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玫瑰三愿赏析

时间:2017-02-15 13:27:2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风格特色——以《玫瑰三愿》、《春思曲》为例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风格特色

—以《玫瑰三愿》、《春思曲》为例

摘要:黄自是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历程中一位重要的音乐家、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后人留下了大批宝贵的音乐作品和艺术理念,为我国早期的音乐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创作作品广泛有交响乐、器乐曲、声乐曲、清唱剧等等。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艺术歌曲,并且这些艺术歌曲直到今天任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经常唱响在各大舞台。鉴于黄自先生对我国近代音乐和艺术歌曲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将从黄自的音乐艺术人生、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和几首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几个方面来研究,分析。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特征;风格;演唱

艺术歌曲最早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绽放在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一种特定的歌曲体裁,强调抒情性,歌词多采用诗歌,讲究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自20世纪初进入中国,经历了被认识、接受、消化的过程,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多次碰撞和交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个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一方面在西方艺术歌曲的影响下产生,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思潮,因此有着浓重的时代色彩,是时代的产物。黄自先生在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成就突出,对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三十年代的中国乐坛中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黄自先生努力探讨如何把西洋唱法与中国语言结合的问题,提出了演唱中国艺术歌曲要“以字行腔”的独到的科学见解。这一理论至今对声乐的学习、演唱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黄自先生的生平以及作品整体艺术风格

(1)黄自先生的生平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1904年3月23日出生在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浦东)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母都是有文化素养的开明人士,自小黄自就接受父母的严格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黄自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他生性聪明,从小就显示出对音乐和文学,特别是对古典诗词的爱好。这种对诗歌的热爱,在黄自的音乐创作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他创作艺术歌曲的重要因素。

1916年小学毕业后,黄自入北京清华学校,即“留美预备学校”学习。在这里他开始接触西方音乐,先后参加了童子军笛鼓队,在管弦乐队吹单簧管,在合唱队唱男高音,并且开始学习和声和钢琴,为今后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和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些初步的的学习中也逐渐的确立了他以音乐事业为终身职业的意愿。1924年开始留美生涯,1926年进入欧柏林音乐学院专攻音乐理论作曲及钢琴专业,两年后转入耶鲁大学音乐学校,1929年结束了学习生活,同时获得了音乐学士学位。

同年6月留学期满回到国内,先后在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在音专任职期间开设了和声学、键盘和声学、高级和声学、配器法和音乐史等十几门课程,

几乎包揽了当时全部理论作曲的课程。期间培养出一批对中国近代音乐有着卓越贡献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包括有他的四大弟子:贺绿汀、刘雪庵、江定山、陈田鹤,以及钱仁康、丁善德、吕骥、周小燕等我国老一辈著名音乐家。所以说黄自可谓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先驱者,他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5月9日,黄自因染上伤寒症,在上海红十字会医院悄然离世,存年34岁。黄自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艺术之路却光辉灿烂、绚丽多彩。他所留下的音乐作品和他做出的卓越贡献,为后继的中国音乐家们开辟本民族的音乐道路积累了经验,为音乐在今后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开端。他一生的创作成就,给予当时乃至今天我国专业音乐界以重大的影响,在近代音乐发展史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2)主要作品及整体艺术风格

黄自从事繁重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进行着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与著作编写,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一个时期内,他陆续创作了《抗敌歌》《旗正飘飘》《九一八》等一批爱国主义歌曲,以音乐来鼓舞中华儿女的抗日斗志,在当时传唱甚广,社会影响极大。这些爱国歌曲,节奏坚定有力,灵活运用和声和复调的写作技巧,曲式结构层次分明且浑然天成,显示出排山倒海的力量和蓬勃向上的气势。同时创作的还有我国最早的清唱剧《长恨歌》和一些艺术歌曲,包括《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等。另外,黄自还写了大量的中小学教材歌曲和社会性题材的歌曲,发表过许多篇音乐理论论文和著作,如《天伦歌》、《四时渔家乐》、《牛》、《养蚕》等。艺术歌曲是黄自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也是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的一个方面。黄自的艺术歌曲风格雅致,技法精湛,结构规范严谨,句法清晰。他要求艺术歌曲的写作务必要使音乐的意趣、节奏、句法等等一一与歌词吻合,同时还要利用和声、伴奏将情感很透彻的表现出来。 伴奏是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起到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的作用,甚至可以独立成篇,浑然成趣,所以黄自非常重视和声织体的形象性。往往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复杂、更精致的织体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

