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山东潍坊继续教育

时间:2017-01-20 06:52:0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规定

(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育部、教育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是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和试用期内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规定的培训周期内进行的继续教育用学分的形式给予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在职和试用期内教

师的继续教育。

第四条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采取措施,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第六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周期。

第二章 课程设置

第七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是由市教育局确定的教师在继续教育周期内必须接受教育的课程。 选修课是教师本人根据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指南》所列科目选修的课程和县市区教育局、教师任职学校经批准组织开展的教师教育课程。

第八条 各县市区教育局和教师任职学校可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开展的教师继续教育,应提前二个月向市教育局写出书面申请;市教育局所属单位组织开展的教师继续教育应提前一个月向市教育局写出书面申请;县市区教育局所属单位和教师任职学校组织开展的教师继续教育,应提前一个月向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写出书面申请,经批准进行的继续教育列入选修课内容。

第三章 学分计算

第九条继续教育周期内合格学分为36分,其中必修课10学分、选修课26学分。两类课程的学分独立计算,不能相互补充。

第十条继续教育必修课学分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内容

确定。

第十一条继续教育选修课学分是教师通过参加县及县以上教育行政部

门和教科研机构,以及任职学校组织的除必修课以外的继续教育获得的学分。

第十二条继续教育选修课学分的计算标准:

1.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原则上按10学时折合1学分;

2.市、县教育局组织的报告会、专题讲座1小时折合0.1学分,最高累计2学分;

3.参加县、市、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分别计5、8、10、12学分。多次参训者,不重复记分,只取最高层次培训记一次学分;

4.具备相应的合格学历后,继续参加国民教育系列师范类学历(学位)学习,并取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计15学分;

5.高中教师参加经市教育局批准举办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的,计12学分;

6.经县及县级以上教研机构批准立项并通过鉴定的课题研究成果的成员,分别按县、市、省、国家折合1、2、3、4学分,最高累计6学分;

7.参加县及县级以上教研机构举办的公开课、研究课、教材辅导、教材分析等教研活动的,每小时折合0.1学分,提供县及县以上教研机构的公开课、研究课、负责教材辅导、分析并写出教研报告的,分别按县、市、省、国家折合0.5、1、2、3学分。最高累计6学分;

8.承担导师带教任务的教师应与被指导教师签定带教协议,报县市区教育局备案,最高累计4学分;

9.参加编写中小学课程教材已出版或使用的,分别按学校、地方、国家折合3、6、10学分,最高累计10学分;

10.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或在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按县、市、省、国家折合0.5、1、2、3学分,最高累计4学分,出版专著的记5学分;

11.各县市区教育局和教师任职学校经批准进行的继续教育由批准机关确定学分。

12.教师任职学校组织开展的教师继续教育最高累计16学分。

第十三条 师范类毕业生试用期内应学满12学分,其中必修课6学分;非师范类毕业生试用期应学满18学分,其中必修课9学分,在完成试用期培训后,应继续参加本周期剩余年限的培训,获得相应学分。

第十四条 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而举办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不计学

分。

第四章考核与奖惩

第十五条 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工作由市县教育局和教师任职学校共同负责,教师进修院校具体组织实施,每年一次。继续教育必修课的考核由市教育局负责,

县市区教育局和教师任职学校配合;选修课的考核由县市区教育局负责,教师任职学校配合,市教育局抽查验收。

第十六条 考核方式视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确定。考核成绩合格者,获得该项学分,成绩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第十七条 需考核出勤的继续教育,缺课时数累计超过总课时的四分之一者,取消该项考核资格,该项不计学分。

第十八条 教师在培训周期内违反《潍坊市中小学教师“十不”行为规范》之一者,一次举报并查实,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课为不合格。

第十九条 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一票否决制度。

教师在培训周期内未完成规定学习内容、达不到规定学分,或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取消其下一培训周期前两年的晋级、评优、奖励、表彰、教师骨干系列评选等资格。

各中小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合格率达不到98%的,取消该校下一培训周期前两年的评优、奖励和表彰资格。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所在学校应督促其改正,并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

第二十一条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二条 经学校选拔推荐、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脱产(集中)培训对象,未经举办机关批准不参加培训的,在选修课中再加学10学分,并取消其培训资格。

第二十三条对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学分登记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及当事人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相应处分。

第五章组织管理

第二十四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领导,教师教育科协调有关单位和科室组织实施。

各县市区教育局应成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专门科室,配备专职人员。

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和教科研机构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科研、教育教学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中小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组织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第二十五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工作采取分级负责切块管理的办法进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学分由市教育局管理,选修课学分由县、校二级管理,以县为主。

