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喀秋莎火箭炮

时间:2017-01-11 07:21:4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喀秋莎朗诵稿

女:

一九四一年七月的苏联

除了杀戮与被杀戮,没有新闻

德国人从并不遥远的西方,席卷而来 向那些不肯退却或者不被允许退却的俄国人 跳起了死亡之舞

白俄罗斯仅仅一个月内就被彻底吞噬了 乌克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

堆积着一望无际的尸体

即便是小麦成熟的香味也不足以遮住尸体腐烂的恶臭

男:我的喀秋莎,这是离开你的整整第十天了(轻声) 铁路被德国人炸毁了

我们所有人只能步行

还记得下过雪的白桦林吗?

女:

在战争中,女人也不能置身战争之外

每一件御寒的军衣

都缝着密密的针脚

因为他们知道

穿上这些衣服的战士中就有他们的儿子、爱人

男:

前线似乎永远缺少战士

去的人没有回来

可是去了一批又一批,还是不够

看样子,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德国人的脚步了 除了,我们的生命

离开你的,第三十五天(轻声)

女:

苏维埃进行着决死的斗争

近卫第三步兵师完成在莫斯科的集合

并在一个黄昏开赴前线

莫斯科一所工艺学校的女学生们

在送行的人群中

为那些奔赴前线的红军战士唱起了喀秋莎

男;

是啊,这是梨花开放的季节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喀秋莎,我的爱人

这是多么美的名字啊!

喀秋莎,这是离开你的第四十五天了

女:

喀秋莎的歌声伴着隆隆的战争硝烟

顺着战壕一路飞扬

几天后,第聂伯河战役彻底打响

坚守阵地的红军战士无一生还

男:

硝烟散了

在清理战场时

一本已经浸透了鲜血的日记本

被人小心翼翼的拾起

透过暗红色干枯的血液

这些字母显得格外清晰

第一页上写着,致喀秋莎,我的爱人

卫国战争后期

一种威力强大的火箭炮投入到了战场

上面印着共产国际的缩写字母:K

战士们给这个能带给德国人恐惧的武器 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喀秋莎

那正是一个梨花盛开的季节

行进中许多部队齐声唱起了喀秋莎

而为这歌声伴奏的是两千多门喀秋莎火箭炮的怒吼

女:

战争结束了

而那首喀秋莎,永远的流传了下来

篇二:震惊!二战中最具影响力的10大武器装备

震惊!二战中最具影响力的10大武器装备

下面这10种武器装备是大型装备,并非单兵武器。而且这10种武器可能也不是当时最厉害的,科技最尖端的。这里是选出10种最具有影响力的武器,如果你认为还有别的,可以补充。(排名不分先后)

希金斯登陆艇

吹响二战欧洲战场的反攻号角是诺曼底登陆战,这是欧洲战场非常重要的战役。而在诺曼底登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登陆艇——希金斯登陆艇。希金斯登陆艇有多重要呢?

从艾森豪威尔将军对希金斯登陆艇的发明者安德鲁·希金斯的评价中你可以看出,他说安德鲁·希金斯是“为我们赢得战争的人”。那时候钢材缺乏,希金斯登陆艇是用菲律宾桃花心木做的,登陆成功后登陆艇拆成木板还可以用于其他方面,真是很贴心有没有!

M4谢尔曼坦克

M4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开发、制造的坦克。这是一辆多类形式的坦克,于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并且用途广泛。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中M4谢尔曼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航空母舰

别说在二战时期,即使现在航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航母毕竟是远洋军事的一种象征。二战中航母首度被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太平洋战场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途岛海战中美军的航空母舰编队与日本进行海上决战,对于海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T-34坦克

T-34坦克是苏联人发明的,不仅在二战中影响巨大,在整个坦克发展史上也具有

重要地位。比如,T-34带有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88毫米高射炮

88毫米高射炮是德国克虏伯公司发明的,是二战中使用最成功的火炮,没有之

一。至今人们还在津津乐道它无与伦比的反坦克能力,在当时盟军中你根本找不出一款坦克能抵挡住它一炮。88毫米高射炮射速快且威力巨大,穿甲能力很强,那些坦克的钢板在它面前就像纸片一样。

