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

时间:2017-02-28 11:25:0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丹巴

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丹巴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了一场大型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在丽江、婺源、图瓦等众多知名的候选地中脱颖而出,一举当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这就是丹巴。2006年,丹巴古碉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建设部、文物局授予丹巴梭坡莫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四川省授予丹巴“藏寨风情文化之乡”;2007年,中路藏寨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2009年,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荣获“中国·四川十大名节”第一名;2010年,丹巴荣获“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梭坡古碉

这个深藏在横断山脉中的世外桃源,曾经是法国卫星找寻的神奇之地,如今在世

人面前逐渐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里有5条江河汇集、5座大山环抱、5万多人口、5种不同的方言、5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

丹巴,藏语名为“诺米章谷”,意为下部农群岩之首,丹巴县名,是1911年8月丹巴“改土归流”时,清朝政府决定以丹东革什扎、巴底、巴旺三土司,上、下宅垄土守备,明正土司所辖17土百户全并置县时,取丹东革什咱、巴底、巴旺三土司名的汉译音字首而定县名为丹巴,丹巴之名,始出于此。

中路风景

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东部,距成都368公里,是嘉绒藏族风情文化的中心和四川省川西旅游大环线上的重要承接点。在丹巴的东面和东北面,是著名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风景区和黄龙、九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在丹巴的南面和西南,有举世瞩目的泸定桥、蜀山之王贡嘎山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和情歌故乡

——康定。

丹巴全县幅员面积为5649平方公里,下辖1镇14乡,居住着以嘉绒藏族为主体,并兼及了汉、回、羌等15个民族,共5.6万余人。在丹巴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群峰高耸、峡谷纵例、河流湍急、森林密布、草原辽阔、以及众多的冰川、湖泊、温泉等有机地组成了这里独具特色、雄伟绮丽的自然景观。这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2℃左右,夏季最热时的平均温度也只有22.4℃,四季皆宜游览观光。丹巴县城海拔1860米,全县最低海拔1700米,最高海拔为5820米,相对高差为4120米,所以,又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

甲居藏寨

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丹巴的旅游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开发,“大渡河畔第一城”、“千碉之国”、“美人谷”、“天然地学博物馆”、“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等旅游形象品牌已成为了丹巴的代名词。这里有恬静如诗的乡土民居,有独具一格的古石碉楼,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有渊源流长的女国遗风以及以牦牛谷天然盆景和党岭风光为代表的壮丽迷人的山水美景,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素有“甲居游藏寨,梭坡观碉群,巴底赏美,中路看汉子,党岭、牦牛谷泡温泉”之说。

当您打开手上的丹巴旅游示意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丹巴的地形是由五条

山脉和五条河流呈“五指星”鱼状,这在地质学上被称作“旋涡状旋扭结构”地形,这种地质地貌形态,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丹巴“旋涡状旋扭结构”的旋心就是县城章谷镇。整个丹巴的自然景观都是以章谷镇为中心呈360°的辐射状沿五条河流和五座山脉向周围伸延。

丹巴卫星图

丹巴有着5000年悠久文明史,根据目前的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学

科的研究资料表明,丹巴这个地方,是我国西部彝藏民族大走廊的核心地带,数千年来,就是众多羌、夷古部落相互交错杂居之地,是藏、羌等民族频繁迁徙和互相融合之地。近现代以来,又有汉、回等少数民族相继迁入,所以这里不仅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而且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也分外明显。从总体来看,其历史文化也同样具有“旋涡状旋扭结构”的样态吗?从这个意义上讲,“旋扭之地”便是丹巴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有机叠合和最形象的概括。

丹巴是一个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的吉祥宝地。绮丽的自然风光与独县特色的嘉绒风情、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在这里,当你置身于“旋扭之地”的旋心章谷镇,就会亲眼目睹大金河、革什扎河、东谷河、小金河滚滚而来,相汇而成大渡河,又滔滔而去的动感画面;目睹白菩萨山、拥波山、万年雪梁子、哥妈山和墨尔多山五座山峰从河谷谷底拔地而起,迤逦连绵,直上九天的壮丽景观。它定会带给你无穷无尽的遐想。

在这里,集雄、奇、险、秀为一体,曾被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跃邦誉为“天然盆景”的牦牛沟风景画廊,等待着你去选择最佳角度,拍摄你最满意的画卷。

