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钱伟长学院

时间:2017-03-07 07:48:3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钱伟长介绍文档

大家钱伟长(2010-08-01 23:52:16)

转载

标签:

杂谈

98岁的钱老先生逝世,惋惜不已。

对钱先生最初的印象来源于中学课本,著名的力学专家应用数学专家,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

对钱先生最有感时,是看到《大家》他的访谈,被震撼,真正的大家是这个样子。老先生精神矍铄,风趣幽默从容大气,满身透着自信却让人感觉非常舒服愿意臣服在他的风度气度中。 钱先生拥有我最欣赏的艺术和科学气质的结合,钱学森先生也是如此。在某一个行业顶尖我觉得可以理解,那是天才。但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得这么妥帖是极其难得,那是天才中的天才。最难得钱先生对祖国的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钱先生是有名的才子,历史文学造诣非常深厚,在物理学领域也是泰山北斗级人物。钱先生很小时候就看完资治通鉴,考清华时以一篇450字赋《梦游清华园》技惊四座,被老师评不能增一字也不能减一字,当场判100分。钱先生说:“如果在清朝或是古代,我一定是状元。”自信溢于言表但是理所当然。以历史文学各满百成绩进入清华历史系-他最感兴趣的专业。

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正是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钱先生怒极,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读历史系,历史改变不了中国的现状。他要学造飞机大炮,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国家才不会受欺负。当时钱先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坚决地拒绝其转学要求。钱先生提出过多次申请均惨败。钱先生说,那可如何是好,怎么能进物理系,后来想出一个办法,他每天地去系主任吴有训办公室报到言必称我要转物理系我要转物理系BALABALA。吴先生被磨得甚厌其烦也被其诚意打动甩出一句话:“一年后你数理成绩能达到70分,就让你转物理系。”

对从来没有物理根基,物理只有5分的文学青年钱先生来说,清华的70分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大家就是大家。钱先生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待在图书馆,从早上5点开始。主持人问您是不是最早去图书馆的人。老先生笑,“还有一个比我更早,那就是华罗庚。当我去图书馆的时候,他已经把书温了一遍。”两个大家哪。上帝给予了出众的能力,还能尚且努力..(太惭愧,自我检讨)。勤奋是成功的唯一推动力。

一年后,钱先生的数理课程都超过了70分,再后一些,钱先生已是物理学系成绩最优秀生NO.1。

钱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被公派留学,学习国外更先进的科学技术。1939年9月2日,中英庚款第七届留英学生22人抵达香港时,不幸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所有赴英客轮扣作军用,钱先生的留学计划也被迫延期。个月后,当中英庚款会做好了所有准备时,他却和同学们一起选择了放弃。钱先生回忆道:“因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还有不少名教授,都逃难到加拿大去了,所以让我们改去加拿大留学,说是中英庚款的负责人在上海英租界等你们。船到了,那是俄国皇后五号。早上8点上船了,中英庚款的负责人就把护照发给我们。他倒是好意,说你们过日本的时候啊,息船3天,没事,可以到横滨去玩玩。一看签证,我们就火了,日本占领我国领土,我们受了那么多苦,还签证跑那里干什么?当场有留学生就把护照扔进黄浦江里了,22人全下船了。结果负责中英庚款的那位英国人自己承认错了。他说我们不

懂得你们中国人的爱国心,你们先回去再说。” 1940年8月初,庚款会再度将钱伟长等留学生召集于上海,坐“俄国皇后号”邮轮赴加拿大。9月中旬终于抵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始艰辛的留学生涯。这也是多伦多大学首批接受中国研究生。(对扔护照印象深刻,原话不甚记得,搜索之)。

归国:在美国的时候,钱伟长先生及钱学森郭永怀先生这几个人常说,将来我们一定要回去办一个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还要好的大学,让美国人到中国来留学,这个一直是缠绕在他心中的一个梦想。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以“久离家园、怀念亲人”为由,取得回国权。1946年5月从洛杉矶搭货轮返上海,8月初又从上海搭轮船经秦皇岛回到阔别8年的北京清华园。在母校清华大学当了一名普通的教授。

贡献:

