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新闻导语是什么

时间:2017-01-20 06:55:0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新闻的导语

新闻的导语

时间:2011-9-1 来源:铁路工程报 浏览:176

新闻的开头称作导语,导语是以简炼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它往往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

找出教材p2新闻的导语: 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死。

导语的发展

①“第一代导语”,也称六要素导语或全型导语,就是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如:

本报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跳过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纪录。(《人民日报》)

六要素导语的长处是具体、完整。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但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就像挂满手帕、裤衩到衬衣、领带一应俱全的一根晒衣绳,罗列的事实过于繁琐,行文的风格过于拖沓,故有人讥之为“晒衣绳”式导语。

②“第二代导语”,也称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即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只把五个“W”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置于导语中,只有两个或三个“W”。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如:今天下午,朱建华以他有力一跳,飞过2米38横竿,再次成为全球跳得最高的人。

③“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在“第二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的基础上,“第三代导语”与之一脉相传,把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上。

他平缓而有节奏地飞跑到最佳点,突然背向横竿凌空跃起,巨大身躯拖着收拢的双腿向前飞去,以这样优美和谐风姿跳过2米38高度。一个新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诞生了。

篇二: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

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

时间:2011-9-1 来源:铁路工程报 浏览:237

要彰显新闻价值

既然第二、三代导语都强调突出处理“部分要素”,那么我们自然会问,究竟哪此要素是需要在导语中加以突出呢?

同一新闻事件的六要素中,判断哪个最为关键和重要,并无固定和绝对的标准,有时和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的性质、观点、倾向有关,有时随整篇报道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而转移。所以,同一个新闻事件在不同的记者看来,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是一起盗窃案,有的记者会突出“WHY”——保安的玩忽职守;有的记者会突出“WHO”——窃贼竟是公安人员;也有的记者可能会突出“WHEN”——“两打”专项斗争中的一个大白天。

导语写作贵在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满概念和口号,也不能有太多人名、头衔、单位名称,否则会挤掉或冲淡重要新鲜的新闻事实。

讲究语言技巧

在决定了导语中必须包括什么内容之后,如何在一个句子中尽可能着重地表述它,这就是关于导语语言的问题题。“导语不但是个句子,更是个强调性的句子。”这意味着必须把导语构思成对想要表达的主题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和最大的吸引力。在导语写作中,最有强调性的技巧应该包括三种:

词序

和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旨趣相同,如果把关键信息一直保留到导语末尾,那就可能失去读者,所以把一条新闻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那个因素置于最前就很重要。这里我们比较两组导语的写作:

[例1]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其中还有一名曾经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

[例2] 20年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和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

我们发现,例2一下子就点出了“WHO”这个因素,引起人们对宇航员的注意,而在这里人物的特殊性正是整个消息最具新闻价值的地方。

巧用动词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本质就决定了新闻语言多用动词和动词短语。在任何句子中,动词都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通过挑选生动的、有表现力的动词,使

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为所表达的主题造成最强的冲击。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10个要求,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有效的新闻写作所选用的动词,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何事,而且还能告诉是如何发生的。优秀的记者会说拥挤的车辆“窒息了”而不是“塞满了”市中心,龙卷风“蹂躏了”而不是“破坏了”庄稼,罢工的工人“大叫大嚷地推翻了”而不是“拒绝了”对方提出的一套和解方案。

例:今天下午格林尼治时间7时中国爆炸了一枚原子弹,从而闯进了核俱乐部。(路透社北京1964年10月16日电)

这条导语的后半部分本来可以写成“从而成为又一个掌握了核技术的国家”或“从而使中国加入到核技术领先的行列中”,“成为”“加入”虽然是动词,活性却不强,而“闯”字一下子就显得形象化,动感十足。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固然动词的巧妙使用会令导语活色生香,但记者不能为获得此类效果而背离新闻事实。在寻求说明事实的动词时,新闻的真实性和用词的准确性仍是第一位的。

多用短句

用短句,这是新闻句式的重要特征。新闻界把新闻语言的简洁作为一种追求目标和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则。在《美联社写作手册》中,“简洁”作为其中专门的一条规定:“学不会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的人,不必想为美联社写作。”在具体的报道中,简洁明快的语言随处可见,而在一句话导语中最为明显。

篇三:16种常见导语诠释新闻稿的写法

16种常见导语诠释新闻稿的写法

一个有脑筋,会思考的记者,写文章的手法肯定多端,不会以一种模式、一种文章结构去套所有的稿件。而文章的写法有千万种,不论什么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都只能管仲窥豹,以见一斑。这篇文章更不破例,仅以导语的几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方式,探讨中国大陆新闻报纸文本模式的写法。

有一说一式

援用当事人原话或者描述事务场面,再加以申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例:“哎呦,集团公司出新报纸了,还不快来!”这是济宁能量物质发展集团职工在拿到《济宁能量物质发展报》刊物开始发行号的反映。

又:“三次,好!交易成功!”竞拍师一声锤响,慕绥新的防弹奔跑被以160万元的价格竞拍。

又:“女子接到大学录取报信书的第二天,妈妈却用一条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又:“古人有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汗青上明明有很多这样的人,活着时默默无闻,身后一鸣惊人。”