在这里,有省级自然保护区,充满神秘色彩的藏区四大神山——墨尔多神山。会使您既得到一次心灵的净化,又会得到大自然天地之灵气的施予。

篇二:丹巴旅游全攻略

丹巴旅游全攻略

2007-09-01 09:28:59|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丹巴”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2005年10月期的《中国国家地理》对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进行了一次标杆性的评选,四川丹巴县被评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排行第一!丹巴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一个地方,这里有最美丽的藏族村寨,这里有最古老丰富的碉楼,这里有最美丽的藏族姑娘,这里有最可爱的孩子,这里每一公里都精彩!

丹巴县地理位置:

位于甘孜州东部。北纬30°29′~31°29′,东经101°17′~102°12′。东与阿坝州小金县接壤,东南和南部与康定县交界,西与道孚县毗邻,北和东北面与阿坝州金川县相连。东西最宽86﹒9公里,南北最长105﹒7公里,面积 4721平方公里,县城海拔1800米。

人口与民族:

2000年全县总人口约7万人,主要为藏族,另有汉族、回族、及少量彝、苗、满等民族。

丹巴县历史:

秦、汉为西羌领地。隋为嘉良夷地。唐置东、西喜良州,隶雅州,后被吐蕃所据。宋仍置东西嘉良州。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属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置革什扎安抚司和巴底安抚司。康熙四十一年(1702)置巴旺安抚司。乾隆三十九年(1774),巴旺、巴底安抚司升为宣慰使司。乾隆四十四年(1779),置章谷屯,隶懋功(今小金县)屯美诺直隶厅。民国2年(1913)康定辖属的鲁密章谷24寨连同丹东、巴旺、巴底置丹巴县。1935年红军长征过境,建立了丹巴县苏维埃(又名格勒得沙)政府和大桑区、巴旺、巴底、丹东、城内、连耳、聂呷、半扇门乡苏维埃政府。民国库28年(1939),属西康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全县辖4区、15乡、1镇。县治章谷镇,距州府康定137公里,距省府成都368公里。

县名来历:置县时,取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音译汉文首字为县名,故名丹巴。

自然环境:

县境属岷山、邛崃山高山区,是川西高山峡谷的一部分。地势西南高,东南低,海子山海拔5820米,为全县最高点;东南方大渡河海拔1700米,为全县最低点。境内峰峦重叠,高山对峙,峡谷深邃,沟谷众多,大金川由北向南,先后纳入革什扎河、东谷河,在县城汇合而折向东流,纳小金川后始称大渡河,东南流出境。属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2 ,一月均温4.4 ,最热月(8月)均温22.4 ,无霜期316天,年降水量600毫米。丹巴所处的地理位置本应属于北半球亚热带气候区,但是由于 深切的高山峡谷的下垫面形态影响了纬度气候的演变次序,而以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取代了水平(纬度)气候带。除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仍保留着北半球亚热带的气候特征、形成干热河谷气候外,绝大多数地区

仍受制于青藏高原这一大环境,并受东南与西南季风气候的左右,形成既有别于青藏高原,又不同于盆地的高原型季风气候区。

县境内气候类型多,垂直气候带谱明显。最高山顶与干热河谷的气温相差达24℃以上。河谷地带的桃花已含苞欲放,而山上则仍旧是雪花纷飞的北国风光,具有“一山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

以河谷地带的北半球亚热带气候为基带(1700——2200m), 依次向周围山顶过渡,可分为七个垂直气候带。其总的气候特 征表现为:气温日较差大,年变幅小;光照充足,日照时一般 在2106.9——2318.5小时/年;雨热同季,降雨集中,干湿分 明,年总降水量一般在500——1000mm;干季多大风。

