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诊断证明瘫痪

时间:2017-03-03 06:02:1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急救中的常见问题

阿托品、颠茄、曼陀罗及莨菪中毒

【概述】

阿托品是从颠茄、曼陀罗、莨菪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常用者为其硫酸盐。

【病因与发病机制】

此类药物的中毒机制主要是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效应器中的M-乙酰胆碱受体,对抗M样效应。阿托品可轻度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下丘脑和延髓,特别是运动和言语功能,但大剂量对中枢神经则由兴奋转入抑制。茛菪碱作用与阿托品相似,但一般无阿托品的大脑兴奋作用。阿托品能对抗胆碱类药物引起的血管扩张和血压骤降。阿托品对汗腺、唾液腺、泪腺、支气管腺等有强烈抑制分泌作用;使虹膜括约肌及睫状肌对胆碱能神经不起作用,引起瞳孔扩大、眼压升高和调节麻痹。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1.阿托品或颠茄中毒时,患者极度口渴、咽喉干燥、充血、瞳孔扩大、皮肤干而发红、动作笨拙,年老者有排尿困难。重度中毒有脉速,体温高达40℃以上,以后并有幻觉、谵露妄、不安、强直性或阵挛性惊厥,最后出现昏迷、呼吸浅表等危重征象。

2.曼陀罗中毒多在吞浆果后1/2~3h出现症状,大多与阿托品相似,但有不发热、皮肤不红等特点,由于其中所含东莨菪碱的拮抗作用所致。

3.莨菪碱作用与阿托品相似,但一般不表现阿托品的大脑兴奋作用。

实验室检查

洗胃液中寻找曼陀罗及其果实等食物残渣有助诊断。

必要时可取患者尿作阿托品定性分析或猫眼散瞳试验(将患者尿液滴入猫眼中,引起瞳孔扩大,证实尿中至少含有阿托品0.3μg或东莨菪碱0.2μg)。

【治疗概述】

药物治疗

1.用药过量或口服中毒用4%鞣酸溶液洗胃。

2.静脉缓慢注射毒扁豆碱0.5~2mg,每分钟不宜超过1mg;必要时可重复,成人可达5mg。

3.严重中毒也可试用毛果芸香碱,每次5~10mg,每隔5~15min皮下注射1次,至症状减轻为止。

4.新斯的明也可肌注,成人每次0.5~1mg,每3~4h 1次。

5.对症治疗方面,如躁狂、惊厥时可选用地西泮、氯丙嗪或副醛等。禁用吗啡或长效巴比妥类,因阿托晶中毒后期,该类药物有增强中枢神经较持久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呼吸抑制。 2.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概述】

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呋喃丹是最强的一个品种。纯晶呋喃丹为白色结晶,工业品国内常制成颗粒剂,多染成砖红色,以减低使用时对人体的危害,并便于识别。

【病因与发病机制】

呋喃丹的急性毒性很大,在体内吸收和代谢分解均非常迅速,氧化的主要代谢物为3-羟基呋喃丹,后者仍具有相当毒性。致毒的主要机制和有机磷一样,也是胆碱酯酶抑制剂,但其抑制作用与有机磷有如下不同:

1.它不需要代谢活化即可直接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疏松的复合体-氨基甲酰化胆碱酯酶。

2.它对红细胞胆碱酯酶的亲和力明显大于血浆胆碱酯酶。

3.被抑制的胆碱酯酶可自动复能,一般于24h内可恢复正常。

4.应用肟类复能剂不仅不能帮助氨基甲酰化酶的复能,反而会妨碍受抑制酶的自动复能。

5.呋喃丹对酯酶的抑制属可逆性,不具有迟发神经毒性。

【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1.呋喃丹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有机磷中毒类似,但潜伏期较短,经皮吸收中毒大约为1/2~6h,经口中毒则更快。