黄自音乐创作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分当属抒情类艺术歌曲,西洋的写作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有机结合,清新雅丽。他选用中国近代诗人的抒情诗歌做歌词,在文学性上具有浪漫与传统相结合的特色,音乐语言不排斥西方音乐的和声与调式,在音调、节奏和句法结构等方面都与歌词的语言和意境结合巧妙,体现出中国艺术歌曲特有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征。黄自还善于根据诗词的内容,抒写不同的意境 用不同的方式传达某种民族的韵味,开阔处慷慨雄浑、刚健豪放。他写了大量古典诗词的艺术歌曲,如《花非花》、《峨眉山月歌》、《点绛唇·赋登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这些诗词洗练优美、音韵和谐又朗朗上口,内涵外延深广,其音乐语言凝练、和声变化丰富、旋律流畅动人,极具艺术的美感,堪称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精品。

黄自的艺术歌曲大都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巧妙地融进西方作曲技法,使其歌曲听起来既有民族传统的风格韵味,又有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充分体现了黄自在音乐创作上的美学趣味。黄自喜欢用分作上下阕的词体诗歌谱曲填词,这些艺术歌曲大都有精致的前奏诗词,上下阕间有短短的间奏,结束时有余犹未尽的尾奏。而且句法清晰,结构严密,词曲结合极为讲究,有学者将其称之为“黄自体”歌曲。他不但喜欢选用清丽典雅、富含韵味的现代诗词托物寄情,更擅长出神入化地用现代音乐结构反映古代题材与风格。在他所熟悉的创作领域,倾吐民主、博爱、天伦之情。无论是选用近代诗词创作还是选用古代诗词谱曲,在处理词曲的关系时,黄自都努力实现音乐的音调、节奏与诗词的声调、韵律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完美结合。为了能较为深入地了解黄自艺术歌曲的风格特色,下面我们以其经典之作《玫瑰三愿》、《春思曲》为例,来分析他的创作特点及演唱风格。

二、《玫瑰三愿》的风格特点

(1)创作背景

《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年淞沪之战停战之后,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钢琴伴奏的抒情独唱曲。词作者是著名词人龙沐勋(龙七)。作者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时,看到音专校园内玫瑰凋零,境况凄惨落寞,触景生情,因此心中感伤而作《玫瑰三愿》。随即黄自作曲,做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歌曲生动的刻画了一位柔弱无力、不甘命运安排 的女子憧憬美好未来,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的心境。旋律优美,词曲紧密结合,情景交融,特别是精制的速度、力度安排为演唱者提供了发挥歌唱技巧的良好条件。

(2)作品分析

此曲为二段体结构,音乐明朗安静,于典雅、抒情中道出了玫瑰自在绚烂、留住芳华的美好愿望。前一段是温柔的吐露、宁静的绽放,后段则带着急切的热情,直抒胸臆,唱出心中的愿望。A段是叙事性的段落,E大调,音乐在“玫瑰”的动机中展开,优美抒情而略带伤感,第二句是第一句情绪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烂开在碧栏杆下”把玫瑰花显得更加娇艳夺目,绚丽多姿。B段是玫瑰的“三愿”,转入 #c小调。说出玫瑰的愿望,音乐表现出热情和期待。“我愿那妒我的无情的风雨莫吹打”音乐委婉、气息悠长、情绪略显激动。旋律发展很平静舒缓,可是到“妒”的出现,作者采用了六度大跳来强调,随后旋律急进下行,节奏也稍显紧张,好像要迫不及待的说出下面的话。“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是前一句的变化移位,比较温柔,音乐恳切、优美、饱含温柔,表现出玫瑰花温柔可爱的一面。“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是全曲的高潮,有无限感慨之意,音乐充满激情而凄婉。这里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并且此后一直保持在较高音区,节奏也忽然慢了许多。作为全曲的高潮,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玫瑰花那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及留恋生活的热情,也表现出希望保存生命的强烈愿望。当旋律和重复发展将情绪推向顶点后,“好教我留住芳华”的旋律跌入低音区,以低沉、忆恋而捎带伤感的情绪结束在钢琴弱奏的主和弦上,仿佛是一声哀叹,是对身世的伤感。

