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普通话与地方话

时间:2017-03-08 07:37:0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主要关系综述

摘要: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人口庞杂、方言纷繁的国度。在这之中,操“两种”语言者不在少数。但如今,学术界关于兼说普通话和方言这一语言现象是属于“双语”还是“双言”现象争执不休。给语言学习者在准确理解诸如“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本族语”等概念是造成一定的困扰。下面我将从语音、词汇、语法这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梳理。此外,我还将就在政府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我的家乡话所面临的窘状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普通话 方言双语双言关系

引言:

我国幅员广阔,方言和与语言众多,语言使用情况也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局面。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对于其关系的研究有多个不同的切入点,我主要就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一、由于学界的某些观点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使得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复杂性方面有些困难。这里专门就我在课堂上同学们的理解有争议的涉及到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的某个角度提出我自己的见解。我认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理解普通话与方言是属于“双语”、“双言”亦或是“双方言”与理解“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 与“民族语”是想通的。下面我将具体阐释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定义为“双言”更为合适。 二、以我的家乡方言为例,在普通话的推广愈加深入与普及的情况下,如何真真切切的做好保护方言的自然延续,从而达到保持民族文化多样的目的,而非只是政策上喊喊口号。以上两个问题是语言学界就普通话与诸多方言的关系来说讨论的最多的问题,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我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一、 普通话与方联系密切

我之所以理解普通话与方言是属于“双语”、“双言”亦或是“双方言”与理解“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 与“民族语”是想通的,主要是源于其都是讲的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在学习陈昌来先生的应用语言学导论里面有关“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概念时,陈昌来在陈述第一语言的概念时说“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身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儿童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了英语,那么英语就成为他的第一语言;再如,中国的汉族儿童出生之后一般首先接触到并获得是汉语,汉语就是他的第一语言。这样解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当引进到第二语言的时候,如果涉及某种标准语的地域变体时,情况就显得复杂多了。陈昌来先生对第二语言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在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如果将普通话与方言定义为两种语言的话(即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定义为“双语”,双语:熟练地使用两种语言)也就是说,有些刚出生就接触到方言并完全能够熟练运用的同学的第一语言是方言,如笔者第一语言是湘方言,而在上学后习得并完全熟练运用的普通话属于第二语言。而在英国乡村出生并在当地习得并熟练运用的语言属于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是中上阶层的知识分子讲的标准语或者是长大后留学到诸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所习得的语言。我觉得这种讲法是非常荒谬的。同样能涉及到的有“母语”与“本族语”的概念。因其性质差不多,在此就不再详细说明。同样地,讲普通话与方言是两种语言(即双语)也是我不能接受的。

普通话是春秋时代的“雅言”、汉代的“通语”、明代的“官话”、现代的“国语”之后对汉民族共同语的又一称呼。“普通话”并非普普通通的话,它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作为其本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关系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去进行比较,其结果也是多种多样

的。我将主要从普通话与方言的统一性方面进行说明。当然,无论是做哪种研究,普遍性下必然隐藏着许多特殊性,对于特殊性的东西我们也必须给予相应的关注。

1、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

从语言自身来说,普通话与方言的最大差别莫过于语音的差异了,以至于有些方言区说的话,其他方言区或是说标准语的人是完全听不懂的,更别谈正常交际了,如吴语、湘方言中的某些方言区等。但虽然其差异如此大,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普通话与这众多方言区的语音对应规律。因为它们都是从古汉语发展演变下来的,虽然千百年来它们发展、变化的方向、速度不同,却又是各有规律的。

如在绍兴方言中与普通话有着这样的规律:

绍兴话里有一套全浊塞音、塞擦音,如蓬、叛的声母b,豆、头的声母d ,共、柜的声母g,旗、忌的声母dz, 治、重的声母dz等,方言中以这些音为声母的字有相当一部分,而在普通话里没有这些全浊声母,方言中的这些浊声母在普通话里都念成相应的清声母,他们之间的对应规律可归纳为:

