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农业产业化信息系统

时间:2017-02-27 06:04:0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农业信息化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08-06-09 Tag: 点击:

76 摘 要: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对于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农业经营市场化的实现及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滞后,农业信息资源欠缺,农民的信息消费能力低,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为此,要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提升农民的信息消费能力,加快人才培养,以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信息化;农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30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7-0049-03

2007年1月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是一个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三大领域的大产业,现代农业采取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其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其产品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其参与者是知识型劳动者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推进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为此,需要对农业信息化的内涵,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等予以明确

一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信息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从而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等,培育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进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的动态演进过程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信息化和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既是一种信息形态,又是对农业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

二农业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以个体农户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为主,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来自于前人的言传身教和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生产过程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农业生产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分散性地域性时变性和经验性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能有效地克服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农业生产将趋向于农场化经营,农民将凭借现代技术在任何地点监控所有的农场机器和设备,甚至是饲养动物;强大的计算能力智能化技术和软件技术,可以使农业生产中极其复杂和多变的生产要素定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可以加强对

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气象生物灾变的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控性和稳定性;现代信息媒体的发展拓展了农民的技术来源渠道,使得农民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媒体学习交流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种养技术

2.有利于农业经营市场化的实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农业经营市场化需要信息化的支撑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将有助于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供求信息及气象信息等,发布指导性的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地进行生产决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信息化贯穿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产前,农户及相关企业需要通过农业信息平台了解市场信息,进行生产规划,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产中,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确化有助于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效率,也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的高品质和高标准;产后,农产品的加工流通和农副产品销售也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是关键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加强龙头企业与不同类型的农户联系,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扩大市场交易范围,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和风险,发挥专业大户带动作用,这也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农业它不单纯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追求整个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内涵包括食品安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以及农业的集约化经营等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信息化能够促使农民更为精确科学地使用化学制品和饲养动物,减少环境污染,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副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如“土壤肥料信息系统”应用于养分资源管理,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农田灌溉自动决策系统”的推广可以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业信息化建设也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及其生产方式的改进

三我国农业信息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启动了农业的信息化进程近年来,农业部组织开展的“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和“信息化村示范工程”等进一步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在数据库信息网络精细农业以及农业多媒体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较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农业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滞后

目前,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限,投资主体渠道狭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备,农村整体信息网络尚不完善近年来,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及电话的普及率提高较快,但这些传统传播媒体所传递的农业信息量相对较小而网络媒体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主力军,其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还任重道远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乡村网民数量一共是1 931.4万人,网民普及率仅为2.6%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

2.农业信息资源欠缺

农业信息欠缺不仅包括数量上的欠缺,还包括质量上欠缺近年来,农业网站的数量有所增长,但网站规模较小,分布不均,管理分散农业信息采集过程中,采集标准化程度低,指标体系不健全;信息采集后,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信息的实效性综合性指导性受到影响农业信息体系内资源繁杂,缺乏对信息的整合和处理,造成了农民信息的利用率低下

3.农民的信息资源消费能力低

首先,当前农民的信息获取成本较高(如需进行技术培训购买电脑支付上网费等),但信息运用还主要停留在了解天气和价格信息等初级层次上,对于信息技术在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影响下,农民消费意愿不足;其次,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也影响了农民对信息科技的运用能力,农民在心理上对信息技术敬而远之;再次,农民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封闭性也使得其信息意识淡薄,对网络技术的信任度较低

4.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

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是既了解农业经济知识又具备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农业信息的收集处理农业生产自控体系的操作等农业信息化工程是无法依靠单纯的信息通讯人员或农业技术人员实现的但目前,农村基层工作条件落后,人才引进力度薄弱,现有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知识,而能够分析整合农业信息资源的人员就更少了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匮乏直接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进程

四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1.加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创新农业信息化的投入机制农业信息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排斥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政府应动员统筹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渠道在此过程中,可以重点引导通信运营企业的参与,因为他们不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也是关键技术的提供者,更可以在资金投入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次,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立相对完整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信息网络软硬件的升级更新,加强农业信息数据库的研制和开发,加强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控制体系决策体系的研制和运用

2.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包括信息的开发采集整合以及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首先,要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指标体系,调整布设信息采集监测点,开发统一信息采集软件,建立标准统一的信

