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大刺刺

时间:2017-02-24 06:23:4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花之笔记

花之笔记

我喜欢那些美得扎实厚重的花,像百合、荷花、木棉,但我也喜欢那些美得让人发愁的花,特别是开在春天的,花瓣儿菲薄菲薄,眼看着便要薄得没有了的花,像桃花、杏花、李花、三色堇或波斯菊。

花的颜色和线条总还比较"实",花的香味却是一种介乎"虚""实"之间的存在。有种花,像夜来香,香得又野又蛮,的确是"花香欲破禅"的那种香法,含笑和白兰的香是荤的,茉莉是素的,素得可以及茶的,水仙更美,一株水仙的倒影简直是一块明矾,可以把一池水都弄得干净澄澈。 栀子花和木本株兰的香总是在日暖风和的时候才香得出来,所以也特别让人着急,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树上的花是小说,有枝有干地攀在横交叉的结构上,俯下它漫天的华美,"江边一树垂垂发"、"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那里面有多层次、多角度的说不尽的故事。

草花是诗,由于矮,像是刚从土里蹦上来的,一种精粹的、鲜艳的、凝聚的、集中的美。

散文是爬藤花,像九重萝、茶靡、紫藤、茑萝,乃至牵牛花和丝瓜花、扁豆花,都有一种走到哪里就开到哪里的浑洒。爬藤花看起来漫不经心,等开完了整个季节之后回头一看,倒也没有一篇是没有其章法的--无论是开在疏篱间的,泼撒在花架上的,哗哗地流下瓜棚的,或者不自惜的淌在坡地上的,乃至于调皮刁钻爬上老树,把枯木开得复活了似的……

它们都各有其风格,真的,丝瓜花有它自己的文法,牵牛花有它自己的修辞。

如果有什么花可以称之为舞台剧的,大概就是昙花了吧。它是一种彻底的时间艺术,在丝帷的开阖间即生而即死,它的每一秒钟都在"动",它简直严格地遵守着古典戏剧的"三一律"--"一时"、"一地"、"一事",使我感动的不是那一夕之间偶然白起来的花瓣,也不是那偶然香起来的细蕊,而是那几乎听得见的砰然有声的拆展的过程。

文学批评如果用花来比喻,大概可以像仙人掌花,高大吓人,刺多花少,却大刺刺地像一声轰雷似的拔地而起--当然,好的仙人掌花还是漂亮得要命的。

水生花的颜色天生的好,是极鲜润的泼墨画,水生花总是使人惊讶,仿佛好得有点不合常理。大地上有花已经够好了,山谷里有花已经够好了,居然水里也冒出花来,简直是不可信,可是它又偏着了邪似的在那里。水生花是荷也好,睡莲也好,水仙也好,白得令人手脚无措的马蹄莲也好,还有一种紫簌簌的涨成满满一串子的似乎叫做布袋莲的也好,都有一种奇怪的特色:它们不管开它几里地,看起来每朵却都是清寂落寞的,那种伶伶然的仿佛独立于时间空间之外的悠远,水生花大概是一阕属于婉约派的小词吧,在管弦触水之际,偶然化生而成的花。 不但水生花,连水草像蒹葭,像唐菖蒲,像芦苇,都美得令人发愁,一部诗经是从一条荇菜参差水鸟合唱的水湄开始的--不能想了,那样干

干净净的河,那样干干净净的水,那样干干净净的草,那样干干净净的古典的爱情一一不能想了,想了让人有一种身为旧王族被放逐后的悲恸。

我们好像真的就要失去水了--干净的水--以及水中的花。

一到三月,校园里一些熬耐不住的相思树就哗然一声把那种柔黄的小花球在一夜之间全部释放了出来。四月以后,几乎所有的树都撑不住了,索性一起开起花来,把一整年的修持都破戒了!

