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题

时间:2017-01-19 05:54:4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阿长与山海经》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6课 阿长与《山海经》

(一)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

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

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

而她进来,又将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

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

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

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

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

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

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

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

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1.给加点字注音。

规矩()惶急( ) 辟头( ) 磨难( ) ....

2.选文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 “我”对这些规矩的态度怎样?

3.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意是什么?

4.文段详写长妈妈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从文中找出写长妈妈动作的几个

动词和有代表性的语言。

动词: 语言: 阿长的心情:

作用是:

(二)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

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

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

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 )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

3.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 (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

性格特征?

7.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

8.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

9.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10.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1.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2.在⑤段的划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1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14.简要说说第①段和第⑤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15.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17.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

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18.本语段所属的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我们学过

的 等课文也是选自该集子。(2分)

19.“太过于念念不忘”的心情衬托出阿长的,“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可见“我”认为阿长 ,“高兴地说道”这个 描写则写

出了阿长能对“我”有所帮助的 心情,“三哼经”说明阿

长 ,表现她对“我”的关心,“ ”表现出

“我”的无限欢悦之情,“敬意”确乎因 而生;加横线的句子是 句,充分肯定了阿长之长。(4分)

20.

联系全文看,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7课背影

(一)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

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

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

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

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

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

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

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4.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7.文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其用意是什么?

(二)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

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a )到铁..

道边,慢慢( b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c )过铁道,要( d )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e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f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g ),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

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

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

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蹒跚 ..

2. 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 ;第二

次 。

4.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意蕴丰富的背影,

既集中表现了_______ ___,又可以看出父亲的______________心情抑郁。

5.《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

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

6.概括本段内容。

7.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8.选文用哪几种描写方法来写父亲的背影?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什么?这位父亲给你

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分)

9.品味语言。(4分)

(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画浪线的句子(1)的正确含义是()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

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

11.画浪线的句子(2)正确的含义是( )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

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12.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

什么?

13.文中多次写“我那是”的“聪明”,其用意是什么?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

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14.文中描写父亲步履不便的一个词语是,与它照应的一个词

是 。

15.作者细致描写父亲步履和动作艰难的目的是

16.写出这段话的记叙要素:

人物,地点 ,

事情的经过,结果 。

17.“我赶紧拭干了泪”,其原因是什么?

18.“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9.这段话着重描写父亲哪一特征?描写这一特征的原因有哪些?

20. 文中?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和?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分别属于 描写和 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 和 。

21.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B.父亲身躯肥胖,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

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C.因为儿子在家经常看见父亲的背影,所以等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买橘子时,产生离情

别绪,儿子舍不得父亲离开。

篇二:阿长与山海经阅读题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题

一、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惧惮() 粗拙() 哀悼()震悚( )

chuāng()疤孤shuāng( )jié()问 pī( ) 雳渴mù()

2、本文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二、题目讲析: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二

一、课内精读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8.当阿长问《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

9.阿长为“我”买来“三哼经”时,“我”有何反应?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10.“三哼经”是阿长对《山海经》的称呼,这与文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11.作者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12.作者写“我还很记得”阿长带书回来的情形,又反复写书的内容,这有何用意?

1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同步练习三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1);(2);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又是:(3);

(4);(5)。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

2.“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4.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别人不肯做”中“别人”指。

6.“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在内。”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7.概括选文中“我”对阿长思想感情的变化?《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一参考答案

一、1、wù dān zhuō dào sǒng疮孀诘霹慕 2、《朝花夕拾》,周树人,《狂人日记》二、①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一石三鸟,既交代了重点的人物也交代了重点的事情,还暗示了长妈妈为“我”买来有画儿的《山海经》一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②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同忆,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祝福、祈祷之情。 (答出4种感情中的一种也算对)三、1、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2、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 3、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同步练习二参考答案

8.“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表现了我对不是学者的阿长的轻视。

9.“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太出人意料。令“我”十分震惊。 lO.她并非学者。

