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海龙囤图片

时间:2017-01-18 06:19:0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及其突出普遍价值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及其突出普遍价值研究 作者:吴孟珊

来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年第01期

作者简介:吴孟珊(1988-),女,天津人,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2011级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地理与遗产学; 但文红(1967-),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留法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化地理与乡村地理; 李 瑞(1984-),男,贵州贵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2011级人文地理学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与旅游发展。

摘 要: 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于2012年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遵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标准,阐释遵义海龙囤土司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研究工作。从遵义海龙囤的历史沿革着手,以完整性与真实性为重点,厘清重要历史事件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对比借鉴国内外同类型遗产,凝练出遵义海龙囤的突出普遍价值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ii、iii、iv、vi,为国内外同类型遗产价值分析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普遍价值; 海龙囤遗址; 贵州遵义

中图分类号: G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21X(2014)01-0111-07

遵义海龙囤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西北30公里处的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囤村龙岩山上。它始建于南宋时期,为防御蒙元侵略,由播州安抚使杨文倡议,当时播州、思州军民共同建筑的国家重点军事防御工程,后经元、明历代播州杨氏土司建设完善,形成完整的山地城堡攻防体系,是迄今保存完整的中国中世纪山地军事古城堡。2001年海龙囤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有关海龙囤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杨氏源流[1-3]、平播战争[4-8]、播州改土归流[9-10],以及海龙囤古城堡的建造特点[11-13]与考古文化[14-16]等方面,从海龙囤的历史渊源、政策演变、建筑特征等角度,为海龙囤遗址价值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较完备的理论文献。2012年,经多方共同努力,遵义海龙囤遗址与湖北省咸丰县唐崖土司遗址、鹤峰县容美土司遗址、湖南省永顺县老司城遗址,联合申报土司遗址,并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作为中世纪中国山地军事古城堡的杰出代表,从文化遗产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对其突出普遍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对其现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可为国内外同类型遗址价值的理论透视提供较好的参考案例。因此,本文在充分查阅文献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遵义海龙囤的历史沿革着手,以完整性与

篇二:遵义海龙囤与播州杨姓源流

遵义海龙囤与播州杨姓源流

海龙囤景区

海龙囤位于遵义市北30公里的遵义县高坪区太平乡白沙村。海龙囤众山簇拥,峡谷幽深,龙岩山高耸入云,峡谷中有白沙水,方圆约5公里,四周有铜柱关、铁柱关、飞龙关、飞风关、朝天关、飞虎关、万安关、西关、云凤楼,以及水牢、金

库、银库、火药池、绣花楼、校场坝、采石场等遗址。海龙囤

孤峰入云,四面陡峭,山后一线窄径是唯一通道,山下湘水环流,群峰簇拥,壁垒森严,完全是一派军事要塞的形式。海龙囤是播州土司杨应龙的祖先利用地形修建的土司城堡,是贵州境内目前仅见的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遗址,也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海龙屯又称龙岩囤,系龙岩山主峰,海拔1500米,孤峰挺

立,左邻娄山关,右靠金鼎山,群山簇拥,四面陡峭,唯山后仄径一线可攀行。此囤为土司杨氏统治播州的最后一个据点。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杨氏始祖杨端击败入据南诏,从此世领播州。唐宋朝廷鞭长莫及,元朝正式推行土司制度设播州宣慰使,杨氏子孙世袭。传至29代孙杨应龙,在海龙囤“设险以守其国”。方圆5公里的囤上,建有土城、月城三重,演兵场、养马场等分布其间,楼台亭阁,鳞次栉比。囤前设铜柱、铁柱等9关,重兵把守,沿囤边缘筑有城墙,俨然要塞。明万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杨应龙举兵入川,反叛朝廷。明廷震惊,随即调集8省共24万兵力分道进剿,万时114天,于次处6月攻破海龙囤,杨应龙与其妾自焚身亡,史称“平播之役”。统治播州724年的杨氏家族覆灭,播州土司制度也随之结束。如今,海龙囤上遗迹众多,有的完好无损,有的依稀可辨,几百年来,直为好古者凭吊。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政权初建,为“设险以守其国”、并作“保固之根本”,于州治西北15公里之“龙岩山”建“龙岩囤”,平时练兵,战时作行政、军事中心。南宋末年,为防“元兵”来犯,扩建加固,增修“养马城”“养鸡城”等形成体系,又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形成纵深防御系统。明朝时又重修。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

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战争初期,北面川军3000人在娄山关全部被歼、片甲不留,南面的乌江之战,消灭联军3万人马。相持两月,播州各地关隘相继失守,杨应龙只好带领1.7万人马退守海龙囤,各路官军围而攻之。由于守军有天险可凭,有积储足恃,有悍勇苗兵可用,囤下河谷中官兵死伤颇众。几经努力,苦战114天,官军终于爬上“后关”,攻占了这座“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斩级22687颗”,“招降播民一十二万”。“龙岩囤”被焚毁,后又被易名曰“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海龙囤群山环峙、孤峰挺立,形如细颈葫芦,北、东、南

三面临湘江河之主源“白沙水”,全是绝壁;后为一蒂,仅羊肠小道通到“白云台”、“金鼎山”一带的深山大箐。当初杨氏于囤东侧山

篇三:领先世界千年:中国古代十大超级工程

领先世界千年:中国古代十大超级工程

领先世界2000多年的工程,也就数:秦朝“铁路”,万里长城......

10.亚洲最宽的人工护城河--襄阳护城河

天下护城河,以襄阳护城河宽度为最。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襄阳护城河的平均宽度就超过了180米,最宽处达到250余米,也正因为有护城河的庇护,襄阳城声名显赫,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

襄阳,位居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视襄阳为“恢复中原之基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襄阳护城河

9.世界最早的铁路系统——秦朝轨路

两千年来,我们一直认为秦始皇帝的车同轨是指的车辙宽度相同,但是,在今天河南山区里发现的秦轨路,却对这种说法提出了一个疑问

秦朝轨路

秦轨路的原理和现代铁路相似,而且还是复线的,只不过它不是用蒸气机车牵引的火车,而是用马力拉动的马车。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竟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不得不令人惊叹,我大秦始皇帝所创造的奇迹!

现代的铁路不是铁铸造的,而是辄制的铡轨,秦始皇的轨路也不是铁铸造的,而是用木材制造的。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同,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已经保存完好,不过枕木要已经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而且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但历经两千余年,今天还能够看出其大致模样。

这条轨道的路基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其上,这种枕木的材质比较软,专家认为这样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减少工程量,或单纯地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开源,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比软软的枕木可以和非常坚硬的路其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也古人极高的智慧。

8.世界年代最久且仍在使用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公元前250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都江堰

7.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6.中国历史最久的军事城堡——海龙囤遗址

海龙囤遗址位于中国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白沙村龙岩山,是中国已发现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海龙囤遗址始建于唐朝,扩建于南宋及明朝,之后焚毁于明朝。

海龙囤遗址与周围养马场、养鸡池、炮台坡、打眼岩遗址等配套完好,是一个集军事防御、杨氏行宫、军训和给养为一体的军事体系。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军事、政治、技术、工艺等,颇具价值。

自明以后,文人学士、官绅百姓游览凭吊者,络绎不绝。特别是《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囤严禁碑》,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当时军事要塞管理制度的稀有档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海龙囤遗址

5.中国最古老的灌溉系统——坎儿井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

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4.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京杭大运河

3.世界最长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性工程。长城始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

国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此前,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首次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朝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

2.世界最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两代24位皇帝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北京故宫

1.世界最大的帝王陵寝——秦始皇陵


海龙囤图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19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