丰富多变的气候带分布,使丹巴几乎大半年内春天常新常在, 沿河刚入夏,半山春正旺,永远有看不尽的春色,永远有嗅不完的花香。加之地形复杂,小气候繁多,一方面给爱美的丹巴人提供了宽广的选择范围,另一方面,大自然的千种风情、万种流韵可在此博览。丹巴人是非常懂得享用这种天赐地利的。 围绕各村各寨的山山水水,他们的祖先发明创造了大量的喜庆节日和大型集体活动。如庙会,每年分春、秋两季。每当庙会来临,远近群众举家前往,在寺庙周围的草地上搭帐篷,累灶台,以草地为舞台,以太阳为灯光,把蓝天作幕布,把绿树当花伞,把整个身心完全融合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与天地共舞, 与山河同庆,人与自然成了最谐合的统一体。特别是墨尔多庙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似乎从来不懂得4800m的海拔是一 种威胁,是一种恐惧,一家一户,三朋四友,结伴而行。走过石笋沟,穿过罗布铺,看自生塔天生丽质,赏石碉浑然天成, 看峰林壁立千仞,探溶洞神奇造化,观石柱、石花、石剑、石戟、石龟、石象、石蘑菇、石观音鬼斧神工……千百年来,朝 朝暮暮,朝山观海,燃灯观花,耳濡目染,“美人谷”的出炉原本在情理之中。

进入丹巴的旅游路线(环线):

成都-286km -> 四姑娘山-43km -> 小金-55km -> 丹巴-110km-> 八美-32km-> 塔公-40km-> 新都桥-71km-> 康定-270km->成都

成都——丹巴线路:

(1)成都——卧龙——四姑娘山——丹巴。该线路全程348公里,均为柏油路,途中可顺便游览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巴朗山、四姑娘山风景区、小金川峡谷等。成都西门茶店子车站每天早晨均有该线路直达丹巴的班车。

(2)成都——雅安——二郎山隧道——泸定——丹巴。该线路全程419公里,均为柏油路,途中可顺便游览雨城雅安、二郎山、泸定铁索桥、康巴大峡谷等景点。

(3)成都——汶川——米亚罗——鹧鸪山隧道——马尔康——金川——丹巴。该线路全程574公里,均为柏油路,途中可顺便游览桃坪羌寨、古尔沟温泉、米亚罗、鹧鸪山、卓克基官寨、大金川峡谷等景点。

丹巴——康定线路:

(1) 从丹巴还有一条公路可直达康定,即瓦(瓦斯沟)丹(丹巴)公路,全程约140公里,沿大渡河行走,比走八美、塔公、新都桥要近不少,如果不是为了旅游,可走此道.

(2)从康定可到海螺沟,经过泸定县,全程约100公里,均为柏油路面,还有一条更近的路,不经过泸定,从折多山下直接到海螺沟磨西镇,可少走20多公路(榆磨路完全建成通车,全程80公里左右,大部份已铺上柏油,但请注意冬季山顶上有积雪,当地司机反应有几公里路面的冰雪路很难行驶,极易出事,所以建议冬季自驾车 走泸定到康定的公路,更安全一些。)

旅行参谋

丹巴藏族属嘉绒支系,与其他地方的藏民有显著不同:第一,他们不像其他藏民一样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丹巴海拔一般为2000米左右);第二,丹巴藏族以农耕为主,不像其他藏民以游牧为主,而更像汉族。藏区称嘉绒藏族为“绒巴”,他们只有语言,无文字。四川话在这里是通用语言,就连老人也听说很流利。原来就在丹巴县城内,相邻两条沟的藏民都听不懂对方的话,所以需要一种中间语言来交流,汉语因而成为他们沟通的语言,所以去丹巴旅游,不用担心听不懂当地居民的语言。

丹巴有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如嘉绒藏历年、观花节、墨尔多庙会、五月赛马节、燃灯节、嘉绒藏族风情节等。各村寨还有自己的活动,如梭坡村民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会在日巴龙神山顶景色优美的坝子上过节,跳锅庄、赛马、敬山神……吸引很多附近寨子的人参与,民族气氛浓厚。

丹巴境内的墨尔多山是嘉绒藏区最著名的神山。神山周围被65座山峰环绕,绚丽多姿的景色美不胜收,围绕着这些美景,流传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丹巴的古石碉楼均为石木结构建筑,现存的古石碉楼最早建于汉代,最迟为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时所建。尤以梭坡、中路、蒲角顶三处的古石碉楼群为最。

丹巴全县都有碉楼分布,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尤以梭坡乡和中路乡境内最具特点。丹巴的古碉其外形一般为高方柱状体,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十二角、十三角之分。高度一般不低于10米,多在30米左右,高者可达50到60米。用途上,有用作战争的防御碉、传递情报的烽火碉、求福保平安的风水碉、避邪祛祟的伏魔碉。古碉内一般有10余层至20余层,每层皆有小巧的了望射击孔。千百年来,这些古碉经受了战争的洗礼、风雨的剥蚀和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岿然屹立在荒野里、村寨中。

