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穆斯林的葬礼

时间:2017-01-20 06:58:5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穆斯林的葬礼(基本介绍)

穆斯林的葬礼 - 霍达著长篇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回族女作家霍达在1988年发行的一部畅销小说,后被原作者改编成同名电影。该书讲述了北京一个回族家庭六十余年间的兴衰历史,是一个爱情悲剧。1991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小说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用中国传统的两个意象玉和月代表韩子奇和韩新月,穿插记叙前后两代人的身世,并穿插地为读者介绍了回教礼节及回族习俗。小说有英语、法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等译文版本。小说中文版52万7千字,在中国青年中广受欢迎。

1 基本介绍

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1988年12月出版,是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2 内容介绍

小说写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歌颂回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

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拒绝了亨特之子奥立佛的爱,而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3 作品鉴赏

3.1 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中国当代近代这部小说在主题上是比较新颖的,也是比较深刻的。它写人物的悲剧命运,注意从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深入人心、约束人们心理世界的教规等方面入手。“在长期极左的思想影响下,少数民族比之汉族人民更多一层矛盾——宗教信仰长期留传下来的种种教规,对青年一代的精神世界更增添了一副桎梏。以前还很少有作品表现出这种极为复杂的精神生活,如新月之死,如韩子奇临死还不胜惶恐,认为有罪,因为他也不是伊斯兰教徒。而最忠实按教规办事的韩太太,实际上是赶走了亲妹妹,逼死了新月,破坏了儿子天星的婚姻,也催促了韩子奇之死,当然她也悲痛,但是她也无法摆脱这种家破人亡的命运悲剧,更无法理解自己对宗教的虔诚制造的悲剧。”作品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前提下,也揭示了宗教偏见给新一代思想情感、道德上造成的某些消极的影响。更可贵的是,“作品不是简单地去否定什么、批判什么,而是通过生活的现象与真实,显示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上原有的一些真诚的善良的理念和信念,形成人性方面的一些美好的感情。这就把这种历史的悲剧性的矛盾揭示得更深刻了,更加激起人们的思考。”

3.2 内容结构

这部小说还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宗教、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对文物的丰富的知识,在叙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以酣畅的笔墨,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风习做了详尽、细致、真实的描绘,还对玉器雕刻等文物行业的行规、行话、工艺流程作了详尽的介绍。 穆斯林的葬礼作品中的这些部分一方面对细节的真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像百科全书似的,容量大、内含丰富、行文从容,显得作品很丰厚。再有,也在给读者增加了许多知识的同时,帮助读者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另外,也使得这部本来就是写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少数民族生活气息与民族性格的特征更加浓郁。

这部小说在结构方式上是较有创新意味的,它采取交叉的模式,分别写两代人的命运。“用电影语言来讲,就是用平行蒙太奇,交叉地表现两代人的命运,但是都是因为在历史的重负(民族、宗教的习俗)之下形成了爱情悲剧,起了相映对比的作用。”这样的结构方式,不仅加强了作品的时代感,而且也通过对比,使得双方命运的悲剧性愈加浓厚,从而也就进一步深化主题,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在表现旧时代时,对旧社会场景的描写、生活气息、社会背景,甚至包括二次大战伦敦的某些生活现象,写得都非常细腻、生动,“可是,对比下来,新中国60年代的时代、社会背景的描绘似乎都太简略了一些。”这是一个遗憾。总之,这部小说以其新颖的主题,独特的结构方式,细致、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取得了成功,也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4 角色形象

4.1 韩子奇

韩子奇,被玉俘虏的一个假回族,汉族穆斯林。他的一生,琢玉,卖玉,护玉,守玉,爱玉。视玉如命。——玉,确实醉人。虽没有钻石的璀璨,宝石的富贵,水晶的晶莹,但它神秘,精致,宥永,富有生命力。玉,中国所特有的艺术品,集五千年华夏之精华。那一丝丝,一缕缕精华融合的“神物”,经历史沧桑,国变家迁,其“姿容”仍不减当年,更甚至增添了些许厚重感,岁月的厚重感,历史的厚重感,情感寄予的厚重感。一块玉,该是怎样雕琢?镂空,浮雕,镌刻,那一环扣一环,一层又一层,该是怎样刻出来的?不能焊,不能接,所有的工序要恰如其分,多伸出去的一刀,都可能会毁了整个作品。玉,中国;中国,玉,岁月造就的精华。

4.2 梁君璧

梁君璧,忠诚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真正的穆斯林。没有文化,霸道,强势,心中只有信仰与家庭。——信仰,它的信条是:老实做人,宽厚仁爱,生活简朴,不骄傲自大,不诽谤他人,捍卫信仰,遵循圣行——穆罕默德之路。他们相信善行必定得到报偿,邪恶必定受到惩罚......她的一生没有爱情,她的思想“单纯”,所以认为爱情是恶心的东西。她为人“耿直”,所以说话口无遮拦,以至恶毒,对亲人也不例外。拥有信仰的人不是宽厚仁爱的吗?她好像不是。她阻止女儿的爱情,强烈反对回汉通婚,那是不符合教义的,可是最后她才知道,自己的丈夫韩子奇是一个汉人。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4.3 梁冰玉

梁冰玉,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女性。上过大学,思想不像姐姐梁君璧那样陈腐。向往纯真的爱情,也因爱情伤过心,经历的两段感情,使她畏惧,所以最后才将自己的心交给姐夫韩子奇,只有相濡以沫的感情才是最真,最切的。

4.4 韩新月

韩新月,纯真,善良,美丽。命运没有眷顾她,十九岁的女孩子的生命慢慢的在消逝,但她全然不知,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对未名湖仍然充满期望。爱情,看似遥远,却给了她的生命最后一次的温暖,细水常流的情感更会让人回味无穷。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念想,那才是爱情!