第二十六条 中小学教师学分登记工作由市、县教育局和教师任职学校负责。市、县两级教育局及学校共同建立网上电子档案,根据教师培训情况进行登记。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及市、县教育系统所属的中等教育机构和职业中学的教师。

第二十八条 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解释权归市教育局。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二:2014年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2014年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一、单选题

1、(A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正式实施,我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

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D政府)主导。

3、《突发事件应对法》既授予政府充分的应急权利,又对其权利行使进行(B规范)。

4、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社会协同)。

5、应急预案的重点是(D指挥协调)。

6、应急指挥的核心是(C协调)。

7、应急预案都可以采用基于应急任务或功能的“1+4”预案编制结构,即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 (A特殊风险预案)、 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

8、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B基础)。

9、(B风险评估)是指模拟脆弱性分析的结果,评估突发事件发生时,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

10、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内容,按照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我国将突发事件分成(B4)级。

11、由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往往需要协调动用大量的社会资源来共同应对,所以我们明确提出应急管理统一由(B政府)来领导。

12、(D预防)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第一阶段。

13、应急预案以危险源评价和(A事故灾害后果)预测为依据,作为预先制定的事故控制和抢险救灾方案,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14、编制预案是要强调预案的(C预警、可行和评估)。

15、应急预案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和(B企业)预案。

16、应急预案按突发事件的类型,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A社会安全事件)预案。

17、专项预案对应急的形式、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阐述,具有较强的(C针对性)。

18、我国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是近几年来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高效率的建立起来的,其直接起因是(B2003 非典事件)带给我们的深刻经验教训。

19、所谓预警机制是指根据有关突发事件的(A预测信息 B风险评估结果),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标示预警颜色,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的机制。

20、突发事件善后机制包括(D停止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开展安抚工作、实施恢复重建计划和应急工作总结)。

二、多选题

1、危机是和平进程的断点,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国家内部或外界环 境发生变化 B形成了对基本价值的威胁 C卷入军事敌对行动的 可能性极大 D对威胁作出反应的时间有限)。

2、危机事态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层次:(B社会危机 C政治危机 D自然危机)。

3、应急管理应包含的基本任务是(A危机预警B风险认知C危险处置D危机控制)。

4、风险认知应包括(A风险理论研究 B风险知识宣传 C风险工作绩效考核 D风险应对能力培训和考评)。

5、突发事件的特点(A不确定性 B危害性 C紧迫性 D复杂性)。

6、我国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7、《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规定的主要制度:(A 预防和应急准备 B 监测和预警 C 应急处置与救援 D 事后恢复与重建)。

8、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A政府负责C社会协同 D群众参与)。

9、做好突发事件损失评估工作要把握好几个关键:(A 及时 B 全面 C客观 D民主)。

10、“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的(B机制 C体制 D法制)。

三、判断题

1、突发性事件都是不可避免且时有发生的。(错)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危机事态是一个单层次的构成现象。(错)

3、法制化可能对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各方协调不利,(错)

4、公众作为突发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其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是政府是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一个关键因素。(对)

5、一个地方政府应该有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对)

6、应急管理要做到有预测,有预警,有预案。(对)

7、应对风险只是理论课题。(错)

8、应急管理是创造性建设活动。(对)

9、危机控制就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险向危机的转化,特别是避免危机事态严重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对)

10、法制化有利于克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化倾向。(对)

11、应急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

12、公众或社会的参与可以增加政府实施应急管理的成本。(错)

13、我国目前应急管理体制具有非常完善的联动机制。(错)

14、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应急管理是一门科学。(对)

15、编制应急预案,是把应对突发事件的成功做法规范化、制度化,明确今后如何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对)

四、简答题

1、试述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联系与区别。

答: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公共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二者是往往联系在一起形成突发公共事件,突发性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2、什么是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哪几类?

答:社会安全事件是重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火灾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金融安全事件、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突发群体事件、学校安全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统称。 主要包括战争 、暴乱 、特大事故 、重大刑事案件 、重大自然灾害等

3、简述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答: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案三制”。 “一案”是指

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 “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

五、论述题

试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

答:存在的问题:

1.指挥部与同级的应急办之间的职责没有划清、关系没有理顺

2.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的权威性不足

3.一些领导小组和委员会与应急管理关联度低,部际联席会议的职责区别较大

4.各地政府应急办机构设置不一,职责规定不同,影响协调、枢纽职能的发挥

相应的对策:

1.政府应急办与议事协调机构在职能划分上要各有侧重,避免交叉,分工明确协调互补

2.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办)应当逐步完善和加强

3.应急办的设置应依托于该级政府的办公厅

4.对议事协调机构和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行分类,进一步明确应急行政管理体制的边界

