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四川省省长蒋巨峰

时间:2017-03-08 07:25:1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蒋巨峰就制定四川省

蒋巨峰就制定四川省“十二五”规划建议进行说明《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以下简称《建议》),是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奇葆同志高度重视《建议》的起草工作,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对《建议》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起草《建议》过程中,特别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衔接:一是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 “十二五”规划建议相衔接;二是与我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部署相衔接;三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相衔接;四是与省委、省政府近几年工作思路和重大部署相衔接。《建议》起草前期,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在提交这次全会审议之前,又广泛征求了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内老同志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的意见,听取了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这些意见对于丰富和完善 《建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建议》起草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建议》经这次全会审议通过后,省政府将据此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现在,我受省委常委会委托,对《建议》作几点说明。

一、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深刻认识我省的发展基础,准确把握面临的发展形势,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前提。

《建议》指出,“十一五”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我们经受了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巨大破坏,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严峻形势,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超常努力,化危为机、克难而进,奋力推进“两个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能够胜利完成。一是国民经济加快发展。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结构调整步伐加快,“7+3”优势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亭子口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开工建设,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生态建设进展顺利,2009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1.3%,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正在形成。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2009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垃圾处理率达到83%。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扩权强县试点稳步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深入推进。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快速增长,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二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五年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大力实施了一批重点民生工程,高度重视解决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7%,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特别是通过实施富民安康工程,扎实推进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等藏区 “三大民生工程”,深入开展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推进彝区“三房”改造,民族地区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全面实施《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深入推进新村、产业、劳务等专项扶贫工程,扎实推进秦巴山区等连片扶贫开发,深入开展“挂、包、帮”活动,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三是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伤痛和惨重损失。两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抢险救援阶段,从废墟中救出生还者8万多人;及时开展救治,把致残率降到了最低。安置群众阶段,震后10天,完成了1500多万人的应急安置;震后100天,完成1200多万因灾房屋损毁群众的过渡性安置。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截至9月底,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29700个项目已完工85.2%,完成投资占概算投资的85.6%,圆满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地震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今年8月中下旬,地震重灾区发生多地多次群发性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我们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全民参与”机制的作用,确保了“临灾避险、预防避险”工作落实、“预

报预警、应急转移”准确及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员伤亡特别是群死群伤;清平、映秀、龙池三镇更是创造了临灾避险的奇迹,重建成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十一五”的艰辛实践,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四川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积累的经验更是弥足珍贵。实践证明,这五年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的时期之一,是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发展条件改善最大的时期之一,也是民生工程投入最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进入推进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新阶段。

《建议》分析认为,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看,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 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不确定因素较多,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从省内看,“十二五”时期,我省将面临国家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进一步支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大力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等重大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竞争加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压力和挑战。总体判断,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通过把握机遇、化危为机,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推进四川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建议》提出制定我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建议》指导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这既是中央的总体要求,也是我省的现实需要。围绕这一“灵魂”和“核心”,结合四川实际,《建议》提出“十二五”发展应坚持和遵循五条基本原则: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省“十一五”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仍然滞后于全国。2009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8%,要在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年均增速必须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左右。我们只有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加快发展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加快发展,才能逐步缩小与全国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只有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才能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二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四川幅员辽阔,既有城乡、区域发展差异大的问题,也有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我们必须抓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这一优势,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必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在重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扶持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必须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三是优化结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统一。四是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之初,我省在农村管理体制、家庭联产承包、国企改革等领

域大胆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我省还有着雄厚的科教人才等资源优势。我们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不断巩固和发展比较优势。五是民生为本,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必须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富民和强省的有机统一。

“十二五”是承前启后的五年,目标的确定既要着眼于五年的发展,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相衔接,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相协调。《建议》提出了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等六个方面的主要目标,充分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要求。值得指出的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议》更加突出了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强调要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比重,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更加突出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目标,强调要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十二五”规划将根据 《建议》确定的主要目标,提出具体的预期性、约束性指标。

