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人均,可支配收入

时间:2017-03-04 06:07:4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

研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关系

一、研究的目的

本案例分析根据1985年~2014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并在预测2016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上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应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提高。随着消费更新换代的节奏加快,消费日益多样化,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因此,政府在制定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时,考虑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鼓励消费,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模型设定

表1 1985—2014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

为分析1985—2014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人均消费性支出(Y)的关系,作下图

所示的散点图。

图1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散点图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人均消费性支出(Y)大体呈现为线性关系,为分析中国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的数量规律性,可以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Yi=β1+β2Xi+u

三、估计参数

一.T检验

Eviews的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回归结果

① 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写为:

^

Yi?184.5959?0.780645Xi

(41.10880)(0.004281) t=(4.490423) (182.3403)

R=0.999159R(修正值)=0.999129 F=33247.99 n=30 ② 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5% t?(n-2)=2.048 ]

2

2

??tSE(??)??????tSE(??)]?1?? P[?2?222?2

^^

=P(0.780645—2.048*0.004281 ??2?0.780645+2.048*0.004281)

=P(0.7719 ??2?0.7894) =95%

二异方差检验

三序列相关性检验

四、模型检验

1、 经济意义检验

所估计的参数β1= 184.5959,β2=0.780645,说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元,可导致人均消费性支出提高0.780645元。

2、 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 ① 拟合优度的度量:

由表2中可以看到,案例中可决系数为0.999159,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999129,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被解释变量“人均消费性支出”的绝对部分差异作出了解释。

② 对回归系数的t检验:

针对H0:?1=0和H0:?2=0,由表2中还可以看出,估计的回归系数β1的标准误差和

?)=41.10880,t(??)= 4.490423;β2的标准误差和t值分别为: t值分别为:SE(?11

?)=0.004281,t(??)= 182.3403。取?=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2=30-2=28的临SE(?22

?)= 4.490423>t(28)=2.048,所以拒绝H:?=0;因为界值t0.025(28)=2.048。因为t(?0.025011?)= 182.3403>t(28)=2.048,所以拒绝H:?=0。这表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t(?0.025022

人均消费性支出确有显著影响。

五、回归预测

将年份1980—2009,扩展为1980—2010,因此区间改为1980—2010。 取Xf=22000,为了作区间预测,取?=0.05。

表3 X和Y的描述统计结果

①Yf平均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

:YF=YF?tα2σ。通过作回归分析^

^

?=17358.79。并且得到X和Y的描述统计结果: 得到Yf

由表3的数据可以计算出:

?x

2

i

2

??(xi?x)??x(n?1)?4954.3662?(30?1)?711826531.4

(Xf?X)2?(22000?5883.657)2?259736511.7

当Xf=22000时,将相关数据代入计算得到:

17358.79?2.048?146.258717358.79?163.98544。当2010年Xf=22000时,Yf平均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17194.804,17522.775)元。

?②Yf个别值置信度95%

的预测区间为:YF?YF?t?2 当Xf=22000时,代入数据得:

17358.79?2.048?17358.79?354.1926。当2010年Xf=22000时,Yf个别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17004.597,17712.982)元。

图3 预测值

篇二:全国历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87.00 477.60 491.90 526.60 564.00 651.20 739.10 899.60 1002.20 1181.40 1373.90 1510.20 1700.60 2026.60 2577.40 3496.20 4283.00 4838.90 5160.30 5425.10 5854.00 6280.00 6859.60 7702.80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20倍)

7740 9552 9838 10532 11280 13024 14782 17992 20044 23628 27478 30204 34012 40532 51548 69924 85660 96778 103026 108502 117080 125600 137192 154056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2

8472.20 9421.60 10493.00 11759.50 13785.80 15781.00 17175.00

19109.00 21810.00

24565 169444 188432 209860 235190 275716 315620 343500

382180 436200

491300

2010 2011

篇三:人均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

与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小组成员:(金融学院99级)

李淼 易小立 李巧云 邹亮 余远方

指导教师:史代敏

日期:2002年3月——6月

【摘要】本文旨在对1999我国城镇年人均收入变动对年人均各种消费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我们综合了几种关于收入和消费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而我们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联系我国“九五”期间的情况看,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所使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收效明显,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也多次下调,其结果使大量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将后期消费转化为当期消费,大大激活了商品市场,使其流动性增强。投资的增加促使了商品的多元化快速发展。

90年代中期以来,短缺经济现象在我国基本消失,价格机制在资源配臵中开始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供不应求的商品已很少见,供过于求的商品不断增加,价格开始出现持续下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高,消费量大,商品化程度高,其消费对农村居民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研究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特征,对拓宽消费品市场渠道,确定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和正确引导居民消费方向,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在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人民的消费水平、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90年代后期我国更是首次出现了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状况,影响我国消费的因素就更成了一个热点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收集了我国“九五”期间首年和末年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截面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及比较对比分析,分析我国“九五”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陈述

<一>.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与收入决定关系的有关理论假说 (一)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 对于c

?f(y) APC?C(y)y

MPC

?C?(y)

有(1)0?C?(y)?1,即C会随收入的而增长 ,但其增量小于收入增量。 (2)C?(y)?