新闻写作要端:切忌用患上过多过滥

直击日期式

以日期为熬头陈述对象,后带主语、谓语,直接叙述。对事务本身不做涓滴重构和渲染。

用场:多用于海内部政治治大事务的描述及评述。

例:“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意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新闻写作要端:政治性文章属于“雷区”,只宜照引新华社的陈述原文,不宜品题。至多加一个“有媒体形容”或者“察看家以为”、“异史氏曰”;(《熏风窗》在这方面可算敢为天下先,但它也似乎有些滥用之嫌。)

在援用中,要注意只管即便不使其语言气势派头全盘操控自己。更要提防此类党报语言贯串其它稿件。

变型煽情式

乍一看是直击日期式导语,但外包了文学手法,酿成一种半实半虚的叙述加煽情。

用场:全民面子工程类文章,如奥运,姚明,刘翔,中国被拘留人事务。

例:“2004年6月,来自雅典的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奥运火一般的热情。”

又:“2004年10月9日,两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被绑架。在接下来的6天里,他们的生死危安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

新闻写作要端:这种文章需要写患上毫不酡颜。可以使用强调句式句式,可以让那一些热血沸腾,文风发酸无力,癖好煽情的人来操刀。但必然要用于没有涓滴争议的单纯话题。如“但愿工程”就不可。

活学活用式

以原文截取一段一部门,加进自己的叙述中,然后接直击日期式导语。 用场:逐渐“破冰”的海内部政治治生活或者曰政治科学话题,如人权,私产等。

例:“当‘掩护公民合法私有产业’写进宪法之后,2004年10月,十届人大对物权法草案再次举行了审查讨论。”

新闻写作要端:此类题材的文章,应多用前瞻性口吻。要用人类社会文化眷注冲淡些许的“官”味,多半要重视阐扬人大、政协等“橡皮图章”的作用。

至多更少式

用判破句式,先下一个界说,给某种物质以一个名分地位,再接受职务实叙述。句中可使用些夸张的文学笔法。界说中,“最”多,“更”少,有时也加个“之一”的尾巴。

用场:多用于文化、娱乐、生活范畴。

例:“《猫》,无疑是百老汇戏台上最冲动人心的篇和章之一。2003年3月28日的上海,《猫》初次在中国表演时大受接待。”

新闻写作要端:谨防夸张过度,不要充溢过多的*****、感慨号或者溢美之词,酿成一种软文。那样子做的害处是文章看起来很天真或者是很媚世化。低俗炒作,是娱乐新闻很容易犯的弊端。文章应从多个角度披露娱乐征象背后的影子、背景、撑持物的本相,激发读者反思。

刻意炒作式

从新闻事实提炼出让人觉患上意外的本质,需要出格挖掘细节或者知识。一般都是媒体“先入为主”,即先掌握了细节或者知识本身,再去刻意地套新闻事实。往往有特另外效验。

用场:特定目的,如媒体的自我炒作或者一些具有出格意义的汗青性事务。

例:“32个版,《BeiJing小伙子报》对单个人物的纪念特种刊物还起根没有过如此的‘大手笔’。”

又:“当北海市浦头县渔民张国强一口咽下这块没见过的贝肉时,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一口吃下的竟是10万元群众币!”

新闻写作要端:只要掌握了特定的细节或者知识,往里一套即可。这种写法的实质是:用知识起到冲击力的作用,可以说“曲径通幽”。但切记不要起冲击力很强的标题,让人读过标题就懂患上了内部实质意义。

民谚开路式

用当前流行的俗话、俚语开头,令人着迷,彰显媒体的民间生根意识。但后面必然要接点评。

用场:可以适当开打趣的公众性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如非典、电荒、盗版等。

例:“‘我不让你点烤鸭,你喊:‘我非点!我非点!’结果救护车把手你接走了!’一条手机短信,彰显了人们在非典病魔逼来时的讥讽心态。” 新闻写作要端:激愤式、破坏式、性欲情绪化民谣不克不及用,独一可用的只有讥讽式的。但也要慎用。有些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是“不宜接触”的,如河南人妖魔化、维族小偷、爱滋村等过度敏感和残酷的社会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拿这些个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开打趣会显患上媒体很没有社会责任感。 轻重相比较式

用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相比较之下让人面前一亮或者是被触动引发寻思的细节放在一起做导语。

用场:多用于能用两个新闻点产生强烈相比较效验的新闻事实。

例:“一个花十几元买来的柯达彩色胶卷,逼患上市委副书记下跪认错。”

又:“一场下了几个钟头的暴雨,引起了国度总理的关注。”

新闻写作要端:对细节的轻重弃取,是磨练记者察看力和文笔功夫的重要途径。不要为了寻求相比较效验而硬拉甚或者编造不相干的两个新闻点。 殿议巷谈式

用冷静的仔细看者身份,重新解读某些已被媒体炒患上贩子皆知的新热名词。

用场:已成为公众新闻热点,但争议颇多,不宜炒作和渲染的范畴。如宝马案、G7革命和国度审计署报告等。

例:“从2003年6月开始,国度审计署的报告被冠以“风暴”之名。”