三、关于“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发展条件。

经过“十一五”的加快建设和发展,我省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和城市基础设施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加强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基础,是“十二五”时期我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前提。《建议》强调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力争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在“十二五”时期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航空、水运建设,加快进出川大通道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建设成都主枢纽,完善次级交通枢纽,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整体效率。二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和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主要江河防洪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优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努力满足城乡生活和经济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三是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护生态和切实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的前提下优先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核电,加快天然气开发建设,因地制宜有序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煤层气、沼气等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和区域布局,努力构筑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四是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以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应急通信体系和数据灾备中心为重点,加快建设西部通信枢纽,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的无线城市网络系统,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提高信息网络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信息网络覆盖率。五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乡、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

(二)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川有比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但目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较低,生产方式比较粗放,优势产业和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作用不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

争力。《建议》明确了五个方面的发展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加快推进国家战略资源开发基地、重要装备制造基地、重要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和西部重要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及生物等为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园区和开发区建设为重点,推进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这里,我着重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重要举措。经过认真调研、比较分析,我省确定重点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及生物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必须着眼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掌握发展主动权,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尽快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一个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需求潜力,但由于长期发展滞后,服务业对拉动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消费的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要立足我省资源条件、市场潜力和发展基础,以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和老年服务等民生性服务业,推动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加快建设以成都为龙头的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会展中心,不断拓展服务业新领域;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动全省服务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我省是农业大省,但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是关键所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继续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主要是:一要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大力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二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严格保护耕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省内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抓好特色效益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三要加快新村建设。集中连片推进新村建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体,以集中居住点为核心,统筹农村居住与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综合配套,形成人口集聚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的农村新型社区。四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五要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行政社会管理一体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健全完善衔接配套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四)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一五”以来,我省城镇化加快发展,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但城镇化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不足,城市群发育不够,对经济要素的聚集能力较弱,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同时,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滞后。“十二五”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我们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城市群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区域增长极,带动整个区域快速协调发展。《建议》从六个方面明确了任务:一要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重点开发区域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农产品主产区要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重点生态功能区要保障生态安全,逐步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同时,要加强对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等的保护。二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快培育四大城市群,形成以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大中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经济联系紧密、功能互补的城市发展格局。三要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我省除成都市外没有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模较小、承载能力较弱。要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培育战略,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尽快发展成10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大城市,推动一批中小城市发展成5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大城市。提升成都市的国际化水平,使之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四要加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建设。有序拓展城镇空间,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优化城镇发展环境,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增强城镇要素集

聚、产业发展和就业吸纳能力。五要加快重点经济区发展。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动成渝经济区加快发展,带动和促进“五大经济区”协调发展。促进成都经济区率先发展,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推动川南经济区加快发展,加大川东北经济区天然气和生物资源开发力度,加快推进攀西经济区战略资源开发,科学合理推进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发展。六要扶持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全面实施藏区、彝区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编制实施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和扶贫规划,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增强造血功能,促进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发挥我省科技、教育资源丰富和国防工业实力较强等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引进和开发,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方向上要紧紧围绕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工作重点要放在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上,提高我省创新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措施要通过加强创新型企业和产学研联盟建设、促进军民科技资源集成整合等,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要加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支持成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二要优先发展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三要建设人才强省。实施 “天府科技英才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百人计划”等,大力集聚高层次人才,着力培养、引进和使用“塔尖”人才,积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专业人才,实施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加快建设西部人才高地。

(六)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长期以来,我省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历史欠账较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建议》把加快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积极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推进创业,加强就业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设,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二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三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实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城乡困难群体住房状况。四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和整村推进计划,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基本解决上学、就医、住房、交通等突出民生问题。五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启动实施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六要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改善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培育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及残疾人事业。七要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强化安全生产,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川是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资源。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满足全省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提出:一要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筑牢全省人民共同奋斗、加快发展、共建文明的思想道德基础。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深入开展 “感恩奋进”教育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形成和谐包容的社会心态。二要加快文

篇二:新一届四川省委领导班子产生

新一届四川省委领导班子产生

正文我来说两句(84人参与)

2012年05月19日17:00来源:四川在线

打印

字号

四川在线消息 据四川日报消息,5月19日下午17时,四川省委十届一次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