P-51野马战斗机

P-51战斗机,绰号“野马”,是二战时期美国北美航空公司研制的轻型战斗机。各方面的性能与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比较相当。P-51战斗机是美国陆军航空队在二战期间最有名的战斗机之一,对于欧洲与太平洋战区战略轰炸、护航等有重要的作用。由于P-51的赫赫战功,被人们称为“歼击机之王”。

德国U型潜艇

很多人认为德国U型潜艇就像一个幽灵一般,来无影去无踪,偷袭是它唯一的战术,因此U艇又被为“海上之狼”。二战时期德国U型潜艇在大西洋上愉快地“猎杀”盟军的船只,仅仅在1942年11月,就击沉了盟军118艘船只!

兰卡斯特轰炸机

兰卡斯特轰炸机是英国在二战期间最为重要的战略轰炸机,担负对德国城市的夜间轰炸任务。但由于兰卡斯特轰炸机自身的一些缺陷,该机伤亡也十分巨大,据统计有超过5万名飞行员伤亡。但是,前面也说了,这不是选最厉害的武器,而是选影响力大的。兰卡斯特轰炸机当时确实在战场上“忙里忙外”,十分勤奋。

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是苏联在二战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喀秋莎火箭炮的缺点是精准度较差,但它造价便宜,对于当时物质贫乏的苏联来说十分受用。

而且在实际运用中也确实给德国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为苏联人的卫国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飓风战斗机

英国的飓风战斗机在二战中可谓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光是为了掩护敦克尔克大撤退的空战中,就损失了150 架。但也正因为飓风战斗机的牺牲,才换来敦克尔克大撤退的成功,保存了盟军的有生力量。

在不列颠空战期间,飓风战斗机与德国战机展开空战,是保卫英国的最大功臣之

一。并且在二战中的各个战役中都能看到飓风战斗机的身影,也是蛮拼的!

有人可能会说怎么没有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虎式固然厉害,但它造价昂贵,在二战中普及性并不高,就像一个高冷的贵族,不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篇三:火箭弹

席亞洲:為何解放軍火箭炮打過海峽的傳說剛剛成真

2016-02-29 13:55:03

上周,土耳其在敘利亞邊境部署了仿製我國WS-1的TR-300火箭炮,有媒體稱,這能讓俄羅斯“掂量掂量”;隨後,我國新型火箭炮正式列裝第一集團軍,具備同時精確打擊多目標能力的官方消息傳出;越南也不甘寂寞,聲稱已經部署了從以色列購買的300毫米制導火箭炮,要用來“保衛”南沙。這幾條新聞讓遠端火箭炮再次成為網路議論的熱點。然而關於中國火箭炮“喪心病狂”“威力巨大”之類的說法看多了,就會覺得這顯然是有了誇大不實的成分。

土耳其TR-300火箭炮,外形上看似乎比原產WS-1“洋氣"多了,主要是因為採用了MAN公司的卡車底盤和北約三色迷彩的緣故

越南的“短程導彈”,國際市場上大概再也買不到比這更便宜的遠端精確制導火箭系統了……得等到中國推出類似的“超低配置”火箭彈吧……

2015年9月,42軍火箭炮旅發射新型遠端制導火箭彈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江湖上出現了“解放軍火箭炮可以越過臺灣海峽直接打擊台獨分子”的傳說,傳說的主角最常見的是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研製的WS系列火箭炮;後來隨著航太科技集團的另一種火箭炮A-100及後續型火箭炮宣傳力度加大,它也加入了這個傳說;再後來航太科工的SY-400火箭炮又因為外形“高大上”,成為最新一代傳說主角。

解放軍目前大量列裝的仍然是PHL-03火箭炮,由於它基本是參考蘇聯1983年服役的BM-30火箭炮研製的,所以讓看慣了國際防務展上各種天花亂墜宣傳的線民們覺得“不夠酷炫”,關於我軍要換裝新型火箭炮的傳說也就不脛而走。但不論線民們如何“不待見”這種代號“沙塵暴”的火箭炮,它依然是我軍的主力兵器。而且,最近真正實現了“一炮轟過海峽去“傳聞的,依然是裝備了新型火箭彈的PHL-03A型火箭炮。

