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苏东坡传概括

时间:2017-02-24 06:21:1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想起苏东坡

——读《苏东坡传》有感

what is in a name?

容我用莎翁这句著名的话开头,what is in a name? 在人类的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我们仰望过无数光彩夺目的人物,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里,我们也拜读过太多似流星般灿然闪亮的传奇。然而,一千年过后,唇齿轻启间流泻出不经意的微笑,虔诚地诵读这个名字,苏轼,仿佛还有一种奇迹。

what is in his name? 我们大可以去故纸堆里翻找他的笔迹,去传说里追随他的身影。可那是苏轼么?在阴沉的天气里,在满目的第N手资料中抬头,我忽然想起了苏轼。

然后笑了。

苏轼在哪里?

前几天亲戚在家里做客,姨妈吃的开心就找妈妈讨教方法。妈妈笑说我哪里有什么方法,不过苏门弄斧。然后我们几个一起恍然大悟:苏轼的东坡肉?妈妈连连点头:是哟是哟。仿佛聊起苏轼就像聊起隔壁那个拄着拐杖,杖上挂着酒葫芦的老丈。

这个人老跟佛印过不去,结果每次都是自己吃亏。他还跟妹妹斗嘴,结果妹妹反讽说: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尚未到腮边。然后他跟王安石也开玩笑,轻松大胆地就跟他和路边的农夫开玩笑一般无二。苏轼这个名字,提起来在想起悲愤之前总是先引起会心

的微笑,就好像我们到了餐馆经常忍不住要点东坡肉一样。 他不愿用那狼毫写千古文章,倒沾沾自喜地总结起烧肉大法:洗净锅,少著水,柴火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说完了自己得意洋洋地继续,啊呀,一大早起来打两碗肉俺一个人大块朵颖,多来劲儿呀。——他倒不怕高血脂。

现在,我一边儿写这个老头,一边儿自己吭哧吭哧的乐。他达时也欣然,贫时也陶然。在人生的舞台上他飞扬跳脱,快活无辜地像一个玩水的孩子。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他得到了无边的赐福,他了解人生的磨难和无可奈何,对此他不投降也不恋战,安详从容地教暗处的宵小也无地自容。所以连他的敌人都得承认,想证明苏东坡有什么坏心那可真难,没人会相信。

但他也绝非是道貌岸然,仙风道骨之流,事实上他跟道貌岸然相去千里。大家坐而论道的时候他乐呵呵地说:皆不足道,难在去欲。还一本正经的记在笔记里,绝无遮遮掩掩的意思,倒说自己觉得怪有趣的。他跟妓女农夫渔人做朋友,并不把自己的才华当作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他不做坏事,所以被关起来了也照样呼呼大睡,跟在家里一样。 在衣香鬓影的大背景之下,苏轼一边回绝正常的社交邀请,然后又恐怕别人不知道一样写诗记之,以示自己其实并没有重大的约会在身,直白的表述近乎让人难以接受。他一生坦坦荡荡,无不可对人言,然后他又明白自己真是不可救药。

林语堂写苏东坡开始于洋洋洒洒的论述,他的个人魔力,熠熠生

辉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但是我觉得我喜欢苏东坡超过了喜欢一首诗一阙词,超过一幅画一堂字。我喜欢苏东坡不仅和他的艺术才华没有绝对联系,甚至和他的道德水准亦没有因果关系。

他是苏东坡,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我们有阮陶,有李杜,有唐伯虎纪晓岚。我们有的是文人骚客,有的是山野隐逸的世外高人,亦有的是忠臣良将。可是拿苏东坡来看,似乎总有那么一点点不同。他不完全避世,他也不乐意走文死谏的血色大路;他写诗画画儿,可是也愿意抗个锄头跟目不识丁的老农聊天;他就是有那么一丁点儿的不同,每次你要把他分门别类地放到什么纲什么目底下去,这个老头就笑容满面地看着你,然后你又想起来,且慢,他貌似好像也许并不适合这个纲这个目。

他到底是谁?他就是苏东坡。终其一世他仿佛老是那个眉州的少年,眉目清朗,若无其事。

记得林语堂曾说,中国文人既是道家又是儒家。他们得意时尽忠尽孝,以大儒的入世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他们失意的时候则忘情于山水之间,以道家的出世思想安慰自己。如果苏东坡的一生停在乌台诗案之前,停在黄州之前,那么他也许只是无数文人骚客之中的一名,也许他在顺境里写过一些意气风发的佳作,也许他在坎坷中会发出世人皆醉的浩叹。不过如果是那样,那么他只是苏轼,不会成为苏东坡,他的名字不会被文人骚客,村夫农妇一起牢牢记住。