4.5 楚雁潮

楚雁潮,“背景”不好的教师。却始终执着与自己的理想:翻译出中国文学的精华,展现给世界。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时代的氛围不公了他的命运,什么父亲身份不明,家庭背景不详,所以他不能有晋升讲师的资格。可是他不太在意,心中有理想,有尊师的嘱托,有爱情的滋润,就够了。毕竟,那个大背景在那个时代一时是转变不过来的。

书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匠心独具,将时空错隔,玉与月,父亲与女儿,他们的命运被铺陈开来,所有找不到答案的,变换时空,哦,原来是这样。人物的命运,是真神安拉的安排,还是自身的演绎。不管是什么,爱永远在人的心中流转。两颗同样爱着第三个人的心聚到了一起,真心希望那第三个沉睡中的人在另一个世界安宁,快乐。此时,有无信仰已经不再重要。爱,也是一种信仰,不是吗?

5 作者简介

霍达,生于1945年11月26日,当代著名女作家。回族,北京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曾先后在四机部、北京市园林局、文物局做翻译工作。1981年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一级编剧。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文学作品600余万字,其中,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奖、建国4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奖;中篇小说《红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报告文学《万家忧乐》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国殇》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话剧剧本《红尘》获第二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电视剧《鹊桥仙》获首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获建国4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长篇小说《补天裂》被评为建国50周年全国十部优秀长篇小说奖、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图书和优秀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骏马奖。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6 社会评论

6.1 名人评论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1]》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讲述民国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讲述北大燕园的景色,让我对北大和学生时代有些感伤;讲述避难伦敦,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世界战争。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新月的命运和与老师之间的爱情。新月还是死了,带着遗憾走了。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要走的人,注定是要走的,谁也留不下,这是她的宿命。她离去的时候,他那疯狂的吻,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死亡可以夺走生命,却带不走爱情。

小说写的很真实,无论是历史,宗教,手工艺,还是人的感情。虽然有关很多历史我都不太清楚,穆斯林的宗教文化我也不甚了解,但是看完这书,就是觉得,很多东西好像就那么真真切切的放在面前,大到一个葬礼,小到一块玉。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爱情到底该是一种责任?或者说由责任萌发爱情?还是患难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点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怎么样的爱情才能不被时间遗忘?

6.2 媒体评论

一九八一年春,茅盾先生遗嘱将自己的二十五万元稿费损献给中国作家协会,作为基金,设立一个长篇小说奖,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为茅盾文学奖的缘起。其后二十多年中,这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一直备受关注,影响甚巨。

迄今,茅盾文学奖已历五届,二十二部长篇小说获奖(另有两部作品获荣誉奖)。我社自一九九八年春出版“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先后收入在我社出版并获奖的十一部作品。其后不断有作者、读者及有关人士表示,希望看到整体推出的茅盾文学奖全部获奖作品;认为完整地体现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奖项的成果,是必要而有益的。在作者、作者亲属和有关出版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终于问世。

此次编辑出版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对所有作品进行了文字校勘;一些以部分卷册获奖的多卷本作品,此次将整部收入。

篇二:《穆斯林的葬礼》的人物形象论____-毕业论文

【标题】《穆斯林的葬礼》的人物形象论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 梁君璧 韩子奇 梁冰玉

