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崇信

时间:2017-03-07 07:51:2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崇信三中学校简介

崇信县第三中学简介

崇信县第三中学始建于2012年,是一所公办乡镇中学,学校位于县城西区,占地50亩,建筑面积36663平方米。学校现有54名教职工,528名学生,13个教学班,最大班额42人,最小班额32人,平均班额37人,学校服务半径9公里,覆盖面积125.74平方米,学校未附设幼儿班。 学校建有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各两个,仪器室各一个,共有各类实验仪器设备6197套(件),总价值236362.75元,生均342.55元(其中物理2396件,86353.25元,化学2551件,68562.15元,生物1250件,81447.35元)。建有计算机室、电子白板教室各两个,共有学生用机100台,生机比为5.18:1,建有舞蹈室、音乐教室、音乐训练室、画室、展室、美术训练室各一个,每室的使用面积均为54平方米。同时,设有卫生保健室、心理健康室、图书阅览室。学校现有图书17821册,生均34.4册,工具书、教学用书1090册。办学条件符合国家标准。

办学以来,学校全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夯实基础、聚焦课堂、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科研为先导,形成了“重德、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责任、慈爱、严格、团队”的教风;“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学风。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坚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育人理念,注重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一班一特色、一室一风采的校园文化,全面实施文化育人、道德育人、环境育人三大战略。

学校注重特色办学,根据本校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鼓励全体教师申报校本课程。目前,已完成校本课程达33项,目前正在实施的有17项,重点突出体育、艺术类,有男篮、女篮、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五子棋、舞蹈、合唱等九项,为本年创建快乐校园打好基础。另外,学校还自助开发了校园集体舞《青春朝阳》,丰富学生的日常锻炼,并在甘肃省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上荣获“甘肃省中学组阳光体育特色运动项目创编二等奖”。

此外,学校在2014年10月甘肃省教育厅授予 “甘肃省快乐校园”荣誉称号,同年12月被平凉市环保局、平凉市教育局授予“平凉市绿色校园”荣誉称号。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崇信三中全体师生正以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斗志创建三中美好的明天。

篇二:崇信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加查概况

第一节 地理区位

加查县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光照充足,辐射强烈,蒸发量大,无霜期短,雨季降水集中,冬春季干燥多风。年平均气温8.9℃,最暖月平均气温17.1℃,极端最高温30.7℃;最冷月平均气温-0.3℃,极端最低温-15.1℃。无霜期149天,年降水量636.9毫米,雨季集

一、加查地理位置 中在5~9月,其降水量可达595.1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93.4%,该县历史上最大降水量达36.1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水、冰雹、霜冻、干旱、病虫等。

加查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是山南地区辖县之一,介于东经92o14′~93o07′,北纬28o49′~29o43′。县境东、北与林芝地区的朗县、工布江达县接壤;西接桑日、曲松两县;南与隆子县毗邻。县域东西最大距离88.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02.2公里,全县总

加查县境内山脉纵横,由于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切割,构成境内多条连接雅鲁藏布江河

面积4646平方公里,占山南地区总面积的5.8%。

谷的南北向峡谷。山峰林立的北部地区其主要山峰都在海拔5000米以上,全县最高的两座山峰

二、县城位置

矗立于县境西部与桑日、曲松两县接壤的地区,偏北的俄得贡实山海拔5998米,南侧的扎洛基雄山海拔5730米。县城以西约30公里处的布当拉山是通往泽当方向的必经山口,其海拔高度

加查县城位于县域中部,雅鲁藏布江西岸,八邛公路由城区西侧穿过,县城西距山南地区

为5088.9米。

行署所在地泽当160公里,距自治区首府拉萨市300公里,东距朗县70公里。

四、河流

雅鲁藏布江是流经加查县的主要河流,其中游河段(萨噶县里孜至米林县派区)约长1340三、山脉

第二节 自然条件

公里,流经加查县境的河段长93公里,由西向东穿越县境南部。位于县境西部的加查峡谷是雅

一、地形地貌

鲁藏布江纵剖面三大裂点(坡折)的第二大裂点,河床最窄处仅为40米,海拔在3500米左右。雅鲁藏布江向东流出加查峡谷至安绕一带后,河床稍宽,可达200米左右;至加查镇以东后,

