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

时间:2017-02-24 06:28:5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景点解说词

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

导游词

第一部分 导游词

一、312国道(五鞘岭——古浪)

[武威](天祝-凉州区-民勤-古浪)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武威市的行政辖区,武威市共辖三县一区,分别是天祝、古浪、民勤和凉州区。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193万,有汉、藏、回、蒙、满、土、东乡等十多个民族。天祝县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属于藏民居住区,“天祝”县名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起的名,由天堂寺和祝贡寺的第一个字组成,寓意富丽、详和的意思,寄托着周恩来总理的心愿。天祝还是世界白牦牛的唯一产地,高山草原、油菜花、白牦牛是乌鞘岭的独特景观,乌鞘岭也是祁连山脉的最高峰,海拔3500米,现在我们就行走在最高的地段。乌鞘岭山顶终年积雪,风云变幻,气候莫测。

古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汉代曾在这里建过西凉古都,这里出土的著名的铜奔马,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还有汉简都是汉代鼎盛时期的杰作,西藏归入中国版图的见证地百塔寺也座落在凉州境内。民勤也称“沙乡”,有著名的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盛产的黄河密瓜,黑瓜籽享誉国内外。现在我们翻过了乌鞘岭,正在进入古浪境内,古浪,藏语“古尔浪洼”之谐音,因古时有成群的黄羊出没栖息

而得名,尤以水草丰美的黄羊川为最。现在我们所处的位臵是龙沟,大家透过右侧车窗可以看到铁路隧道出口。五鞘岭隧道全长20公里,是亚洲第一长隧道,每公里耗资达1亿元。

[“千乡万才”黄羊川]

大家继续向外看,我们的右边有一条山道,知道通往哪里吗?在山的背后,是一个小镇,名叫“黄羊川”,大家也许会问一个小镇有什么可介绍的呢?这可就有些你不明白了,著名的“黄羊川千乡万才”计划就诞生在这里,来自台湾著名企业家温世仁先生亲自倡导提出“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伟大构想,并在黄羊川付诸实施,让这里的教育和东部发达地区同步,信息和发达地区同步,经济收入和发达地区同步,从而实现从农业时代越工业时代直接进入信息时代,温先生在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时,当主持人问道“如果你的梦想不能实现,那么你有什么想法呢?”温先生坦言的说,“如果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我死后,就将骨灰撒在西部的大地上”他在黄羊川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五星级国级会议中心。可惜就在温先生全面推进爱人如己的西部关怀事业的时候,不幸在台湾突然逝世,听到消息后古浪县黄羊川万名群众自发组织悼念温先生,场面悲壮,可歌可泣。

[铁柜山]

前面的这座大山名叫铁柜山,蕴藏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铁柜山下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就是古浪籍我国著名童话作家赵燕冀笔下的“金瓜银豆”。

[古浪峡-古浪]

现在汽车驶入素有金关银锁之称的古浪峡,古浪峡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山势奇峻,最窄处两山之间只有十几米,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和军事要

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古浪历史曾是一个水草肥美,山水秀丽的地方,有诗说“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穿过古浪峡就是千里河西走廊的绿洲,古浪位于甘肃中部,总人口39万,面积5287平方公里,海拔1550-3469米。气候凉爽,南有巍巍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线,中部是良田绿洲, 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部是漫漫沙漠,恰似甘肃省的一个缩影,我们大多数游客都游览过山水风光,熟悉良田绿野,但对浩瀚的大沙漠也许是第一次见到。

古浪芹菜远销港澳地区,石灰石储量4.5亿吨。生产的又氰氨等系列产品出口日本。土门羔羊肉和黄羊川小杂粮享誉省内外,我们今天的午餐就会吃到这两种绿色食品。

[西路军魂]

大家可曾知道西路红军在古浪的悲壮历史,1936年11月中旬,红九军和马匪部队在这里进行了惨烈的战斗,土丘周围灌木遮盖的壕堑仍历历在目。“古浪一战,九军折半”,古浪人民没有忘记战火硝烟中长眠在这里的烈士英灵。2002年7月,中共古浪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牺牲在古浪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九军英烈,在县城龙泉公园西南的高岗上,新建了红军西路军九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纪念馆、展览馆,新建了红九军群体英雄雕像。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已深深矗立在古浪百姓心中。

今天,这里不但成为古浪县最具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而且成为富含人文精神的重要旅游资源,吸引着大批游客来此凭吊烈士英灵。

二、308省道(土门——八步沙——马路滩)

[汉明长城]

我们现在正走向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的腾格里大沙漠,现在大家向车窗左边看,可以看到远处不高的一座烽火台,不要以为外表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土堆,那可是汉明长城的交汇点,在古浪境内,长城总长度约200公里左右,长城上有烽火台,烽火台与烽火台之间距离约6公里,古代利用在烽火台上点燃狼烟方式,进行军事信号的传递。在这里的许多地名就是以烽火台为标志而得名的,现在这一座烽火台所处的地方叫二墩,还有三墩、四墩、五墩等。

[八步沙]