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的一部代表作,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霍达以细腻的笔触拔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小说自问世以来,文学评论界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因小说中有许多穆斯林生活礼仪的描写,且使用了一些穆斯林日常用语,使得一般文化程度不高、和对穆斯林的传统已经陌生或已不了解的回族群众对小说也抱有好感。掩卷之余,总会被笼罩在一种悲凉气氛中,心中也徘徊着许多惑不解之处:为什么小说偏偏命名为《穆斯林的葬礼》?为什么主人公韩子奇最终回归为汉族人?韩太太梁君璧这一形象总是那么别扭,让人难以接受,作者为什么让她以这种形象出现??因为小说卓越的结构设置、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及出色的文学技巧和艺术手法,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是,这些评论大多集中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乃至于现在,对这部著作的分析逐渐减少,尤其是对其中的人物的分析,更是不如以前。其实在作品里,霍达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一生痴迷却不断失去自己的所爱的韩子奇;执着的追寻自己完整的人格,却偏偏不能完整自己的人生的梁冰玉;顽强的捍卫自己的信仰,却被信仰无情地抛弃的梁君璧??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是生命灵魂的表现,是非常内在的。他们在“玉”和“月“两条并行的线索里交织发展。中国人对“月”有一种先天性的情感,中国文人常在人生无常与月亮的共性永恒对比获得一种生命的沉醉,以及审美的超越。“月”自古就被作为人生悲欢离合的象征,也是神性的象征、幸福美好的象征,更象征着崇高、清净和希望。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战火中结合,生下象征他们爱情的女儿,并且给她取名为韩新月。月光皎洁,灼灼其华,既是对他们之间爱情的表露,也是对女儿的殷殷祝福与期待。可小说和其主人公的命运却含有另一种深刻的寓意:天上的新月总是发出幽幽、淡淡的月辉,也许这早就预示着新月忧伤的一生。“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的是“新月”。直接点示着小说的主题。为什么韩君璧要如此蛮横的扼杀儿女的幸福?为什么一代玉王会绝望而悲伤的死去?为什么冰玉一定要和新月母女分离?其实答案都在霍达的笔下。

一、梁君璧:她的生活中没有自己,有的只是真主。她对信仰是那么真诚,可是到头来才发现,与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丈夫居然是个汉人!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梁君璧这一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梁君璧不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却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和多面性的女性。她是宗教的捍卫者,也是一个宗教异化者。她首先是伊斯兰教的忠实信徒和捍卫者。在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并从旧时代的下层白手起家后,梁君璧深深知道现实的残酷和无情,因此她紧紧地抓住现有的一切,以求能把握住现实。同时她又是失败婚姻的直接受害者和报复者,于是由贤妻蜕变为恶母,几尽所能用尖酸刻薄的方式惩罚家人,近似极端。在一个撼人心魄的人生悲剧上演的同时,梁君璧作为一个充满矛盾的生命个体,她的复杂性格也展现在读者面前。梁君璧是个虔诚的穆斯林,宗教信仰和几百年“回回”的心理支配了她的一切。她从小随父母信仰真主,并按真主的意志生活,真主成为梁君璧唯一的精神支柱,也是她唯一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妹妹梁冰玉从现代价值观出发,以现代爱情模式为准绳,认为她和韩子奇的结合是“我爱他,他也爱我,我们就结合了,事情就这么简单” 。而姐姐梁君璧则认为梁冰玉和韩子奇的结合,没有“左瓦西”,没有证婚人,没有婚书,没有举行宗教仪式,是非法的;而且同已婚的男子——自己的亲姐姐的丈夫通奸,犯了与杀人、叛教一样的重罪,为真主和穆斯林所不容。所以当其听到梁冰玉一口一个“爱”的时候,梁君璧心中燃烧着的熊熊的怒火和仇恨再也不能掩藏,一记耳光狠狠地搧到了冰玉的脸上。有评论指出:那一掌并非是要断了手足之情,那是为穆斯林打的,这不是个人的恩怨,这是两种文化的撞击。在宗教与亲情面前,她要捍卫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在所有的痛苦面前,她所有的支撑就是她的信仰。她的苦与乐无不渗透着伊斯兰教的精神,只要面对万能的真主,无论现实的压力带给她紧张的心理,还是丈夫的背叛留下的创伤都能在真主面前得到化解。

当她的生命中出现了新月,就更加复杂多变了。虽然她接受了丈夫还有新月,但是她把对妹妹的怨恨转移到了新月的身上。新月是她妹妹与自己丈夫的孩子,是丈夫背叛自己、自己失败的见证。每每看到新月,就会勾扯出她所有的悲伤与挫败感。然而,新月毕竟与自己有血缘,也是自己十几年含辛茹苦的抚养长大的,但在她看来维护宗教的尊严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回民族“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着血统的纯净”,禁止异族通婚。梁君璧并不是故意把女儿赶向死亡的深渊,新月死后,她还是悲伤地亲自为女儿举行洗礼,守斋、忏悔、穿葬衣、诵经、送葬,直至封闭墓

穴。作为母亲或者姨妈,十八年来的养育之情使她对新月不能不心疼。

自从丈夫背叛自己后,君璧就把对丈夫的爱转移到儿子天星的身上,儿子成为她的唯一,是她幸福的源泉。也因为如此,她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加诸在儿子身上,以为自己可以操控儿子的幸福。在儿子恋爱后,她首先感到的是“儿子长大了”,当她发现小容子不符合她的标准的时候,梁君壁不动声色的筹划了一出戏,彻底割断了儿子天星跟小容子之间的可能。紧接着,她就在心里相中了淑彦,便又开始策划天星与淑彦的婚姻,并不惜利用到新月。不幸的是,儿子与淑彦的婚姻有着生活的和谐,却没有家的温馨与激情,他们更多的也是像韩子奇与梁君壁的合伙过日子吧。梁君璧半生为儿子谋划,不想竟招致儿子的怨恨。梁君壁与历史上太多的女人相似。比如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为家人用尽心机;也如同焦仲卿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幸福不择手段,不惜毁坏了儿子的家庭,却也摧毁了儿子的幸福。终至将自身的不幸也转移、扩散成为别人的不幸了。她用自己的愚昧断送了儿女的幸福,(而)自己在近乎癫狂的状态中得到满足。