國際上射程超過100公里的火箭炮目前已經有不少型號,然而它真正開始列裝卻是最近幾年的事。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還請大家耐心看完筆者下面這篇文章。 一次決定命運的選型

二戰中,“喀秋莎”火箭炮因為製造簡便,成為蘇軍最重要的炮兵武器。但到了上世紀60年代,蘇軍的“颶風”(BM-27)、“冰雹”(BM-21)、“月球”(蛙-7)等型號的火箭炮系統已經不再像二戰中的前輩一樣簡陋,其精度和射程都上了一個檔次,具備了更強的戰鬥力。

同時期我國的遠端火箭炮武器要落後得多,基本還停留在喀秋莎火箭炮的基礎上放大並略加改良的水準。1959年第一次開始的“遠端火箭炮大會戰”因為技術儲備不足,沒有得到什麼真正值得一提的成果。70年代初定型的71式180毫米火箭炮,射程也不過10公里,只有少量裝備部隊。

鮮為人知的71式火箭炮,從58年第一次“遠端火箭炮大會戰”開始研製,1971年才定型,採購數量極少,射程只有10公里

光看外形就知道71式和蘇聯的BM-27是不可能相提並論的

中國63式107毫米火箭炮是為遊擊戰量身定制的武器系統,甚至不必使用定向管也能發射

很長一段時間內,我軍使用的130毫米火箭炮,其原理實際上和107毫米火箭炮相近,與俄制122毫米火箭炮相比,發展潛力不足

因而我國只得把火箭炮廉價簡單的特點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水準,以適應我國的國情,於是就有了火箭炮中的傳奇,63式107毫米火箭炮。

我軍裝備的真正算得上比較先進的火箭炮,可能要從81式122毫米火箭炮算起,這種仿製蘇聯“冰雹”的火箭炮發展至今,並且今後也仍將是我軍重要的師旅級火力投射手段。

但是這種火箭炮並未滿足我軍對遠端火箭炮的要求,它的射程只有20公里(後來改進的火箭射程可以達到40公里、60公里乃至更遠,不過這是後話了)。 為了對抗蘇聯滾滾的坦克洪流,此時西方國家也開始重視能夠迅速向大面積範圍內投射大量反坦克集束彈藥的火箭炮武器系統,美國的M270火箭炮在海灣戰爭中被用來打擊伊軍坦克,它的M26火箭彈每發能攜帶644發M77型雙用途子彈藥(重150公斤左右),射程35公里,在海灣戰爭中被它炸得屍橫遍野的伊拉克軍隊將其稱為“鋼雨”。

而蘇聯80年代末開始裝備的BM-30“龍捲風”比此前的220毫米“颶風”更具威力,其火箭彈射程達到了70公里。為了應對這種新裝備,美軍也裝備了降低彈頭重量,加長火箭藥柱的M26A1、A2和M31型火箭彈,射程相應提高到45公里、60公里和70公里。

蘇聯BM-30火箭炮當時在射程方面獨步天下

美制M270火箭炮則把重點放在快速大範圍投射反裝甲子彈藥、覆蓋蘇軍坦克進攻隊形方面

與上面兩種火箭炮相比,我們的83式就顯得有點落後於時代了

受到美蘇新型火箭炮的刺激,我國第一種跟得上時代潮流的遠端火箭炮WM-80也正是誕生在冷戰高峰的80年代。

這種火箭炮的身世比較坎坷,要追溯到1974年第二次“遠程火箭炮大會戰”。那次“大會戰”的成果就是83式火箭炮,這種火箭炮口徑為273毫米,火箭彈

基本性能參考了美國M26火箭彈,射程40公里,戰鬥部為集束式。不過,由於當時該型火箭炮的研製方齊齊哈爾127廠選擇了較輕型的60式履帶牽引車底盤,結果只能採用4聯裝方式,火力密度比起美國M270火箭炮的12聯裝差得遠了,最終部隊只採購了很少幾輛此型火箭炮進行試驗。

這種武器此後被我國兵工集團(北方工業集團)推向國際市場。為了滿足用戶國家的要求,要增加單車載彈量,於是該型火箭炮採用了航太科技集團所屬的泰安特種車輛製造廠生產的TA580型8*8越野卡車底盤。