中国近代力学与应用数学主要奠基人

中国“三钱”,激励国人

1、钱伟长的早期工作是物理学的光谱分析,有3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物理学报》(1937—1939年)。其中,硒的单游离光谱分析开我国稀土元素研究的先河。硒的光谱是4f电子光谱的基础,在30年代是用来验证量子力学计算的重要研究园地。该光谱线条众多,能位复杂,长期未能分析。1935年,首先由哈斯帕斯(Haspas)公布了一些分析结果,钱伟长证明其大部分是不可靠的。1937年,艾伯森(Albertson)和哈里森(Harrison)公布了从600条谱线中分析得到的一批能级,大部分的J值是21/2、31/2,钱伟长把能级的J值扩展到41/2,低能级扩展到38个,高能级扩展到75个,共分析了925条谱线,大部分离亮度的谱线都得到分析,并和玛吉诺(Margenaw)观察到的齐曼(Zeeman)效应相互校正。这一工作受到国际物理学界的重视,是稀土光谱的奠基性工作。

2、钱伟长的成名之作是薄板薄壳的统一内禀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喷气式飞机是争夺制空权的法宝,导弹被视为下一代的武器,航天计划处在摇篮中。从而力学,如飞行器动力学、飞行器结构力学、高速空气动力学,以及喷气

发动机工程热物理和工程控制论等都成为热门科学,取得蓬勃的发展。欧洲的一批科学家在战乱中移居北美,形成了一些活跃的科学研究中心。钱伟长先后师从应用数学家辛格教授和应用力学大师冯·卡门,在飞行器结构力学、高速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器动力学方面作出多项成就,其中最有名的是和辛格合作,用微分几何与张量分析方法,从一般弹性理论出发,给出的薄板薄壳非线性内禀方程。他因此作为冯·卡门60寿辰祝寿文集中最年轻的中国作者赔身于

钱伟长与爱林根

一批世界上最知名的学者之中。钱伟长以板壳内禀理论为题目的博士论文,分成几部分发表后,一时间成为北美力学研生的必读材料,被当作理性力学的开山之作。1980年,美国理性力学权威A.C.爱林根(Eringen)访问中国,特意到清华大学的照澜院,来拜见钱伟长,他说,当年他花了几个月时间拜读钱伟长的板壳内禀统一理论,从而开始了自己在理性力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他把钱伟长认作自己的前辈。

在1940年以前,板壳理论的各种近似处理是很混乱的,钱伟长对于这种近似的板壳理论深感不满,曾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1939至1940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三维微元体平衡方程为基础,引进三维应力应变关系,得到用应变分量所表示的平衡方程。

3、钱伟长的导师辛格教授原籍爱尔兰,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由于德军空袭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创建了北美第一个应用数学系,系内有L.因费尔得(Infeld)、温斯坦、A.F.史蒂文森(Stevenson)等教授,因费尔得是A.爱因斯坦(Einstein)的大弟子,著有《物理学的演化》等书。钱伟长在与辛格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辛格用宏观的内力素张量求得在外力作用下板壳的张量平衡方程,称之为宏观方程组,而把钱伟长的方程称为微观方程组。辛格认为:虽然两种理论所用的力学量和符号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等同的。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很受力学界和数学界的重视,先后在多伦多大学、加拿大数学年会、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美国数学学会西部年会等场合作学术报告;在英国和澳洲有人写过书,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1973年,荷兰H.S.鲁坦(Rutten)教授在《壳体渐近理论和设计》一书中多次推崇这篇文章,说:“辛格和钱的工作,继承了19世纪早期A.柯西(Cauchy)和S.D泊松(Poisson)的工作,在西方文献中重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1982年,在上海国际有限元会议上,执行主席R.H.盖拉格(Gallagher)教授向大会介绍钱伟长时说:“钱教授有关板壳统一内禀理论的论文,曾是美国应用力学研究生在40—50年代必读的材料,他的贡献对我以后的工作很有影响。”

4、冯·卡门和钱伟长在1939年和1941年研究了柱壳在轴向力下的局部失稳和球壳在外压下的局部失稳现象。如果把局部尺寸看做是壳的有效跨度,则对于局部区域而言,也可以看作是浅壳,用浅壳大挠度方程求解。圆薄板大挠度卡门方程,也可以由浅壳方程蜕化得到。1951年8月,在美国举行的海军结构力学研讨会上,冯元桢和E.E.塞克勒(Sechler)发表了《弹性薄壳的失稳》,文中的浅壳方程就是“钱伟长一般方程”,文中的浅圆柱壳方程就是“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