2.由前述在抑制胆碱酯酶方面与有机磷的区别可知,中毒发作期病情的严重程度,比相同途径的有机磷中毒相对地较轻,恢复较快。它不具有迟发神经毒性。

3.经皮中毒局部皮肤可有潮红,甚至出现皮疹,乃药剂的直接刺激作用所致。

4.严重中毒者也可出现昏迷、肺水肿、大小便失禁,也可因呼吸麻痹致死,死亡多发生于中毒发作后的12 h之内。

5.与有机磷农药混用发生中毒,毒性发作常在有机磷之前,尤其以经皮吸收中毒更为明显。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一般轻、中度下降,但个别严重者也可很低。尿酚增高。

鉴别诊断特别要注意与有机磷中毒相区别,除接触史外,污染物和洗胃抽出液的气味和颜色等物理性状,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治疗概述】

药物治疗

1.清洗排毒措施与急性有机磷中毒类似,皮肤和洗胃的清洗液以2%~3%小苏打水为佳。

2.解毒治疗主要用阿托品,禁用肟类复能剂。轻或中度中毒可肌注给药;严重中毒则应静注。轻、中度中毒不需要阿托品化;经口严重中毒必要时可考虑阿托品化,至病情明显好转后再减量维持,切忌盲目大量用药,谨防阿托品中毒。6~8h后,轻、中度中毒可用0.5~1mg阿托品,每4~6h维持;严重中毒每2~4h用阿托品1~2mg,全部维持用药时间24h左右即可。

3.对症治疗与急性有机磷中毒类同。

4.中毒早期适当补充碱性液体有辅助治疗作用。

5.接触性皮炎按皮肤科诊治原则处理。

白果中毒

【概述】

白果(ginkgo biloba linn)为银杏科,属落叶乔木的种子。落叶乔木秋后结果,果实中核仁为其可食部位、可作干果熟食。白果肉质外皮含白果酸(ginkgolic acid),核仁含白果二酚(bilobol)及白果酸。白果中毒儿童多见,大多发生在生食或食未经熟透的白果引起,一般中毒剂量为10~50颗。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1.中毒症状发生在进食白果1~12h后出现,先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

2.随即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不安、恐惧怪叫,惊厥而肢体强直。轻微刺激能引起抽搐。

3.以后逐渐四肢无力,甚至瘫痪。重者发生呼吸困难、肺水肿和昏迷。

4.接触核仁和肉质外皮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治疗概述】

对症处理,应立即催吐、洗胃、导泻、补液等。

一般治疗

将病人置于安静室内,避免因各种刺激而引起惊厥。

【预防】

预防白果中毒主要是教育儿童不可生食,即使熟食也要煮透,食量不可过多,吃时要除去肉中绿色的胚。

采集时避免与种皮接触。

百草枯中毒

【概述】

百草枯(paraquat,PQ)是近年来使用广泛的除草农药,对人畜具有多系统毒性,可损害肺、肾、肝、心脏等脏器,病死率高达87.8%。PQ又名克芜踪(gramoxone)、对草快,化学名称1,1-二甲基-4,4-联吡啶。

【病因与发病机制】

PQ经皮肤,呼吸道,肠道等途径吸收,吸收后主要蓄积于肺组织,产生氧自由基,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细胞坏死,导致多系统损害,肺泡水肿和出血,透明膜变,间质纤维增生,同时有心肌细胞,肝中央小叶,肾小管坏死。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1.早期有头痛,呕吐,继之以肝,肾,心脏坏死损害为主,出现黄疸,肾功能不全,中毒性心肌炎,最终发展为进行性纤维化,导致 呼吸衰竭。

2.肺损害是特征性病变和主要死亡原因,但依口服剂量不同,其表现形式和发生时间不同,大剂量(口服>55mg/kg)中毒,数小时至48h内迅速出现肺水肿及出血,或循环衰竭。小剂量(口服4mg/kg)中毒,2d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舌,咽部不适,3~31d出现肺纤维化,导致呼吸衰竭死亡。

