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县级医院

时间:2017-01-22 06:25:1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

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卫体改发?2014?12号,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提升我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培训、支援等方式,加强县级医院(含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下同)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实现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医疗服务能力达到要求,能够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二、工作内容

(一)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1.严格依法执业。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和各项规定、规范。

2.建立完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等医院管理各项制度,并分解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医疗技术准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及时反馈临床科室;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细化到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5.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流程再造,健全居民健康卡受理环境,注重信息标准应用和安全防护,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

设,按照《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至少达到3级水平。实现县域内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实时更新,实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业务协同。向下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相连,发挥医疗中心的作用,提高县域内整体医疗水平。

(二)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并配备与专科建设目标一致的适宜设备。

1.县医院。

(1)健全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精神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开设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病学、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产科、儿科、小儿外科等二级诊疗科目。

(2)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建设。通过引进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等措施,加强近三年县域外转诊率排名靠前病种所在的薄弱临床专科建设。

(3)加强临床核心专科建设。重点开设完善发挥核心作用的一级和二级诊疗科目,提升外科手术、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服务能力以及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推广

适宜的内镜微创诊疗技术,使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医院得到规范化的诊疗。

(4)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加强病理科、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组)、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CT诊断、磁共振成像诊断、超声诊断、心电诊断、脑电及脑血流图诊断等专业组)和消毒供应中心的能力建设。

(5)打造临床优势专科。加强现有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适当应用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使大多数疑难病能够确诊,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6)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病种范围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病和重大疾病,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能够开展本专业大多数常规手术,内镜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比例逐年提高。

2.县中医医院。

(1)健全临床和医技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急诊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临床和医技科室,在内科基础上逐步开设独立的呼吸内科、脾胃病科、脑病科、心血管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临床科室。

(2)加强临床薄弱专科建设(同县医院)。

(3)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加强针灸科、推拿科、骨伤科、脑病科、脾胃病科、妇科、肛肠科、肿瘤科等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建设,引进应用中医医疗技术,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

(4)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重点提升医院外科手术能力、医院感染控制水平、重症医学科能力、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水平和急诊急救水平,推广适宜的内镜微创诊疗技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5)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同县医院)。

(6)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的病种范围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和重大疾病,能够开展大多数的中医医疗技术,外科、骨伤科、肛肠科能够基本开展本专业的常规手术,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比例逐年提高。

(三)开展优质医疗服务,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开展“三好一满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平安医院”创建等优质医疗服务工作,力争达到国家的相关工作要求。

(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提升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水平。 利用“信息惠民工程”,加强县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与对口支援的城市三级医院联通,开展远程会诊、病理诊断、影像诊断、重症监护、继续教育等工作,使县域内患

篇二:县医院基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附件1

县医院基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一、床位

根据我国居民住院率,近年来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床位数和床位使用率情况,为实现90%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目标,按照县域常住人口数量的0.8-1.2‰设置住院床位。床位规模符合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有关标准。

二、部门设置

按照医院的业务和管理职能,设置行政部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三大类部门,其中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和管理需要设置。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建设与管理符合《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卫医发[1994]第27号)、《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50号)、《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123号)、《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23号)、《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31号)、《二级综合医院药剂科基本标准》(卫医政发?2010?99号)、《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医政发?2011?31号)等文件要求,基本科室设置如下:

(一)临床科室。

1.内科。科室内设置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肾病学、内分泌等专业组,也可根据需求开设相应科室。

2.外科。科室内设置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专业组,也可根据需求开设相应科室。

3.妇产科。科室内设置妇科、产科等专业组,也可根据需求开设相应科室。

4.儿科。科室内设置新生儿专业组,也可根据需求开设相应科室。

5.眼科。

6.耳鼻咽喉科。

7.口腔科。

8.皮肤科。科室内设置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专业组。

9.精神科。开设精神卫生或临床心理门诊,根据需求确定是否设置住院床位。

10.感染性疾病科。

11.急诊医学科。

12.麻醉科。

13.重症医学科。

14.康复医学科。

15.中医科。

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可使用跨学科科室名称,如“眼耳鼻喉科、五官科”。

(二)医技科室。

1.医学检验科。科室内设置临床体液、血液,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血清学等专业组。

2.医学影像科。科室内设置X线诊断、CT诊断、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超声诊断、心电诊断、脑电及脑血流图诊断等专业组。其中超声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可根据需求单独设置超声影像科、心电图室。