5、在钱伟长的博士论文中,还包括从三维弹性理论导出壳体宏观平衡方程的证明,发表在1948年12月的清华大学理科报告上。这篇文章曾引起一场关于版权的争论。美国C.特鲁斯德尔(Truesdell)抱怨此文抄袭了他的文章。钱伟长回信请他到多伦多大学图书馆查阅钱本人的博士论文,这篇文章是该学位论文的一部分。后特鲁斯德尔来信道歉,并说明他的导师H.赖斯纳(Reissner)已向他说明,他在数学学会汇刊上登载的博士论文是钱伟长于1946年在乘海轮返国途中审查的,钱提出近50条意见,他大都接受并做了修改,特鲁斯德尔在1947年发表的轴对称壳文章也是钱伟长审查的,他都一并表示感谢。

6、1946年,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一文。冯·卡门曾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项较满意的弹性力学工作,是经典型的工作。

学术成就

1、他回国后从事的一项有影响的工作是圆薄板大挠度问题的摄动解法。圆薄板大挠度问题,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问题,其非线性微分方程由冯·卡门在1910年提出,但长期没有找到好的求解的方法。1934年,S.韦(Way)提出了幂级数解法,但是,收敛太慢。冯·卡门在1940年提出这个问题还需要一种工程师能够运用的解法。钱伟长在1947年做到了这一点,其计算结果和1942年由麦克弗森(Mcpherson),朗布尔格(Rumberg)及利维(Levy)所完成的实验相符合。在有了电子计算机之后,叶开沅的一个博士研究生用韦的级数解法进行了计算(称为精确解)。与这些晚近的数值解法相比较,钱伟长用解析法手算所达到的精度以及方法的巧妙都是令人赞叹的,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的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国际力学界称之为“钱伟长方法”

2、与世界导弹之父冯o卡门合作发表《变扭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的经典之作。

3、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独创性地写出了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国际力学界称之为“钱伟长方程”。

50年代初,钱伟长、叶开沅等曾经在清华大学召开薄板大挠度问题的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后来,钱伟长、叶开沅又计算了多种载荷和边界条件下的圆薄板和矩形薄板大挠度问题,参加了1956年布鲁塞尔的第九届国际应用力学会议。

1957年,有关论著由莫斯科译文出版社译成俄文。此后,潘立宙在1957年和美国纳什(Nash)教授在1959年分别独立用此法求解了椭圆板大挠度问题。

钱伟长有关圆薄板大挠度问题的工作,曾在195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4、在给出上述参数摄动法的同时,1948年,钱伟长还用奇异摄动法解决了圆薄板大挠度的问题,薄膜解适用于边界位移为零的挠度很大的情况,它除了不能满足转角为零的夹紧边界外,在全场适用,称为外场解。把边界法向的尺度放大,设立边界内层坐标,以无量纲化中心挠度为尺度参数,并以此量摄动展开,称为内层解。外场解和内层解的合成展开是用不同尺度来研究边界效应,在薄膜解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可以解决边界转角为零的问题。展开式中幂次有正有负,又称为奇异摄动法。

钱伟长的这一工作是国际上有关奇异摄动理论的最早的少数著作之一,在50年代,由于郭永怀的边界层匹配法获得成功,林家翘不动点理论、钱学森的爆炸波处理确立之后,奇异摄动理论才受到重视,被认为是摄动法的新领域。由于1948年中国的杂志在国外没有正常传播,晚至1956年E.布朗伯格(Bromberg)和1961年Л.C.克鲁布钦科(Cpyбщик)等人还用类似的合成展开法来求解这同一个问题。

在80年代,钱伟长指导研究生对上述圆薄板大挠度问题的研究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如用均方根挠角做摄动参数,解决了在均布压力和中心集中力复合作用下,由于中心点挠度可能为零而带来的困难;又如在合成展开法中,用中心点位移替代载荷作展开参数,大大提高了收敛速度,并使所有边界条件都在各级近似中跨级满足。

5、圆环壳的一般解是钱伟长的另一个贡献。圆环壳是弹性元件和其它壳体结构中常见的形式之一。在赖纳斯(1912)和E.迈斯纳(Meissner,1915)轴对称壳二阶微分方程组的基础上,F.托尔凯(Tolke,1937),R.A.克拉克(Clark,1950)和B.B.诺沃日洛夫(Новожилов,1951)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复变量方程,克拉克求出渐近解。诺沃日洛夫求出了非齐次解,但不能满足不同的边界条件。钱伟长给出了齐次解并且证明了解的收敛性,和非齐次解结合,给出圆环壳的一般解,解决了这个几十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