刘奇葆当选为省委书记,蒋巨峰、李春城当选为省委副书记。

李登菊(女)、柯尊平、王怀臣、钟勉、黄新初、陈光志、李昌平(藏族)、刘玉顺、吴靖平当选为省委常委。

作者:李旭

刘奇葆简历:

男,汉族,1953年1月生,安徽宿松人,197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92年2月吉林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

1972.04-1974.09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

1974.09-1977.07 安徽省委宣传部理论研究室工作人员

1977.07-1980.06 安徽省委办公厅秘书处秘书

1980.06-1982.09 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1982.09-1983.09 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兼宣传部部长

1983.09-1985.11 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党组书记,中共安徽省委第四届委员(其间:1984.02-1985.10任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1985.11-1993.08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1992.02获吉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3.08-1994.07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1994.07-2000.09 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

2000.09-2000.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2000.12-2006.06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自治区党委党校校长

2006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刘奇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2006年11月19日,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自治区党委书记。

2007年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自治区党校校长。2007年1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12月28日辞去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

2008年1月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为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是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2006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补选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蒋巨峰简历:

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省长。 1948年10月生,浙江诸暨人,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7月参加工作,复旦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1975年9月至1978年10月任浙江省诸暨县浦镇业余教育辅导员、电影放映员、陈蔡区文教办干部。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在复旦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

1982年7月至1983年9月任杭州大学经济系教师、工会副主席。

1983年9月至1984年2月任中共浙江省诸暨县委宣传部干部。

1984年2月至1984年6月任中共浙江省诸暨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1984年6月至1985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诸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85年1月至1987年2月任浙江省诸暨县副县长兼计经委主任(其间:1986年5月至1987年2月兼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1987年2月至1989年6月任中共浙江省诸暨县委书记。1989年6月至1990年8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干部。

1990年8月至1993年4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其间:1991年4月至1991年7月在中央党校进修二班学习)。

1993年4月至1994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其间: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在中央党校培训部中青班学习)。

1998年6月至2000年4月任中共浙江省温州市委书记。2000年4月至2002年3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2002年3月至2002年4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2002年4月至2007年1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副省长。2007年1月23日召开的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蒋巨峰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长 。同年1月31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当选为四川省省长 。5月16日,在中共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省委副书记 。2008年1月27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四川省省长 。

是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春城简历:

李春城,男,汉族,1956年4月生,辽宁海城人,197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4月参加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助理研究员。1973年4月后,曾下乡当知青;

1975年9月至1978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微特电机及控制电器专业学习;1978年7月后,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辅导员、教师、党委办公室副科级调研员、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1987年9月任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党组书记;

1988年4月任共青团哈尔滨市委书记;

1992年11月任哈尔滨市太平区委副书记、区长;

1995年12月任哈尔滨市委常委、太平区委书记;

1997年11月任哈尔滨市副市长;

1998年12月任成都市副市长;

2000年8月任泸州市委书记;

2001年1月任成都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2001年2月任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3年6月任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

2003年8月任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5年1月任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

2011年9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成都市委书记。

篇三: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旗下各级领导背景简历 从政府官网上整理下来的

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旗下各级领导背景简历 从政府官网上整理下来的 四川省

书记: 杜青林

副书记: 张中伟 陶武先 蒋巨峰 李崇禧 甘道明

常委: 周光荣 欧泽高(藏族) 王少雄 郭永祥 魏 宏

李春城 李登菊(女) 晏永和

秘书长: 晏永和

省 长: 蒋巨峰

副省长: 郭永祥 柯尊平 黄小祥 王怀臣 黄彦蓉 张作哈(彝族) 刘晓峰

秘书长: 王东洲

副秘书长:崔广义 唐建军 乔仁毅 陈泓贵 陈保明 敖玉明

喻克彬 张晋川 杨国安

四川省省委书记。

1946年11月生,吉林磐石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196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7月参加工作。

1964年7月至1966年12月任吉林省吉林市委青干班学员,柳河县、永吉县、舒兰县社教工作队队员、副组长。

1967年1月至1968年1月任中共吉林省吉林市委组织部干事。

1968年2月至1974年10月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分厂团委书记、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