(1)方言平声浊声母字普通话读阳平送气清声母字。例如:平、狂、旗、茶、蓬。

(2)方言上,去声浊声母字普通话读去声不送气清声母字。例如:病、豆、逛、忌、站。

(3)方言入声浊声母字普通话读阳平不送气清声母字。例:达、脖、竭、者(~ 火)。 以上是整理出的一部分有关声母的对应规律,在其他的方言区同样可以找到跟普通话语音相对应的某些规律。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

2、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对应规律

众所周知,基本词汇是人们运用语言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词汇,也是词汇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它在词汇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特性。下面来看看普通话与汉语诸方言基本词汇同异的数量比较。

王华、崔荣昌曾经做了一个有关普通话与汉语诸方言的远近亲属关系的研究。其文是以《汉语方言词汇》所列20个方言点的1230条词语材料为依据,将普通话中的1230条词同20个方言点所对应的词语进行同异比较,从基本词汇来看普通话对汉语诸方言的影响。可以看出该研究的词目的确定和方言点的选择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便于比较。

在其研究中表明,在相同的词语(汉语书写形式,而不是语音形式)方面,即词性和语义完全相同性,如“风、霜、雪、日、月;喷、摸、弹、坐;大、短、深、浅、香、臭”等49个词。普通话与20个方言点完全相同。“书”除厦门读“册”之外,普通话与19个方言点相同。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不妨来看看其统计数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普通话词汇与汉语诸方言词汇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的。因此,在其亲密度如此高的情况下,说普通话与方言属于两种语言难道不是荒谬至极吗?

3、普通话与诸方言语法的相对一致性。

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人们总要接触和往来,相互要表达思想,交流经验,当然要靠语言,于是语言便成为了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汉语普通话与某些方言区的人来说,人们相互交际,说的话,彼此都懂;另有某些方言区的人也许因为普通话与其方言区的语音差别较大,而无法实际交流,但彼此也能看懂对方的书面语言。这是靠的什么呢?这显然是他们所讲的话的语法包括受到语法规则制约的词汇的组合规则理论上来说是相差不大的。就像我们如果没有对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的系统学习,我们除了听不懂英语外,也是看不懂的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因为这属于两种不同系统的语言。通过对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比较,我们发现普通话与诸多方言都有着某种对应关系,特别是词汇与语法表现出的某些方面相对一致性说明了将普通话与方言认作是两种语言的不准确性。

那为什么普通话与诸多方言区的语法会大致相吻合呢?我们知道在整个汉语语言中,相对于语音的变化之大,词汇的变化之活跃,语法是最稳定的。就是说,一种语言虽是社会

现象,但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废弃旧的语法结构系统,而产生一种新的语法体系。好些语法规则可以千百年沿用而不改变,如汉语里的主语—谓语这种格式,在三千多年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是常见的格式了。而无论是作为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来说或是诸方言来说,都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演变、发展的。自然汉语语法里稳定性的那一部分也就得以继承与发展了。

如上我们可以从普通话与诸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相对应的关系中发现普通话与方言的亲属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而“双语”是指的两种语言,因此明显这对于定义普通话与诸多方言的关系是有失偏误的。用“双言”来定义民族共同语与其变体的关系显然更能让人接受。理解以上内容后,我们再来看看“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既然普通话与诸多方言的关系并不能定义为两种语言的关系,则说生下来首先接触到并获得方言的人的第一语言是其所获得的方言,其后所接触并获得的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属于第二语言这种说法也是不贴切的。为了便于理解,在定义同时操普通话与诸多方言的人群里面,我们在涉及到类似于这个的概念时,其实大可不必分这么细的,比如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第一语言是汉语,第二语言则是与汉语关系不那么亲密的语言,如少数民族语言等。对于“母语”、与“民族语”的理解亦是如此。

二、 对家乡语言生活的展望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倾心于汉语规范化建设,确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汉语全面适应全名学习的需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上下更是齐心协力奔小康,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的确,一个高效运作、丰富多彩的社会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要创造先进文化,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也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经济的飞跃发展更离不开规范的、标准的语言来传递信息、维系运行和推动流通。同样地,随着普通话的逐步普及推广,以及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的加剧,我的家乡岳阳市的语言生活状况已经发生并在继续发生着变化。早在高中时,就有一位老教师在我们校园里做过这样的一份问卷调查报告,我有幸也参与其中了。老教师为了调查普通话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设计了这样一份问卷,问题一:在平常的交际中,你更倾向于选择方言还是普通话;问题二:您希望您的后代以后学什么话?(注:调查分别在高一、高二、高三的“尖子班”、“中级班”、“平行班”中抽取一个班级,即总共九个班级参与了调查)

