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7-01-10 07:17:2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6年县域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联社公司业务部9月份对企业摸底调查报告 县联社: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进入L型轨道,再加上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出现了经济“三期叠加”大背景,民营实体经济出现两极分化,县域企业由于规模、生产技术、管理手段、资金运用等多方面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水平,造成悲观气氛浓厚,同时也出现了“隐形不良”和“僵尸企业”,尤其是“僵尸企业”长期占用资金等资源却难以产生效益,对我部“三个月欠息压降、利息收入和到期收回率”等各项任务产生较大影响,在社会上产生民间借贷纠纷、司法冻结、恶意逃废、联手欺诈等种种现象,对联社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产生较大障碍,同时也带来较多社会负面影响。为此,我部集中力量对我部涉及贷款的家企业进行摸底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企业各项分类情况

公司业务部月贷款余额万元,笔数笔,企业家。

按照行业分类:1、棉纺类企业贷款万元,笔数笔;2、电子科技类贷款万元,笔数笔;3、涉农加工类贷款万元,笔数笔;4、制造业及酒店其他类贷款万元,笔数笔。

按结息方式分类:1、能够按月结息的户数户,占总户数%,金额万元,占总贷款余额%;2、不能及时按月结息(使用保证金或注入资金)或长期欠息的户数户,占总户数%,金额万元,占总贷款余额%。(9月日企业欠息清册显示:欠息笔数笔,欠息金额万元,欠息

万元)

按目前摸底调查生产情况分类:1、目前正常生产家企业,贷款金额万元;2、半生产企业家,贷款金额万元;3、停产企业家,贷款金额万元,(其中停产企业涉及棉纺企业家,占企业户数%,占棉纺企业家的%,贷款金额万元,占棉纺行业贷款%。)

二、根据目前现状,我部对准县域企业分析目前成因:

1、 国家经济形势硬着陆,造成部分行业持续走弱,我县大 部分企业属于基础低附加值、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前期组建资金来源部分属于民间借贷,中期商业银行压、抽、限贷,造成资金成本进一步上升,每月生产利润不足付息(银行利息、借贷利息等),最近形势随平稳,但应收账款不断增长(坏账、死帐一般占50%以上),企业自身流资极其短缺,造成部分企业不愿或不能结息。

2、 成本逐年增大:1、大部分企业以前可以赊账购买原材料, 目前必须现金付款购买原料;2、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增长,工人工资、水电费和税费也不断增长,企业利润走窄,支出压力不堪重负;3、隐形成本也不断增大,企业前期投资购买的机器设备,由于经济增速和换代速度增速,机器购置后摊销加速。

3、 由于我县企业前期办理互保和联保的贷款较多,多数企 业根据自身利益考虑,变相逃避债务,个人和企业信誉变差,联手不结息,到期贷款债务听之任之,没有主动结息、还款意愿。一家不结息,互保、联保的企业也开始不再配合银行工作,只能贷款不能还款。

三、“僵尸企业”分类及说明

“僵尸企业”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具有“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以及绑架勒索性的特征。目前,“僵尸企业”还没有一致的认定标准。我们从“僵尸企业”的特性入手,归纳出认定标准的3个层面:企业生产经营持续不景气、融资风险高、外部依赖性强,凡符合以上3项的贷款企业,本文即将其归为“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基本情况:1、是以贷款质量差、产值利润下降、处于停歇业等为主要特征。2、是行业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制造业占比超七成。3、中小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

“僵尸企业”融资状况及影响:1、“僵尸企业”占用信贷资源却不产生对应效益,贷款质量差,信贷风险高。2、是从民间借贷看,不少企业涉足民间借贷,加剧经营困难和信贷风险。3、这些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属于限制性行业、不良贷款比例高、以贷还贷的特性明显,易形成恶性循环,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4、是从影响程度看,不利于公司部存量盘活、结构调整,易引发社会问题。

所以从僵尸企业界定和入手化解目前存在的风险是关键所在,解决这些企业对我社带来风险,也就能够平稳渡过国家“三期叠加”经济困难时期,目前界定了家企业为“僵尸企业”(附表2),涉及贷款万元。

这些企业长期欠息,无还款意愿,资产抵押他处,部分账户遭到起诉冻结,长期停产或已承包他人生产,如能及时化解这些僵尸企业,其他风险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四、公司部工作措施

公司部对企业欠息和生产不正常的现象作出多种积极措施,等待企业自主转型和国家经济形势转暖。就目前公司部应对措施:

1、 系统性风险排查和信贷资金流向管控并举。

公司部加大了对困难企业、问题企业的排查力度,加强对到期 贷款跟踪监测,提前介入、帮扶,与企业共商对策,尽可能做到风险调查无盲点。同时,主动引导信贷投向,优化客户结构,并加大对贷款资金流向的监管,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企业经营,防止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开发、股市期货,或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民间借贷等。