1974年11月至1978年8月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分厂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党委副书记。

1978年8月至1979年8月任共青团吉林市委书记。

1979年9月至1984年9月任共青团吉林省委副书记、书记,团中央委员。 1984年9月至1985年5月任中共吉林省长春市委副书记(1984年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函授)毕业)。

1985年5月至1988年4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1988年5月至1992年2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期间: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吉林大学法律系函授学习)。

1992年3月起任中共海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1993年2月当选为第一届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3年7月当选为第二届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

1998年2月至2001年8月任中共海南省委书记。

1998年4月当选为海南省第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1年8月任农业部部长。

是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2006年12月,任四川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蒋巨峰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48年10月

现任职务: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代省长

简历:蒋巨峰,男,汉族,1948年10月生,浙江诸暨人,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7月参加工作,复旦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1975年9月至1978年10月任浙江省诸暨县 浦镇业余教育辅导员、电影放映员、陈蔡区文教办干部。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在复旦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82年7月至1983年9月任杭州大学经济系教师、工会副主席。1983年9月至1984年2月任中共浙江省诸暨县委宣传部干部。1984年2月至1984年6月任中共浙江省诸暨县委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6月至1985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诸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85年1月至1987年2月任浙江省诸暨县副县长兼计经委主任(其间:1986年5月至1987年2月兼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1987年2月至1989年6月任中共浙江省诸暨县委书记。1989年6月至1990年8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干部。1990年8月至1993年4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其间:1991年4月至1991年7月在中央党校进修二班学习)。1993年4月至1994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其间: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在中央党校培训部中青班学习)。1998年6月至2000年4月任中共浙江省温州市委书记。2000年4月至2002年3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2002年3月至2002年4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2002年4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副省长。2007年1月至今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四川省第七、八届委员会委员,九届、十届四川省人大代表。

郭永祥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49年2月

现任职务: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

简历: 郭永祥,男,汉族,1949年2月生,山东临邑人,197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

1972.12-1973.08 胜利油田孤岛指挥部作业27队工人。

1973.08-1974.10 胜利油田孤岛指挥部宣传部宣传干事。

1974.10-1984.12 胜利油田党委办公室秘书、副科长。

1984.12-1990.08 胜利油田党委调研室副主任、主任 (其间:1984.04-1986.10 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政干部基础专业学习)。

1990.08-1992.11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处长。

1992.1l-1998.07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研究室副局级研究员、副主任(其间:1992.08-1994.12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1998.07-2000.0l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主任。

2000.01-2000.10 四川省委副秘书长(正厅级)(其间:1997.09-2000.07中央党校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0.10-2002.05 四川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常委办主任(正厅级)。 2002.05-2002.12 四川省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常委办主任。

2002.12-2003.8 四川省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常委办主任。

2003.9-2005.3 四川省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2005.3-2006.1 四川省委常委、秘书长。

2006.1至今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

柯尊平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56年9月

现任职务:四川省副省长

简历:柯尊平,男,汉族,1956年9月生,陕西安康人,197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3月参加工作,西南交通大学计算力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研究员。

1974年3月至1977年3月陕西省安康县五里公社插队知青。1977年3月至1978年9月任铁道部西安铁路局安康电机段干事。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师资班学习。1982年7月至1995年8月任西南交通大学基础部助教、数学力学系团总支书记、应用物理系党支部书记;校党委办公室秘书、副主任、主任;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1995年8月至1999年3月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99年3月至2000年8月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2000年8月至2001年2月任四川省省长助理、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2001年2月至现在任四川省副省长。柯尊平同志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四川省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黄小祥

性别:男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56年6月

现任职务:四川省副省长

简历:黄小祥,男,汉族,1956年6月生,重庆大足人,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高级经济师。

1974年8月至1976年12月四川省西昌县黄联公社插队知青。1976年12月至1978年10月在冶金部第五冶金建设公司工作。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在四川大学经济系学习。1982年7月至1986年2月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班学习,毕业留校任教。1986