息数据库,提高信息采集的实效性;其次,要加紧完善农业系统内的信息共享机制,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要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处理,提供综合信息分析意见,增强信息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最后,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尽快形成信息发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各级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信息发布制度,开辟发布窗口,拓宽信息发布渠道

3.提升农民的信息消费能力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力度,普及科技兴农信息兴农的理念要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试点,让农民切实看到体会到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对农业信息化形成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与推广;其次,要加强对农民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查阅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农民的信息消费热情;再次,要向农民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就近,甚至在家就能获取信息要在政府投入和技术发展的支持下逐步降低信息消费价格,增强农民的信息消费能力

4.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加快改革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的供应机制,通过培养引进建立起一支由政府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此外,要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为前期重点培训对象,通过培训使其初步具备收集分析传播信息的能力,充实农业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可以依托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也可以依托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系统,通过远程教育实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宗煜,徐红琳.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思路探析[J].农村经济,2006(12).

[2] 苟明俐.从农业信息化维度探寻农业现代化之路[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4).

[3] 李莉.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9).

[4] 熊尚鹏.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的理论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6(6).

[5] 卢丽娜.农业信息化基本理论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the Solution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CHEN Xiao-mei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Fujian Radio&TV Univerticy, Fuzhou 350003,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is a valuable means of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we must strengthen the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al facilities and the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romote farmer's information consumption ability, speeds up the raise of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technical personnel.

Key word: modern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篇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则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2、项目类型:新建

3、承办单位:XX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4、项目负责人:

5、建设地点:XX市

6、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旨在打造一套全面、精密、专业、快捷、高效、互动、畅通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将农业信息覆盖全市农业生产的各个点、面,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网,沟通左右、协调内外、服务上下。

7、项目特色:

作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在建设完成后能够长期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是项目实施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完成服务体系建设,其次要搞好服务体系运作,这就决定了本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XX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体系建设单位,负责体系的建设,确保体系按照既定目标建成;第二阶段,由XX市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体系运作单位,负责体系建成后的运作,确保体系长期发挥服务功能。

8、项目内容:

(1)建设市级农业信息交换中心,担负全市各类农业信息数据的接收、审查、筛选、存储、发布及涉农政策传递和全市协调功能;

(2)建设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含区),担负本县(区)

各类农业信息数据的接收、初审、初选、上传、下载和对外服务功能;

(3)建设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含镇、场、办事处),担负本级各类农业信息的采集、上传、下载和对外服务功能;

(4)建设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种植养殖大户),担负本级各类农业信息的采集、上传、终端接收和对外服务功能。

9、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3100.48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和申请国家和省市补助资金。

10、研究工作的依据

①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合同书。

②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③《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11、项目单位简介

XX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属XX市农业委员会二级机构,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担负着全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以及植物检疫等方面的职责。现有人员11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全部为本科学历,技术力量雄厚,拥有成熟的服务体系建设操作经验,具备承担本项目经验水平。

二、国家产业政策

1、2008《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

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在全国推广资费优惠的农业公益性服务电话。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2、早在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

3、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

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挥国有农场运用先进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

(2)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选址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1、我国农业信息发展状况。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领域渗透速度的加快,电子信息、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也渗透和覆盖到所有支撑农业发展

的技术装备和设施中,使之提升到智能化、自动化的更高水平,农业增长模式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以及经济效益的增加的趋势正在逐年加强,农业正在从传统步入现代。

农业专家指出,根据国际经验,这一阶段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那么,什么是现代农业?目前我国现代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以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为支撑,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实行集约化生产,产加销为一体,具有多元化、多功能产业形态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达到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能够实现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概况。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数据库、信息网络、精细农业以及农业多媒体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资源调查、农产品产量估测、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病虫害诊治、农业科研成果数据处理和系统模型构建、农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应用。先后建立了100多个农业智能应用系统,4300多家农业网站,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及农业物料流通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GIS技术和GPS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初步形成了以市属农业科研院所和农口局总公司为主体、以郊区县乡镇各个公司企业为补充的农业综合信息现代化网络服务体系雏形。1997年,济南市建立了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创办了山东金农信息网。1999年,山东省建立了济南、烟台、威海及莱州四个农业信息化示范区,莱州市率先推出了农业信息服务热线等,对山东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篇三:农业高科技园区智能监控管理系统——(新)

农业高科技园区智能监控管理平台 1. 概述

1.1平台建设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示范园区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技示范园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使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改变,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园区的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同时也加速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的步伐,可有效地推进了农业集约经营、品牌建设与科技创新。为了更大程度的发挥高科技示范园区的带头作用,科技示范园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