2、 是贷款续贷和维持授信降解信贷风险。

通过资金池的手段进行贷款到期还款化解风险,在企业贷款到 期前,公司部提前开展企业贷款手续审查、审批,根据客户还本付息能力、抵押资产期限情况,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转贷或借新还旧,逐步降解、缓释风险。

3、 是追加担保和转换债务强化还款来源。

强化第二还款来源管理,对于部分企业暂时没有现金流量,无法 压缩贷款本息的客户,各银行通过变更或追加抵质押担保、转换债务主体等方式降低贷款的整体风险。

4、 是利用利率杠杆机制和降低利率减轻企业还贷压力。 在三个月压降任务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利用抵、质押利率低于担保贷款利率,自动扣划利率优惠和账户流水存款等措施,使部分企业老板算经济账,主动按月。

5、 是资产重组和资产转让等多方式盘活不良资产。

对于确已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回收的、事实上形成了不良的“僵尸企业”贷款,公司部积极通过资产重组、资产转让、抵押拍卖等方式盘活不良资产。不断提高优质企业主动代偿或重组“僵尸企业”的意愿,把不良贷款资产转化为优质贷款资产,既降低了隐形不良贷款规模,新增贷款质量也得以保证。

新野联社公司业务部

篇二:莫让僵尸企业啃食中国经济

莫让僵尸企业啃食中国经济

《今日话题》第3343期 腾讯评论 2015-11-14出品 本期责编 李敏

【导语】继今年两次提出抓紧处置国企中存在的“僵尸”企业后,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再次明确,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僵尸”企业是什么?又为何需要处置? “僵尸”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痛点”

1、既无活力,又没前景,却“僵而不死”

所谓“僵尸”企业,简单说就是名存实亡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但企业的形式还存在。在无望恢复生气的情况下,依赖放贷者或者政府的支持而生存。“僵尸”企业占据各类资源,却不能产生与之相匹配的效益,无疑是无效投资,有拖累经济向好发展的隐患。以日本为例,日本经济自1990年代初期,迄今为止未完全摆脱经济增长低迷的状态,无不受“僵尸”企业的影响。 不妨具体谈谈怎么回事。日本投机活动带来的经济泡沫,在90年代初期破灭,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的日子变得艰难,企业当时盈利能力降低、债台高筑。本该让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倒闭,但日本政府却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以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濒危企业进行救助。此时,银行向僵尸企业贷款,使企业免于被迫裁员。但也因此,大量的僵尸企业存活了下来, 极大地削弱了经济的增长能力,使泡沫破裂后的日本丧失了极需的活力,酿成经济发展停滞的恶果。

2、在中国“僵尸”企业导致的局面也不容乐观

2008年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林婷在论文《融资与还贷视角下僵尸企业的存亡选择》中提到,2008-2011年间我国产能过剩、入不敷出的大型亏损企业数目迅速增长,然而实际依法破产清算的企业数目增长速度却远低于大型巨亏企业的增长速度。

有另一组数据,来自《半月谈》对“僵尸”企业的调查。“2014年浙江省金华市对全市企业情况进行摸底,发现近三年无所得税入库企业有1542家,占地2.57万亩;2013年,金华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制造业企业有2002家,其中还包括零税收的550家企业”。再来看通过司法途径得到的僵尸企业治理情况,“2014年1至11月,浙江全省法院通过司法处置化解银行不良资产785.26亿元,盘活企业存量资产186.58亿元,释放土地资源1.18万亩,厂房等房屋面积数639.6万平方米。”对比可知,浙江全省还有大量未处置的“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的存在,无疑也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最常被提及的是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2014年12月末,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2014年初增加2506亿元, 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上升0.25个百分点。而截止到今年的第三季度,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9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的增加,体现了僵尸企业问题日益严重。

不良贷款上升的风险,可能不足以影响银行业资金的流动性。但不良贷款上升反映了资源配置的扭曲——由于政府干预,贷款流向“僵尸”企业,而有大批优质的企业却拿不到贷款,还需要面对高额的融资成本。

当然,最令人担忧的是“僵尸”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伤害,可能使中国落入和日本一样的经济增长停滞陷阱。

“僵尸”企业的长期存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和政府合谋造成的

1、企业存在侥幸、依赖心理

诸多“僵尸”企业,尤其是国企,首要任务不是盈利,而是维持就业。有外媒报道的山西长治水泥厂的困境就很能说明问题。长治的水泥厂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整个山西省一年可以生产出三倍于2014年所需的水泥数量。然而很多企业并未关门大吉,而是变成了“僵尸”。以华泰水泥熟料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亏损的国企在政策的支持下一直维持运转,其不仅可以赊账获得煤炭供应,还能从省政府持有的母公司得到优惠贷款。但很多企业开工只是为了偿还贷款利息。而这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僵尸”企业生存得越久,积累的债务越多,它越要维持生产来尽量偿还债务。