我一向喜欢相思树,不为那名字而是为那满树细腻的小叶子,一看到那叶子就想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句子。

相思树的花也细小,简直有点像是不敢张扬的意思,可是整球整球的看去,整树整树的看去,仍然很艳很逼人。

跟儿子聊天,他忽然说:

"我们班上每个人都像一种花。"

"谢婉贞是那一种?"

谢婉贞是他觉得最不同凡俗的一个女孩。

"她是荷花。"

"为什么?"

"因为一个夏天都是又新鲜又漂亮的。"

"那你自己呢?"

"我是玫瑰,"停了一下他解释说:"因为到死都是香的。"

这样的以香花自喻,简直是屈原,真是出语惊人!

春天,我总是带小女儿去看令人眼花的杜鹃。

她还小,杜鹃对她而言几乎是树。

她不太专心看花,倒是很专心地找那种纺缍形的小蓓蕾,找到了就大叫一声:

"你看,花Baby!"

她似乎只肯认同那些"花婴",她不厌其烦地沿路把那些尚未启封的美丽一一灌注上她的欢呼!

旅行美国,最喜欢的不是夏威夷,不是佛罗里达,不是剧场,不是高速公路或迪斯尼乐园,而是荒地上的野花。在阿利桑那,高爽的公路上车行几小时,路边全是迤逦的野花,黄粲粲的一径开向天涯,倒教人怀疑那边种的是一种叫做"野花"的农作物,野牛和印第安人像是随时会出现似的。

多么豪华的使用土地的方法,不盖公寓,不辟水田,千里万里的只交给野花去发展。

在芝加哥,朋友驱车带我去他家,他看路,我看路上的东西。 "那是什么花?"

"不知道。"

"那种鸟呢?"

"不知道,我们家附近多的是。"

他兴匆匆地告诉我,一个冬天他怎样被大雪所困,回不了家,在外面住了几天旅馆,又说Searstower怎样比纽约现有的摩天大楼都高一点。 可是,我固执地想知道那种蓝紫色的、花瓣舒柔四伸如绢纱的小花。 我愈来愈喜欢这种不入流的美丽。

一路东行,总看到那种容颜,终于,在波士顿,我知道了它的名字,"蓝水手",BlueSailor。

像一个年轻的男孩,一旦惊讶于一双透亮的眼睛,便忍不住千方百计去知道她的名字--知道了又怎样,其实仍是一样,只是独坐黄昏时,让千丝万缕的意念找到一个虚无的、可供挂迹的枝柯罢了。

知道你自己所爱的一种花,岁岁年年,在异国的蓝空下安然的开着,虽不相见,也有一份天涯相共的快乐。

篇二:初三第8讲

明晓教育(杨浦)

2011年暑期新初三语文第8讲

第一部分 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1)

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五、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 、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二部分阅读训练

一、课外文言文

刘南垣开喻门生

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④,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脱粟饭⑤,豆腐.

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

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⑦责人。

[注释]①国朝:指明朝。②老:告老。③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④治具:下厨房,烧饭。⑤脱粟饭:即糙米饭。⑥饮馔:指酒肴。⑦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比食至 ( ) .

(2)公强之 (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2)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

3.下列与“比食至”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两膝相比者(B)比其反也 ..

(C)天涯若比邻 (D)鳞次栉比 ..

4.阅读本文,从一个方面,说说你的体会。

二、现代文阅读

狗 事

幼时爱狗成癖,书包中常装着狗崽,课堂上老师提问:“孔融为什么让梨?”狗崽就抢先回答:“汪汪

汪。呜!”

