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医联体

时间:2017-01-18 06:15:0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医联体模式是否应当全国推广

医联体模式是否应当全国推广--蔡江南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目前我还没有听说过一个非常成功的医联体,也许还需要接受时间的考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是否有助于解决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中的一些难题,例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增加病人的满意度和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医联体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跨越不同管理体制和部门所有制,来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组合和有效利用。例如,不同医疗机构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不同的财政预算单位等。”

记者:您怎么定义医联体这种模式?理想状态下的医联体能发挥什么作用? 蔡江南:任何一个以上医疗机构的联合都可以称为医联体。一般可以区分为实体性,或是虚体性的联合。医联体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只要符合参加者的目标和期望,都算是对参加者而言的理想状态。当然从社会角度讲,希望通过医联体有利于提高效率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有助于改进服务质量和增进病人的满意度。

记者:据您了解,中国目前试点的医联体的运行情况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

蔡江南:目前我还没有听说过一个非常成功的医联体,也许还需要接受时间的考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是否有助于解决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中的一些难题,例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增加病人的满意度和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医联体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跨越不同管理体制和部门所有制,来实现医疗资源的

最优组合和有效利用。例如,不同医疗机构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不同的财政预算单位等。

记者:怎样评价一个医联体确实有效地发挥了它的作用?若要医联体取得成功,需要哪些制度支撑?

蔡江南:这与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有关。如果希望达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和使用,资源向基层倾斜的话,我们就可以以这方面的指标来衡量。最主要的制度支撑就是打破部门所有制,实现资源的最优整合,同时落实医疗机构独立自主的法人治理结构。人事制度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医务人员只有在医联体内的不同医疗机构之前兼职、流动,才能发挥有效使用资源的作用。

记者:您在《医联体缘何不叫座》这篇文章里写到,如何保持稳定的医患联系,这是医联体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在大城市中,存在好几个医联体的情况下。那对于北京市今年将建设20家医院联合体的做法您怎么看?是否会加剧医患联系的不稳定?这个数量是否合理?依据国外的经验,人口多的大城市医联体规模是怎样的?依据什么而设立?

蔡江南:医联体的建设需要与病人如何使用医疗资源的就医行为变化结合起来。如果病人仍然到处任意就医,不受任何约束的话,医联体便无法发挥管理病人的作用。至于究竟推进的速度如何,应当发挥医疗机构本身的积极性,不要简单采取政府单刀推进、拉郎配的作法,这样往往效果不好。在国外,这主要是一种市场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当然,政府行为的效率非常高,但是只有在符合事物规律的情况下,高效率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记者:卫生部表明2013年将在全国推广医联体模式,您觉得现阶段是全国推广的一个成熟时机吗?

蔡江南: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巨大,采取全国全面推广的作法往往会违反不同地区的客观需要,效果并不理想。我个人认为,我国医疗领域内存在着大量严重问题,医联体并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以,希望依靠医联体来推动整个医改的话,并不会收到效果。只有在一些根本的机制和体制上进行改革,才能起到作用。

篇二:医联体

医联体

医联体

什么是医联体?所谓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而非一味涌向三级甲等医院。[1]1月28日,上海首个“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卢湾区签约启动,这项上海医改的重要举措能否起到应有效果,首次的探路至关重要。

首个签约成立的医联体位于卢湾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领衔,带动、整合区域内的6个一二级医疗机构,共同为医联体内的居民服务。

卢湾区医疗联合体共由7家医疗机构组成:三级医院为瑞金医院,二级医院2家为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卢湾区中心医院)、卢湾区东南医院,一级医院4家为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立医联体后,社区居民可以签约在医联体内就医,也依然可以持医保卡在全市各医院就医。但是,医联体内就医的便捷性更为突出,如有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以优先享受门诊、住院的转诊通道,可在社区预约专家门诊等。

原标题[本市今年将推广“医联体”]

在昨天平谷团的讨论会上,副市长丁向阳给代表们算起了账:去年北京有5家医院试点医药分开,平均每人次患者省下了大约100元的花费,其中医保基金省下70元,个人省下30元。

首批参加医药分开试点的朝阳医院,在取消以药补医的同时,还建立了与区域内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分工合作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即北京朝阳医院集团,集团内的几家医院之间实现了检查结果互认,双向转诊畅通,床位资源统筹使用,以缓解大医院住院难的现况。同时,友谊医院、世纪坛医院也正在试点“医联体”。丁向阳表示,这种模式今年将会继续在北京各大医院推广。