亞美尼亞裝備的WM-80火箭炮,在這個國家,它屬於“戰略威懾武器”,用來與土耳其的TR-300(WS-1)“叫板”

約旦2009年購買的WM-120系統裝備有與PLZ-45自行火炮系統同源的指揮控制系統,作戰效能比亞美尼亞的同型火箭炮高得多

這種底盤可不簡單,它也是我國東風-15導彈所採用的發射車底盤。

當時,我國航太科工和航太科技集團都在研製8*8重型運載底盤,用來作為短程戰術導彈發射車的底盤。航太科工集團的萬山特車選擇仿製蘇聯MAZ-543底盤,產品代號萬山2400,它被作為東風-11導彈的運載發射車。而航太科技集團方面,則由泰安特車研製了TA580型,這種車的越野性能與MAZ-543這種“怪物”無法相提並論,但是卻足以在一般的公路和越野環境下發揮作用,而價格則只有前者的幾分之一。(後來泰安特車也引進了MAZ-543的製造技術,不過這是很多年後的事情了)

有意思的是,這種發射車價格的差距甚至影響了當時我軍採購東風-11和15的數量,我軍一度只少量裝備東風-11,而選擇大量購買東風-15,不僅是因為今天大家傳說的東風-11當時射程無法覆蓋臺灣全島,更重要的是東風-11的底盤太貴,當時二炮部隊買不起……

話題拉回來,83式火箭炮(也稱WM-40)在被搬上TA580底盤後,由於底盤承載能力大幅度增加,它也終於可以採用8聯裝方式,火力密度大大提高。應用戶的要求,火箭彈射程提高了一倍,達到了80公里。不過,大幅度提高射程後的WM80火箭炮仍然屬於無控火箭,該型火箭炮與同時期的衛士-1火箭炮相比,精度要好一些,但還是達不到解放軍當時對於遠端火箭炮精度性能的要求,因此屬於外貿專用型。

這種火箭炮系統在1994年成功出口到了亞美尼亞。亞美尼亞購買了4-8輛WM-80火箭炮。這種火箭炮在該國至少服役到了2010年,當時亞美尼亞在國慶閱兵活動中展示了它。據稱,後來這種火箭炮經過改進成為WM-120型火箭炮,射程提高到120公里,並且採用了簡易的慣性制導裝置,命中精度也大大提高。

2010年,約旦也購買了WM-120型火箭炮,不過作為海灣國家,約旦比亞美尼亞出手大方得多,他們直接購買了具備完整的數位化營級指揮系統的型號。 亞美尼亞在2011年俄羅斯向阿塞拜疆提供BM-30火箭炮後,隨即宣佈將採購中

國的AR-1A火箭炮,這種火箭炮的射程達到130公里。關於它的故事,我們後面會講到。

我軍從80年代開始就尋求新型火箭炮,並對繼83式和WM-80之後出現的幾款國產火箭炮進行過對比研究。

接下來就是今天已經很著名的“火箭炮方案競爭”,參加競爭的有四個方案:四川航太科技七院的WS-1、北方工業長春彈箭所提出仿改俄制BM-30火箭炮方案(後來的PHL-03)、航太科技一院則提出在仿改BM-30火箭炮基礎上加裝更高級的慣性制導元件以實現大幅度增加射程的方案(後來的A-100),以及北方工業齊齊哈爾127廠的WM-80。

這其中,WS-1和WM-80屬於無控火箭。WM-80由於設計年代最早,精度、火力密度、射程等方面都難以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很快落選。航太科技七院的WS-1雖然射程高達100公里以上,然而精度比WM-80還差,在打靶試驗中甚至摧毀了遠離靶區的測量儀器,也沒能入圍。而航太科技的方案則是低估了將航太級別的慣性元件裝入300毫米火箭彈的難度,結果無法實現,因此射程雖然上去了,精度卻不能滿足需求,導致增加出來的射程沒有實戰意義,因此最後也沒有得到青睞。