在圆薄板摄动解和圆环壳一般解的基础上,钱伟长在80年代里先后承接过两项国家重点攻关课题,提出了仪表弹性元件和波纹管膨胀节的理论计算方法,如U形波纹管非线性特性的摄动解法、三圆弧波纹膜片的设计,以及轴对称载荷下旋转壳弹性元件的非线性计算通用程序等。

钱伟长仍在对壳体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进行新的探索,一方面开展对非

Kirchhoff-Love假设壳体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大力组织在仪表弹性元件行业和波纹管补偿器金属软管行业中壳体理论的工程应用。

6、除了在板壳理论方面的工作以外,钱伟长另一项享誉世界的成就是对广义变分原理的研究。 由于60至70年代有限元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变分原理作为其理论基础,显示出重要性。世界上有两个学术中心,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一个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赖斯纳、日本著名学者:鹫津久一郎、卞学鐄等人,另一个就是钱伟长等一批中国的科学家。

篇二:应用数学家钱伟长

应用数学家钱伟长

在我们一个有组织的社会里头,只要领导重视,天下没有一件事情中国人办不到!我相信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必然在各个科学领域里头,都要占世界上风的.我们有这个志气,也是能做到的!

—— 钱伟长 1978年9月9日

当一个民族自己晓得自己是落后的,不自高自大了,那么她就可以下定决心赶上去.

—— 钱伟长 1982年4月21日

我们的教育要求也要降低,我们现在教育要求太高了,都希望培养尖子的、培养天才的,天才教育的思想很严重.因此有“神童”班出来,我就不相信天下有天才.我们都是后才,都是从社会里头培养出来的,学习里头成材的,只要有条件,谁都可以达到高的标准的.

—— 钱伟长 1986年4月14日

要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把它搞好,其他一切不必计较.

—— 钱伟长 1990年

这十五年来,繁重的教学行政工作,丰富的政治社会活动,广阔的学术天地,使我的生活无限充沛而有意义.虽然岁月催人老,但是欣逢盛世,在党中央的号召之下,愿夜以继日地发奋工作,以补偿二十年来失去的珍贵年华;愿以自己的点滴汗水,汇入祖国建设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奔腾洪流中去了.

桑榆匪晚,奔腾不息.

—— 钱伟长 1993年7月21日

钱伟长(1912.10.9—)是江苏无锡人.他是物理学家,也是应用数学家.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也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他是著名的国史大师钱穆(1895—1990)的侄子.对中文电脑的开发有贡献.

他曾在1943~1946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与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一起,随冯·卡门(von Karman)教授做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1946年回清华大学当教授.

周恩来曾把他和钱学森、钱三强誉为“三钱”.

1958年被划为右派,撤销一切职务,仅保留教授,降三级任用.尽管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他仍孜孜不息的从事科学钻研.下面是关于他的故事:

清贫出身钱伟长

1912年10月钱伟长生在江苏无锡县的七房桥.

钱的祖先是五代吴越武肃王钱镠的后裔.远祖由浙江迁居,他的十九世祖曾是巨富之家,拥有啸傲泾两岸良田十万亩.生七子,在啸傲泾上分建七宅,于是命地名为七房桥.

可是由于每房人丁的不同,有些依然富贵,有些就变得赤贫.钱伟长的祖父是晚清的秀

40岁就去世.才,做私塾先生,父亲钱声一(1889—1928)和叔叔钱宾四(钱穆1895—1990)

是靠钱家的义庄领取粮米,艰苦求学,以后在家乡的小学教书.

他16岁那年父亲病逝,他和叔父钱穆在苏州读书.钱伟长的母亲王秀珍是一个勤劳节俭的妇女,除操持家务外,还养蚕、挑花、糊火柴盒贴补家用.

钱伟长在80岁回忆以前在乡村的生活说:“我幼年就深知生活贫困的艰辛,在进大学之前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叔父们小时穿旧了并经过母亲改裁以后的旧衣,腰部都是折叠着缝起来的.随着年龄逐渐放长,时间长了别处都褪了色,腰部就像围了一条深色的腰带.布鞋布袜都要补了又补,有的补到五六层之多,穿起来很不舒服,夏天干脆赤脚.”“为了糊口生活,争着帮助祖母、母亲和婶母采桑养蚕、挑花刺绣、拾田螺、捞螺蛳、捉田鸡、挑金花菜、马兰头、荠菜等田岸边上的各种野菜,放鸭子、摸小鱼小虾、湖边挑灯捉蟹、泥中拾蚌等各种能添补家用或助餐的活计.”