新闻写作要端:这类话题往往在事务外貌下是难于移动的本相,公众也许都心知肚明。过度偏向光亮和*****的一壁,会让文章本身幼稚;而剑走“野”锋,又有愤青李承鹏之疑。因此,只能竭力中庸。《新京报》有云:要汲取党报的理性、卖力任精神与都市报的灵活快速长处。

公报私人仇恨式

用讥诮和裁决的口气,对某些掉去国度权利庇护、成为众矢之的的人和物质举行解构。

用场:那一些国度竭力显示自己要与之脱开干系的灰色范畴。如暴力拆迁、医疗药品暴利、土地和谈出让等。

例:“通过和谈出让获患上土地,一直是研发商求之不患上的工作。但从9月份儿起,这条路被堵去跟耶稣报道了,所有研发商都要通过招标‘真刀真枪’拿地了。”

新闻写作要端:千万不要把冲击对象误解为落马的贪官。牢记:只讥大款,不骂高干。赵本山的《卖拐》,在地方台播出时,台词对白“头大脖粗,不是高干,就是伙夫”;到央视播出时被改成“不是大款,就是伙夫”。这并不是胆怯,而是另有避讳。对“死老虎”肆无顾忌的语言暴力很容易使一份媒体掉去理性形象,成为小报。

追溯汗青式

用些煽情的文学语言,透出汗青的厚重。 用场:多用于汗青追溯类、文化艺术生活类文章。

例:“对老沈阳人而言,那家的白肉血肠跟中街的马家烧麦一样,都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这种记忆是奇喷鼻透骨的。”

新闻写作要端:千万不要拘泥于文物奇迹的此刻模样,应该只管即便关注汗青进程中风物的变迁、人脉的畅旺,争夺挖掘些让人愕然良久或者是回味无穷的汗青本相(如果用别史的话应申明),塑造出一个人类社会文化眷注的汗青一群人物形象。记者的文笔要灵动,选材要广泛,脑筋要开阔,切忌古板的资料照抄堆砌。不要煽情,多用冷静的口吻渲染淡淡的忧思,就像叶广芩的小说。 汗青老人不喜欢吵闹,咱们应该懂患上他的性情。一切喧嚣,一切光辉,最后都将归于沉寂。

个记者亲眼眼见发生的场景。

电影预报式

用别出机杼的文学语言和强调句式式的句子架构对某种物质举行特定角度的形容,最后予以申明。似乎《银屏导视》中对下周电影的预报。用场:民间生活范畴的几乎一切社对话题。

例:“一个风瘫在床自学多种外语的密斯。一个几代小伙子心里的奋斗楷模。一个鼓舞了十亿人的文化崇拜对象。这就是她——张海迪。”

新闻写作要端:这种文章的体裁是很广泛的,广泛患上已没有什么出格要说。

电影场景式

一开始就用强调句式的句式交代新闻要素,如时间地点,甚或者气候。好像电影剧本在事先设定场景。

用场:本用于需要渲染某种“出格”氛围的稿件,例:“大年头五。迎春灯会。密虹公园彩虹桥。天空繁星密布。这些个夸姣的字眼,谁也不会把它们和悲剧联系在一起。然而,这是无法否定的实际。”随着《南边周末》文本模式的流通,这种写法垂垂用于越来越多的稿件尤其是特稿。

新闻写作要端:这种写法,似乎记者就在现场及时采访,容易给读者一种身在其中的真实觉患上。这是其长处。但使用过度就容易给人以虚假感,不太合用于都市新闻。深度新闻尚可,但最好也只限于描述一个记者亲眼眼见发生的场景。

国人反思式

用煽情的语言尽心极力地鼓动和招呼,看似平等却隐含着一道儿坚固的玻璃天花板。有些李绅“四海无闲田,农人犹饿死”和白居易“自问是何人”的意味。

用场:都市报的民工题材、三农题材。

例:“他们用自己的血汗撑起所有城市的蓬勃根蒂根基,却遭遇了种种不公的对待。他们就是千千千万农民工兄弟。”

新闻写作要端:通过媒体以农民工口吻自诩,为农民工代言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农民工。无庸不愿说,这就是我国的实际国情。此类文章只管即便多煽情,多用前瞻性口吻,只管即便不让读者有所察觉。本相很让人尴尬。 以俗代雅式

用通俗易懂的观点,解释高深的天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范畴话题。 用场:可用于知识性重要新闻稿件。

例:用一年有几多个“蓝天”来衡量城市环境的好坏,对草民来讲,显然远比公布一大堆只有专业人士才气看懂的数字更有说服力。

新闻写作要端:有时候,导语需要承担标题所起不到的作用。如果标题和导语一脉相承,互相抢“倒金字塔熬头层”的地位,抢着让人一目了然的话,更多的就强调了视觉冲击力,难于给读者留下“这是一张卖力、科学的主流大报”


新闻导语是什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30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