加查县地貌为喜玛拉雅极高山亚区,多河流峡谷地带,四周高山环抱。政区中部偏南为雅

河床增宽至300米以上,局部地区河岸有沙丘,主要河谷地带由漫滩相的一、二级阶地构成。

鲁藏布江及其支流谷地,南部是连接喜玛拉雅山脉东段的分水岭山地,北部则是山峦连绵的峡

除雅鲁藏布江外,该县境内还有大小河流两百多条(其中支流99条),其中的达龙曲、色布龙

谷地区,这一地区为雅鲁藏布江北侧支流的最宽处,平均宽度84公里。全县平均海拔为4000

曲、脚不朗(涅曲)三条河流为加查境内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由北向南或自南往北注入雅

米左右,总地势是西高东低,政区东西两端相对高差约1700米,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海拔为

鲁藏布江,构成“非”字形水系分布,这三条河流的流域面积达2620平方公里,占政区总面积

3100~3500米,县政府驻地海拔3240米。

的56.29%。

二、气象气候

加查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一个多水系多湖泊分布的县,计有拉姆拉措、雍措、江斯拉措等大小湖泊160多个。这些湖泊面积都较小,最大者仅为几平方公里,多系由滑坡、泥石流、洪积及山崩等物质堵塞河谷而形成的堰塞湖。

至公元17世纪之后,佛教格鲁派逐渐以其日益强大的势力成为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系统。这期间由西藏地方政府在加查一带分别设立了加查和拉绥两个宗政权,由噶厦委派“宗本”进行行政管理,这一体制一直沿袭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前。

第三节 社会经济状况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加查地区由塔布地区工作委员会设立了加查、拉绥两个办事处。1959年5月,按照西藏工委的统一部署,将原属西藏地方政府的加查、拉绥两宗合并成立加查县,归划山南地区领辖。同年正式成立加查县人民政府及相应的下属行政机构,县治所在地为

一、历史沿革 安绕镇仲巴村。

加查藏语意为“汉盐”。相传文成公主路过此地时,把一块盐放在一个洞里、从此洞里就流出了盐水,故得名。加查曾是吐番时期活动频繁的一处要地。

二、行政区划与人口

加查县隶属于山南地区,辖2镇5乡,分别为加查镇、安绕镇、拉绥乡、崔久乡、坝乡、

在1991年的文物普查中,曾调查到在加查县的冷达、计乡、安绕、拉绥等乡发现过部分石棺葬遗存,结合西藏石棺葬遗存的发现情况分析,加查县的历史可上溯到距今数千年前的原始

2007年底全县总户数4761户,总人口1863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01人,占总人口的7.5%;

社会阶段。

农业人口15264人,占总人口的81.9%;牧业人口1965人,占总人口的10.6%。人口密度为4.01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吐蕃先民出现了最早的社会组织形态。名为“达域”的小邦当时统辖着雅鲁藏布江南岸桑日县以东的广大地区,加查县也大致属于这一范围之内。

2007年底加查县城镇人口为5000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26.8%。

至公元7世纪,著名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先后兼并了境内诸部,建立了统一而强大的吐蕃

三、经济发展状况

王朝。当时卫、藏地区分为“四如”,包括加查一带在内的达域被归入“约如”范围,成为拱卫吐蕃都城逻些(今拉萨)的左翼之地。

2007年,加查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3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200元,分别较2006年增长27.2%和26.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0万元,比上年增长5.92%;农牧

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元、明两代统治者先后在西藏地区设立了行政机构来加强其统治。

民人均纯收入2681元,比上年增长19.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3万元,比上年增长24.70%。