3.PQ局部损害食管,咽喉,胃粘膜,引起糜烂,穿孔,可致皮下及纵隔气肿,甚至肺穿孔引起张力性气胸。

4.PQ中毒的迟发性肺纤维化容易被忽视,需特别重视。

【治疗概述】

药物治疗

1.经口中毒强调洗胃和肠道灌洗,洗胃时小心谨慎,以防胃穿孔。洗胃液中加入20%漂白土(矽酸铝)300ml,活性炭60g,同时用硫酸镁15g,20%甘露醇200ml鼻饲注入,每6h1次,持续1周。

2.肠道灌洗用灌洗液(氯化钠6.14g,氯化钾0.75g,碳酸钠2.94g,水1000ml)加热至体温,通过鼻饲管以75ml/min速度灌注3~4h。

3.加强利尿选用速尿等,但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4.血流灌注和血液透析对清除血液中的PQ均有效,应尽早使用,前者更佳,应于中毒后24h内使用。

5.维生素C、E,超氧化物歧化酶有抗氧化作用;心得安与结合在肺组织的毒物竞争;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氧化自由基及纤维蛋白溶解酶;氨基苯甲酸钾对抑制肺纤维化可能有作用,以上药物均可使用,但效果不肯定。

6.动物实验证明高浓度氧吸入增加PQ毒性,加速死亡,故只有在动脉氧分压<5.3kPa时才给予>21%氧气吸入。

钡中毒

【概述】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氯化钡在金属热处理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钡盐的毒性与溶解度有关,硫酸钡不溶于水,故无毒。可溶性钡盐如氯化钡,硫化钡等毒性较强,硫酸钡溶于稀盐酸生成氯化钡而毒性增强。误服氯化钡及碳酸钡中毒时有报道。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般口服数分钟即出现中毒症状。钡离子是一种极强的肌肉毒,对平滑肌,骨骼肌,心肌产生过度的刺激和兴奋作用,最后导致麻痹。钡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钾大量进入细胞内,产生低钾血症。

【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诊断依据:

(1)根据口服含氯化钡盐水池内溶液,结合临床症状可以确诊。

(2)可抽出胃内容物或胃液,滴上几滴硫酸钠注射液。如有白色结晶出现即可确诊。因为出现的白色结晶即氯化钡与硫酸钠产生的化学作用,结合为硫酸钡,是一种白色无毒物质。

临床表现

1.患者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口鼻周围和喉头发麻。

2.严重中毒者突出表现为进行性肌麻痹初期为不完全性,弛缓性肢瘫痪,并向颈肌、舌肌、膈肌、呼吸肌发展,甚至呼吸停止。

3.血钾明显降低。以及四肢软瘫,语言不清,说话困难,呼吸肌麻痹,第一心音低钝,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一般均正常。

2.尿常规有时可出现红细胞。

3.血钾有时偏低。

4.心电图可表现为低电压。

【治疗概述】

药物治疗

1.催吐 特别是在现场,发现服毒者,即给予温开水口服500~600ml。然后用手指或匙勺刺激咽部,引起呕吐,反复多次。

2.洗胃 立即用温开水洗胃,洗得越彻底越好,同时用硫酸钠导泻。可用10%硫酸钠200 ml导泻。因为硫酸钠能与胃肠道内吸收的氯化钡结合为无害的硫酸钡,起到导泻和排除毒物的双重目的。

3.解毒治疗 首选药物为硫酸钠,常用5%或10%硫酸钠稀释后静脉滴注,连用2~3d。如无静脉滴注的硫酸钠,可用10%硫代硫酸钠注射液代替。

4.补钾 补钾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轻度中毒患者,可用10%氯化钾口服。首次口服

10~20ml,如有低钾血症,给予10%氯化钾2~8g,还可增加口服。直至症状体征消失为止。

苯、甲苯、二甲苯中毒

【病因与发病机制】

苯、甲苯、二甲苯均属芳香烃类有机化合物,为五色、具芳香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几乎不溶于水,而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工业上主要用作有机溶剂。本类物质一般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吸入其蒸气而致急性中毒,胃肠道及皮肤也可较快吸收。进入体内后,一部分以原形由呼吸道排出,其余在肝内代谢,以酚及苯甲酸、甲基马尿酸等代谢产物或结合物从尿中排出。此类化合物在体内主要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对皮肤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毒作用以甲苯最强。