(3)演唱处理

歌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要注意研究歌曲本身所特有的发展手法和情绪、力度的低回迂进,用悠长、连贯的气息,符合歌曲意境的心境表达作品。开始句“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似轻叹,似低唤,用含蓄、赞美的声音在心中唱出玫瑰花的娇艳。第二句“烂开在碧栏杆下”的“开”字,力度加强、速度放慢,需要歌者在歌唱中把吸气的感觉较强,让腔体打开的更加充分,把一栏欲滴的玫瑰展现在眼前在唱“三愿”时注意处理好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力度由中强—弱—强,用气息的控制表达出玫瑰的激动、温柔、凄婉之情。其中“红颜常好”中的“红”字跨越一个八度,演唱时在气息上要提前做好准备,在中低音区也要保持住声音的高位置,以保证声音的流畅,饱满而富于弹性。最后一句“好教我留住芳华”的“好”音区偏低,气息不容易下来,这时要使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相一致,在保持统一的基础上,放松稳当地常好这一句,以求达到这首艺术歌曲所要表达的的意境。

三、《春思曲》的风格特色

(1)创作背景

《春思曲》创作于1932年,由黄自先生作曲,韦翰章先生作词。描写的是少女思念远方情人,心中充满惆怅、寂寞、期盼和向往,是一首借景抒情的歌曲。歌词优美典雅,含蓄缠绵。“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这是歌曲的前半部分。绵绵的春雨下了一夜,孤独的少妇一夜无眠,早晨醒来消瘦无神,懒得梳头和打扮了,活脱脱的一个伤感的中国女子形象呈现在面前。

(2)作品分析

此曲为再现二部曲式,歌曲的前奏部分,钢琴伴奏右手以连续不断的十二八拍的和弦同音反复,带出了左手的主旋律。歌声随着连绵不断的雨滴音型与旋律同时逐渐响起,形象地描绘了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一位柔弱的中国女子倚楼而站的画面。雨滴的音型描绘,既是景象,又是少妇哀怨而伤感的心境,它始终衬托着歌唱旋律。第一段,共四句。曲作者选用了非常细腻的节拍,构成的小三度音程弱起,生动地衬托出歌词“潇潇夜雨滴阶前”的“雨滴”声和少女触景生情的感受。第二小节,歌声高音弱起,旋律逐渐下行,钢琴在低音重复,“雨滴”的音型至于旋律中间,在进行中和声不断作细腻的色彩性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的开始,声乐旋律和钢琴部分与第一句完全一样,直到最后一字“梨涡浅”的“浅”字,由原来的小字一组a变为降a,调性也转换到了f小调。第四句,旋律断断续续,衬托出“懒贴花钿”的形象。第二段,钢琴右手“雨滴”音型变为象征杨柳随风飘荡的、更具流动性的音型。调式调性依然频繁转换,情绪逐渐起伏,到“忆个郎远别已经年”的“郎”字达到全曲高潮,表达了少女对远方情人的热烈思念。结尾,声乐逐渐消失,钢琴左手再现乐曲开始“潇潇夜雨”旋律,右手也回到“雨滴”的音型,全曲结束在一个非常弱的低音d音上,表达了少女孤寂的心情。

(3)演唱处理

歌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第一乐段时必须充分做好准备使声音有控制的、轻柔飘逸的唱出,来刻画少妇内心的失落与孤独。此乐段的音域跨度虽不大,但音程起伏跳跃较大,变化音多,比较难掌握。歌唱者需要用轻柔的有控制的声音表现如诗般的离愁雨夜,乐曲中的大跳音程及旋律要唱的平稳、圆滑、连贯自如。到了后半段,由于主旋律和伴奏音型都起了变化,多次的临时移调和转调造成了音乐的不稳定性,以表示情绪与思想的变化。因此,歌唱的音量和气息必须有所改变。音量逐渐强起来,气息的推动要逐渐有力。根据转调的处理,中间段的气息流动感要强起来,演唱的速度稍稍快一些,表现出一种烦躁不安的情绪。“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当唱到高音时,尤其在“郎”“独”,声音的饱满,字和字上度达到高潮,但并不亮。由此分别展现出一种内心的感受,少妇为了爱,内心里恨不能变为杜鹃,去唤他的爱人策马归来,但是,再激动 也是藏在内心的情感。