目前,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率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通讯手段,实施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为其各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国现代化园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的经验还不成熟,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科技园区基础信息不能及时获取,管理手段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2)科技示范园形成信息孤岛,给信息的共享带来很大难度; (3)没有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浪费人力、财力; (4)不能有效的达到科技示范、推广的作用;

针对农业高科技园区信息化的发展瓶颈,沈阳巍图科技结合多年从事农业信息化研究的经验,从实际出发研发了“农业高科技园区全面信息智能监控管理平台”,该平台以布设在田间的传感器网络为基础,结合农业专家知识库系统,可实现园区内环境信息、土壤信息、作物长势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同时可根据预定条件,实现园区内整体信息的调控。

1.2平台建设意义

该平台的建设可为农业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提供前沿阵地和示范样板,向全省乃至全国集中展示优良品种、高效种植、工厂化生产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加快农村产业调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创出自己的品牌,拿出“拳头”产品,进而

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平台建设的意义在于:

(1)通过系统的建设,研究与示范持续农业增产增收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通过系统的建设,研究示范农产品转化增值,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持续高效;

(3)通过系统的建设,更好地实现立体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节水农业等高科技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4)通过系统的建设,使效益农业与观光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效益与园区文明建设的“双赢”。

2. 平台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的功能特性,更好的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XX农科院决定建立一套农业高科技园区智能监控平台。

2.1平台建设要求

为了达到科研、示范、推广的目的,该平台的建设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 气象信息监测:该平台应实现园区内气象环境信息的监测,监测的信息包括空气湿度、空气温度、风速、风向、雨量、蒸发、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等九个要素。

2、 作物长势监测:可实现园区内作物长势的实时监测、数据存储、远程上传等,可对作物的发病情况进行实时记录。

3、 果树单株精准灌溉:可实现4棵果树的单株精准灌溉控制,需实现远程控制及本地控制两种方式,可实时监测果树生长的土壤环境。

4、 水产养殖信息监测:可实现鱼塘内鱼类生长各个因子的监测,包括:水位、水温、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BOD)、溶解氧含量、水质PH、含盐量;

5、 畜牧养殖信息监测:可实现养殖设施内动物生长各因子的监测,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等;

6、 展示平台建设:为了更好的实现园区管理,为方案决策的制定提供便利,平台建设应包括3X4M电视墙,用于信息的实时展示、预警发布、会议商讨等;

2.2平台整体建构

为达到平台建设的要求,巍图科技从园区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多年从事设施农业研究的经验,建立了”高科技园区智能监控管理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气象信息监测模块、作物长势监测模块、果树单株精准灌溉模块、水产养殖信息监测模块、畜牧养殖信息监测模块。平台建设的整体框架图如下:

2.3平台建设

各功能模块具体功能及建设如下:

2.3.1 气象信息监测模块

用于实现该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太阳辐射、蒸发等常规气象要素。为了实现该功能,平台建设需建立智能气象站一台,该气象站的应具备以下特点如下:

1.测量精度高,无须人工参与;

2.数据采集密度可设置,从1秒~365天可随意设置; 3.通讯方式灵活,用微机下载监测数据;

4.节能设计,支持太阳能板供电,适于野外作业;

5.可扩展无线网络通讯功能,配无线通讯器通过GPRS网可实现远距离

或异地遥测数据。

为此,该平台建设中我们选用巍图科技生产的WITU-WS(1)气象站,其主要的配置清单如下:

2.3.2作物长势监测模块

用于观测栽培对象即实验植株实时状况及局部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情况。为了实现该功能,平台建设过程中在需在园区内布设10台视频摄像头,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监控平台,系统架构图如下:

2.3.3 水产养殖监测模块

该功能模块基于公共网络、以高精度的传感器及执行设备为基础,遵循分布式架构、集中管理的原则,实现了鱼塘养殖中环境因子(水位、水温、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BOD)、溶解氧含量、水质PH、含盐量)的实时监测,具有建设成本低、扩展性好、维护方便等优点。

工控机 数据库

工控机

服务器 工控机

通讯机

无线 通 讯 网 络

??

监控终端1监控终端2监控终端3监控终端N

畜产养殖只要使用的硬件设施如下:


农业产业化信息系统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816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