尽管梁君壁有她性格中极端的一面,但是她却是个坚强的女人,有着浓厚的家庭责任感,这是不容置疑的。 当韩子奇为保存他的事业,抛弃一切到国外去的时候,梁君壁必须独自面对窘境——她必须支撑韩子奇留下的一个家,必须在战乱中支撑起韩子奇的玉器店,维持着韩子奇的事业。一个没有丝毫文化知识、没有独立职业、没有事业追求、没有商业理念,心中只有丈夫和家庭的女子,面对着那片战乱之中复杂和陌生的的领域,她只有凭借着对韩子奇的信念和真主的支撑来逼着自己接受。十年后,当韩子奇归来,“她顿时觉得又有了主心骨,日子又有了盼头”。然而同时到来的也是自己的丈夫和妹妹一起背叛自己的事实。为了这个家不被拆散,即使它已经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了,但梁君壁必须得将它伪造得无坚不摧,因此,梁君壁必须继续接受背叛她的丈夫和象征着她失败婚姻的新月,她并没有与丈夫分开。霍达借天星说过:“我知道妈妈恨小姨,恨她抢走了爸爸,妈妈不是一件衣裳,不是一所房子,妈妈是人,怎么能让爸爸想要就要、想扔就扔呢?妈妈不但恨小姨,也恨爸爸,恨他的心太狠!那恨,是爱到了极点的恨。她到底还是爱爸爸,他回来了,还是收留他,跟他过日子,妈妈是怕这个家散了,怕天星没爸爸”(《穆斯林的葬礼》第700页)。

君璧的悲剧,从外因来看,可以说是由于不同世界观、价值观的家人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和理解所造成。从君璧自身的内因方面来看,她的性格以及阅历使她不善于表达,也不知道怎样去表达,向谁表达,只懂得承受。她承受了太多生活压力,太多苦难的煎熬,而在生活中并没有一个为她缓解和开导的倾诉对象,她只有把自己的信任托付于并不存在的神灵和不具现实意义的宗教信仰。她的孤独,是因为她性格中的固执;她几近疯狂的戕害无辜的后代,是因为她在长期的承受之后选择了近乎于报复的暴发性行为。而造成世界观、价值观不同的原因,正是君璧和其他人的人生经历存在着过大的差距。丈夫名噪一时后由于地位的变化和世事的磨难,少女时期的刚强与果敢却逐渐走向了冷酷无情和专横独断:在丈夫有所作为前,她和她的家庭都是作为一个下等的琢玉工匠的身份存在,在她的生命里欠缺的太多了。她深深知道现实的残酷无情,切身的体会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幸福只能由自己来抓住 。人总是很恐惧自己丢失很多东西,于是才会因为自己不能得到而耿耿于怀,对于没有的东西,就越是要狠狠的去攫取,因此就非常希望紧紧抓住一些自己能掌控的东西,给自己的心灵多一些慰藉,以求能把握住现实。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宗教也好,外部环境也好,她这样的表现绝对不是她本质使然。在情感上强大的坚持和包容面前,逻辑上再正确的叛逆都显得格外的孱弱。她做了很多,承受了很多,无人能与之相比。梁君璧的悲剧让人震撼,这不仅仅包含着无可奈何的失落,更包含着一种心有不甘的抗争。人生的颠簸让她的内心成了一个封闭的世界,只有对万能的真主才能敞开,她后半生对新月的无情冷酷、对韩子奇的自私都是从遵守穆斯林教规和自身利益出发对命运无奈的抗争。

二、韩子奇:一生中他追求成功,却在成功后颠沛流离;追求爱,得到爱之后又遗弃了他的爱情;痴迷于玉,半生心血却被全部抢走。

一个偶然的机遇让这个远途朝觐的流浪儿成为一个穆斯林玉器世家的传人,他跟随吐罗耶定四处漂泊,朝拜圣地,一次偶然的路过,他们来到了玉匠梁亦清的家里。当还是易卜拉欣的韩子奇借由梁君璧的手与其粗略的讲解见到了玉,见到了那一条漫漫的玉河,他就醉了。他把玉碗捧在手里“他在人世间走了很久很久,好像就是为了这美妙的瞬间,他感到了从没有体味过的满足、兴奋和欢乐”。于是,他毅然提出不再跟随吐罗耶定,要留下来跟随梁亦清琢玉。他成为梁亦清的徒弟,他继承了师父的善良的品格和高超技艺,但他比师傅更懂得“玉”的历史和价值,成