四、结语

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遗产,是我国音乐创作库藏中璀璨的珍宝。学习和研究这一声乐艺术体裁,对当代歌曲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黄自的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一方面他按照我们民族的艺术气质将西方的技法量体裁衣,为己所用,以求中国的艺术歌曲与世界音乐的发展平行同步;另一方面深入挖掘传统音乐的精华力求以中国式的姿态立足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了解这些音乐艺术特点启示着我们在演唱这类艺术歌曲时即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声乐演唱艺术中的精华,也要借鉴欧洲传统唱法,以做到演唱上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做到既要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同时演唱艺术歌曲也要分析、研究歌词定位、声音造型再细腻到每一个技术要点。还要整体把握艺术歌曲的美学原则,这样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把握才能把艺术作品完美的表现出来,也是使声乐艺术得到不断创新发展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黄自的艺术歌曲是具有很高艺术性、抒情性的浪漫式风格的歌曲,他在创作中注意到了音乐形象的鲜明,曲调的流畅、优美,注意了歌词与曲调的紧密结合,声乐部分与钢琴伴奏的结合。我们在演唱中,要先分析其歌词、曲调、伴奏、和声及作品风格特点等。之后,深入理解歌曲的感情基调,丰富内涵,并结合我们的演唱技巧来进行演绎,通过自己富于创造性的表演再现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可以相信,以精致的音乐、完美的艺术形象、

鲜明的个性气质,深刻反映中国生活与文化内涵的中国艺术歌曲一定会受到更多的人民大众的喜欢,艺术歌曲的美妙歌声也一定会响彻在每个中国人的上空。

篇二:艺术歌曲赏析

舒伯特

《魔王》

1、作者:舒伯特 国籍:奥地利 时期(风格流派):早期浪漫主义

2、三部作品:《菩提树》、《鳟鱼》、《摇篮曲》、《小夜曲》、《野玫瑰》

3、该作曲家对艺术歌曲的贡献

舒伯特是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创始者,其歌曲词曲结合紧密,旋律简单优美,极具抒情性,调性变化丰富多样。他把艺术歌曲改编成器乐曲一种新的演奏形式,并建立了声乐套曲的体载。虽然创作生涯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600多首的艺术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在音乐史上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

4、该歌曲的艺术特征

这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全曲以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钢琴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的三连音,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叙述了一个在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呼叫,凶恶、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诱、威逼孩子随他而去的故事。这首歌曲虽然是自由发展,但保持结构的统一和形式的完美。

《菩提树》(流浪者)

1、作者:舒伯特 选自套曲《冬之旅》

2、三部作品3、贡献(同上)

4、该歌曲的艺术特征

歌曲内容是:流浪汉故乡的门前,有一棵菩提树,他曾在树下度过了幸福的时光。如今他在凛冽的寒风中流浪,仍仿佛听见菩提树在向他轻轻呼唤。这首歌旋律朴素、简练,感情亲切,具有德奥民歌的风格特点,于宁静中给人以流浪人悲哀的感受。

第一段是对童年亲切的回忆,旋律基本上是从属到主的上下级进,四个乐句节奏保持一致,而且采用叠句手法,使忧伤的回忆中蕴涵着甜蜜的情调,用明朗亲切的音调叙述流浪者对菩提树的深厚感情和树给予他的安慰。

第二段的前半段侧重于叙述现实凄苦流浪的生活,由E大调转为e小调,在感情色彩上显得较前段暗淡凄凉,与前段形成调式上的对比。后半段音乐又回到了E大调,叙述树给流浪者的安慰,但在第五、六段运用了移位等发展手法,使曲调在小调色彩的低音区游移,很有特色的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悲凉情绪。