此前,市人力社保局曾透露,目前本市正在进行调研,计划完善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大病的补充医疗办法,解决重大疾病参保人员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内医疗费用负担重的问题。对此,丁向阳表示,这种补充医疗保险将引入商业保险模式,以纳入病种为前提,再根据费用不同,制定相应的报销比例。患有相应病种的参保人员可以先通过基本医疗保险进行一次报销,再通过商业险进行二次报销,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负担。

本报曾经发起的“让出生命通道”的大讨论也再次成为会上代表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丁向阳表示,北京的急救效率必须提高,目前北京120、999均已配备了急救摩托车,但普及意识还不够,今后还要加强急救员的培训,让急救车辆的驾驶员也具备急救技能,甚至可以使用电动自行车,灵活快速地赶往目标地点。同时还要在社区培养家庭急救员,在急救车辆没有到达现场的时候,社区居民可以呼叫社区服务站,派出邻近的家庭急救员进行临时处置,等待急救车的到来。

医联体 分解“看病难”“看病贵”(附照片)

?

?

? 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2012年09月19日07:27来源:文汇报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

本报记者 唐闻佳

2011年3月,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所谓医疗联合,简单地说,即包括瑞金医院、2家二级医院(东南医院、卢湾区中心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7家医院,今后将依照医联体的运行机制,将区域内各级医院的医疗功能调整得更合理,把医疗分层服务运行得更到位。

9月13日,瑞金-卢湾医联体协调会在黄浦区政府举行,除了区内相关办公室、区卫生局,到会的还有原卢湾所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瑞金医院门诊、对外合作等部门负责人。

这是一次低调、小规模的内部协调会,也是医联体正式与居民签约前的最后一次多部门协调会。经过一年试点签约,这个沪上首个区域医联体将在9月下旬与居民正式签约。记者日前走访瑞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探究竟,看看医联体是如何回应“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

社区医检,三级医院专家“审定”

记者在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到龚晓勇医师时,他正在放射间的电脑上“读片”。这个被称为“DR”的系统,很快将与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原卢湾区中心医院)的放射科连通。今后,龚晓

勇这里拍摄的片子,会立刻传送到卢湾分院的放射科,待专家“复核审定”,将结果回复龚晓勇。这一切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实现,平均30分钟可以得到回复结果。

2011年3月,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所谓医疗联合,简单地说,包括瑞金医院、2家二级医院(东南医院、卢湾区中心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7家医院,今后将依照医联体的运行机制,将区域内各级医院的医疗功能调整得更合理,把医疗分层服务运行得更到位。但医联体到底是做什么的?龚晓勇的工作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窥见医联体的一些作为与实惠。龚晓勇工作中有一道“远程发片”程序,基于的正是瑞金-卢湾医联体内统一建立的“放射诊断中心”。该中心将设在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预计到今年年底,医联体内的所有医学检查都将汇总到这个平台“复核审定”才出结果。龚晓勇说,为了达成摄片质量、摄片要求等方面的统一,他还专门去卢湾分院接受了两个月的培训。

“社区医生接触的病种是有限的,让三级医院专家审核读片结果,无疑能提高医疗质量。而更重要的意义是,今后医联体内将实现"检查互认",这不仅避免了重复检查,也节约了医疗资源,是老百姓、医院都愿意看到的结果。”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虹霞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医联体内还在就“检验检查中心”进行最后的调研与实验室认证。这两大医学检查中心的建成,意味着瑞金-卢湾医联体内医疗机构的检查质量将确保一致。

光缆连通,打破医院“信息孤岛”

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大约在两年前,瑞金医院地下光缆铺设工作悄然铺开。要搭建医联体,就要打破医院间原本的“信息孤岛”状态,而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连通的基础。

在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上半年已完成LIS系统(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PACS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全部接入。这是瑞金-卢湾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标准配置”,意味着各级医院已实现电子病历、电子检查报告、电子处方等病人医疗信息电子化,实现医疗机构共享。

一个可预见的就医场景是:病人去瑞金医院就诊,医生可以调阅他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内建立的健康档案、慢性病病史、就诊记录等;反之,居民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生可以调阅他在其他二三级医院做过的检查报告,等等。

信息化建设推进,为未来实现更多层次的医疗资源共享提供可能。“这好比建设统一的高速公路,未来只要建设不同匝道,接上接口就能打通支路,实现新应用。”瑞金医院副院长、瑞金-卢湾医联体副总监胡翊群教授告诉记者。

社区医生,去瑞金医院脱产轮转

医联体为何而建,“分级医疗”是绕不开的目标。在医学界、社会保障部门等看来,分级医疗的益处已经毋庸置疑,表面上它有望改进各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顽疾,更深层来说,它将最大程度地节约医疗资源、医疗费用等。听来“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推行却并不容易。