一些企业在陷入困境时,仍然会抱有侥幸心理,总以为自己能熬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以我国目前产能过剩,多数企业亏损的钢铁行业为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5年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困局》报告,其调研的绝大多数钢铁企业,都对自己的生存能力抱有幻想,尤其是在国有钢铁企业之中,这一幻想更为常见。这一幻象的基本特征是:认为既然冬天正在来临,那么春天应该已经不会太远;盲目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熬过钢铁产业的寒冬,而竞争对手们则会在寒冬的煎熬中逐一死去。这一幻象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企业会想尽办法苟延残喘,使对手比自己先倒下。

此外,企业还缺乏对《破产法》的正确认识。律师韩传华提到,“《物权法》和新《破产法》都是2007年实施的,当时几乎每个省都会请人去讲《物权法》,但很少有主动去碰《破产法》的,认为晦气。”原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称,“我国2013年的破产案件为近2000起,而美国这个数字是100多万起。”他在“2014 年银行业发展论坛”上也提到,非常大型的企业遇到困难时,无论是债权人还是企业本身都寄希望于政府来牵头进行行政和解,一旦政府牵头重组,无论是债务人还是债权人都会形成一个共同的希望,就是希望政府多付出一点代价。但这种做法和以《破产法》为基础走法律程序有很大不同。

2、政府为了维稳和政绩需要

一旦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会上升,税收会减少,这是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而通过阻止企业破产,官员仍可维持经济繁荣、税收稳定的假象。特别是国企,如果出现亏损,政府会不遗余力地进行“输血式”救助。林婷在论文《融资与还贷视角下僵尸企业的存亡选择》中提到,通过对武汉、 厦门、 泉州三地的各级支行工作人员的调研,发现在实际经济生活中, 政府救助僵尸企业并向银行施加放贷压力的情况并不少见。而银行在政府背书的情况下,认为僵尸企业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会继续放贷。

政府在治理国有“僵尸”企业上,也有另外一种方式,即尽快找其他企业来接手。这样政府既可以挽回些损失,“僵尸”企业也有望改善。但随着“僵尸”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巨额债务很难吸引投资者。

一味“输血”,不考虑“造血”能力,“救企”很难奏效

“僵尸”企业不是国内特有的,国外也有“僵尸”企业的存在,且有时政府也会出手相助。以美国政府对通用汽车的救助为例。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前,通用汽车就已经连续三年亏损,金融危机更是让通用汽车雪上加霜。 为避免整个汽车产业的崩溃,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不良资产救助计划”,开始向通用、克莱斯勒和包括美国国际集团在内的多家大型金融机构注资。其中,美国政府以495亿美元援助贷款获得通用汽车公司9.12亿股,持股比例相当于60.8%。

救助方案原本争议不断,被认为是“拿纳税人的钱冒险”。但事实证明,这次救助相当成功。2010年通用汽车公司净利润扭亏为盈,收获47亿美元,2011年更是达到76亿美元。由于政府的救助,美国汽车行业的复苏速度很快,且在金融危机之后,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美国救助汽车行业之所以成功,得益于严苛的流程,以及企业“造血”功能的重新运转。政府救助企业有先决条件,即这个企业可以救。“可不可以救”判断完全基于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能不能启用。通用汽车公司基于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重组,之后企业必须提交一份重组计划,经过专家审核认可后,才能进行重组,并从政府那里拿到钱。此外,还有一个硬性规定是,一旦企业重组失败面临破产清算(美国《破产法》第七章),必须偿还政府贷款的本息。这就从事前和事后两个方面,保证政府在“输血”救助时不吃亏,同时企业还有很大“造血”潜力,能够“起死回生”。

而目前国内对“僵尸”企业的治理,根本没有考虑企业未来的生存状况,只是一味地进行“输血”,有些投入完全就是无底洞。政府理应进行分辨、引导,对于不能救的企业,走破产清算的司法程序,

篇三:僵尸央企大清理:统计出的空壳公司有一打纸那么多

僵尸央企大清理:统计出的空壳公司有一打纸那么多 2016年01月23日 08:30来源:华夏时报 950人参与24评论

清理僵尸企业的战役已经打响,央企被看做是处置僵尸企业的主战场。国资委给出的时间表是: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主体任务,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 “总部正在按照上级的要求整理‘持续亏损3年以上’的子公司。”1月21日,一位来自资源型央企的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称。另据接近国资委的知情人士透露,最终处置僵尸企业的主体还是央企自己,国资委只起督导检查的作用。

至于将会有多少僵尸企业被清理,上述知情人士称,恐怕在大名单出来之前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前些年国资委曾统计过“壳公司”的数量,并没有向社会公开,但据说有一打纸那么多。

谁来主刀?