第三段的伴奏中出现了描写刮冷风的音乐,描述流浪者在寒风中行走,旋律又回到了e小调。

第四段是第一段音乐的在现。只是结束句略有扩充。描写远离故乡的流浪者仍然听到菩提树对他的亲切呼唤。当唱到“如今我远离故乡,转眼有许多年,但仍常听见呼唤,到这里找寻平安……”一句时,曲调似乎在恬静中透着一丝悲凉,令人回味无穷。 莫扎特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凯鲁比诺的咏叹调)

1、 选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者:莫扎特 国籍:奥地利

2、 作曲家在声乐领域的贡献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

3、 简单介绍该作品的风格特点

这一段选曲是用吉他伴奏的,它的情调好似一首小夜曲,但是内容更丰富,感情更复杂。它把凯鲁比诺这个情窦初开,天真的小青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而又有些害怕表白的心理,表现得十分生动细腻。

《再也不要去做情郎》(费加罗的咏叹调)

1、选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者:莫扎特 国籍:奥地利

2、贡献(同上)

3、简单介绍该作品的风格特点

这首咏叹调是一首典型的回旋曲式结构的歌曲,是这出歌剧第一幕靠近末尾的部分,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时唱的一段经典的男中音咏叹调。歌曲反复强调了一个主题:应当抛弃香水、胭脂、花朵,不要再去做情郎,而应当成为一名英勇战士。整首咏叹调自始至终保持着生气勃勃的进行曲风格。

舒曼

《献词》(写给妻子、第一首)

1、作曲家:舒曼 国籍:德国 选自声乐套曲:《桃金娘》 流派:浪漫主义

2、作曲家的艺术歌曲风格

舒曼艺术歌曲以选词严格、钢琴伴奏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声色彩丰富且有引人人胜的表现力而著称,充分的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他精心的选择诗作,并且在深刻的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用凝练而准确的手法将不同的歌曲意境塑造出来。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舒曼善于从诗中捕捉音乐的灵感,并且运用音乐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进行精心的刻画,使诗成为“音乐的诗”,使乐成为“诗化的乐”。

3、作品的艺术特点

这首曲子在曲调上既亲切、又热情,具有感人的力量。和声的灵活运用使艺术歌曲被赋予了鲜活丰富的音乐形象,它将词、曲、钢琴部分三方面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并且有意识地要把和声及器乐伴奏等纯音乐因素提高到与诗和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

《胡桃树》(写给妻子、第三首)

1、 作品2、风格(同上)

2、 作品的艺术特点

歌词来自摩森的诗。伴奏彷佛清柔的风吹过,少女昏昏愈睡。表达含蓄的思春之情。 《教我如何不想她》

1、 词作者:刘半农 曲作者:赵元任(厦大校歌作曲家)

2、 歌曲的艺术特点

歌曲技法的高超性,远离故土的诗人日夜思念祖国。伴奏类型的独特性,创造性地运用了“乐器之王”钢琴伴奏和“乐器皇后”小提琴协奏相结合的形式,带有明显的对比复调因素,歌曲意境的深邃性,歌曲的歌词极为优雅,采用了拟人、回文、对偶、比喻、象征等多种修

饰手法,用四季景物的更迭变化来抒发相思之情,给文中的每一个景物都赋予了无限生命力。四段歌词自成篇章又相互关联,以四季分明变化为线条,在钢琴简洁明晰的伴奏和小提琴悠扬缥缈的协奏穿梭声中。

黄自

《渔阳鼙鼓动地来》(改自长恨歌,中国第一部清唱剧)

1、 名称、曲作者:黄自(中国艺术歌曲第一人)

2、 作曲家的音乐创作风格和对中国艺术歌曲的贡献

创作以声乐体裁为主。他的爱国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炽烈的救亡热情,他的艺术歌曲以富于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以及歌声与钢琴的有机结合浑然一体著称。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不仅在我们今天的音乐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国艺术歌曲今后的发展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黄自艺术歌曲创作在中国音乐民族化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与努力。

3、 该作品的风格和结构特征

采用了进行曲体裁;A段的主题多次出现;B段基本用模进的手法写成。将小调调式用在进行曲体裁当中,们更多感受到的还是一种、暗淡的色彩和悲戚的意韵,主、复调的写作技法在这里结合得非常巧妙,体现出了深挚的默契,既突出了“渔阳鼓,起边关”的主题,又表露了几许悲壮。