具体的统计结果已经不大记得清了,但有一个数据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在其统计结果中,对于后代语码习得对于普通话的期待竟然达到了90%以上。仅仅这个数据,我们大概就可以窥见到岳阳市生活状况的发展趋势。

(1)普通话的生存空间逐步扩大。普通话生存空间的扩大表现在普通话将对以往方言为主的领域提出挑战。具体表现为:①以普通话为母语的单语码者将剧增。在那位老教师做过的问卷调查中,年轻人对于后代语码习得对于普通话的期待在90%以上,这就意味着这些年轻群体中的后代可能会成为普通话单语码者。②普通话将成为更多人的家庭语码形式。随着人口流动与社会流动的加剧,新组建的家庭也将越来越多的突破地域的限制,这种家庭模式也将催生更多的使用普通话的家庭。③普通话的水平将整体提高,这是显而易见的。全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势必提高普通话的整体水平,人口流动与社会流动的加剧则使得用普通话交流成为一种必需,而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背景则提供了语言使用的氛围,这三方面的因素势必会导致普通话生存空间的扩大。

(2)方言的生存空间将逐步缩小。生存空间的缩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一是会说

篇二:第1课 普通话与方言

第一课 普通话与方言

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在中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大陆官方(包括港澳):普通话;台湾官方:国语;东南亚华人:华语;学术界:现代标准汉语。

北京话、大陆普通话、台湾国语、中华民国国语、新加坡华语、马来西亚华语等在语音、词汇等方面有少许差异。要注意的是北京话并不属于一种标准语,因为它是未经整理和标准化的北京城区方言。以上的几种标准语都是以北京话这种方言为基础来进行标准化的产物。

"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的区别。从这个角度上说,汉语标准语构成了汉语的一种大类"方言"。即使是标准,三地也有区别,如"消息"一词。大陆"息"读轻声,台湾读二声,新马同台湾(如同"休息"的"息"字读音,音同"席")。垃圾,中华民国国语文读"乐色",大陆普通话读"拉机"。

最严格定义的"标准口音"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发音。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大陆绝大多数汉语使用者,包括许多播音员,其普通话都是带有口音的。但事实上,许多人普通话的发音方式和口音用词上偶尔违反了"中国国家语言文字标准"。

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唐代守温和尚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三十六字母,说明当时我国的语音分析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可惜他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

附录:

1、直音法操作相对要简便,只要有相同的字就可以了,但麻烦也因此而来,汉字毕竟是有限的,有些字找不到同音字,或即使有同音字也很生僻,即使注了也很难识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还想到了一种"读若"法给字注音,就是用读音近似的字的注音,如"芨,读若急","信,读若屈伸之伸,假借字也"这里的"伸"是信的通假字,音义都相同。还有直音加注声调的方法,如"退"注"推去声"。这样虽避免了生僻字,但要改变声调才能读出应读的音。

2、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

3、进入英语词汇的汉语:"Tofu(豆腐)""Maotai(茅台)""YinYang Effect(阴阳效应)""Shangrila(世外桃源)""Guanxi(关系)""Chengguan(城管)""Laogai(劳改)""Shuanggui(双规)""Hukou(户口)""Hongbao(红包)""Tuhao(土豪)""Dama(大妈)""Kungfu(功夫)""Taichi(太极)""Kaoliang(高粱)""Runing dog(走狗)""Erhu(二胡)""Jiaozi(饺子)"

4、台湾话:超、的啦、蛮、这样子、就、对啊。例句:那个男生非常的帅,我好喜欢!就像今天这样。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它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一些国内学者认为多数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国外学者认为,各方言区的人互相不能通话,因此它们是很独立的语言,尤其是闽语中的各方言。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

同时,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又成为次方言),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明知道一个个地点(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方方言。如南昌话、广州话、长沙话等。