那时候庄稼人吃饭艰难,不养狗;那时的狗性情极温顺,瘦骨嶙峋,走起路也是顺墙溜,轻手轻脚,

不曾有过朗叫;撒尿也懒得抬腿;谦恭友好,谁叫跟谁走,不分贵贱,不看身份,走了就把你当主人。怯怯地移近你,躬身依依伏卧,尾巴也夹得紧,眼睛偷偷给你送媚色!很会拍马屁,伸出温吞吞的舌舔你手,像小媳妇一样温存。

后来长大成人知道了狗事原是与人事相通。且中国文化关于狗故事极多:狗尾续貂、狗彘不如、鸡鸣

狗盗、丧家之犬、狗里狗气、落水狗、狗腿子、狗男女??谁粘上狗名就没了人品!如此,谁敢与狗套近乎?称兄道弟拉哥们关系?看来做狗确实很委屈。

沧海桑田,近年养狗却成时尚。狗事亦有了辉煌巨变。狗口大有赶超人口增长的势头。狗族竞也繁衍

得名目繁多,叫价令人咋舌?狗医院、狗商店、狗协会、狗东西繁不胜举,有的竟迂得如同大款、巨星般

阔了。走近村堡巷里,一头游狗大刺刺地迎头扑来,满脸的骄横,脾气很火爆,开口就咆哮撒泼,没理可

讲的。专拣热闹的十字街头撒尿,一条腿高扬着,大有指点江山的雄姿。屎也绝不吃了,村里就少了唱歌

般的呼响声。家家门户紧闭。敲门询问,人未语,狗却叫得热烈!主人开门,那物儿暴跳如雷,更是凶恶,一条铁链绷得钢棍一般,这已是普遍礼遇。邻居往来,门外高声呼叫:“有狗么?”这对往昔的“有人吗?”简直是讽刺。人人自是很少往来,墙越垒越高,狗越来越多晚上睡觉还做恶梦。夜就成为犬吠的世界,风

声鹤唳,草木皆兵,一狗声起,万狗呼应!一时狗吠如潮;夜就失去了韵致,月亮也消了清朗,而人却缩

得更紧了。

狗事张扬起来了,是人的自我价值的贬值么?是人心隔得太远了么?既是无法沟通,就连心扉也实实

地关了!再牵条狗。看守着,他人不得入内。各自守着一方青天,春夏秋冬自是冷暖不同。本是融融的浩

荡天地却让狗族割据成一块块囚牢!连狗自己也囚于牢中了,一条铁链,一盆狗食一窝起居。也就无法跨

出牢门一步了。

前日驱车到八里坪村,却极少见到狗,走近山民家门,山外人高呼:“有狗吗?”主人却在另一山头

答道:“没有哟!自己进去喝水!”推门而入,果然无狗。偶尔也碰到一条狗,但却很礼貌,嗅嗅你便是了。然后调转头跑向灌木丛逮蝴蝶去了。山外人心果极妥贴于山野之气,茂林之色,潺潺水声中感悟了人与自

然的和谐存在。于是便朗语:情愿死在这里!又说回去将狗全打死,煮了,吃了,自己解放自己。这自是

废话!世事如此,无狗怎成?这是需要,却亦是人自身的悲哀了。

1.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请指出文章的明线和暗线各是什么(各2字以内)?

明线:_________________ 暗线:_________________

2.在作者看来,过去的狗和近年的狗的性情是有区别的,请分别指出过去的狗和近年的狗的性情各

有什么特点。

过去的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的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首尾各描绘了什么场景(各20字以内)?本文写作手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场景一:

场景二: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世事如此,无狗怎成?这是需要,却亦是人自身的悲哀了。”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意

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训练:

博 客

(1)博客,即“网络日志”,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它让任何人都能够完成个人网页

的创建、发布和更新。

(2)2004年,博客已经演变为一种全球性的大众表达方式,但中国博客还悄无声息。在接下来的十

几个月中,博客在中国疯狂发展。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球中文博客站点数量超过5000万。同时,数以千

万计的中国博客在勤奋地敲打着一个新的互联网传奇。《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

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1.23亿网民中,2800万经常写博,这个数字是上一年的两倍。

(3)人人可以博客,人人可以创造内容,人人可以展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正是因为加入博客的“零.