丹巴旅游备忘

1、通讯:

丹巴区号:0836,是甘孜州的统一区号。

移动电话:中国移动的网络可以覆盖县城及周围约10公里的范围,中国联通的GSM网络的手机只能在县城范围用,CDMA手机在丹巴无法使用。

互联网:县城内有多家网吧,ADSL宽带,上网费一般为3—5元/小时。

2、必备电话:

丹巴县旅游文化局(旅游咨询、旅游质量监督)

丹巴县章谷镇街建设街

0836-3522902 传真:0836-3521633

丹巴县医院(旅游意外创伤医治)

丹巴县章谷镇建设街63号

0836-3523180

丹巴县公安局(治安管理)

丹巴县三岔河建设街137号

0836-3523161

丹巴县章谷镇派出所(旅游治安维护和管理)

丹巴县章谷镇解放街37号

0836-3523710

丹巴县客运站

丹巴县章谷镇解放街6号(发往景区及各地班车)

0836-3523075

丹巴县邮政局、电信局(通讯及邮政服务)

丹巴县章谷镇解放街7、8号

0836-3523253

丹巴县农业银行(银行服务)

丹巴县章谷镇民主街1、2号

0836-3523186

最佳徒步时间

每年4—5月山绿花开,大自然与藏寨的颜色完全融合为一体;9—10月,碉楼挂满金黄的玉米,一派丰收的景象,也是丹巴最佳旅游季节。

丹巴-八美镇(原称乾宁县):

全程110公里,现已改建为柏油路,路面平整,很好行驶。沿途约有30公里的地段被称为“东谷天然盆景风景区”,风光宜人,除此之外,将到八美乡时,途中的高原风光更令人叫绝,如果说有人将新都桥称为“摄影者的天堂”的话,那八美的风光有过之而无不及。全程正常行驶时速可达60-80公里,行驶时间约2小时。此段路为上坡,从海拔1780米--3500米

八美镇-塔公乡:

全程约30多公里,均为柏油路面,但由于建成时间较长,部份路面被川藏线上的大货车碾压损坏,需谨慎行驶,可以称得上二级或三级,风光以高原草原风光为主,与八美的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塔公草原、塔公寺及木雅金塔、雅拉雪山最为有名。此段主要行驶于海拔3500米高原。全程正常行驶时速可达40-70公里,行驶时间约半小时。

塔公乡-新都桥:

全程约40多公里,二至三级柏油路面,是川藏北线的必经之地,风景与塔公相似,以藏区草原景色为主。

新都桥-康定:

全程约71公里,均为二级柏油路面,起始段的风景就是被人们称为“摄影家的天堂”的新都桥风光,其实与八美及塔公的景色是一样,蓝天、白云、草地、牧场、牦牛,还有远处的雪山。翻越海拔4200米的折多山,虽然冬天会有积雪,但并不会有危险。翻越折多山后,风光稍逊。

康定住在车站旅馆就可以了,单人间40元和50元两种,2人间40元,3人间45元;

到塔公住在塔公寺旁边的雪域旅社,典型的藏家旅社,干净卫生,有暖气,20元一铺,基本上都是4人间,不过你一个人去还是让你一个人住一间,也就是说20元住单人间。老板是个藏族老婆婆,热情周到,喝酥油茶不收钱;

八美可以住在车站对面的三星食宿店,5元/铺的4人间和10元/铺的2人间,床上用品都很干净;

丹巴住车站旅馆或者丹粮宾馆,单人间25元,2人间40元,3人间45元; 丹巴县城住宿较方便且便宜,丹巴宾馆是当地县政府的招待所,价格20元/人 邮政招待所(0836—3523289)

原名丹巴国际青年旅馆(0836-3521322),床位价格双人间20元/床、四人间15元/床。 目前丹巴住宿环境条件最好的是丹巴大酒店(0836-3521075),标准间价格在100—380元之间