为一代“玉王”。在师傅“无常”后,他忍辱负重,并与师妹梁君壁成婚,共同维持家业,成为第二代“玉王”,辉煌一时。但是当战争来临,他的玉面临着毁灭的时候,为了玉,他抛下家庭,抛下一切去到国外,并在朋友帮助下再开玉展,再创了玉王的辉煌。战争蔓延,战火燃烧,在他以为一切都即将毁灭的时候,他承认了他和妻妹——梁冰玉的爱情。在地窖里面,面对着梁冰玉的饱含爱意的呼唤,他意识到了他与君璧只不过是是兄妹的情谊,他们的结合也只是在患难中的相互扶持。在他们之间,没有男女的爱情,也没有多少家庭的责任。韩子奇对冰玉倾诉,他和璧儿的婚姻是共同的命运造成的。假如没有战争,没有避难海外,这桩婚姻也许永远不会有破镜的一天。但是爱是不容蒙蔽的,小说写到:“一个活着的人,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 !诚然,他和梁君壁之间也有感情,很深的感情,“但是那是他对师傅感情的扩展和延续,我把梁君壁看成自己的亲妹妹”。韩子奇感激梁家收留他这个流浪的孤儿,并教给他手艺,一辈子也报答不完。所以,当璧儿要嫁给他时,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但是那根本不是爱情,那是在患难和彼此都寂寞时候的相互依靠和扶持。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他会和她白头到老,生儿育女,兴家立业过一辈子。“但是那不叫家庭,那只是合伙过日子”!于是韩子奇和梁冰玉在战火中结合,并且生下象征他们爱情的女儿韩新月。当他们怀揣着激动与不安,战战兢兢的回到故乡、回到家的时候,韩子奇必须得直面他的抉择了,爱情抑或是他的事业?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事业是比爱情更加具有诱惑力的。因为他们在漫长的年代里一直扮演着社会的主角,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压力都逼迫他们必须要在事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男人重视力量、能力、效率和成就。他们的自我价值是通过所获得的成就来定义的。能否实现预定的目标或完成要做的事情是他们能力的表现,男人对此非常敏感。女人则重视感情、交流、美和分享。她们的自我价值是通过感觉和相处的好坏来定义的。男女价值观的差异使得他们在爱情观上也背道而驰。爱情会使女人放弃自己的理想,却能让男人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因此自古以来,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男人们鲜少能得到社会的正眼看待,只能在文人骚客的浪漫抒情文学中占得一席之位。所以在事业和爱情的夹缝中,韩子奇挣扎着,最终仍是选择留下。一个视玉为一切的玉王,他不能放弃他的玉,也不敢再次踏出家门,虽然他口口声声后悔回来了,但却没有勇气再次离开,“韩子奇呀韩子奇,你懦弱吗?为何你一直守护在妻子的身边,却一直念念不忘远在天际近在心中的梁冰玉”。【1】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一边顺从妻子,一边悼念他的爱情,并且一直沿袭和秉承了这样的软弱与坚韧。女儿新月和藏玉便成了他的两个精神支柱,他处处表现出来的对妻子的软弱与退让,只是因为有新月和玉在支撑着他。然而女儿的早逝使他的肉体被摧垮,“顷刻之间,他神情枯槁身形憔悴”;当他视如生命的奇石美玉被“红卫兵”洗劫一空之后,“他顿时感觉透心凉,从沙发上跌落下来。声嘶力竭的叫喊”!韩子奇一生都执迷在“玉”中。没有了玉,也就没有了“玉王”,韩子奇也就没有了继续生活的意义,他的生命也走到尽头。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内心的空虚,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风浪。例如社会动乱事业挫折等就会一撅不振,乃至精神崩溃”。【2】在穆斯林世界,玉是事业的象征、国家文明的象征。玉原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玉具有美好的品性和象征意义, 自古以来被世人所喜爱。古人把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反映美德的镜子,其坚致象征智慧,圆润象征纯洁,瑕疵象征真诚,它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玉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玉寓意国家的富足,李斯在其《谏逐客疏》中,曾用“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和隋之宝”,以表示国家的殷富;玉象征高贵与权利,“玉是权力、地位的象征,是德行、信义、才华的象征,是幸福祥瑞的象征,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玉又是美丽、富贵、高尚、廉洁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征,玉和金一样,是富贵的象征。玉,还是权力的象征。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3】。“玉的精神”陶冶了他的一生,也毁了他。临死之前他才顿悟世间充满了迷惑,原来他痴迷了一生,被“玉”驱使了一生,那些“玉”不属于任何人,他同以往的爱玉人一样只不过是“玉”的暂时守护者,“玉”最终还要从他们手中流失(《穆斯林的葬礼》第704页)。韩子奇的一生比“玉魔”、师父都辉煌,也经受了更多磨难,他的顿悟是心灵冶炼的必然结果。

包容了软弱和坚韧的韩子奇是伊斯兰文化和华夏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他精明冷静,忍辱负重,有着极度的张力和忍耐、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强烈的求知欲。但同时,在他身上也体现了封建社会所特有的委曲求全、因循守旧的惰性。在忍辱负重,重振“奇珍斋”的过程中,韩子奇以独特的行为模式,曲折地表现了人的尊严、价值和人的本质力量;而与冰玉相爱的过程,则充满了感情与理智、本能与道德、现代伦理道德观与传统伦理道德观的搏斗。他既不想与冰玉分开,又不愿抛弃自己的事业;他无法摆脱伦理道德的重负,在传统道德的压迫下,他由一个“能言善