在元代所设的“十三万户”中,加查地区属于“牙里不藏思巴万户府”的统辖范围。明代的帕竹王朝亦维持了整个卫藏地区与中央政权之间的服属关系,加查一带则属帕竹王朝的“答噶尔冷达乡、洛林乡,共有89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地安绕镇下角村。

人/平方公里,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68‰。

2007年,加查县的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762万元、3636万元和5676万元,三次

看出,近年来,第一产业平稳增长,主要是由于县委县政府抓住加查县作为自治区农科院科技示范县的机遇,依托气候资源优势,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第二产业产值最低且起伏较大,在波动之后,2007年迅猛增长,说明其发展水平低,但受项目的影响较大;第三产业依托旅游业的发展,持续快速增长。

表1:历年三产增加值(万元)

600050004000300020001000

另外,在其下游,加查水电站和冷达水电站正在规划中,三个水电站预计总投资约200亿元,三级水电站的建设和实施为加查在山南及自治区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加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加查县城的GDP在山南地区所占比重逐步上升,也使加查县在山南地区的地位日益重要。

三、周边城镇及地域的变化、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沿江公路建设已提上日程,城市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等等,都在向城市提出调整需求,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宏观形势及自身发展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增强经济实力,提高

城镇发展水平,创造城镇特色,是城市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因此,必须通过总体规划新一轮的调整来满足城镇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

四、加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跨越式发展这一基本主题和全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0年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战略的高度和发展的眼光对加查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布

局、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的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进行论证研究,编制科学的规划。

第二章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背景

第一节 形势环境背景

一、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加强了西藏自治区和内地的联系,旅游环线拉萨-拉萨的开发逐步成熟,加查县的产业逐步由农牧向旅游产业转移,将极大的推动加查县城经济社会和城镇建设的增。在此背景下,加查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面临更新、更高的要求,故需要编制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

五、西藏自治区的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西藏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到2010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全国中等行列;刚刚通过的《西藏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确定以拉萨为核心的“一江三河”中部地区作为城镇发展的重点区域,加查正位于需要强化的自治区中心区域;同时,“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求经济、社会和自然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都要求加查县更快、更好、更协调的发展,因此,必须编制新一轮的总体规划。

第二节 前版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一、03版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二、投资75亿的国家重点项目雅江藏木水电站的建设使加查县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上版总体规划是对加查县城总体规划(1998-2015)的修编,于2003年编制完成并经山南地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至今。

2、确定远期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特色与风貌,工业区控制范围等重要内容,具有较大的合理性。

上版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3、分为县域和县城两个层次规划。县域部分,提出“一心一轴”的城镇发展格局,但由于公路建设的滞后,沿雅江和八邛公路城镇发展轴带发展迟缓;县城部分,沿江发展的用地布局

城市性质: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农牧业为基础,以发展生态型绿色产业为主,

适应了河流走向和地形特点。

以发展旅游服务业为辅的重要城镇。

4、对城市过境交通的发展认识不足,以至于影响到城市远期发展。

人口规模:2005年县城人口规模4000人;

5、规划将县城分为三个片区,但对位于旧城的县区片功能的合理疏散和调整改造未提出具

2020年县城人口规模8000人。

体的措施。

发展方向:主要向东南、适度向西发展。

功能分区:城西的镇区片、城中心的县区片、城东南的新区片。

第三章 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规划期限与层次

二、03版总体规划执行状况

第一节 规划依据

上版总体规划对加查县城的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使城市跳出原有的禁锢,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几年,加查的建设基本按上版城市规划进行,取得了显著成绩。修建了县城东南新区的主要道路,拉大了县城骨架;建成了神湖宾馆、财政局、长途客运站、加查广场等公

《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正在建设的有检察院、法院、消防支队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城镇的服务功能;同时,修建了一定数量的住宅,改善了居住条件,加速人口集聚。