【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1.有接触此类化合物的作业史或误服本品史。

2.临床表现 ①神经毒性:轻者有神经衰弱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如兴奋、头晕、头痛、多梦、失眠、无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以及多汗、情绪不稳、心跳加速或减慢、血压波动等。有时可发生中毒性末梢神经炎,肢端麻木、感觉减退或刺痛、四肢无力等。重者表现为中毒性脑病,神志不清、昏迷、抽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甚至呼吸麻痹。②血液毒性:以苯中毒更常见,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先是白细胞减少,以后血小板及红细胞下降。③呼吸道粘膜及眼结膜刺激表现,以甲苯中毒更为明显,流泪、咽痛、咳嗽等,少数可出现肺水肿、肺出血及肺炎。④有报道吸入此类物质高浓度蒸气后出现明显的心脏损害,可发生心室颤动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3.实验室检查 ①工作车间空气中苯类化合物浓度测定;②尿酚测定明显增高(国内报告正常值为50mg/L);③周围血早期白细胞升高,随后即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中毒颗粒,以后出现全血细胞降低。

【治疗概述】

药物治疗

1.终止接触毒物,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口服者立即催吐后,用2%碳酸氢钠液洗胃;如有皮肤感染,应清洗去污。

2.解毒治疗 可用葡萄糖醛酸内酯100~200mg肌注,每日1~2次或100mg口服,每日1~2次。

3.对症支持疗法 ①有呼吸麻痹者给吸氧并用呼吸兴奋剂,洛贝林、尼可刹米、回苏灵等肌注或静滴,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施行人工呼吸;②抽搐者可用苯巴比妥或安定治疗;③处理中毒性休克及循环衰竭,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④无心搏骤停者,禁用肾上腺素;⑤有骨髓抑制者做相应处理。

苯丙胺中毒

【概述】

苯丙胺(amphetamine,benzedrine)系非儿茶酚胺拟交感神经药物,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呼吸器官,有升高血压、收缩周围血管、兴奋心脏、松弛支气管和肠肌、散大瞳孔、收缩膀胱括约肌等作用。对本药敏感者,仅用2mg即可发生中毒症状。一般中毒剂量为一次15~20mg,应用30mg即有严重反应。成人最小致死量约为250mg,静脉快速注射120mg即可致死。

篇二:病历书写规范

奥麒口腔医院病历的书写规范

一、病历书写

(一)门诊病历书写

1.严格执行《口腔专科医院门(急)病历书写及检查标准》(见附件1)。

2.如出现院内会诊应及时记录会诊科室、会诊医师、会诊意见,必要时请会诊医师签字。

3.病历记录应当由接诊医生在患者就医时及时完成;如实习生、进修生、研究生接诊,指导医师应在患者就诊时完成指导检查签字。

4.添加病历副页应及时填写患者姓名及病案号,病历副页及各种检查报告单、诊断书存根应及时装订粘贴。

(二)住院病案书写

1.住院病历书写应按照卫生部2002年9月1日施行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

2.病历记录应用认真、客观地记录病人病情观察和治疗过程,力求通顺、完整、简练、准确,字迹清楚、整洁,不得删改、倒填、剪贴。钢笔书写,医师应签全名并清晰可辨别。

3.病历一律用中文书写,无正式译名的病名,以及药名等可以例外。诊断、手术应按照疾病和手术分类名称填写。每页均要有病人姓名和病历号。

4.病历书写时限和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实施,入院记录必须由住院医师书写,并在24小时之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在8小时之内完成。