官话方言的词汇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词汇大同小异。官话方言中通行范围比较广的语词,大都已进入共同语,作为基本词汇,没能为共同语吸收的官话方言词,大都只流行于某一个官话方言片或方言小片,南北各地官话在词汇上的差异,比官话和其他各大方言之间的差异小。但官话方言通行范围如此辽阔,有的地方也有与众不同的方言词语。例如北京土话"二乎"意为"犹疑","咋呼"意为"嚣张","冲道"意为"敢做敢说";天津话"广"意为"打","老公"意为"乌鸦","罢了"意为"了不起";西安话"瞎了"意为"浪费"、"糟踏";山东聊城话"毁"意为"打";河南洛阳话"连连儿"意为"赶快"。新乡话用"乱"表示"住",用"红"表示"卖力气";成都、昆明等地"聊天"说成"摆龙门阵",武汉、重庆等地"倒霉"说成"背时","可怜"说成"造孽";如此等等,都各具一格。"太阳"一词在官话方言区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北京、保定称"老爷儿"(北京也称"太阳"),沈阳、西安称"日头",太原、呼和浩特称"阳婆",合肥称"热头儿、阳婆儿、阳婆、前天爷、佛爷儿"等等,可见词汇上的分歧,即使是在官话方言内部,仍然不容忽视。官话方言的词汇跟其他方言比较,还显示出以下一些特色:

叫"相"(粤方言、闽方言)。

(部分地区)却用古代的语词"睇"

③外来借词比较少。和南方诸方言比较,官话方言中外来的借词比较少。南方闽、粤等地向来为出海门户,与外国接触多,方言中较易借入外语语词,如闽方言中借入不少印度尼西亚、马来语词,粤方言中借入不少英语语词。也显示出外来的色彩,而官话方言大多数和共同语一样用"水泥"(部分地方叫"洋灰")则是地道的汉语语词。

又如照相 ④语气词比较少,用法比较概括。和南方各方言比较,官话方言的语气词比较少,用法更加概括,分工不那么细。例如常见的语气词"呢、吗、啊"之类,官话方言跟共同语是一致的,而南方吴、粤等方言的语气词则丰富得多。

语法方面 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言)之类。

②运用语音内部屈折变化表现语法意义的现象比较少。除个别地方外,官话方言很少有语法学上所谓"构形法",即"狭义形态"的东西,粤方言、闽方言用变音的方式来表现某种语法意义的现象在官话方言中很少见。

③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运用。官话方言中不少地方有结构助词"的、地、得",用途各不相同。这几个结构助词以北方官话用得最普遍,已进入共同语的语法体系中。在官话以外的南方各大方言中,却很少见,就是有类似的结构助词,也不象官话方言那样"的、地、得"分工明确,用法不混。

④重叠式的运用范围相当广。官话方言的重叠式内容相当丰富,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例如亲属称呼,南方闽、粤、客家、吴等方言一般都不用重叠式,多用单音节词素前加"阿"来称呼,如"阿爸"、"阿弟"、"阿嫂"之类。而在官

卖);指示词重叠表示所指的具体位置:"你的站在这这等着"(你们站在这儿等着),这些重叠的用法在南方各大方言中都是没有的。

⑤量词的使用比较概括。官话方言中最常用的量词"个"用途很广,可以用在许多事物上面,虚的实的,都能和" 个 "配搭。称人一般在官话方言中用"个"和"位"(尊称),而在其他各大方言中,却用各种不同的量词,并往往在量词的选用中体现出一定的感情色彩和修辞风格。例如粤方言,既有"这位先生"、"那个 同学"等合乎规范的叫法,而在某些场合, "呢条老坑"(这个老头儿)等指人量词的独特用法。

⑥官话方言中一个句子里可出现两个"了"字,前者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后者作为句末的语气词。如:"他吃了饭了",这种用法在南方各方言中比较少见。

⑦表示被动的介词比较多。在被动句里,表被动的词在官话方言中除了用"被"了)、"受"(小张受人欺负)、"让"(老鼠让猫逮住了)、"叫(教)"(我今天叫雨淋了一场)等。

⑧官话方言疑问句有两类不同的格式。一类是北方官话用的,跟共同语一样,有"是什么?""好吗?""