篇三:2016年会计继续教育练习题

1、 我国1994年税改形成的流转税模式是增、消、资、营“四税并存、交叉征收”的模式。(正确)

2、 下列增值税计税方法和原理正确的有(A B C)

A 加法 (V+M)T′ B 减法 W-C=V+M C 扣税法 WT′-CT′=(V+M)T′

3、 营改增的一般纳税人界定标准为年应税销售额多少万元以上(500万元)

4、 营改增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A 建筑业税率从3%转换为11%B 房地产业税率从5%转换为11%

C 金融业税率从5%转换为6% D 生活服务业税率从5%转换为6%

5、 营改增的《过渡办法》对起征点的规定是月销售额3万元,年销售额36万元以下的免征增值税

(2017年12月31日前)。(正确)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营改增后房地产行业计税基本公式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B营改增后金融业计税公式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售额*税率5%-进项

C营改增后生活服务业计税公式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售额*税率5%-进项

D以上选项都不对

7、 企业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哪几种情形来判断是否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A B C D)

A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

B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料

C参与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政策制定过程

D向被投资方派出管理人员

8、 发行权益性证券过程中支付的佣金和手续费,应冲减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正确)

9、 合并方编制财务报表时,在被合并方是最终控制方以前年度从第三方收购来的情况下,应视同

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起,一直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应以被合

并方的资产、负债(包括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而形成的商誉)在最终控制方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10、投资方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

11、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资产的,投资方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处理;对于未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的剩余权益性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全部或部分分类为持有待售(正确)

12、2014年准则最新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前半部分):投资方因处置部分权益性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的,在编制个别财务报表时,处置后的剩余股权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对该剩余股权视同自取得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正确)

13、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协议中未规定职工在购得住房后必须服务的年限,企业应当将该项差额直接计入出售住房当期损益(正确)

14、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正确)

15、当母公司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该母公司属于投资性主体( ABC)

当母公司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该母公司属于投资性主体:(一)该公司是以向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服务为目的,从一个或多个投资者处获取资金;(二)该公司的唯一经营目的,是通过资本增值、投资收益或两者兼有而让投资者获得回报;(三)该公司按照公允价值对几乎所有投资的业绩进行考量和评价。

16、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

17、母公司应当以(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18、投资企业与子公司之间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是(全额抵消)的

19、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也可以根据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进行编制(正确)

20、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1、对于子公司、联营或合营企业中投资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22、重大影响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并能够控制或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一些政策的制定。(错误)

23、不管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或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

24、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初始计量应当按照(账面价值)计量,合并价差应当调整(资本公积)。

25、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正确)

26、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全部或部分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的,投资方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处理,对于未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的剩余权益性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错误)

27、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差额,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28、下列关于企业在权益法核算下的描述正确的有(ABD)

A投资方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 B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投资方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额

C投资方计算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时,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应享有的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方的部分,不应当予以

D投资方与被投资单位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的有关规定属于资产减值损失的,应当全额确认

29、采用权益法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方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份额,分别确认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正确)

30、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在编制个别报表时,应当按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该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正确)

31、投资方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应当改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核算,其在丧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之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错误)

32、《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中,其他主体是指(ABCD)

A企业的子公司B合营安排(包括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

C联营企业 D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等

33、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方的控制权的,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正确)

34、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C)。

A会计法是会计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所有的会计行为必须遵守会计法。

B基本准则是各项会计活动的基本准则,其他准则的制定必须依据基本准则,同时又为具体准则以外的会计事项的规范提供依据。

C具体准则是明确对具体的会计交易或事项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准则,共有31项具体准则。 D应用指南是对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如何应用进行具体的明确,主要是明确如何进行会计记录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5、会计期间分为(CD)。

A月度 B季度 C中期 D年度

36、下列不符合资产定义的是(D)。

A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B企业拥有该资源的所有权

C未来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D未来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7、下列属于非流动资产的是(C)。

A交易性金融资产B应收票据

C工程物资D存货

38、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达到可销售或可使用状态需要支付的费用。(正确)

39、财务会计报告的服务对象有(ABD)。

A投资者B债权人C内部管理D政府及相关部门

40、合营安排,是指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

41、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有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所有参与方)同意后才能决策。

42、(共同经营)是指合营方享有该安排相关资产且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的合营安排。

43、仅享有保护性权利的参与方不享有共同控制。(A)

44、合营方对合营安排提供债务担保即将其视为合营方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错误)

45、相关事实和情况变化导致合营方在合营安排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发生变化的,合营方应


山东潍坊继续教育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29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