苏轼写过一首词,用来概括他的一生再恰当不过:莫听穿林打叶

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说来潇洒,若真考量起来,恐怕也只是他的向往。

篇二: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读后感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一句话,“我们叫儿童背古诗,不是为别的,只是为了让他们有一天看到美景,心中浮现的不是一些粗话,而是‘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等诗篇”,也许在今天,快节奏的社会里美景之类的也是稀少,我们也难以像古人一样喝酒唱歌吟诗作赋吟咏古风,但是,在一些特别的时刻,当我们的心灵完全静下来的时候,静静的思考这样一些细腻优美的诗词,品味古人的别样人生,可能会真切的感受到穿越时空的灵魂的重量。诗词是心灵的窗口,可能一些古代遗迹流传至今已经成了残损的土石,但艺术可已让我们与古人的心灵来一个直接的沟通。对于苏东坡,我们的印象,可能是一个天赋异禀,出口成诗的才子;可能是游于赤壁之下的,扣舷而歌之的浪客;可能是建苏堤,讽小人,除青苗贷款,为民造福的父母官;可能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无眠异乡客;还可能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狂士。而通过林语堂的这本《苏东坡传》也让我们有机会全面了解苏东坡的一生。

苏东坡出生与四川眉州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苏洵,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但是天资聪颖,所以家里人从来不担心的前途,但是当他二十七岁的时候,感受到自己荒废了少年时光没有考取功名,所以为他发奋读书,为了教育子女他还想了一个办法,看完一本书就把他藏起来,让两个兄弟翻箱倒柜的找然后如饥似渴的读,眉州人的能言善辩,良好的文化氛围,再加上东坡自己的天才,为他今后的大文豪之路奠定了基础。

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他自己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的父亲一生没有考上一个功名是一个遗憾,所以质疑要让他们考取功名,两兄弟从四川经三峡进入中原,四川的激流险滩让他们心惊胆战,他们可能没想到自己的人生远比三峡来的要惊心动魄。

东坡因为自己的文采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当时欧阳修看到苏东坡写的文章,还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文章,就把他的文章列为了第二名。按照当时的说法,是欧阳修发现了苏轼这个人才,所以说欧阳修应该是苏轼的老师,但当时他对苏东坡非常推崇,说百年之后在无人谈论老夫的文章,事实也确实如此。

之后,他来到密州,常州,凤翔,黄州等地任职,由于年轻力壮,他经常到各地游玩,以文会友,苏轼性格直爽,不懂得原话处事,很多东西他看不惯,就直言不讳,说他看到这些事情,就像吞下了一只苍蝇一样,不吐出来就不痛快,这样一个放浪才子虽然当时名满全国,但当时他的这些性格也为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他的妻子就精明许多,为他挡下不少麻烦,妻子死后,东坡也非常怀念她,之后又娶了他的妹妹为妻。

他被招入京都任中央大员,当时由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冗官现象十分明显,朋党兴起。当时的拗相公王安石和吕惠卿等人结党推行王安石变法,主要包括青苗贷款,取缔自由贸易收归国有,这些政策本来想均贫富,但违反了资本主义经济原则,使得商人纷纷破产,财产国有,农民被强迫贷款,导致丰年时还不上而陷入无尽的债务当中,丰收也苦,歉收也苦,当时王安石堵塞言论,把反对他的正义之声必做尧时的四凶,他自己还解释四书五经,发明了字的解释法,说波是水的皮,真是愚蠢透顶,苏轼和司马光就这样遭到排挤,他也度过一段黑暗时光。他含冤入狱,看到家人送鱼还以为此身不保,导致最终被流放到杭州。 到了杭州之后,他建苏堤,发明东坡肉,爱民如子,当时干旱无雨,他带人祈雨,还建造了喜雨亭。通过建这几项工程,他也看出来朝廷的腐朽,心情也和陶渊明更加接近。后来王安石被扳倒,苏东坡也重新回到了朝廷之中,在朝廷,他直言不讳,同时也遭到了许多攻击,但由于太后的保佑,他的相安无事。后来他的妻子和太后在同一年去世。他也作为元祐党人一员而被二次贬到了海南儋州。