现在我们穿过的是八步沙林区,八步沙因当初只有八步见方而得名,而今天的八步沙面积却是8万亩。由于它的北边紧靠腾格里大沙漠,这里常年盛行西北风,风带着沙,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就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八步沙。八十年代初,当地居住的六位年过半百的老汉,自愿联合承包治沙,经过20多年的坚持不懈的奋战,八步沙的树变绿了,而六老汉中有三位永远埋在了八步沙,他们的后代继承父业,三老三少继续演绎着八步沙的传奇。“六老汉治沙精神”成为全国治沙典型,其中有两位分别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地球奖”。

[马路滩林场]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就是远近闻名,被誉为“翰海明珠,大漠乐园” 的“沙漠聚宝盆”—— 马路滩林场。过去的马路滩是“沙上墙、驴上房”,林场建设初期,场领导带领职工们牢固树立不怕艰苦,扎根治沙事业的信念,连续奋战在风沙前沿,在荒漠地上抒写着防风固沙的绿色诗篇。在每年的春、秋植树时节,职工们没有基本的吃住条件,带着干粮背着水,和

农民共同治沙造林, “白天一身汗,晚上一身沙,吃着干馍馍,住着地窝子”,两三个人一组,日复一日地进行沙漠治理的各项生产任务。每年,仅林场周边乡村参与治沙工程的农民就达6万多人次。如今,经过十多年的治理,马路滩林场已经封沙育草15万亩,固沙造林6万亩,工程治沙1万余亩,营造农田防护林1000亩,葡萄等林果基地2000亩,种苗基地2000亩,控制了36公里长的风沙线,牢牢锁住了高沙梁等五个危害严重的内陆沙丘和风沙口,有效遏制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处在风沙线周边的沙区乡村老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百里绿树作屏障,万亩荒地变良田。如今的马路滩是“只听风从树梢过,不见流沙地面走”。

三、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

旅游景点

[林场场部-接待中心]

行走了将近4个小时的路程,大家一定感觉有点累了吧!请大家依次下车,大家看到了吗,这里就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马路滩林场场部,场部总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的庭院式结构为基调,借鉴现代城镇绿化的开放式风格。正前方是掩映在树丛后面的接待中心,门前以旗台为中心,四周呈扇形配植草坪、树木和绿蓠。在建筑布局上,以接待中心为中轴,两侧配臵休闲客房和职工宿舍,正面围墙采用透视效果明显的栅栏式结构,可以使外面的防护林带与院内花草树木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协调美观的绿化区。

[“节水灌溉工程”碑和“日圆贷款项目”碑]

大家看到花坛的左右有两块石碑,右边这一块是“甘肃省计划委员会-

篇二: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研究大纲

附件: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研究大纲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宗旨

河西走廊是我国中原联系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的交通要道和著名的民族走廊,又是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联接部,历史上的生态变化、民族进出、农牧更替、经济兴衰、文化嬗递均相当剧烈。河西走廊时下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现状的形成,既有现实的原因,又有历史的原因,历史因素并影响着未来。因此,对河西走廊的经济、文化和生态存在的各类问题,如果仅仅从目前而不是从长时段进行考察,势必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和科学的对策。

历史地理学以历史时期人文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变迁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长时段的考察,得出对今日和未来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友好必需的建议。本课题的提出,目的在于通过对河西走廊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地理的若干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人文和生态的多个角度得出正确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为河西走廊的民族和谐、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生态平衡,也为国家的西北经略、边疆安宁,提供不可缺少的历史借鉴和现实对策,亦可预测未来趋势。

二、申请的单位与研究方法介绍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是我国研究人员最多、研究力量最强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机构,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此后是第一批211、985单位,多种成果获得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的重大奖项。自2012年复旦大学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2013年教育部正式批复复旦大学对口支援河西学院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以来,复旦大学与甘肃省、张掖市和河西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在这些合作方面,历史地理研究所都走在前面,多人参与了复旦大学和甘肃省合作举办的“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与各民族和谐发展学术研讨会”(2013年3月),并代表复旦大学,与张掖市合作举办“丝绸之路古城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8月)。是年8月,以该所建立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与甘肃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西学院“河西史地与文化研究中心”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此后双方成功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河西走廊历史地理联合学术考察。

本项目的目的,是在以上合作研究、共同考察的基础上,选择对河西走廊经济、民族、生态变迁的十余个重要问题,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以为各级政府治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团结,提供必要的借鉴。同时,在扎实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百姓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书写形式,以及电视、报纸等多种现代传媒方式,将河

西走廊独特的历史地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介绍给我国国民和世界人民,为西北大开发做好舆论宣传方面的工作。

三、项目进程安排

本项目拟分成两个阶段:

2014年到2015年的两年间为第一阶段。在确定研究人员的任务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学术考察、文献爬梳与论著撰写。其中,又分为三个过程:

1、自2014年4月起,进一步搜集资料,以对已有资料进行补充,加深对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的理解;

2、2014年暑假进行田野考察。拟用12天时间,从青海河湟地区入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再从张掖北上额济纳旗;部分人员再用一周左右的时间从兰州西入河西走廊,沿途考察,直到敦煌和阳关。田野考察时,由张掖市委宣传部安排媒体和熟悉本地情况的专家随行报导。