5.住院期间运行病历排列顺序:体温记录、长期医嘱、即时医嘱、住院志、诊疗计划、病程日志、术前讨论记录单、各种知情同意书(手术、输血、麻醉、自费项目等)、麻醉记录、手术记录、会诊记录、化验报告粘贴单、特殊检查报告单(医学影像报告单、心电图报告单、超声波检查报告单、各种内窥镜检查报告单、肺功能检查报告单等)、特殊记录单(例如血糖监测记录单、皮瓣观察记录单等)、重危病人抢救记录、特殊护理记录、院外转来的病历摘要、病历首页、门诊病历或上次住院的病历。

6.病历中的各种表单应统一规范标题及医疗内容的书写规格(如时间、计量单位等)。

7.出院诊断证明书的出具与书写

(1)该诊断证明书应由本院医师开具,并签字盖章。诊断证明书应一式三份,一份医疗机构留存,一份用于医保或公疗费用结算,一份交病人使用。

(2)诊断证明书书写应字迹清楚,栏目填全,建议休息时限应采用中文大写。

(3)诊断证明书内容可包括:患者就医时间、简要治疗经过、疾病诊断、医疗建议(复查、休假等)。

(4)各级医师均不得开具非本人专业诊断证明书。

二、病历检查

病历检查是指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病历书写标准检查各级医师在日常医疗活动中所完成的病历记录,并根据检查结果判定病历书写质量等级,从而评估临床医疗质量和水平。

(一)门(急)诊病历检查采用《口腔专科医院门(急)病历书写及检查标准》(见附件1);住院病历检查采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住院病案(终末)书写质量检查标准》(详见附件3)。

(二)医院建立病历质量分级检查制度

1.一级病历质量检查:各医疗科室应当指定专人(科秘书、诊室组长、教学组长、病区负责人或其他高年医师)每月完成必须的一定数量病历检查。受检病历应当该涵盖本科生、研

究生、进修生及本院各级医师。检查结果每月5日前报医务处。

2.二级病历检查:各科主任(质量监理人)或所在科室的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应定期检查本专业30份病历,受检病历应以本院各级医师为主。检查结果及时报医务处。

3.三级病历检查:医务处定期组织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病案管理委员会实施病历全面检查。检查对象涵盖本院各级医师、研究生及进修生。检查内容包括门、急诊病历,在院手术病历,24小时入院病历,重点为出院病历。检查结果通报全院。

4.各级病历检查结果由医务处按月、季度完成资料汇总及分析,提交院改革办实施奖惩,并与科室绩效考核结合。

三、病历管理

(一)病历的建立:凡在我院医疗科室就诊的患者必须建立病历档案。

1.门诊病人初次就诊原则上应当建立门诊病历手册。因病情及治疗所需或因科研、教学所需者应当建立门诊病历。

2.急诊病人初诊应当建立急诊病历,复诊时改建门诊病历手册或门诊病历。

3.住院病人必须建立住院病历。

(二)病历的保管

1.门诊病历由挂号室及病案统计科统一保管。门诊病历手册由病人自行保管。

2.急诊病历由急诊室负责保管,其复写件交由病人或其近亲属保管。

3.住院病历在患者住院期间由所在病区负责集中保管,患者出院后由病案统计科统一保管。

4.病历保存年限;门(急)诊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病历永久保存。

(三)病历的使用

1.患者就诊时如需使用门诊病历或住院病历,应当统一由本院工作人员将所需病历送达其就诊科室。

(1)门诊病人挂号后,门诊病历由挂号人员送达其就诊科室。

(2)门诊病人需转科治疗时应由所在科室指定专人将病历送达其转诊科室。

(3)门诊诊疗活动结束后24小时内,挂号室人员应当在科室指定专人的配合下负责将门诊病历收回门诊病案室统一保管。

(4)住院病人在门诊就诊时应由所在病区指定专人将其住院病历送达就诊科室并及时收回。

2.病历资料一律不得外借。

(1)本院工作人员因医疗、教学或科研等原因需借阅病历资料者必须按照相关科室(如病案统计科、放射科)“病历资料借阅管理规定”办理借阅手续,阅后及时送还。

(2)非本院人员因医疗、教学、科研或其他原因需查阅病历资料者,需持单位介绍信以及本人有效身份证明,经医务处同意后通知病案统计科办理查阅手续,阅后当即归还。

(3)病历资料中有关患者个人隐私不得泄露。

3.任何人不得私自保存、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和窃取病历,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凡因上述原因造成不良后果者由当事人依法承担有关法律责任。