11.她的“神力”在于她愿意做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在于她愿意使“我”开心的事,在于她对“我”的关爱。

12.写出了当时的情形十分难忘,突出了这书给“我”带来的有益的影响。

13.因为这四本书虽然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同步练习三参考答案

一、(1)我一定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2)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3)常常对我讲“长毛”。(4)不料她还有这样(脱下裤子,站在城墙上,外面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神力。(5)给我买来《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二、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比喻。2.因为“别人不肯做??她却能够做成功”,所以对她产生新的敬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3.朴实,善良,关爱孩子。4.抒情抒发了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之情。5.远房叔祖和家里除阿长以外的人。6.列举省略

7.由鄙视到敬意。

篇三:阿长与山海经习题附答案

三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1.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

①“切切察察“的毛病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摆“大”字 ④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⑤讲“长毛”的故事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重点写了为“我”买《山海经》

2. 为什么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

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课文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所以,这个题目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3. 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为什么此前此后反倒写了不少?

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想像她怎样到处打听,想像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像她操了多少心,在想像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

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为的是写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籍的,怎么会渴慕《山海经》的,接着写为什么求之而不可得,又是怎样的念念不忘,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在阿长买来《山海经》之后,写“我”的震悚的心情,写如获至宝的心情,写此后搜集的图书,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怎样令人尊敬而又感激,阿长的热心对“我”的成长有怎样的意义。

4.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5.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6.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7. 鲁迅怎样描写阿长?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试举一例

作者描写阿长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①文中反复描写阿长的睡相,那是静态描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大”字,好就好在这个“大”字的比喻,单说“伸开两脚两手”,还不清楚,打个比方,怎么个伸法就一清二楚。可见描写一种状态,有时打个比方,就很传神。

8. 阿长买山海经过程200字

街上是人山人海,可惜热心肠的不多。几经碰灰,终于觅到了一家书店,遂进。“老板,有没有卖啥三啥经的?”阿长一边寻看着书架,一边探问道。

“这里有《诗经》《佛经》《财经》《三字经》等等,不知你指的是哪本?”伙计笑道。“哦,你把那本《三字经》拿来我看看。”阿长满怀希望,接过伙计递过来的书,大略一翻,并没有什么哥儿所说的鬼呀魂呀之类的插图,不觉有点失落。

“请问有没有那种插图的《三字经》?”阿长递回了书,又朝书架扫了几眼。店伙计一愣,笑问道:“嗐?!有意思了,什么插图?”

阿长仰起头想了片刻。

“好像是什么鬼呀魂呀之类奇怪的东西。”

“你说的不会是《聊斋志异》吧!”店伙计有点不耐烦,掂起掸子四处拍了拍。“不,一定不是,好像是什么经的!”阿长果断地回答。

“没有。”伙计板起了面孔,不听她多一句话,便下了逐客令。

阿长挺委屈地走出店门,四下望了望,失望地往回走。

“怎么办,怎么办?” 她暗自思忖着,不觉踱到了一个书摊前,眼前一亮。“有没有画着奇怪动物的三什么经?”阿长俯下身子。

“有啊有啊!呃??瞧!”小贩兴奋地从书堆中淘出了四个小本,掂着一角在空中晃了晃。

阿长拿过一个小本,翻开来直起身子,忽而十分欢喜的样子。

小贩看了她一眼,乐呵呵地说:“这真是一本好书,小时候不知翻了多少遍了,上面还有狮身人面像呢!四本《山海经》,八十文。”

阿长想都没想,数出了八十文递给他,接过那四本小书,用布包好,飞也似地跑去叫哥儿去了

29. 为什么说“仁厚黑暗的地母”?

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鲁迅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魂灵得以永安。

10. 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11.本文若是想表达对阿长的赞美,为何开头写她的诸多不好之处

本文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情节曲折动人,在鲜明对比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利于表达作者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题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22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