墨尔多山庄,标准间房价约200多元,节假日房间紧张。

除县城之外,丹巴各景区现在暂时均无住宿条件,除非愿意住在藏民家中,不过当地的藏寨均设有客房,均有自来水及照明电,比较干净卫生,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党岭景区内有帐篷营地可供游人住宿,接待能力有限仅50人左右,价格为30—70元/人。(接待能力有限,仅100人左右)

* 相关电话

(道孚)康巴人家 秀兰 0836-8810921

(道孚)香巴拉宾馆 0836-7122222

炉霍宾馆 0836-7322832

甘孜康巴宾馆 0836-7523366

甘孜卓德饭店 0836-7522348

金山饭店★★★ 0836-3266433

康定宾馆 0836-2833048

饮食

篇三:民族风情

民族风情

班级:高一年级270班

组长:顾宏佳

组员:刘洪利、吴俊奇、许润萍、顾宏佳

指导教师:

课题研究:民族风情

研究目的、意义:为了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丰富业余生活提高文化素养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特别是针对只注重校园学习忽视了课外知识的青少年。 研究方法:1.上网查找文字素材、图片 2.走访周边少数民族 3.组织相关组员进行小组讨论、整理成文

研究过程:主要是以网上查找为主,组织相关课题内容,小组讨论展开活动。

任务分工:吴俊奇打印成文;刘红利查找文字素材;许润萍查找图片;组长顾宏佳对组员搜集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成为正式文本。

活动计划:第一天组员1号白天进行文字素材搜集,晚上全组进行讨论分析。 第二天组员2号查找相关图片,晚上加入文本。 第三天组长对前两天的文本内容进行修改、加工、整理。 第四天开小组会议对前三天的内容进行讨论,提出不足进行修改 第五天组员四号进行打印。

成果:本组组员受益匪浅,对民族风情将进行了深一步的认识,目的和意义已达到,计划完美成功!

1

研究性学习性报告——

民 族 风 情

所谓民族文化的国家意义,是说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民族的延续,对于国家的存亡,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一般的认识来说,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文化中的不少思想观念与精神因素对于巩固和延续封建的国家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自近代以来人们的强烈批判。然而,其中的精华部分所蕴涵的哲学意识、道德观念和艺术见解,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又都在培育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方面起着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从上世纪以来,中国已经发生文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演进,传统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大有以西方文化取代传统的民族文化的“革命”之势。但是,经过一个历史阶段的剧烈动荡和时间淘汰之后,多数人还是清醒地认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及其所包涵的民族精神,它的精华不仅凝结成了它的过去,也可以滋生出新的未来。尤其是其中所包涵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对于这个民族的发展,对于我们国家的进步,都是不能拒斥的。因而,它的国家意义、民族意义便得到了普遍认可。从文化本身来看,人们所主张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保护民族文化的特色,才会使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意义的观点,也同样意味着民族文化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国家意义、民族意义。

所谓民族文化的教育价值,是指将民族文化的一系列具体内容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又具有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所不具备的教育功能。 首先,民族文化中蕴涵的优秀精神品质可以在经过动态解读之后,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在形成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起到非常深刻也非常直接的作用。不论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还是它所创造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作品,或者是它在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风俗习惯中所凝结的审美意识等等,都可以汇聚成人们自身的素养逐渐积淀为民族心理、民族品格,使我们的民族获得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而不至于因为精神力量的疲软或坍塌失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其次,民族文化中作为其中最具有民族性、最富于艺术特征的部分,如古典绘画、古典音乐、古代书法、古典建筑等等,不仅包涵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审美表现意识,而且包涵了理解自然,理解人生,明智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许多有益的启迪。这些启迪在现代化程度比较发达的今天,不仅没有失去意义,反而彰显出它的不朽价值。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在以民族文化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重新解读,积极思辨,这本身也是开启我们心智的过程。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人文素质的教育固然可以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但是,恐怕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最容易发挥作用的,是这些以审美的艺术教育为特征的文化教育, 2

它可以把学生带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艺术宫殿,在那里阅读我们民族的艺术史、审美史、心灵史,在那里发现真,发现善,发现美,逐渐形成优秀的精神品质。

藏族文化

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的一个民族,它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 藏族节日文化