二、技术标准、规范 一、法律、法规

三、对03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认识 《城乡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及相关的道路、防洪、供水、排水、电力、环保、燃气、绿化等设计规范。

03版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具有一定水平的规划,它具有以下特点:

三、发展规划及基础资料

1、明确了加查县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确定了城市近期发展的目标,并围绕目标进行了城市布局。

加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它部门规划;

西藏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泽当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各类基础资料等。 加查县的发展需要通过规划的实施来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使社会经济高效、

持续的发展。

第二节 规划指导思想

一、规划指导思想

2、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原则

加查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西藏自治区和山南地区的其它城市和城镇而言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规划中必须贯彻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原则,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发挥特色

1、贯彻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坚持“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和“一加强、两促进”的西藏工作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资源优势,依托大项目带动,振兴地方经济。

3、可操作性原则

加查县城总体规划编制的目的是能够有章可循的指导区域发展,因此在本规划编制过程中,

2、正确处理外部援助和内部造血的关系,发挥国家政策优势,认真做好受援工作,积极建

必须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规划中近、远期相结合,充分考虑现状与需求,合理利用原有设施,

设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并逐步改造完善,在人力、财力能及的条件下提出合理、可行的发展目标。

3、规划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寻求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新的增长点,贴切实际、适度超前,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4、协调性原则

加查县城总体规划要同自治区、地区及县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特别是同山南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选址规划相协调。规划建设要同县城的自然山水格局、历史

4、强调规划的连续性、可持续性和动态性,科学预测,弹性思维,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城

文化、乡土风情、民俗习惯相协调。

市发展需要和不确定因素,合理利用城市资源,并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制订良好的基础性框架。

5、地方性原则

5、充分利用雅江三座电站建设的契机,突出自身优势,推进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以国家、省、市、县的有关村镇规划与建设的法规和标准为基本依据,同有关规划相协调,认真分析、研究加查县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紧密结合加查县的现实状况,使规划能够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以指导城镇建设。

6、根据小城镇总体规划特点,结合加查实际情况及自然条件,在总体规划阶段强化城市设计观念,强调城市特色的创造与发挥,把加查建成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具有较强民族性的现代化高原滨江城镇。

第三节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以《城乡规划法》为依据,结合自治区、地区、县经济发展规划的期限,确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篇三:华夏瑰宝之崇信古槐王

华夏瑰宝之崇信古槐王

在中华大

地上,瑰宝林

立,各种珍奇,

数不胜数,崇

信古槐王就是

其中的一员。

说起崇信,那

是一块神奇而

美丽的地方,

古称芮鞫,取

唐贞元四年陇右节度使李元谅筑崇信城“崇尚信义”之意。北宋建隆四年建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间,陇原大地就有植槐的习惯,并且留下了众多的古槐,时间最长、树体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当属崇信县城向西20公里左右的铜城乡关河村的古槐王了,据1992年6月20日国家林业部和甘肃省林业厅测定,古槐王已经有3200多年的历史了。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这颗古树不知道见证了多少朝代更替,世事变迁,但其依然主干完好,气势雄伟,挺拨高大,枝繁叶茂,冠盖如云,其顽强而又蓬勃的生命力,使得许多专家、学者惊叹不已!

经测定,古槐王树高26米,干高2米,胸径13米,冠幅946平方米,树冠东西宽34.2米,南北长37.7米,占地面积2.1亩。树上有6个大枝,最大枝基围4.9米,最小枝基围3米。近看古槐大根凸露,如虬盘扭;仰视枝叶茂密,树枝弯弯曲曲,似飞龙舞凤;远眺古槐好似一座绿色山丘,蔚为壮观。2014年6月国家森防总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美丽中国-人文古树保健行动”,本着“外观形象奇特、历史积淀厚重、应用前景广阔”的标准,在征集的众多人文古树中遴选100株,作为国家级人文古树保健对象。2015年8月,通过层层遴选,甘肃省入选的三棵人文古树中平凉市崇信县“千年古槐王”列入100株树之内,并命名为“崇信国槐”,编号6202,该树资料载入《全国百株人文古树名录》和《甘肃古树奇观》,被誉为“华夏古槐王”