在国资委主任张毅看来,处置僵尸企业是绕不过去的“坎”,是必须做的“手术”。而国资委正在研究制订工作方案。

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集团公司是处置僵尸企业的责任主体,要建立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机制,指定专门机构,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开展工作。

“企业是独立的法人主体,所以清理僵尸企业也只能用市场的方法和手段,牵头的主要负责人也指的是央企的‘一把手’。”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肖毅敏说。

清理僵尸企业对国企来讲,也是大有裨益。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强调,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僵尸企业退出,促进企业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回升,加大支持国企解决历史包袱。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以前国资委统计过“壳公司”的数量,但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清理工作,后遗症一直留到了现在。

“僵尸企业的存在,不仅浪费厂房、设备、土地等资源,其他资本也流动不起来,这本身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

这一次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督导”被写入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中,“挂牌督导将使清理更有力度”,为了便于执行,国资委把僵尸企业清理工作纳入监事会重点监督检查范围。

肖毅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委只能通过监事会来间接进行监督和适当的管理,作为出资人代表不能直接进行操作,处理僵尸企业。

“不仅增加了国资委监管的具体任务,而且落到了处理这个问题的具体部门,这与市场的方法和手段是一致的,和国资委直接行政干预是不一样的。”肖毅敏称。

清理大名单

僵尸企业到底有多少?李锦表示:“具体数字还没有。”据统计,目前A股市场上,共有266家僵尸企业,但不是所有的央企都已上市。

2015年9月18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董事长孟凤朝向总理做报告时曾说,中国铁建

[3.51% 资金研报]一共有700多个子公司,其中有200多个是为了投标注册的“空壳”。

李锦和肖毅敏均认为“空壳”与“僵尸”有高度的重合,就像这些为了投标而注册的公司,一旦项目完成后就该注销,但现实中却很难办到,这些企业可能有很多员工和债务,注销了地方政府或许不愿意。

“更准确地说,并没有人愿意公布这样的僵尸企业有多少,因为央企和地方有着紧密的厉害关系,谁都不想得罪谁。”上述知情人士称。

对于履行督导职责的国资委来讲,应该拿出来一个僵尸企业的清单,以便监督企业按照时间表来完成清理任务。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名单应该由谁拿出来、具体到什么时间该拿出来都需要更大的博弈。

李锦认为,僵尸企业一般不会是央企的一级公司,很可能会出现在央企的二级公司或三级公司当中。

“关键在于如何分类和谁来分类。”李锦说,“现在国资委放权给集团公司,哪些是僵尸企业,哪些不是,就应该由集团公司定,而不是国资委来定。”而根据官方表述,僵尸企业应该是指没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低效占用资源,特别是依靠财政输血、银行贷款存活,持续亏损3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

上述央企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名单出炉的程序,首先是央企总部收集整理下属僵尸企业情况,然后汇总上报国资委,至于名单会不会向社会公布,这就要取决于上级部门的安排了。

不是一关了之

“僵尸企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人给它输血,主要是政府在用银行的贷款给僵尸企业输血,所以僵尸企业和政府、银行是联系在一起的。”李锦说。

据介绍,僵尸企业实际上已经死了,但又不让它死,有一种外在力量的支撑,寄生在其他力量之上,谁让僵尸企业不死是个焦点。

肖毅敏调研发现,很多僵尸企业集中在钢铁、煤炭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有些过剩到无法运行和生存的企业,但这些企业破产了银行也不愿意,地方政府也没税收了。

上述央企内部人士称,很多地方政府不让僵尸企业死,无非是为了解决当地就业和税收,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光是清理僵尸企业还不够,根本上需要税制改革跟上。

事实上,僵尸企业对于央企提质增效已构成巨大障碍,也是企业减利的最大出血点,中央和国务院下决心处理僵尸企业并提到议事日程。国务院为此提出,对持续亏损3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拟采取减员增效、清产核资、债务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多种措施,积极地推动兼并重组一批,强化管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来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张喜武称。

对此,肖毅敏认为,这是一个完整的处理僵尸企业的步骤和程序,处理僵尸企业不是简单的关停,他解决了僵尸企业的资产该如何转让和处理的问题,其思路方法都很具体。

张毅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提出,要细致梳理、认真研究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方案,按照务实管用、可操作、可检查的基本要求,一企一策具体安排。

“这意味着,目前中央和相关部委清理僵尸企业已经从政策理论层面过渡到方法论的实践层面。”李锦称。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489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