是不是?"等句式;另一类是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云南、贵州)及江淮官话用的,跟共同语不一样,有"ke(果)是?(或'可是'?)""ke(果)好?""是不?"等句式。

侬票子有弗啦?/把本书我/大我一岁/弗曾看过/我做弗来/立也立不动/水也没/杯子拿过来/我问他借的/我讲他不过。

部因是否具有一定量的浊音而分为老湘语和新湘语。

湘方言区大多说成"妹子"、"妹唧",有的地区说成"女唧"、"女崽"、"妹子家"、"女子家"。普通话词汇中的"小猪",湘方言区大多说成"猪崽子"、"猪崽唧"、"猪崽崽"。普通话词汇中的"翅膀",湘方言区大多说成"翼甲"[ie ka]。普通话词汇中的"理(理睬)",湘方言区大多说成"齿",将"不要理睬他"说成"莫齿他"。普通话词汇中的"没有",湘方言区大多说成"冇得"。普通话词汇中的"什么",湘方言区大多说成"么子"、"么个"。普通话词汇中的"圆溜溜",湘方言区大多说成"溜圞的"、"臼圞的"。(圞[luon])普通话词汇中的"找",湘方言区大多说成"寻"。 长沙话中有一些形容词非常形象,其中有一种形式是在一个单音节的前面加一个表示程度的、类似于前缀的语素,后面再加上"的"。例如: "臼酸的";"臼圞的" "浸咸的";"沁甜的";"透鲜的";"梆硬的";"嫩软的";"巴酽的";"撇淡的";"溜清的";刮浑的";"冰冷的";"稀糟的"; "匡臭的";"喷香的";"喷臊的";"喷腥的";"喷馊的";"

拍满的";"刮老的";"飞嫩的";"溜滑的";"溜光的";"溜尖的";"肋胖的";"刮瘦的";"通红的";"嫩白的";"嘎白的

课堂训练:

1、字音基础训练:检查每个人的作业,两个易读错字音。

2、说话能力训练:讲述哲理小故事,并且根据小故事的内容作出一些适当的评论。

3、朗诵基础训练:现代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朗诵,原文: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呵!我是贫穷,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呵,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呵!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呵!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4、早功形体训练:三十分钟练声方案、绕口令: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犸。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提拉着鳎犸的喇嘛要拿鳎犸换北边别喇叭哑巴的喇叭。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犸,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喇嘛抡起鳎犸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犸,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犸的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犸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犸,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着鳎犸的喇嘛一喇叭。只知道:喇嘛回家炖鳎犸,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终极绕口令:打南边来了个张予曦和张涵予,手里提拉着五斤含着张雨绮的张馨予。打北边来了个张歆艺和张含韵,腰里别着个雕有张艺馨的张艺兴。南边提拉着含着张雨绮的张馨予的张予曦和张涵予要拿含着张雨绮的张馨予换北边雕有张艺馨的张艺兴张歆艺和张含韵的雕有张艺馨的张艺兴。张歆艺和张含韵不愿意拿雕有张艺馨的张艺兴换张予曦和张涵予的含着张雨绮的张馨予,张予曦和张涵予非要换别雕有张艺馨的张艺兴的张歆艺和张含韵的雕有张艺馨的张艺兴。张予曦和张涵予急了,抡起含着张雨绮的张馨予抽了别雕有张艺馨的张艺兴张歆艺和张含韵一含着张雨绮的张馨予,张歆艺和张含韵也急了,摘下雕有张艺馨的张艺兴打了提拉着含着张雨绮的张馨予的张予曦和张雨涵一雕有张艺馨的张艺兴。也不知是提拉着含着张雨绮的张馨予的张予曦和张涵予抽了别雕有张艺馨的张艺兴张歆艺和张含韵一含着张雨绮的张馨予,还是别雕有张艺馨的张艺兴张歆艺和张含韵带了提拉着含着张运气的张馨予的张予曦和张涵予一雕有张艺馨的张艺兴。张予曦和张涵予炖了含着张雨绮的张馨予,张歆艺和张含韵滴滴答答吹雕有张艺馨的张艺兴。