C(y)fy

C?(cy)??

yC(y)y

,即MPC?APC

由APC?C(cy)y 可知d(APC

dy

)

?

C?(y)?y?C(y)

y

2

有d(APC)dy?0,即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绝对收入假说下的消费函数通常采用线性形式C?a?by,a?00?b?1

李淼 易小立 李巧云 邹亮 余远方1

此时MPC?b

APC?b?

ay

,函数c?a?by符合假说0?MPC?1和MPC?APC

(二)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

1.由于消费的示范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自身收入影响,而且受他人消费支出和收入影响。

2.由于消费的棘轮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当前收入影响,而且受他过去收入和消费支出影响,尤其受具高峰时期收入和消费支出影响。

即C(y)?a?by?b2c0

a?0

0?b1?1b2?0

对APCc0表示过去最高消费水平,

高收入水平。

(三)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

有Cy?f(yy0)f??0其中y0表示过去最

该假说把收入y分解为持久性收入yp和暂时性收入yt,把c分解为持久性消费

cp和暂时性消费ct

,有y?yp?yt,c?cp?ct

假定:

1.从而E(yt)?E(y?yp)?0

2.cp?k?yp,其中k?k(r1w?u),k是由利息率r,消费者非人力资本财富w 其他因素u决定的,认为k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常数。

(tyt)?0,cov(ctyp)?0,3.ct与yt,ct与yp,ct与yt不相关,即covccov(cp,yt)?0

,从而E(ct)?0,因此E(c)?E(ct?cp)?E(cp),进而有

E(c)?kE(y)?k?yp。

所以:消费函数c(y)?a?btyp?b2yt不清a?0b1?1,在假设0?b2?b1?1下,函数形式c?a?b1yp?b2yt成为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的修正形成

或弱形式。

〈二〉.有关消费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

(一)消费结构是消费者为满足不同方面的需要,用于不同方面的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它是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内容。消费结构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又反过来对生产力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对于正确引导消费,实现消费结构合理化,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支出的分类,一般有以下3种, (1) 按吃、穿、住、用划分;

(2) 按消费对象基本属性划分,分为非耐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劳务

李淼 易小立 李巧云 邹亮 余远方2

(3) 按消费的社会功能分为生理消费和社会消费。

消费结构变化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中志决定作用的是人均收入水平。恩格尔定律揭示了

食物支出金额

两者的关系,用恩格尔系数=总支出金额

?100%

,作为衡量个人家庭消费结构,

以至一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指标,也成为衡量富国、穷国的标准,一般也随着收入的增加,恩系趋于下降。

(二)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消费结构变化一般规律可概括为四个转化 (1)从自给性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向商品性消费结构转化。

(2)在商品性消费结构中,吃为主的消费结构向穿用为主的消费结构转化。 (3)由物质性消费为主向精神和劳务性消费为主的结构转化。 (4)由商品消费结构向产品性消费结构转化。

(三)消费结构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同阶段性特点,是由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决定的。低级阶段特点是以吃穿两项占绝大比重,中级发展阶段吃穿退居次要地位,耐用消费品占主要地位;高级阶段上物质生活消费退居次要地位,文化精神生活消费上升为主要内容。

(四).城镇居民消费模型的建立与估计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线性支出系统”或“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edLinearExpenditureSystem缩写为ELES)建立模型。线性支出系统是英国经济学家斯通(R〃stone)于1954年提出的,是用效用函数直接推导出的一种较为复杂的需求系统研究(也称消费结构研究)。1973年经济学家路迟(C〃Lluch)在线性支出系统基础上作了两点改进,又提出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ELES用模型表示为PiXi=PiX0i+α*i(Y-ΣPiX0i) i=1,2,…,n;0<α*i<1Σα*i<1

式中:PiXi——第i种商品人均消费总支出额;PiX0i——第i种商品基本需求量(最低限度消费量);Y——人均可支配收入;ΣPiX0i——人均基本需求总支出;α*i——第i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1-Σα*i——边际储蓄倾向。模型可解释为:给定居民的收入水平Y,他们首先购买各种基本消费品PiX0i。

三、相关数据收集

在进行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应是能够度量收入对消费倾向的影响的指标。在收入指标和消费倾向的选择上,我们所用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所设模型的样本容量为30个左右,对于一元回归分析计算要求和目已经足够了。

表一.1999年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生活费支出

李淼 易小立 李巧云 邹亮 余远方3

李淼 易小立 李巧云 邹亮 余远方4


人均,可支配收入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63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