绕树三圈,观其丰姿,盖因其所处地域甚佳。树正西方有一馒头

型大山作为后盾,背面因有高山庇护,不论大风大雨,甚至雷电,大

树往往都能幸免于难;再向东看,有一绵延山脉,郁郁葱葱,人称唐帽山,也遮掩了风雨,使得大树得以庇护,且雨水充沛,周围再无其它丛林,分享其营养,树周围都是开阔的田野,即使北面来路的村庄,也人烟稀少,没有对大树根系造成破坏。这恐怕是槐王得以生存的根由。旱年不怕水土缺少,涝年又无水患侵袭,远离河渠、洼地,水路清晰,雷电因有大山护佑,就像避雷针,无法殃及槐王树冠。再者,树干虽有敞开之处,但包裹甚深,未见虫蛀蛇穿;枝条有干枯者,自损其枝,自然脱落,无人工破坏的痕迹。当然,最说明问题的,还是这里地处深山老林,人迹罕至之所,昔日的战争也罢,毁林造田运动也罢,这棵古槐能幸免于难,是崇信人民诚实守信、淳朴善良的民风延续了它,庇护了它,它更是崇信人脉的象征,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象征。

古槐主干分为八大主枝,又称“八卦槐”。周围地形似灵龟,古槐居背,惟妙惟肖。古槐周围群山环抱,石崖壁立,峰高入云,草木葱郁,

溪水叮咚,鸟语花香,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是人们观光旅游、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

在当地,这棵大树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初李世民西征时,在折庶城打败了西秦霸王薛举,其部下残兵败将逆泾、汭河逃窜,退到崇信峡口一带,据险死守,至今还流传着当时“贼寇有两斗菜籽多”的说法。李世民在今崇信境内的“打转台”设立中军帐,以“绕旗山”为前沿指挥阵地,派大将徐茂公从正面攻击,派尉迟敬德在孙家峡从侧面进攻。鏖战前,尉迟敬德曾在此树上拴过战马,在树前的坪地上操练过士兵。此次大战,以唐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扫清了唐王李世民西征的障碍。古槐虽经3200多年,但长势仍然旺盛,远观似一座层层叠叠的绿色山包,成为大山深处壮观的天然奇景。

古槐离公路干线较远,因为地处偏僻,所以早些年在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的时候,人们可能没有想到伐它。而在后来,据当地村民讲,大槐树曾经经历过几次“生死劫”的考验。清朝末年,有一位外地富商无意间看到了大槐树,表示愿意出大价钱购买,被当地村民断然拒

绝。“文革”期间,有人提议伐掉大槐树做木材,村民虽然极力反对,但还是没有能够阻止。一天,当一群人用大据准备锯断树身时,刚拉了几下,树身上就渗出了殷红的液体,伐木人惊呼:“大树流血了!”伐树人以为是树在流血,一个个面露惶恐之色,只好赶紧停了下来,焚香膜拜谢罪求恕。这一特性和“龙血树”相仿。后来,这个故事一传开,当地许多人都把此树敬若神明,自发的保护了起来。在这棵树的树枝上,搭挂着不少当地百姓敬“树神”的红色绸缎,树下香火痕迹明显。据专家介绍,不仅是“龙血树”,树龄很长的古树大多都会分泌红色汁液,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物特性,而这一特性客观上保护了古树的生命。更为奇特的是,古树上寄生着杨树、花椒、五贝子树和小麦、玉米等9种植物,实属罕见。生命无常,万物有道,看来无论寿命长短,都与其自身的生物特性即内因和环境条件即外因紧密相关。崇信大槐树在内因、外因的综合作用下,得以生长,意义非同凡响。

据说,这树发现于1992年,时任省人大副主任姚文仓参观后曾


崇信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04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