篇三:普通话与方言哪个更重要正方辩词

一辩陈述:我方认为普通话比方言更重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1,从普通话自身来说,故名思意,是普遍通用的话,是大家都能听的懂的交流工具。而且普通话音韵和谐四声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弥补我们某些方面的不足。2,从历史角度来分析,从秦始皇的书同文到清朝的满人学汉文,更证明了统一语言的重要性。3,从我国情出发: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相对应方言也是多种多样而且我们接触的人多是来自四面八方,不说方言很难进行交流和表情达意的。再者,普通话是一个现代文明人最基本的表现,在任何场合,用普通话交流不仅是一种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还是一个人知识底蕴,文化素养的最好体现。它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和谐程度,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讲普通话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自从推广普通话以来,大大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和文化教育的提高。4,从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来说:中国如世以来,与世界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

的例子。外国人学的是中国的普通话而不是我们的方言,在国际上,普通话代表中国,是中国的形象。最后普通话是必须的标准的。而方言完全根据自身爱好而决定的。总之,一个国家有统一的语言是这个国家能够稳定团结和发展的基础,更是这个国家推销自己文化和理念的招牌。所以,我方认为普通话比方言更重要。

我方2辩的问题是:如今盛兴的孔子学院是教汉语为什么不教方言呢?至于对方辩友的方言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我方认为:古人说的好啊,多则乱,则杂。我想对方辩友不会让我们国家变的杂乱无章吧。而普通话有利用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利于中国走向世界。所以我方认为普通话比方言能重要。

我方3辩的问题是:你考普通话等级证为什么不考方言等级证呢?对方说普通话是一个交流工具。那么方言不是交流的工具吗?而且普通话的范围不是更大吗?所以做为交流工具普通话更重要。

对方辩友说许多小品影视剧是用方言演的。那么我请问一下,这些是不是艺术?既然是艺术,那和我们

的生活一样吗?你是活在艺术中呢,还是活在生活中?既然你活在生活之中,那就要说普通话,是不是证明普通话比方言更重要呢?对方辩友说:我们的一生中,不工作的时间长。我请对方辩友算一下:假如你活一百岁,从两岁上幼儿园到六十岁退休,这段时间你都要说普通话,请问是你说方言的时间多吗?如果连这都算不清,请回到小学重上吧。既然你的一生大部分都在说普通话,是不是说普通话比方言更重要呢?至于对方辩友说: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好比儿子与母亲的关系,我们要儿子就忘了母亲了吗?我方认为,我们说普通话并没有舍弃方言,只是比方言更重要而已。母亲与儿子我们只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所以普通话比方言更重要。孔子讲课用的是雅言,是当时的普通话,既然连古人都知道有普通话讲课是不是证明普通话比方言更重要呢? 因为全社会的融合越来越密切,交流越来越频繁广泛,不学好普通话怎么能行呢?有些工作对普通话是有要求的,比如:主持人,老师,播音员。况且,我们的专业如果对口就是做老师。普通话是中国人沟通

的纽带,我们是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语言大家怎么沟通呢?为了社会的进步,方便我们的交流有必要有一个统一的语言,这就是普通话诞生的重要性。

我们承认方言也很重要,但是与普通话相比较,还是没有后者重要。现在国家正在发展正在进行全国的语言统一,普通话一定要普及的,方言只是在某个地区之内有较好的用处,但出去就不好说了。因为你不会方言会被村民耻笑,但如果你不会普通话就会被外国人耻笑。在他们眼里,你就是连一个普通话都不会说的中国人,而这样中国就会被外国人耻笑,因为中国有人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你受的教育就都浪费了,因为你使中国丢脸了。

说普通话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如果不履行义务你又何谈爱国呢?方言是给我们的生活添了色彩,但她只限于局部和艺术,而我们强调的是整体和生活。在今天这样的社会里,有谁会安于在一个地方生活呢?你要出去不讲普通话怎么行呢?你怎么交流和沟通呢?至于艺术,那是高于生活的。我们不可能也不能够生

活在艺术中,而要回到生活中的现实而来。至于方言能够找老乡,你的一生是工作是学习而不是找老乡,一句话说的好啊:他乡遇故知——债主。你还不如不找呢,碰上要钱的了,何必呢。所以我们说普通话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我们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我方认为普通话比方言更重要。


普通话与地方话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13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