辩、顶天立地、有胆有识的男子汉,变成了“吞吞吐吐,优柔寡断,萎萎缩缩的侏儒”【4】。这是命运的悲剧,爱情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在其身上的投射。韩子奇作为韩家的一家之主、玉器梁的传人,则更多地经受着感情与理智、亲情与爱情、信仰与生活交织在一起在其心理层面上所掀起的巨大风暴。在韩子奇的心理层面,有穆斯林文化长期的心理积淀,有牢固的传统中国人的伦理观、现代文化的薰染,以及人性本身对爱的本能的渴望,这几股力量在他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在其灵魂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使他在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里心理上都处于焦灼状态,在夹缝中生存。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与积淀深厚的价值观念的劣质因素使他不敢在璧儿与冰儿之间做出果断的抉择,为自己铺就了一条悲剧性的人生道路,也造就了两代人的悲剧,使得梁冰玉半生在外漂泊,寻找在韩子奇和梁君璧那里失去的那部分人格和尊严。

三、梁冰玉 :她是一个具有女性自觉意识的女子,为追求自己的独立的个性,她义无反顾,却始终残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是新旧思想激烈冲撞的时期。新思想的倡导者们在批判封建礼教的同时,大力宣扬民主、科学思想,积极倡导个性解放和女性意识。所谓女性意识就是女性通过感知和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对客观世界和对自己的最高认识的总和。女性意识既包括人类共有的意识,也包括唯独属于自己的意识。【5】受压迫最深的女性成为了新思想倡导者们关注的焦点,女权思潮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各种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开展使男女平权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和推广,婚恋自由被五四女儿们视为做“人”的前提和基础。封建社会的男主外女主内便是对女性个性和人身的强烈禁锢,男女同是“人类”,都该努力做一个自由独立的“人”,没有什么内外的区别的。《伤逝》里借子君之口喊出了女性要求人格独立和恋爱自由的心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 梁冰玉与姐姐梁君壁共同生长在传统的穆斯林家庭,所不同的是,梁冰玉受过现代教育,入了燕京大学就读。她所受的是伊斯兰文化与华夏文化、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熏陶,是一个当作当为,敢作敢为的女子。相较而言,她身上的现代文化人格更多,也是书中第一位开始觉醒、有了“人”“女人”的生命意识的女性。她在爱情受挫,国家遭难,前路迷茫的时候,能够自己做主,长途跋涉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当奥立佛的戏言触及了她的尊严的时候,她或许是很冲动的回应,但是她对待自己的决定却是很慎重。她或许是这个穆斯林家庭中的第一个叛逆者,敢爱敢恨。当她的初恋以欺骗的方式结束,当她那段异国的爱情还没有开始就在战火中逝去,在她心里,她叩问自己“爱,这个诱惑着人而又折磨着人的字眼儿”,“就是苦难就是罪恶吗”? “哀莫大于心死”,冰玉在经历了这两场的爱情变故之后,她的心死了,直到她和她的奇哥哥点燃了隐藏已久的爱的火花。正因为冰玉的伊斯兰教的教义观念没有她的姐姐那样的虔诚和浓烈,因此,尽管穆斯林结婚时必须经过繁杂严谨的程序,尽管真主禁止两姐妹同时嫁给一个男人,但是,梁冰玉义无反顾的做了。在梁冰玉身上,我们也可看到其对女性独立人格的追求。到后来她们受到以梁君壁为代表的伊斯兰教义的阻拦的时候,在爱情与亲情的两难选择中,冰玉终于意识到:“我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既不是附属品,也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要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为此,尽管失望,尽管无奈,她毅然在失望与无奈中再次出走,离开这个所谓的家,即使这里有割舍不断的骨肉情。因为她清醒地认识到了女性的价值:“在中国,要做个女人,就只能做这样的女人,愚昧、麻木、自贱、自辱,持家的奴仆,生育的工具”。一旦看清了这点,就是她在面对自己所爱的人的退缩时,发出女性的宣言:“我是一个人,独立的人,既不是你的,更不是梁君璧的附属品,不是你们可以任意摆布的棋子!女人也有尊严,女人也有人格,女人不是男人钱袋里的钞票,可以随意取,随意花;女人不是男人身上的衣裳,想穿就穿,想脱就脱,不用了还可以存在箱子里!人格,尊严,比你的财产、珍宝、名誉、地位更贵重,我不能为了让你在这个家庭、这个社会像‘人’而不把我自己当人。”这是千百年来处于附属地位的女性觉醒后发出的宣言。梁冰玉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活着的人”,然后有了女性意识的自觉,这是现代女性独立人格的体现。所以,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出走,“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地旅行,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去寻找自己。??从今以后,将开始独立、自由的人生!”【6】她的心理路程就是女性意识自发、自觉的过程。在梁冰玉的文化心理结构中,人的意识、女性的独立意识中与觉醒并支配了她,超越了特定民族的心理意识,这是进步的体现。她用自己的爱情悲剧换得了自身的觉醒!并将这种觉醒意识留给了女儿,她告诉未来的新月,她的离开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去寻找自己,寻找独立、自由的人生。人可以失落一切,惟独不可以失落自己。她不再痛苦,十年认识了一个人,三十年懂得了人生,她觉得这是付出的岁月换取的收获,她比过去聪明一些了,她不再糊涂了。为求对自我身份的确认,梁冰玉不惜以牺牲一切做代价。只是,在