清华唯一低于标杆刻度新生

“幼年由于生活贫困,农村中卫生条件又很差,曾患过肠胃寄生虫病,疟疾、痢疾、肺病、伤寒等多种疾病.在缺乏医药的条件下,我终究还是活了下来,不过留下了一个发育不良的瘦弱体格.”

“当我19岁进入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马约翰教授亲自为我们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和标杆最低刻度在1.50米.我是全班最矮的一个,在刻度以外.马老喊着说‘Out of scale’(刻度之外).后来马老告诉我,我是清华大学多少年来唯一的一位标杆刻度以下的新生.”

就是因为他童年生活的困苦,养成了坚忍不拔,同情农民,敢为群黎疾苦吹与鼓的精神.

钱伟长的中学教育

中国以前有句话说“裁缝的孩子没新衣穿”.钱伟长的爸爸是教师,可是他却没有钱上学,只能偷偷地跟着爸爸或叔父,在哪个小学里上课就挤进去.如果父亲换学校,他也跟着换学校,所以常三天两头换学校,没有很好的念书.主要原因是当时小学教师的职位不稳定,父亲和叔父从来不拍校长的马屁,看不顺眼还提意见,结果要常卷被子离职.

初中二年级他念了6个月,停了4个月.后来他的叔父钱穆当苏州中学语文教研组主任,

他就去考苏州中学.

在进入苏州中学的前11年小学和初中,由于军阀战乱连连,经常停学逃难,或失学在家,真正上学的时间不到5年.国文历史更是家庭自学,看《史记》,读二十四史.他没有学过四则问题,数学是一塌糊涂的.平面几何只学一学期,立体几何和三角从来没学过,解析几何,大代数也是莫名其妙.由于没有上过初中,他不知道物理,外语也没学过.他没有小学和初中的文凭.

念文科的材料

他的叔父叫他考大学.也考了五个大学,他的历史和语文不是100就是99分,可是其他的都是20分、30分,考六门课加起来也能考取.

后来他决心进清华大学.他的语文考100分,做了一首词,朱自清和闻一多看中,他认为他会念语文系,而历史系的陈寅恪出了一套题目是二十四史的卷数,作者跟加注的人,钱伟长全答对,给100分,陈寅恪以为他会念历史系.

1941年9月10日,他进清华大学,第一个星期是选系,他选了语文系.朱自清很高兴,把他召到家里谈,知道他是钱穆的侄子,说他们家学有渊源.可是第二天就发生“九一八事变”,日本一夜间侵占东三省.

他一气愤觉得读文不能救国,一夜之间想改系转念物理,第二天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说要念物理.

物理系难念,许多人被淘汰,只剩三分之一残存.吴有训查看他入学考试的成绩,见到物理才考15分,中文考得这么好,建议他仍进中文系.他怎么也不肯收,他说学理也可以救国,钱伟长执着地立在那里不走.

以前读书的方法不行

吴有训走到那里,他也跟到那里,缠了一个星期,吴有训没法子,就说:“你的热情我同情,你的成绩太差,我可以同意你学,可是你不能后悔.有个条件,第一年的大学普通物理、微积分、普通化学,三门课都要过70分.”

他就赶快把中学的物理、化学、数学硬补,最初他用学语文的方法,什么都背,元素周期表,公式全背.背了两个月,得了神经衰弱,每次考试都很糟.清华大学每门课每星期一定有15分钟的小考,结果他考得一塌糊涂.

同学看他这么用功,又考得真糟,非常同情他,对他说:“你不能这样学,死背是没有用的.你得弄懂它,不要背,懂了就行了,懂得了是不会忘的,你不懂的背下,不用三天就忘了.”

他才知道以前读书的方法不行.

钱伟长在清华拼搏

钱伟长由于读中学的时候,物理、化学从来没有弄清楚过,数学是七零八碎的没有系统的学过,代数符号都搞不清,英文又不行.因此为了能留在物理系,达到科学救国,他决定怎样都要苦读,怎样难都要迎头赶上.

例如学微积分,中间有代数运算,他不明白,就问同学,他也找了几本中学教科书,问同学要查哪一节呢?同学告诉他要查那一节,他把中学教科书念完了、弄懂了.