门槛”,它在人们的心中更具诱惑力。不过,博客的意义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 ..

(4)首先,博客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人们可以及时记录和发布自己的

生活故事、思想历程,发挥个人无限的创造和表达能力,还能以文会友,同别人进行深度的沟通。

(5)其次,自由发表和个性化书写的传播,使博客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博客将成为公众

的武器,人们用它来表达政治见解,对国家的政策走向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6)再次,博客的即时出版,还改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冲击。它造成人

们对传统出版业的怀疑和审视,从而影响到整个出版行业作出新的选择和调整。

(7)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质疑博客浪潮会使网络变成新的信息垃圾场,如揭露他人隐私,恶意攻击

他人等。博客的随意性与开放性导致内容泥沙俱下,缺乏公信力。但这些都不妨碍博客的发展,一边探索

一边建设,一边表达一边吸收,“人人皆博”的浪潮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1.概括第(2)段的主要内容是:

3.从本文看,博客的意义有:

(1)

(2)

(3)

4.第(7)段提到,博客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你是怎样看待博客的呢?请结合

本文,简要阐述你的看法。(4分) 2.第(3)段中加点的“零门槛”在文中是

篇三:木偶

阳光射在我的桌子上,有些刺眼。抬头望望讲台,语文老师正在分析一个人生像的俗得不能再俗的话题。

同学们,我们可以将人生比喻成许多事物。比如,人生像一条路

我打了个呵欠,开始了我的遐想: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路,我是不是也在所谓的人生之路上走着?想到这儿,牵动嘴角对自己这个无聊透顶的想法报以鄙夷的嘲笑――与其说是在人生之路上走着,还不如说是在游荡。

游荡,漫无目的的游荡,感觉就像在茫茫旷野上走了很久,才发现自己早已迷路,不辨方向。但是因为离开出发点太久,环望四周时,只看到一片茫然。

下面,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这个仿句,一会儿我要提问。

看着窗外浑浊的阳光懒懒地移动步子,一寸一寸地从桌上走开,忽然觉得自己很失败,学习虽然不错,但仿佛是一种枷锁,一张大网,使人闷地透不过气来走在所谓人生之路上的我,依然漫无目的游荡,不知在何处停留,也不知道何处是尽头我不知道何时会落在别人后面。其实,我已经尽力了,面对老师们的目光,我笑笑。事实上,我也只能无奈的笑笑。 婧,你的仿句是什么?

那幅千万次在心中出现的画面,再一次的出现在我的眼前,千军万马,哦,不对,是千万个木偶,在千万条细线的控制下,向前面的独木桥挤去。有的挤过去了,有的落入了水里,通过的,只能通过,落水的,也只能落水。没有选择。因为他们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能机械的、麻木的、迟钝的、没有知觉的随着线的牵动改变动作和神态。

婧,快说,想好了没有?老师提高那令人过敏、胃酸的声音把我从那幅画中拉回了现实。 人生像一个木偶,被别人支配。我带着无所谓的表情漫不经心的说。

哦,你坐下吧,这个比喻不是很好。

我大刺刺的坐下,翘起腿,继续我的遐想,我喜欢把我不停思索的心理活动称为遐想,而老师们则毫不留情的将其称为走思。

她知不知道那个人生像木偶的比喻后面深层的黯淡与忧伤?

木偶因为不知道该在乎什么,所以有着一切都不在乎的高傲。

因为厌恶被动,所以有着拒绝一切的冷漠。

摆出一幅高傲而冷漠的样子――用以安慰自己,也用来欺骗自己。

是的,高傲而冷漠,将高傲而冷漠的心写在高傲而冷漠的脸上,高傲而冷漠的行走在高傲而冷漠的世界里,这就是木偶们真实的生活,感觉很象blues,那种黑人伤感音乐,藐视一切的孤独,最坚强也最脆弱。


大刺刺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887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