《玫瑰三愿》(借助玫瑰花抒情的曲子)

1、 名称、曲作者:黄自

2、 音乐风格、音乐体裁和结构特征

在《玫瑰三愿》的创作中,黄自先生善于把中国传统五声音阶与西方作曲技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如前奏部分,用留音、倚音等形成大七和弦及四五度叠置的结合,使之倾向于五声音阶式的和声,使音乐听起来既有民族传统的风格韵味,又有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充分体现了黄自在音乐创作上的美学趣味。

3、黄自将中国诗词独有的神韵与西方音乐创作的技法糅于一体,诗词的节奏鲜明、隐含其中的歌唱性与韵律中大量的七和弦相结合,将诗词与旋律完美地交织在一起,让一朵令人怜惜的玫瑰花活灵活现的描绘在人们的眼前。

老上海

《夜来香》

1、 名称、曲作者:黎锦光

2、 该类型三首曲子:《夜上海》、《何日君再来》、《今宵多珍重》、《天涯歌女》

3、 老上海歌曲的艺术特点

在中式与西化之间,老上海的流行音乐实现了一种不卑不亢的品味,也尝试了各种合并之途,西乐国乐化/中乐交响化、美声唱法/民乐行腔、西洋大小调音阶/中国五七声调式,这不是呈现二元对立之局,而是不断流动的异国情调。,它不像新感觉派小说的不切实际,谈论爱情离合是朴素而贴近人情的;它也不以高调的言论谈论政治,而是用简单而锐利的比喻来针砭时事,并且唱出季节的变化、人情冷暖、日常琐事,此外,还有以主张男女平等、奉劝戒烟等积极意义之歌曲。

《何日君再来》

1、 名称、曲作者:刘雪庵

2、 三首曲子3、艺术特点(同上)

民族歌剧

《永远的花样年华》(咏叹调)

1、 名称、选自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

《不能尽孝愧对娘》

1、 名称、选自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

2、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中国歌剧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 二十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我国歌剧艺术的萌生期;2延安文艺整风促使我国歌剧艺术期的发展《白毛女》、《红霞》;3新中国成立以来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多样化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初《红岩》。及至今日,已发展成集各种舞台造型艺术、歌唱艺术、现代化电子音响合成技术等多种艺术密切结合的综合性艺术。现代歌剧《西施》、《梧桐雨》、《白蛇传》。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歌剧艺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并绽放出璀璨的光彩,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和社会文化教育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也使我国的歌唱艺术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峰。例如: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洪湖水浪打浪》的优美与抒情、《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和《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丰富的节奏变化和戏剧性的演唱,使民族声乐演唱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要继承,更要发展,也只有很好的继承和沿袭,才能充分地发展和展示我国歌剧艺术的未来。

艺术特点:在歌剧的题材选取方面具备了民族性和地方性等特点,其题材都来自于社会生活实践。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要求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为求得解放而艰苦卓越、勤劳勇敢地革命斗争的时代精神,例如《洪湖赤卫队》歌颂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气概和为争同敌人取民族解放的抗争精神,同时也描写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敌人勇敢斗争的艰苦历程。

2、反映劳动人民不同的现实生活和爱情,以此表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反对封建统治,争取自由,同旧势力、旧传统奋力抵抗的顽强精神和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根据我国历史和传统民间故事改编创作的历史题材作品。这类剧目大多是从正面刻画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地传统美德,弘扬了中国人民的惩恶扬善的传统文化精神。

4、解放后所创作的歌剧大多反映不同时期人民和生产斗争的不同精神面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爱情等。如《白毛女》。

德奥(西方)艺术歌曲和中国艺术歌曲的联系、异同点

作为一种歌唱的音乐形式,艺术歌曲是绽放在19世纪欧州所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之中的一棵奇葩。以舒伯特、舒曼为代表的德奥作曲家们最先赋予了这一音乐形式以崭新的艺术特征和风貌,后经过欧洲众多作曲家的不断繁衍,使得艺术歌曲以其严肃、深刻的作品主题,抒情、浪漫的艺术风格,丰富、完美的结构与技巧,成为涵盖欧洲一百多年浪漫主义时期乃至今天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受西方音乐艺术思潮的影响,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也相继出现了艺术歌曲这一音乐形式。他一方面积极吸收了德奥艺术歌曲的优秀成就,同时,对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给予了具有建设性的发展,进而使其成为在中国近代史上较早出现的具有东、西音乐文化交融和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篇三:《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复习材料