在儋州,他炼丹修道,与佛道为友,又有小他三十岁的朝云为伴,整天吟诗过期了神仙般的日子,他对周围的人很友善,本来想用五百卷买一套房子,听说主人的遭遇后竟然放弃了,

这时候他的思想更偏向佛教,渴望来世,最后他患了一场病,不幸离世。

正如书中所说,“ 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文化人,就如流星般发出了耀眼的光辉,但一闪之后就归于沉寂了,只有他们的作品在提醒着人们他们曾经存在过,但也有人就像恒星,光芒温厚而不刺眼,他的生命力穿过了千年的时空,永远就那么活生生的留在了人们的心里,这个人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可值得敬重的——永远具有人格和文化魅力的——练不识字的农妇都能津津乐道的苏轼,苏东坡”这可能就是他如此值得怀念的原因吧。

篇三:苏东坡传读后感

万古不朽

——读《苏东坡传》有感

“在苏东坡的青年时期,朝廷之上有一批淳儒贤臣。到北宋将亡之际,此等贤臣已悉数凋零,或是丢官去位。在朝廷第一次迫害儒臣,排除御史台的守正不阿之士,而由新法宰相王安石位置的若于小人取而代之,此时至少尚有二十余位纯良儒臣,宁愿遭受奸究之毒手,不肯背弃忠贞正义。等到第二次党争祸起,在愚痴的童子帝王统治之下,忠良之臣大多已经死亡,其余则在流谪中弃世。宋朝国力之消弱,始自实行新法以防“私人资本之剥削”,藉此以谋“人民”之利益,而由一个狂妄自信的大臣任其事。对国运为害之烈,再没有如庸妄之辈大权在握,独断独行时之甚的了。身为诗人哲人之苏东坡,拼命将自己个人之平实常识,向经济学家王安石的逻辑对抗。王安石鼓吹的那套道理与中国当时所付出的代价,至今我们还没有弄个清楚。 ”这便是《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一生的总体概括评价。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认为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的精华。就如同一壶好茶,需要我们坐下来好好的去品尝,才能读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纯美,让人留连忘返。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写的诗一样的豪迈、大气凛

然,每每读到他的作品总是让我印象深刻。

中国古代几千年,很难找到一个人比苏东坡活得更精彩、抗压力更强。苏东坡远不止是文豪和艺术巨匠,他是生活大师,是热血智者,是官员楷模,是生命丰富性的最佳阐释者。这个历史长河中的庞然大物,一生波澜壮阔,正剧、喜剧与悲剧犬牙二交错,命运的曲线优美而悲怆。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所谓浩然之气,按照孟子的解释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但我认为,浩然之气在不同遭遇下自有多种表现形态。苏轼苏辙昆仲当年出川进京,叹赏太史公等浩然之气,充满何等高昂的“入世”豪情;宦海遇挫后不免向往“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出世”之心又显得多么无奈;而东坡的这两句议论,借宋玉《风赋》“快哉”立意,抒发的则是“超世”的情怀,真可称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心胸!此词与同样作于元丰六年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可谓同其旨趣,只要能够自适其适,则无往而不快,晚年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茫茫天涯,何处不是士大夫安身立命之处?

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在苏轼的《水调歌头·快哉亭作》中,这种豪迈的浩然更是让人感叹!

要说苏东坡除了浩然正气外还有什么突出的特点,那我认为就是坚执。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写道:“苏东坡和王安石的冲突决定了他的一生,也决定了宋朝帝国的命运。”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评价,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是真的需要一番勇气的。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但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道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是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生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苏东坡不会说空洞的官话,不会讨好朋友,也不会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他只知道坚持他所认为正确的,并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然而对于这些,他是丝毫不在乎的。 苏东坡坚持“人应当有不同意权”,坚持“广开言路”,

坚持文人的独立思考,他也坚持废除那些迫害百姓的新政。 他的坚持是有意义的。他的坚持使青苗法完全废止,使赤贫百姓的欠债连利息在内一律宽免,更使腐败的吏治出现

了一丝希望的曙光。然而,“聚蚊成雷,积羽沉舟,寡不胜众。”在无数的谣言重伤,玷辱污蔑中,苏东坡自己觉得仿佛正走在群蛇滋生的阴潮的山谷,最终还是选择了请求外放。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妓女提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他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苏东坡还有一段流放岁月,最远到过当今海南。当时的海南可不是经济特区,那时的海南极为落后,可他丝毫没有怨言,俨然是个“乐天派”。虽然苦,却也落得个清闲,“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而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是因为他总是持着幽默的看法。当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苏东坡传概括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787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