺总局官员是一伙不文不武、不上不下、不大不小、不人不鬼的坏东西。

于谦应对的故事

明朝清官于谦少年时候就才思敏捷。一日上学堂,母亲给他梳了个双髻,恰巧被和尚兰古春看见,便戏谑地说:“牛头且喜生龙角”于谦当即回道:“狗嘴何曾长象牙。”和尚暗暗吃了一惊。

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有人骂我,明天不梳双髻了。”第二天母亲便给他梳成三个髻。谁知又碰上了兰古春,和尚一见又梳成了三个髻,便


有寓意的春联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23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