在这一年,他一天顶多睡五个小时,他是早晨六点起来,晚上学校宿舍是10点熄灯,由于宿舍厕所的灯是通宵开的,他就跑到厕所里看书,一直到12点才回去睡.

他自以为了不起,是读书最用功的一个学生,结果有一天早晨六点就起来,走到一个他常去的地方,那是一个露天的长板凳上,忽然看见一个人老远的一摇一摆的走来,这人是谁呢?

他就是华罗庚!华罗庚跟钱伟长同一年进清华,当清华数学系的文书,专门管发讲义、收卷子、管杂务的教务员.

华罗庚没有念过很好的中学,靠自学.他利用时间去旁听微积分,和钱伟长上同样的课.钱伟长发现华罗庚比他还用功,他每天是三点就起来,当钱伟长六点钟起来时,他已经三个钟点的书念完了,在散步了,而钱伟长刚刚起来念书.

华罗庚这一种拼搏的精神深深激励了钱伟长.当钱伟长念四年级的时候,华罗庚大学的课全听完了,而钱伟长很多课是不听的.

华罗庚比钱花在读书的时间多,因为钱伟长到了二年级、三年级的时候,受了马约翰教授的影响喜欢运动,变成个运动员.而一到考试,总开运动会,他变得更分心了.

而华罗庚却由于残障,一条腿不行,于是不分心,一天到晚就钻研数学,成为一个大数学家.

钱伟长时常就以这个故事勉励年青的一代,不要以为自己数学不行就放弃,世上没有什么东西一辈子学不会,只要肯下决心,都能学好,可是得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马约翰改变他的体质

钱伟长由于年幼体弱多病营养不良、身体衰弱,进入清华,他体高是全校最矮小,连篮球都丢不到篮球框.

在一年级时,他被同学拉去凑数参加一年一度的年级越野比赛.平时既无训练,也不知道越野赛有多远.第一次在体育竞赛场上亮相,只能忍受困苦,尽力往前跑,坚持到底,得

到了不算太差的成绩.

马约翰看中了他那像骡子似的蛮劲儿,选他入大学的越野代表队.以后,每天下午4点半到6点锻炼时间,风雨无阻亲自指导他运动.

400米跨栏能跑57~58秒, 他后来居然能跑能跳,万米能跑35~36分左右.在田径队,

他曾和张光世、张龄佳、方纲等参加过北京五大学运动会和全国运动会;在越野队,他和张光世、罗庆隆、孙以玮、刘庆林被称为清华五虎将.

他原先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病弱体格,在清华6年期间(本科4年和研究院2年)大大改善,毕业时身高1.65米.

他的体育训练的习惯一直维持到40岁左右,到了60岁时,在教研组内跑万米还是跑在前面.

他曾说:“缅怀往事,在清华大学体育馆前大操场上,不论冬夏,马约翰教授总是穿一套白衬衫灯笼裤,打着黑领结,神采奕奕,严肃而慈祥地指导着各项活动.他声音洪亮地向我们呼唤着:‘Boys of victory!’这情景已隔半个多世纪,犹宛然如昨蕴藏在我心中.”“马约翰老师不仅使我得到身体健康和体力精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使我得到耐力冲刺,夺取胜利的意志的锻炼.这对我一生在工作上能闯过不幸的困苦年代,能承受压力克服种种艰辛,而不失争取胜利的信心的斗志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钱伟长的学习方法

在1982年,他看到中国的高考制度,使得许多学生去背书,中小学生都像科举时代的书呆子,只会背书过日子.由于数学和语文两门考197分能进重点中学,196分只能进一般中学.为了能进重点中学,学生只好死背书.

钱伟长看了很反感,他在清华工学院校庆时对学生演讲说:“这些背下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我说屁的用处也没有!”

“在你们这些大学生里头,有许多是高分考进大学的.可是进校以后,我们发现他们当中不少人是高分低能.什么叫高分低能呢?”

“因为在中学时靠背书过日子,到了大学以后,他的学习必然感到很困难,因为大学的书太厚了,背不下来了,他们觉得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所以我说,孔夫子那句话‘学而不思则罔’还是非常重要的,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大学里都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学生到了二年级时,神经衰弱症就出来了,睡不着觉.我听说各个学校都有那么一批学生,神经衰弱.这些是上大学后,仍然采用中学时代时习惯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产生的结果.”

篇三:17所首批教育部试点学院

17所首批教育部试点学院 (排名不分先后) 清华大学理学院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南开大学泰达学院

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

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


钱伟长学院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902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