(四)其他病历资料的管理

1.患者建立门诊病历后,其各类辅助检查结果报告按时发回挂号室,挂号室有关人员完成粘贴并归档。

2.持门诊病历手册的患者,其各类辅助检查结果报告均由患者自行到相关科室查询并由本人妥善保存。

3.住院病人的各类辅助检查结果报告,其住院期间由所在病区负责及时粘贴整理并归入病

历,病人出院后由挂号室人员负责及时粘贴并归档。

4.影像学资料统一由放射科按照有关规定保存与管理,其保存期限同病历保存年限。

5.模型资料由患者就诊科室采集后按照有关规定保存与管理,其保存期视患者病情而定。

(五)病历的复制

医院应当受理患者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委托代理人、保险机构等提出的复制病历的申请,具体办理手续按照《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病历复制管理办法》执行。

口腔科病历的规范书写

第一节 口腔科病历书写的重点要求

1. 一般资料及病史

(一)常规资料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出生地等。这些项目对每一个患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均有密切关系。

1、 年龄:青少年性牙周炎好发于年轻人,而口腔癌多见于老年人。

2、 性别:白斑多见于男性,而播散性红斑狼疮主要是女性患者。

3、 民族:由于长期生活环境不同,患者体质及对疾病的感受性也不同,例如藏族的患龋率较汉族低。又如牙骨质瘤常见于黑种人。

4、 职业和劳动条件:有些疾病与职业有关,例如汞中毒、铅中毒、牙齿酸蚀症等。

5、 出生地、成长地或久居地:某些地区由于饮水及食物种类关系,可以影响牙疾病的发生。

例如饮水中含氟量过高会引起斑釉症;因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而使牙龈炎或牙周炎特别严重。

(二)主诉

用患者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记录。例如:“一周来左上后牙遇冷热痛”,“左舌缘溃烂已3个月”。

(三)现病史

包括与主诉有关的自觉症状与检查结果。例如:“左舌缘溃烂已3个月,溃疡逐渐扩大,有自发痛。检查时溃疡大小为1.5cmx1cm,边缘不整,有到悬,低面不平,有无数小结

节,表面被覆污秽黄色假膜,基底不硬”等等。在本栏内不要记录所有的口腔情况,因为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容易遗漏。

(四)既往史

既往史包括的内容见前述章节,在本栏内应将有关的重要部分记录下来。例如:“一年前患过浸润性肺结核”,“注射链霉素时发生过敏性休克”等。

(五)家族史

家族中若有类似患者的疾病,应记录在本栏。

一、 一般体格检查

1、 皮肤:皮肤表面有无皮疹和皮下脂肪。

2、 淋巴结:重点检查头颈部淋巴结,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如发生头颈部淋巴结转移,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估计都非常重要。当颌颈部淋巴结肿大,凝为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或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等与全身淋巴系统有关的疾病时,应对全身各组淋巴结作详细记录。

3、 头部:口腔颌面部与头颅相邻。口腔颌面部的损伤、肿瘤或类肿瘤疾病,如骨纤维结构不良、浆细胞瘤等,均可累及头部。先天性口腔颌面部畸形的病人,要注意有无伴发头颅的畸形。

4、 眼:包括眼距、眼睑闭合,眼球运动,结膜,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射以及视力等,口腔颌面部的炎症,并发眶周蜂窝组织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时,上颌骨高位骨折或颌面部损伤并发颅脑损伤时,翼腭凹区肿瘤并侵犯眶内或球后时,均可导致视力、瞳孔、对光反射和眼球运动等改变。白塞氏综合征、口眼干燥综合征等,眼部病变本身就为其中的一组症状。