徐虹霞向记者介绍,在全新的医联体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位更明确:以家庭医生为抓手,实现对居民的全程健康维护,从出生到死亡,包括孕产妇时期新生儿、产后访视、入学体检、成人后疾病筛查、老年期康复与护理、临终关怀等。这对社区家庭医生要求很高,也意味着医联体内对家庭医生有巨大的缺口。

几乎与医联体启动同时,瑞金医院索性开始了对医联体内社区医生的统一培训。“走进家庭的医生,就叫家庭医生么?真正的家庭医生要接受规范化的全科医生培训,这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守门人,才不至于病人患"小病"也跑到三级医院。”尽管身处三级医院,胡翊群深悉,家庭医生的质量关系医联体全局。“要真正实现分级医疗,前提是组建一支高质量的社区全科医生,或者说家庭医生队伍。”

这是一次不亚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计划,社区医生进入瑞金医院各科轮转,两年全脱产。“与应届生不同,这些医生更会带着社区的需求去学习,他们明白社区老百姓的感受、社区的病种特点。”徐虹霞认为“守门人”的角色定位在赋予社区重责的同时,也为社区医疗机构设置了更为明晰的发展方向,提升社区医疗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签约居民,医联体内优先就诊

9月下旬,医联体与居民的签约仪式将在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启动。记者从医联体内部获悉,首轮放出的签约数量有限,并不追求签约数量。“不要草草签约,要做到签约一个,做实一个。”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联体内部的考量是,不要让签约数量悬浮在半空中,这样医联体目标难以落地。

谨慎、务实的态度基于对现实困难的认识。“无序就医”、“小病大治”等医疗现状,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排队长、医疗资源紧张、医疗资源浪费等情况。但,若要老百姓做到“小病在社区、重病急病去瑞金”,也并非朝夕间能达成。

与医联体签约秉承“软签约”的特点,居民可以去医联体指定医院看病,也可以自由选择医联体外本市其他医院就医。“我们不能做减法,只能做加法,增加惠民措施,让老百姓尝到有序就医的甜头。”相关负责人透露,具体的“甜头”包括

每天瑞金医院的每个专家给每个社区预留一个专家号。以400名瑞金医院专家计,按一个专家半天放20个号计算,每天有4个号分别预留给医联体内的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瑞金医院专家定期下社区会诊和强化培训,社区会将疑难杂症搜集起来让专家集中会诊,社区医生参与学习,遇到重症患者,可以及时转诊到瑞金医院和卢湾分院。

如需大型检查,签约居民可以优先去瑞金医院或卢湾分院接受检查。

病人在瑞金医院和卢湾分院接受手术后,如有必要可以转到医联体内二级康复医院或社区卫生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社区会优先安排床位??

在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是大方向。记者从医联体内部获悉,在此次签约运行一段时间后,再讨论第二批签约规模。“这要看医院的接受程度。尤其是瑞金医院,除了签约病人,还有大部分医联体外的老百姓,甚至外地病人,能拿出那么多优惠资源给社区,并不容易,需要勇气;而其他医疗机构配合,比如转型为康复医院,意味着医院要整体转型,相关科室的归并取消后,人员要流动到医联体内的其他医院。”

篇三:医院医联体上半年工作总结

医疗服务联合体半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自X年X月X日联合体工作正式启动,XXX医院第一批专家XXX正式入驻我院。X月X日市XXX第二批专家XXX入驻我院,为期半年,承担我院工作日的门诊工作、病区查房、会诊等工作,参与住院的脑梗死、眩晕综合症以及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诊疗方案的指导,同时对我院临床医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诊治以及头颅CT等影响学读片等。

(二)依托XXX医院神经内科的先进技术,我院脑病科于正式成立,设立脑病病区和脑病门诊,是医院的重点发展学科。

(三)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选派科室业务骨干赴XXX医院神经内科进行系统性培训,现在我院脑病科除能开展神经内科常见病外,还能开展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脑出血的微创血肿清除术,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突显中医特色优势,全方位开展脑病治疗。

二、宣传工作

我院在XXX电视台、XXX报等媒体和医院大厅展板上做了大量的宣传,大大的提升了群众及病患对医疗联合体这一新的医疗政策的知晓率,同时也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了我院的脑血管病(脑病)的专科特色优势,使得咨询和就诊患者络绎不绝。

三、下一步工作

(一)继续派出专业技术骨干赴市中心医院学习进修;

(二)进一步与上级医院建立完善的双向转诊、会诊查房机制。

XXX医院

X年X月X日


医联体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517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