2009年國慶閱兵式上出廠的PHL-03火箭炮是那場橫跨80-90年代的遠火大競爭中的勝利者

相比之下,蘇聯1983年開始研製的BM-30火箭炮由於採用簡單的加速度計作為慣性元件進行彈道修正,反而能以較低成本實現較好的命中精度,也適合當時我國的基礎技術水準。同時,當時國內仿製MAZ-543重型越野卡車的工作也已經成功,加上93年從俄羅斯引進BM-30火箭炮進行技術摸底,基本掃清了生產的主要障礙。2003年,在方案入選之後7年,我軍的第一種遠端火箭炮PHL-03定型,次年裝備部隊。不過,PHL-03並不是仿製BM-30火箭炮,兩者間並不能通用彈藥。

其他3種落選的方案也並沒有停止發展,而是演變成了把世界火箭炮市場攪和得天翻地覆的“中國火箭炮軍團”……

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出口型火箭炮龐大家族

在中國的外貿火箭炮家族中,宣傳上最熱鬧,改型也最多的,非航太科技七院的“衛士”系列莫屬。

至今,很多軍迷還對當年珠海航展上出現的WS-1B火箭炮射程180公里,WS-2火箭炮射程超過200公里的報導記憶猶新。這也是關於“火箭炮直接打到臺灣”說法的最初源頭。

只不過,當時的WS火箭炮由於射擊精度實在不高,空有驚人的射程,並不具備真正良好的作戰效能,解放軍在90年代那次炸爛了靶場觀測設備的測試過後就沒有動過採購的念頭了。

想像力最豐富的WS系列火箭炮的一個型號,反潛火箭炮,問你怕不怕

WS火箭反潛作戰過程示意圖

早期的WS-1火箭炮在靶場測試中直接擊中靶場觀測設備,此後解放軍對於這種射程超遠的無控火箭就沒啥興趣了

不過,對於那些重視火箭炮射程超過精度的國家,WS系列的射程是個誘人的資料,陸續有幾個國家購買了WS系列火箭炮。

土耳其是WS系列火箭的第一個買家。他們在1996年購買了5門WS-1火箭炮,此後就開始了“山寨”,製造出了TR-300型火箭炮,而且號稱通過加裝慣性導航系統把精度提高到了50米……(原裝WS-1精度為射程的1/100,也就是說100公里射程時圓概率誤差CEP為1000米左右)。

出口土耳其並被仿製的是WS-1B火箭炮,改進型射程可以達到180公里 此後,又有泰國購買了WS-1B火箭炮,並根據許可證生產,稱為DTI-1式。 另一個傳統的中國軍火買主——蘇丹在2009年後購買了WS-2,此前他們購買了WS-1B。

早期的衛士2火箭炮,採用6聯裝,口徑從302毫米增加到406毫米

衛士2火箭炮發展到後來具備了慣性+衛星制導,精度射程都大有提高,發射車也改成了較為先進的8*8底盤,不過相應地,價格也飆升上去,很多國家就消費不起了

再後來,WS系列就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航太科技集團展示了可以攻擊移動目標的、帶巡飛彈的,甚至能用來反艦、反潛的各種“衛士”火箭炮改型。

不誇張地說,航太科技七院和他們的WS系列,絕對是中國火箭炮家族中想像力最豐富的成員……

新的WS系列在市場上也已經小有斬獲,目前孟加拉、泰國都購買了WS-32火箭炮,它的射程為150公里,精度40米,而且可以採用各種商用卡車底盤,泰國還仿製了此型火箭炮,稱為DTI-1G型。此外,孟加拉據傳還訂購了WS-64反艦火箭彈,該彈採用雷達末端制導,射程高達280公里,是一種很前衛的武器。 總結一下,WS-1火箭原型作為無控火箭,在最大射程上的CEP高達1公里,基本也就能拿來轟城市、大規模部隊集結地、後勤補給中心之類的面積大而又脆弱的目標,沒有精確打擊能力。但這一系列火箭炮發展到後來成為了價格最低廉,性能也可以接受的國產最廉價遠端火箭炮,在國際市場上還是有一些客戶的。

為了迎合許多國家的需要,在WS-2口徑基礎上發展出來的WS-32就“親民”得


喀秋莎火箭炮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63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