燃灯节

藏语称“葛登阿曲”,藏历十月二十五日是燃灯节。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在这天圆寂。这天晚上,寺院和俗家屋顶均要点亮无数盏灯,转经队仁川流不息,信徒们纷纷反手持的桑枝投入大昭寺前的香炉,祈祝神佛为自己带来好运,来年风调雨顺。

驱鬼节

藏语称之为“古突”,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这一天各地寺庙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家家户户打扫卫生,驱鬼销灾,迎接新年。

春播节

又叫播种节、试种节,是给第一次学耕地的小牛套上轭木,试耕土地。每年正月的某一个吉祥日举行。 在春播节前三四天,各家要酿造青稞酒并给牲畜准备好装饰品。到春播节那天日出之时,由一个当年属相的妇女和几个老农民,穿上节日盛装,将准备好的茶酒、经幡、香炉带到破土耕地之处祭祀土地神、农业神,然后回村寨。这时,全村的男女老少便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牵着耕畜一起来到准备开耕的那块耕地上。大家欢欢乐乐地分成几摊子,喝茶饮酒。茶酒之后,由几个男人在开耕之处烧香、竖经幡、高唱颂词、祭祀神灵,准备试耕。一般说来,每户带来一对耕牛,由该户主妇向天敬酒三次,在耕牛脑门上抹三道酥油,以示吉祥。新耕的第一犁,由当年属相的妇女撒出吉祥种子,然后开始翻耕。敬神仪式之后,还要举行跑步、角力等娱乐活动。

阿坝藏区新年

阿坝藏区地处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交界的横断山脉,现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由于此地地处交通要道,多民族杂居于此,因此阿坝藏区的新年呈现出多种文化的格局。

阿坝藏族节日文化

阿坝的藏族,可分为草地藏族和嘉绒藏族,其年节以这两地藏族最为典型。

草地藏民节

草地藏民节,当地又叫藏历年,是阿坝草地藏族传统的新年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举行,为期一个星期左右。节日前,每家每户都要打扫卫生,并按照当地的习惯,在太阳快要下山时,将污水、脏物一律往西边倒掉,表示 3

让一切不吉利、不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东西随日落而消失。然后各家酿青稞就,做油饼、奶饼,准备血肠、肉肠、鲜奶子和手抓肉等节日食品。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必须在天刚亮时起床,带上水桶到河边、井池背水,背回来的水,要放一些鲜奶子,用这种水给全家人洗脸洗手。梳洗完毕,大家兴致勃勃地玩“龙灯”,烧柏香,祝愿当年水草丰茂,牲畜肥壮,接着全家聚餐。饭前,每人必须先吃点糌粑面,表示自己是吃糌粑的人,不忘祖宗。此地新年的头三三,村塞里的人一般不外出,大家聚集在一起观看“跳神”。“跳神”是一种宗教色彩很浓的舞蹈,参加者头戴面具,身穿法衣,在铙、钹鼓、锣、海镙等乐器伴奏下,跳一阵,休息一阵,直到将神灵鬼怪的种种情节跳完。另外,男女青年则欢天喜地地随着锣鼓、笛子、二胡等乐器的节拍歌舞。三天后,人们扶老携幼,走村串寨,彼此登门拜年祝贺。按照当地传统习惯,节日间,姑娘们和大嫂经常结伴“抢”男子的东西吃,男人们不得表示任何不满和反抗。有的村寨的青壮年还展开“奔牛”活动,比赛时,两人相距两米左右,抬一条牦牛绳;中间作一个标记,谁将对方拉过标线为胜。夜间,村寨男女多聚集在村外,欢歌喜跳。