3、在各位研究者分头研究的基础上,由吴松弟、李并成、李晓杰、高荣等教授完成著作“从马踏飞燕出生地到飞天故里: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研究”(暂定)。

2016年到2017年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研究基础上,完成以下工作:

1、撰写乡土教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

2、为多集电视纪录片“话说河西走廊”撰写脚本,供张掖

市委宣传部安排拍摄纪录片。

四、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研究大纲

序:研究缘起。研究内容、理论、方法与学术贡献。本书安排。

第一章、形成区域历史地理特点的自然和人文背景

1、从世界和中国的角度看本区域区位位置:域外和周边对本区域的影响,本区域在国家西北经略、治乱安危、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作用,历史上区位格局的两次大逆转。

2、自然地理环境概说:人类和地理环境的互动过程和区域生态、经济、聚落的特点。

3、历史人口数量的变迁过程与区域开发的阶段性特点。

4、民族更替与区域的农牧变迁。

5、政区和中央王朝的管理,中原治乱对区域政治格局的影响。

第二章、民族走廊的过客及其影响

1、周边民族分布与河西走廊的民族进出。

2、民族进出对区域人群的影响。

3、民族进出和多元经济文化格局的形成。

第三章、“凉州饶富”的历史地理分析

1、国家治乱与生态环境控制下的人口数量及其分布

2、绿洲灌溉农业和山麓畜牧业的带状分布,原因与利弊。

3、丝绸之路与汉唐时期的商贸和农牧经济,丝绸之路衰落以后的商贸与经济。

4、城市分布与兴衰的历史地理分析。

第四章、自然与人类共同作用下的生态变迁

1、多变的河道及城镇位置的改变,河道多变的原因。

2、祁连山植被、降水、冰川与河流水量,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植被、降水、冰川的影响。

3、揭开绿洲变沙地、沙地变绿洲的秘密

4、从盐湖演变看河西走廊2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影响

第五章、富有区域特色的文物和文化遗迹

1、佛教石窟及其艺术特色

2、敦煌和黑水文献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

3、从反弹瑟琶到河西艺术

4、古墓群与用画绘就的河西史书——画像砖

5、古地图告诉我们

6、古城遗址

篇三:第一次作业七上综合

一、选择题:

1、历史老师在介绍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着群居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下列哪些活动生动展现了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图景?

①山顶洞人采集、狩猎、捕鱼 ②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③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粮食作物粟 ④商周时期人们种植五谷,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

②③D②③④

5、2012年4月3日起大型史诗纪录片《黄帝》通过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在全球播出。下列哪一情景或介绍不可能在片中出现

A黄帝与炎帝结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 B黄帝创建第一个王朝——夏朝 C司马迁《史记》中记载黄帝的事迹D炎黄子孙在黄帝陵拜祭

6、《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第 1 页 共 15 页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C尧舜禹时期 D西周建立初期

7、 新学期开始,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

A商 B秦 C夏 D周

8、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反映了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郡县制代替禅让制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9、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爱民如子

10、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奴隶制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与②③对应的是

A夏朝、商朝 B西周、东周 C商朝、西周 D商朝、东周

第 2 页 共 15 页

13、某名胜有一副对联:“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

这副对联最合适的位置是

A

大禹陵B古运河

C都江堰D武侯祠

14、七年级某班同学张华,在编排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守旧群臣》时,为商鞅设计

A

C B D

15、两会期间,“民生”问题是全国上下关心的焦点。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勤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 A授予爵位 B免除徭役C授予田宅 D免除赋税

16、成语“因祸得福”、“否极泰来”包含对立的双方可以转化的道理,春秋晚期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辩证思考问题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孟子C韩非D墨子

17、下列战役中,决定秦王朝成与败的关键战役是

①城濮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巨鹿之战④桂林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每个节日都承载了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熏陶、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认同。由于人们对屈原的认同,端午节便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人们对屈

第 3 页 共 15 页

原的认同”集中体现在

A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B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C孜孜以求的探索品质D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1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是24个节气之一。我国历史上最早测定一年有24个节气并指导农业生产是在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商朝

20、2012年12月京广高铁全线运营,而历史上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加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A万里长城 B都江堰C灵渠 D大运河

21、《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 C推行郡县制D确立世袭制

2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它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秦国、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 B秦始皇镇压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 C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统治D秦始皇统一六国

第 4 页 共 15 页

24、从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长城可以看出,秦朝的暴政突出地表现在 A生活的奢侈B可怕的殉葬 C繁重的徭役D残酷的刑罚

27、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秦始皇时期,为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了什么官职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

A御史大夫 B太尉C丞相 D县令 29、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的人对中医非常感兴趣,中医的理论被中国人称为“国粹”。以下著作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的是

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天工开物》D《水经注》

30、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A商朝 B秦朝C汉朝 D三国

31、《汉书》记载“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许相诈相攻”,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面哪一历史画面有关

第 5 页 共 15 页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91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