西方音乐流派

一.巴罗克时期(1600——1750)

1.音乐特点:作品大都宏伟壮观充满活力,以复杂沉重的复调音乐为主。

2.代表人

巴赫 : 代表作 《马太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包括前奏曲和赋格)

亨德尔:代表作《水上音乐》《焰火音乐》;还有斯卡拉蒂 、维瓦尔蒂等

3。中国明代律学家朱载堉1581年首创“新法密律”并计算出十二平均律,比西方早一百年。

二.维也纳古典乐派(1750——1810)

1音乐特点:崇尚理性,形式严谨,以简洁明快的主调音乐为主 。.

2代表人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暴风雨》《热情》,

交响乐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

歌剧《费代里奥》

海顿: 交响曲 《时钟》

清唱剧 《四季》《创世纪》

莫扎特:歌剧 《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礼》

三.浪漫主义音乐(1820-1910)

1.音乐特点:从主观的角度感受事物,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

2. 代表人:

舒伯特 艺术歌曲《魔王》《鳟鱼》《致音乐》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纺女》《冬之旅》

交响曲《未完成》)

肖邦 《C小调革命练习曲》《幻想即兴曲》《华丽圆舞曲》

李斯特首创交响诗体裁,作品:《前奏曲》《塔索》《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

柏辽兹 首创标题音乐, 作品:《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3.艺术歌曲: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多为独唱曲有精心编配的钢琴正谱伴奏,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4.练习曲: 是为练习某种乐器演奏和嗓音演唱技术而创作的乐曲。

5.标题音乐: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音乐形式,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相对应。例:《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

四.民族乐派(1860年左右)

1.音乐特点:作曲家探索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歌颂祖国河山和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2.代表人:

捷克 斯美塔那交响诗《我的祖国》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

捷克 德沃夏克 歌剧《水仙女》

芬兰 西贝柳斯 交响诗《芬兰颂》

俄国 格林卡 “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歌剧《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卡马林斯卡亚幻想曲》

俄国 柴可夫斯基 交响曲 《第六悲怆》;序曲《1812年》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3. 俄国强力五人团

成员: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作品:穆索尔斯基: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

4.交响诗: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例如:西贝柳斯《芬兰颂》;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五.印象乐派

1.音乐特点: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重视和声配器色彩,意境幽静朦胧飘忽空幻。

2.代表人:德彪西

3.作品: 交响素描《大海》;歌剧《佩利亚斯兰与梅丽桑德》;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意象》《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六.表现主义音乐

1.音乐特点:表现内心苦闷,孤独,恐惧,绝望等情绪

2.代表人:勋伯格(奥地利),贝尔格,韦伯恩

3.无调性音乐:没有调性的音乐出现于20世纪初,它取消了各音之间的音级功能差别打破传统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八度中的十二个半音处于平等地位,既不与某个调性中心有关系,也不依附于某个主音,从而避免和否定了调中心的存在。

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

4.十二音音乐作品:勋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华沙幸存者》

七.爵士乐(JAZZ)

1.起源: 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黑人舞蹈音乐,源自美国的黑人歌曲和“拉格泰姆”。

2. 代表作品:格什温的钢琴与乐队作品《蓝色狂想曲》,贝尔格的歌剧《璐璐》

3.分类 :迪克西兰爵士乐(代表人: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金奥利弗),自由爵士乐

4.爵士乐之父: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南部之子》

中国音乐部分

一.古琴音乐

1.古琴形制:七弦,十三徽

2.代表曲目:《高山》《流水》《阳春》《白雪》

3.赏析 《流水》:曲式:“起,承,转,合”结构,谱源于《神奇秘谱》;此曲伴“航行者”太空船遨游太空

二.古代歌曲

1.发展历程:诗经,楚词,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发展阶段。

2.代表作品:《阳关三叠》《扬州慢》

三. 学堂乐歌

1.定义:“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末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