嘉绒藏区年节

嘉绒藏族主要分布在大小金川流域,自称嘉绒哇。并且依地区不同而称呼各异如汶川原瓦寺土司所属嘉绒藏族,自称为德布利,四土的则自称为“垄巴”或“垄巴布”,理县五屯的则自称为喜卡布等等,因而在嘉绒藏族中,年节文化也各放异彩。在嘉绒藏族聚居的土司区,每年的十月十三和冬月十三要过糌粑年。早晨吃糌粑茶、肉,休息一天。第二天用荞面包糌粑肉包。第三天,也吃糌粑(平时不吃);熬茶,一般没有酥油。并且还吃冷烧麦面饼。第四五天,送羊,熏烟祭坟。党坝十一月十三也过年,敬奉“阿美日各”神,据说此神是一男一女。十三日晚做长饽饽,其数目依家中男子人数,饽饽上顶做双角,十三日早晨用连麸面在灶房墙上画"阿美日各"诸神像,把长角馍放在盘内敬神。另设酒、面,生一盆火,架上柏枝,枝上放馍,并撒一些面,一点猪膘,由当家人跪在神像前祷告一家老小平安,牲畜健旺,庄稼丰收。然后喝四天酒,吃猪膘、馍馍,咂酒。不出汴,不请客。小金藏族冬月十三也过年。据说古时恶鬼(期仑布)吃人,有一老妇生有一子,三天后能吃能说。后来吃得多了,养不起,就送到山林中去捕食野兽。此孩长大后,力大无比,打死了恶鬼,群众要选他为王,国王也让位给他,他不肯,还是老老实实做自己的平民,为百姓除害造福。因此每月十二日晚,二三日晚,家家以面做羊头,家里有几人就做几个,十二日晚打扫厨房卫生后供在厨房内,另以面印日月星形,放置酒内。到第二天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各家在房顶熏烟祭奠这位英雄。在嘉绒的宅垄、汗牛、丹巴等地,都在冬月十三过年,纪念他,并且,在纪念时还专门念一种经文。

白马山寨火把节

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在彝族中,火把节不仅盛况家前,而且被视为新年的开始。白马藏族与彝族、羌族等民族相处 4

一地,因此其节日文化中的火把节独具一格,被视为藏族年节中的重要一支。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白马山寨里的男女老少排着火把的长龙,一路高呼着,弯弯曲曲地穿过山寨,走遍田野地角,他们要用火把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和幸福。在白马山寨,点燃第一支火把很有讲究,要依照农历年号属相,推举最年长的阿尼(爷爷--白马藏语)承担。届时,老阿尼最先点燃火把紧跟着。众人一边跑,一边高喊着:“喔一把”。若是两寨相邻,两队火把往往向中间靠拢,并行揉杂,然后旋成一圈儿,人们就在中间载歌载舞,欢呼雀跃。

冕宁藏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四川冕宁藏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中旬举行。据称他们正月不过新年,真正的过年节是六月的火把节。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据当地传说:以前有个人六月中旬变成逆龙,并要把四山环绕之地变成大海。为了保地,大家就从早晨开始追赶逆龙,赶到天黑时就打着火把赶,最后把逆龙赶到了灌县,并把它栓在二王庙下,因怕它再作怪,便决定每年赶一次,而且一定要杀牲见血。这样年复一年,演变成现今的火把节。火把节期间,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羊祭祀火神。入夜全寨的人都将自己准备的火把点燃,扔到村寨中心的晒场上,霎时间,火光冲天,十分壮观。年轻人把节前收集筛选好的朽木粉末撒到火把堆上,玩起“耍火把”的游戏。青年男女在火把节之夜对歌,跳舞,娱乐狂欢,通宵达旦。据说最早的火把节是人们点起火把庄稼地转悠,烧死庄稼地里的虫害,使来年农业得到好的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的火把节便成了人们的火神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直到现在,点火把灭虫和蚊子,仍然是冕宁藏族防治农业病虫害和预防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藏族年节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的不同,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在藏族年节文化中蕴含着深邃的内涵,它的系统性、多样性、喜庆气氛,充分地显示了藏民族务实求真,诚挚友爱,内聚亲合的精神和性格。 藏族“六月六”歌舞会

“六月六”歌舞会藏语称“周格勒柔”,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歌舞为主的文艺盛会。有的地方尚称“周格麻则”,意为六月练兵。因为“六月六”歌舞会起源于吐蕃军队的六月练兵。据传,吐蕃时期,吐蕃军队长期驻扎在甘肃、青海,因高原上气候寒冷,就利用每年夏季的最佳时节---藏历六月进行训练军队。主要进行射箭、赛马、武术等项目,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事过境迁,这一练兵活动逐渐演变成为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以致成为今天所进行的“六月六”歌舞会。

每逢藏历六月,草原上牧草茂盛,牛羊肥壮,此时便举行一年一度的“六月六”歌舞会。“六月六”歌舞会一般在藏历六月六日举行,有时早几日,有时迟几日,按情况而定。歌舞会原则上进行一天,但现在一般进行两三天不等。

5


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31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