年2月至1988年12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班学习。1988年12月至1994年3月任国务院研究室副处长、处长、副局级调研员(其间:1991年9月至1992年11月派驻香港华润集团工作)。1994年3月至1994年12月任中国华通物产集团公司总经济师(副司局级)。1994年12月至1995年8月任中国华通物产集团公司副总裁(正司局级)。1995年8月至1996年1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副秘书长。1996年12月至1999年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兼省政府副秘书长)。1999年2月至2002年1月任中共四川省内江市委书记(其间: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在中央党校进修班学习)。2002年1月至现在任四川省副省长(其间:2005年3月至4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进修班A班学习)。黄小祥同志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四川省第七、八届委员会委员,九届、十届四川省人大代表。

王怀臣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53年12月

现任职务:四川省副省长

简历:王怀臣,男,汉族,1953年12月生,河北大名人,197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2月参加工作,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1972年12月至1976年10月装甲兵204部队工作。1976年10月至1979年1月装甲兵司令部办公室干事。1979年1月至1980年3月中共中央警卫局参谋。1980年3月至1987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干事、副处级秘书。1987年10月至199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任正处级秘书。1990年9月至1995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1994年3月正司局级)。1995年8月至2000年8月任中共四川省成都市委副书记。2000年8月至2002年1月任四川省省长助理。2002年1月至现在任四川省副省长。王怀臣同志是中共四川省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十届四川省人大代表。 黄彦蓉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55年11月

现任职务:四川省副省长

简历:黄彦蓉,女,汉族,1955年11月生,山西夏县人,198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工学士,中央党校经济学研究生,高级工程师。

1974年8月至1976年12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大兴青年队知青。1976年12月至1978年2月四川旭光仪器厂工人。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西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学习。1982年2月至1989年6月任成都市金牛区农业机械管理局副局长、局长、金牛区科委主任、科协主席、金牛区政府副区长。1989年6月至1999年12月任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副局长、局长(其间:1998年8月至1999年7月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任雅安地委副书记、专员;2000年12月至2002年5月任雅安市委副书记、市长。2002年5月至2003年9月任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其间:2003年3月至2003年5月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进修班学习)。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同期兼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其间:2005年9月至2005年11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进修A班学习)。2006年12月至现在任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同志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张作哈

性别:男 民族:彝族

出生年月:1950年8月

现任职务: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简历:张作哈,男,彝族,1950年8月生,四川越西人,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0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69年10月至1973年8月四川省越西县新民乡插队知青。1973年8月至1976年8月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学习。1976年8月至1981年6月四川省越西县体委教练员。1981年6月至1984年1月四川省越西县文教局副局长(主持工作)。1984年1月至1986年2月四川省凉山州民族歌舞团团长。1986年2月至1992年11月四川省凉山州文化局局长、党组书记。1992年11月至1993年6月四川省凉山州教委主任、党组副书记。1993年6月至1995年11月四川省凉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其间:1994年9月至1995年7月在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1994年9月至1997年2月在中央党校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1995年11月至1999年3月中共四川省凉山州委副书记。1999年3月至2003年1月中共四川省凉山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其间:1997年6月至1997年12月在国家农业部挂职任副司长)。2003年1月至现在任四川省副省长。张作哈同志是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四川省人大代表。

刘晓峰

性别:男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47年1月

现任职务: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简历:刘晓峰,男,汉族,1947年1月生,四川成都人,1995年5月加入农工党,1970年8月参加工作,重庆交通学院水道与港口系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

1965年9月至1970年8月重庆交通学院水道与港口系学习。1970年8月至1972年12月江西省九江港务局工作。1972年12月至1984年12月四川成都420厂工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温强度室主任、英语翻译。1984年12月至1994年11月四川省交通厅航务管理局工程师、科长、高级工程师、副局长(其间:1991年3月至1992年2月四川省沐川县定点帮县任交通局副局长)。1994年11月至2003年1月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2002年4月至现在农工党中央常委、四川省委主委,2003年1月当选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同志是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届、九届、十届四川省人大代表。

曾省权简历

四川省公安厅长曾省权简历 :男,汉族,1953年11月生,四川蒲江人,1974年毕业于四


四川省省长蒋巨峰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07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