领袖康有为于1898年5月向光绪上书:“请开学校折”中提出的。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 一批有识之士在学校里开设乐歌课所唱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2.主要内容及代表作品:

A、 “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代表性的歌曲有:《何日醒》《黄河》

B、 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的歌曲有:《体操-兵操》等;

C、 极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和新政的建立的,如:《革命军》(沈心工编)

D、 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反封建”民主精神。代表作:《勉女权》《女子体操》《缠足苦》 ;

E、 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民主思想的,代表性歌曲有:《运动会》、《电报》、《文明婚》等; F、 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勉学》《春游》《送别》

3.四位音乐家的作品风格比较

主要作品 音乐风格对会的主要贡献 沈心工 《体操兵操》《黄河》歌词浅显易懂,词曲结合好,适合儿童学唱

编写大量乐歌,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李叔同 《送别》《西湖》《春景》 所作乐歌文辞秀美,富于意境和韵味

创办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萧友梅 艺术歌曲《问》 所作乐歌贴和时政,善于运用西方音乐要素

1927年到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即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

黄自 清唱剧《长恨歌》,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作品题材丰富,体裁广泛,风格典雅旋律流畅结构严谨

介绍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大批音乐专业人才。

4..清唱剧

又称神剧,是巴洛克时期的一种混合歌乐的形式。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谱以曲调,由许多乐章组成,包括:咏叹调喧叙调合唱等曲体。题材包括:抒情的,戏剧的,历史的,宗教的。无布景动作与服装,多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例如:黄自《长恨歌》;海顿《四季》《创世纪》

四..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1.聂耳:作曲家,云南人。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歌曲:《卖报歌》《新女性》 《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梅娘曲》

2.冼星海:作曲家,广东人。

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生产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四乐章《黄水谣》;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第六乐章《黄河怨》; 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五.左翼音乐运动组织

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 聂耳,王旦东等

中苏音乐学会 聂耳,任光,田汉等

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聂耳,任光,张曙等

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 张曙,安娥,吕骥等

六.歌剧:

1.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演唱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

2.中国新歌剧代表作:(六部)

* 马可《小二黑结婚》《白毛女》

* 梁寒光《赤叶河》

* 羊鸣《江姐》

* 罗宗贤《刘胡兰》

* 张敬安《洪湖赤卫队》

* 石夫《阿依古丽》

七.新中国的音乐家及其作品

陆祖龙 合唱《祖国永远是春天》《一束山茶花》独唱曲《娄山关》《心中的玫瑰》《长城永在我心上》

吕其明 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秦咏诚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我为祖国献石油》

施光南 歌曲《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歌剧《伤逝》

彭修文 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花好月圆》《丰收锣鼓》《瑶族舞曲》《乱云飞》郭文景 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歌剧《狂人日记》《夜宴》;交响合唱《蜀道难》;交响诗《川崖悬葬》;协奏曲《愁空山》;室内乐《戏》《甲骨文》《社火》

谷建芬 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声与微笑》《烛光里的妈妈》《那就是我》 赵季平 歌曲《好汉歌》。为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笑傲江湖》电影《大话西游》《霸王别姬》等配乐。

印青歌曲《走进新时代》《凝聚》《西部放歌 》《永远跟你走 》音乐剧《迷人的港湾》舞剧《妈祖》

三宝歌曲《你是这样的人》电影乐《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刘炽歌曲《祖国颂》《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赞歌》

乔羽词作家,被称为“词坛泰斗”。作品有《思念》《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爱我中华》《我的祖国》《祖国颂》

八.补充 音乐家及其称号

1、巴赫(音乐之父、复调大师)

2、海顿(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

3、(乐圣)

4、莫扎特(音乐神童)

5、舒伯特(艺术歌曲之王)

6、李斯特(钢琴之王)

7、肖邦(钢琴诗人)

8、帕格尼尼(小提琴之王)

9、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10、格林卡(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1、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乐之父)

12、冼星海(人民音乐家)

13、德国“三B作曲家”是指(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

其他

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孟加拉被称为“音乐之邦”。


玫瑰三愿赏析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699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