这条未知的道路上,只有她一个人在走。她所爱的韩子奇为了他的玉,他的事业,他的坚持,背弃了她;她的姐姐,她的唯一的亲人,以真主的名义,以伊斯兰的教义不容,抛弃了她;唯一的女儿,却因为韩子奇的哀求,留下了。没有月亮的晚上,走得很凄清。

梁冰玉走了,追求她的自觉自立和人格独立去了。留下了她的女儿,交付给了她的姐姐梁君壁。但是,梁冰玉仅仅是拥有了性格的自觉自立就意味着她人格的完整吗?每个人都被社会打上了一个烙印,有着自己的属性和价值。而女性则被社会和男性赋予了三种特性:妻性、母性和人性。也就是说,一个女人,除了自身在社会的“人”的属性之外,她还必须同时肩负妻子和母亲的双重责任,才能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女性。梁冰玉虽然在国外与韩子奇同居并且生下了女儿新月,但是,她们并没有具备婚姻的条件。伊斯兰教教义说:男人可以同时有几个妻子,但是真主严禁一个男人同时娶两姐妹。因此,梁冰玉和韩子奇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算作是合法的婚姻,只能算作同居,依作梁君壁的观点来看,他们没有“左瓦西”,没有证婚人,没有婚书,没有举行宗教仪式,是非法的,是“通奸”。因此,梁冰玉自然不是韩子奇的妻子,不能完成“妻性”这个社会属性。再说她的“母性”,梁冰玉为了追求人格,离开了这个家;又因为韩子奇的声泪俱下的哀求和七尺之躯的屈膝下跪,留下了新月。将新月交付给了她的姐姐、新月的大姨梁君璧抚养。当她做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刻起,她就不能再以母亲的身份照顾新月,被迫丢弃了自己做母亲的身份和资格。

如果说梁冰玉因为她的爱情而不幸,成为一个悲剧形象,那么在她离家出走寻求自己的人格独立之后,她是否就得到了她意想中的幸福呢?新月是她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是她的骨中骨肉中肉。当她冷冷的向韩子奇、向过去道别的时候,她相信自已“得到了一个自由的身子,相信她的余生是幸福的”,有新月作伴,就是最幸福的人。而最终她却没能带走新月,将新月留在韩子奇的身边,从此,“母亲的心肝将要摘下来了”。哄睡了新月,她便在煤油灯下准备自己的行装。在整理新月的东西的时候,恨不得连同自己的慈母心一起留下。如此的难以割舍,如此的支离破碎,尽管离开,又怎么会幸福呢?更因为她的离开,而间接的造成了新月的悲剧。如果当时她能够带新月一起走,那么新月就不会像是寄存在韩家一样。新月会在现实中有一个慈母,会得到一份完整的、无私的母爱,而不是在相片中寻找儿时残留的回忆,拼凑那些有关慈母的记忆碎片。在新月考大学的时候,妈妈会全力支持她的决定,而不是时冷时热的支持和若有若无的鼓励;新月恋爱了,妈妈也不会因为对方是个“卡斐儿”而阻挡。当然,新月可能依旧会生病,依旧会死,但是,带着美满的爱情和炙热的追求走向死亡,是不是更会幸福一点?三十三年后,当梁冰玉怀着对家的渴望,对新月的思念回到博雅的时候,故园已不堪回首月明中,“博雅”朱颜尽改,人世沧桑,“人没了,全都没了。想见的,不想见的,都没了”。新月的早逝,会让她心里有怎样错综复杂的感情和撕心裂肺的痛楚?她会不会也在埋怨自己当初没有坚持自己的决定将新月带走,抑或是自己没有早点回家看望新月?因为记着女儿的生日,才赶在这一天回来,却万万没有想到,生日已经变成祭日了!梁冰玉的心被揉碎了,像点点泪珠,洒落在这片土地上。

《穆斯林葬礼》中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的心灵内在的矛盾与冲突的核心因素是文明与愚昧、现代与传统、情感与理智的二难抉择。是文明让悲剧产生还是愚昧让悲剧上演?所有的一切皆由自由而抽着的灵魂所起,而所有的一切也皆因执着而虔诚的心灵所灭。在无可言辩的传统愚昧里,那根深蒂固,无以对抗的思想足以毁灭一切,也许矛盾并非此书的主题,但在本部小说中却处处隐喻了各式各样的矛盾,正如现实主义作家柳青说过的“我们不应该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因为只有反映出了生活中真实的矛盾冲突,艺术作品的生命才会有不死的根”。我想这也正是霍达创作这一作品,塑造小说人物的一个指导思路吧。