3.病理科。

4.药剂科。

5.输血科。

三、人员配置

1.床位与人员配置比例1:1.50-1.70。

2.床位与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至少1:1.30。

3.实际开放床位数与护理人员之比至少1:0.6。

4.实际开放床位数与病区护士之比至少1:0.4。

5.工程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占30%。

四、医疗技术水平

县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能够满足县域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相关专科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以及常见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和镇痛治疗的需要。医疗技术准入符合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具体掌握以下基本医疗技术:

(一)临床科室。

1.内科。

(1)呼吸内科。

1)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疗。

2)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分级与规范化治疗。

3)肺炎和COPD急性加重期的病原学检查及抗感染治疗。

4)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治疗。

5)大咯血的规范化诊疗。

6)自发性气胸、张力性气胸的规范化诊疗。

7)急、慢性呼吸衰竭的规范化诊疗。

8)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9)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初步治疗与转诊。

10)肺功能检查。

1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2)血气及酸碱平衡检测。

(2)消化内科。

1)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疗。

2)急性胰腺炎的规范化诊疗。

3)消化道大出血的规范化诊疗和综合抢救,包括急诊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止血药物喷洒、钛夹钳夹等止血治疗。

4)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规范化诊疗。

5)肝硬化并发症的规范化诊疗。

6)胃癌、结直肠癌、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治疗。

7)胃镜、结肠镜检查。

8)规范开展内镜下取异物、内镜下息肉圈套摘除术及电灼术

等治疗技术。

(3)心血管内科。

1)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疗。

2)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危象等急危重症的急诊规范处置。

3)急性心肌梗塞的规范化药物溶栓治疗。

4)常见心律失常的规范化诊疗。

5)高血压的诊治(包括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规范化治疗)。

6)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规范化诊疗。

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规范化诊疗。

8)静脉临时起搏技术。

9)埋藏式心脏起搏植入术。

(4)内分泌科。

1)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疗。

2)甲状腺危象、黏液性水肿昏迷、垂体危象、低血糖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乳酸酸中毒等急危重症的急诊规范处置。

3)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肿瘤的规范化诊疗,甲亢危象的识别和处理。

4)糖尿病的诊断、分型、规范化治疗;医源性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规范化诊疗。

篇三:如何准确定位县级公立医院的规模?

如何准确定位县级公立医院的规模?

5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透露,新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评价指标体系或将出台,未来将以医疗费用的控制程度、医疗机构盲目扩张的遏制程度、满意度、区域健康水平等等作为评判指标。据此,医院规模将成评估县级医院改革新标准。那么,县级公立医院到底应该具备多大规模?

县级公立医院的准确定位是什么?

新医改以来,国家出台了好几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案,都对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予以了明确。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

2014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委出台的《关于印发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的通知》对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予以明确。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是政府向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承担县域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指导,以及部分公共卫生服务、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

如何确定县级公立医院的规模?

第一,要考虑县域人口数量。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未来人口变化趋势等。生病住院的人数总体上有一个基本的比例,一般来讲,年住院人次大约不超过10%。这样就可以确定某地区每年的总住院人次了。

第二,要考虑县级公立医院入院人数量。按照目前国家规定的“大病不出县”政策,可以确定90%以上的病人要能够在县域内住院治疗。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合理计算出乡镇卫生院应该解决多少,民营医院应该解决多少,最后确定县级公立医院每年大约收住院多少人了。根据我国医改规划,在十二五末,民营医院要完成20%任务的目标,如果乡镇卫生院再解决30%,县级医院大约就应该承担40%到50%的县域内患者住院。

第三,县级公立医院总床位数。按照县级医院平均住院日或年住院周转次数,大体就可以计算出县级公立医院总床位数。

例如,对于一个人口50万人的县,每年需要住院的人次大约是5万,这样的话,县级公立医院住院人次就应该在2~2.5万。一般县级医院平均住院日,大体在10天左右,也就是年病床周转次数为30次,那么县级公立医院总床位数就应该在670~850之间。

当前要纠正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不用看病、只需要做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这种错误认识,否则老百姓看病难于贵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县级公立医院规模再大也不行。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要特别注重中心卫生院建设,随着新型城镇化,农民进城、人口迁移、校点布局调整等,一般卫生院的医疗服务量可能会逐步减少,但中心卫生院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下,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分别从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两头并进。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面,今年全国已超过50%的试点县进行了改革。2015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将全部推开。此次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体制机制的改革,改革成效的判断标准是县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否回归,老百姓的健康问题是否大部分在区域内解决,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调动。改革的评价标准不是看医院有多少教授和专家,不是看床位有多少,不是看住院病人多少,而是看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程度、政府职责的完成程度、老百姓满意程度、老百姓费用负担程度。这和传统的指标有很大差别。”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县级医院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50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