5、 耳:颅中凹骨折,常有脑脊液耳漏、外耳道流血。

6、 鼻:鼻腔有无阻塞、异常分泌物及其性状(血性、脓性或清亮等),对上颌窦肿瘤、前颅凹损伤和前牙区的颌骨肿瘤等的判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7、 咽喉;对腭裂病人应检查和记录扁桃体及增殖体情况。

三、专科检查

口腔专科检查,包括颌面部、口腔软组织、颞颌关节、涎腺、上下班颈部和牙体、牙周组织等内容。应根据主诉,有选择地、顺序地先口外后口内逐项检查记录,以免遗漏,尽量做到全面细致。有关鉴别诊断的重要阴性项目亦应记录。

(一)颌面部

视诊:颜面表情与意识神态。颜面表情变化既是某些口腔疾病的表征,又是各种全身疾病的反应。颌面部损伤病人,如出现意识和神志变化,常提示合并颅脑损伤。

观察颜面及上颈部是否对称,面上、中、下三部的正、侧比例是否协调,有无脓肿、肿块、瘘管、畸形或缺损。如有肿块或肿胀,应注明准确的部位和所涉及的周围解剖界限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和对功能影响等。

面颈部皮肤之色泽、皱纹和弹性的改变,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很有帮助,如神秘纤维瘤、血管瘤、恶性黑色素瘤、白斑病、硬皮病等,均可出现皮肤色素及弹性的改变,在检查及记录时应加以注意。

触诊:在视诊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病变区进行检查,以了解病变区皮肤温度、硬度和弹性,病变范围和深度,有无压痛、波动感等。对口底及颌下区病变应记录双手对口内外联合触诊的情况。如有肿块,应注意其质地、边界、肿块直径大小、活动度以及与深部组织和皮肤的关系。有无异常搏动及压缩等。

颌面骨的检查,应注意其大小、对称性、有无膨隆或缺损。对于骨肿块应检查骨质膨隆或增生的范围,骨面有无台阶状改变及异常活动等。

探诊:颌面部有瘘管、窦道时,应进行探诊检查,了解其深度、方向,是否贯通口腔,能否触及粗糙骨面或可移动的死骨块、异物等。必要时楞在瘘管内注入染色剂(如亚蓝)或行瘘道造影,以进一步明确其走向。

(二)口腔软组织

口腔软组织的检查应包括口唇、颊、腭、舌及口底等部位。

唇颊:唇红的颜色和弹性,有无鳞屑、皲裂,与皮肤的界限是否清楚整齐。两侧口角是否对称,有无唇部过度紧张或增大。颊部腮腺导管开口处有无红肿,导管有无条束状改变。唇颊部黏膜有无色泽异常、表面糜烂及溃疡。对黏膜溃疡,应认真检查记录其数目、大小、部位、形态、表面假膜的性质,基底部有无浸润性硬结,有无明显触痛,触之是否易出血等。需要时,应对腮腺导管作探诊检查。

腭:注意硬腭、软腭、悬雍垂、舌腭弓等处的黏膜有无病损、畸形缺损或瘘管等。对肿块或肿胀属性质的病损,应进行触诊,以判别甚性质和范围。对有重鼻音者或腭裂语音,而腭部未发现有缺损的患者,应检查软腭、舌腭弓、咽腭弓的运动,有无肌肉瘫痪或腭咽闭合不等。对发生于硬腭中央之骨性肿块,应与腭隆突鉴别。

舌:注意观察舌体、舌根、舌背及舌腹的黏膜及乳头形态,舌的大小等,注意舌系带位置,舌向上、向前运动是否受限或偏向一侧。对舌肌病变及溃疡应行触诊,以了解病变所在的范围、硬度、浸润等情况。舌部的恶性肿瘤还应记录其前后位置及与中线的关系。舌的疾患可分发育性、创伤性、内分泌性和肿瘤性等,在检查时应注意鉴别。对某些舌病,必需进

篇三:案号+理由+鉴定结果


诊断证明瘫痪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54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