篇三:《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一口气完成了那漫长的40万字旅程,在书里的主人翁都得到应有的结局时,我的心并没有随着书的最后一页的闭合而释然。我把书在从头翻了几遍,思绪也开始烦乱,我忽然发现这本书本不是为了简简单单地向读者阐述几个回族的穆斯林之间恩爱情仇的故事,它好像在借那几个悲惨的人物向世人表达着什么,呼喊着什么。

有人说:“如果存在不吵架的恋人她们就一定如陌生人般达不到爱情的最顶峰。而最深刻的爱情却是给予对方最大极限的自由。”我也许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爱情,无法体味这话里的真谛,但是《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对韩子奇的爱却是令我感到畏惧和寒心。我也不赞成梁冰玉不顾一切的爱,为了自己的爱不惜毁了姐姐的家庭。她的爱是自私的。不要说是在思想封建的四五十年代,就算在新事物飞速发展的21世纪,这样没有限度的爱也是为人们所唾弃的。但君璧为了扞卫自己的爱而不惜扼杀儿子、女儿的真爱。为了挽回自己未能得到的爱,用母亲的身份强行安排儿女的爱情。更为了阻止丈夫对妹妹的爱而强行赶走了妹妹。但这又得到了什么,她只留住了一具没有心的躯壳,她这一辈子再也没有得到丈夫的爱。她的人生是悲惨的,为了守住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她的一生没有反抗,没有挣扎,她把因为丈夫和妹妹的背叛而产生的那份怨恨都深深埋在了心底。最后回归土地时再一并带进泥土??

而韩子奇的人生却更富戏剧化。他从一无所有的到来至两手空空地离去,霍达给了他一个回归原始的命运。他的一生虽然曾经辉煌过。但他却是懦弱的,在战争到来时为了自己的收藏,为了固守自己的那份追求不惜抛开家庭,抛开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救国救难的义务藏身于英国。他是在战争中保住了那些玉,可结果又怎样呢?他还是一无所有地孤独离世。而他的爱情却更是失败。他的背叛使两个女人生活在痛苦中。更因为他的固执,最终决定了他最爱的女儿新月无法幸福。新月如她的生母一样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她的命运是悲惨的,老天让她在人生得意时接受了突如其来的大难。在失去母亲关爱的同时还被一颗不健康的心脏牵累着,在追求爱情路上她走的坎坷又甜蜜。虽然母亲那句:“我宁愿你死也不要你跟楚雁朝在一起的话”让她的心凉到了极点,但是在她辞别人世16年后的忌日,还有个楚雁朝在她坟前拉那曲《梁祝》。还有凄美的小提琴的旋律诉说着楚雁朝对她深深的爱恋。而同此时她的生母也回来看她了。一生爱她的两个人的出现使她的结局虽悲却不惨。

相反一直说她命苦的天星实际上却是书中最苦的人。他的所爱因为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而被亲生母亲拒绝。当最亲的母亲精心策划摧毁他的幸福时他居然毫无所知。为了妹妹,为了他并不爱的淑彦的幸福,他在得知自己苦难来源后却无

法反抗。他是个老实人骨子里却并不懦弱。是时代的局限,是穆斯林的那份虔诚注定他一辈子都要活在痛苦里。他无法得到幸福,却默默地给她人制造了幸福。所有不幸的爱情都只因为一个穆斯林的身份。新月与楚雁朝是这样。如果新月不是一个穆斯林,或者楚雁朝是个穆斯林,那么梁君璧就没有借口阻止他们的交往,新月的生命也许就不会这么快结束。而如果奥力弗是个穆斯林,那么他的诚心已经感动了冰玉,他们也必将结合,奥力弗就不会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也许准确的说是不会成为穆斯林规矩的牺牲品。那么这以后一切的不幸就不会发生。再翻开书的时候注意到韩子奇的忏悔。在临终时他再也无法继续埋藏心底的秘密。那个韩子奇自己守了几十年的秘密最终曝光让梁君璧整个身心受到巨大的震撼。这个一辈子以穆斯林身份自居的老太太在晚年才得知与自己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丈夫居然不是一个穆斯林,那么她一辈子用穆斯林的规矩要求自己和家庭,她一辈子对真主安拉的朝拜又算什么呢?她用这个逼死了女儿的做法又得用什么来解释呢?

终于我发现对标题上的葬礼开始可以得到一点解释了。那不是对穆斯林的葬礼,而是对穆斯林繁乱规矩的葬礼。韩子奇用自己的一生,痛苦的一生埋葬了那些属于穆斯林的礼节。虽然在他临死之际他恳求身为穆斯林的妻子原谅,乞求真主的原谅,但这些不能删除他所走过的轨迹。这本书看完了,眼泪也跟着停了,有人说所有文字的最后都是对人生的思考,我想这句话应该是对的。那么现在我应该思考些什么呢?

爱情是不可以等待的,无论男女对爱情都有主动权,如果你发现了爱情就必须勇敢的去追求。对啊,就向新月还有梁冰玉,在她们身上没有爱的怯弱,没有时代的被动。她们算是勇敢的。


穆斯林的葬礼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31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