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2017年元旦微信素材

时间:2017-01-09 07:15:3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7高考作文素材

2017高考作文素材——关于“中国女排”的主题阅读

谈女排精神的人,你们根本不懂郎平

导读

郎平,以及她所在的中国女排的胜利,唤起的则是年长者埋没的记忆。在那个没有微信微博推特脸书,没有互联网和个人电脑,可谓信息闭塞的远古时代,郎平以及中国女排是整个国家的英雄。

这届奥运会的中国看客,品味有了突变。

射击首金了,网上流传最广的是张梦雪的冷漠脸表情包;乒乓包圆了,大家感兴趣的是马龙、张继科的高颜值以及他们身后的胖子和迷妹;跳水落金了,没事,有了秦凯何姿全球直播公然虐狗的求婚戏就够了;当然,更不用提傅园慧,她游什么项目拿什么名次统统不必在意,“洪荒之力少女”已经成为中国体育有史以来的首位网红。哪怕在伦敦,一位本国明星的因伤退赛仍会引发针锋相对的轩然大波,短短四年后,大部分看客的胜负观已然进化到另一个维度。

这个局面怕是中国体育人有些始料未及的。无论于内于外,成绩指标一直是勒在中国体育人脖颈的一道绳索;唯成绩论,是国内舆论对中国体育最猛烈的攻击方向——但现下,怎么人们不再关注胜负的事实?甚至不少体育人或媒体人不得不公开呼吁,唯成绩论当然是错误的,但这不代表不追求成绩,成绩终究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可民众依然更热衷于远离竞技本身的话题,至于输或赢的事实本身,始终难以调动他们的关注度。

或许中国女排是一个例外。在里约,女排是不多的甚至莫如说是仅有的用胜利来唤起民间舆论关注的中国代表。小组赛连折荷兰、塞尔维亚、美国三阵后勉强出线的中国女排曾经是“隐身人”,只有最传统的那些评论员们早早准备好了炮弹,“弃老将带新人有疑问”“走高大化路线是错误”之类的陈年话题也已流出些许,只是没人愿意帮着大肆传播。

在小马拉卡纳体育馆的漫天嘘声中击败东道主巴西,这是中国女排第一次刷屏,尽管舆论声势最终不敌更浩大的王宝强声明事件。随后半决赛战胜荷兰,她们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掌声和呼应。就在女排刚刚赢下那场比赛,我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写道:“女排拿下第三局,听到了一声欢呼。讲真,这种欢乐真是太难得了,尤其当朋友们不是左棍就是右狗,不是缓则就是小将的时候。”

这确实正是竞技体育所制造的干净的欢乐,却各有不同意喻。在作为现今民间舆论主流的90后乃至更年幼的少年们看来,女排的胜利充满了经典体育比赛所需要的大多数戏分:不可一世或是曾经战胜自己的强大对手,跌宕起伏的比分,先抑后扬的结局,以及一位听说很有来头的教练——郎平。

和八年前一样,她依然是女排赛场上唯一一位女性主帅。她有够男人的强悍一面,破釜沉舟的换人,果断且结果完美的战术调整,以及足够冷冰冰的训诫,“我们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我没人换你了,只能看你自己了”;她也有很女人的细腻一面,把队员们视作自己的孩子,像妈妈那样时刻注意着自己的反应以避免影响女孩们的心境,“我特生气,但又不能表现出来??我只能一直鼓励她们,让她们放松,因为人一紧张,肌肉动作的反应都不一样”,流着泪拥抱队员时,也不忘轻声在耳边嘱托,“你今天表现得很好,很勇敢。要记住今天的心情。”少年们大致能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父母曾经如此迷恋过郎平,但应该不是全部理由。

郎平,以及她所在的中国女排的胜利,唤起的则是年长者埋没的记忆。在那个没有微信微博推特脸书,没有互联网和个人电脑,可谓信息闭塞的远古时代,郎平以及中国女排是整个国家的英雄。

成长在当下这个物质丰富、选择多元的年代的孩子们,与那个时代隔着一道厚重而难以翻越的墙。他们无法理解,当中国男排“不过”是获得了一项世界比赛的出线权,就会有成百上千名与自己差不多同龄的大学生们齐呼“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的,并非女排首先

带来的口号)

他们未曾见过一个国家因为夺得女排世界赛事的冠军而自认“把世界高峰踩在自己脚下”,今日之排球,恐怕连第三集体球类项目的这个“第三”头衔都未必得到公认;他们更没见过一支运动队的胜利可以激发全社会向其学习的热情,当年从全中国向中国女排(甚至是当地报社)汇去的以麻袋计的贺信、致敬信、学习信,或许其中的寄信者正有他们的父辈与祖辈。

今日的少年们眼中之魔幻剧,恰恰是另一群人心中最初的记忆,那部分永远真切而温暖地躲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尽管大部分的片断已经模糊,但只需一声号角,凡此种种,便会像幻灯片一样在脑海中穿过。

这都是真实的存在,只是相隔着时光的沟壑。眼下的这个社会,离不开更多元的选择以及更多彩的生活,当今这个国家,已经不需要用奥运的金牌数来证明自己正在强大,更遑论一支球队的胜负足以带动整个民族的心跳。

中国女排,以及郎平,是那个时代留存下来的罕有的展现于面前的符号。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个远古的图腾依然被赋予着超出其现世价值的意义。譬如,总会在一些时候被人提起的“女排精神”。

究竟什么是“女排精神”?即便是让那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两个群体一同讨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是长久稳定在世界高水准的精神?这并非是对一种精神的诠释,而仅仅只是对于结果的描述,你可曾听说过“常胜将军精神”?是团结一致的拼搏精神?恐怕也绝非是对女排特有属性的解释,团队协作、绝不放弃,这恰恰是竞技体育里的普世价值。“女排精神”或许只能说是中国女排最早最广泛地将这样的价值观展现于国人面前,这是一种时间属性,而非与众不同的内质区别。

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女排,“女排精神”是一种荣誉的传承,也可能是一副内心的枷锁——赢球了,“女排精神”又回来了;输球了,“女排精神”哪儿去了。

在一份1981年关于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的陈年相关报道中,我读到以下这段:“中国女排教练员袁伟民在会上介绍了她们参加这次国际比赛的情况。他说,这次比赛,不仅是技术方面的较量,更重要的是思想、品德和风格的较量。”不仅,更,其间表述的递进关系如此明晰。

而在里约,一位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的高级官员在观看女排赛后留下如是评论:“女排赢球靠的是团队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郎平的用人。她真正做到了有勇有谋,将每一个队员的特点都发挥了出来。”

这一前一后的表述,看似对立,却并非对错问题。时代变迁而已。在那个物质贫瘠、与世界彼此陌生的往昔,精神的感召拥有无比强大的动员力;而当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亦是世界奥运金牌第二多国家),中国的前行又不能只是靠精神的意志力。

高官颇有些将皮球抛给郎平的感觉。她是当年“女排精神”的缔造者之一,也是仍在这片专业领域工作仅有的一位彼时元老;中国女排神化,她体味过,祛魅中国女排,亦唯她不可。

“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这飒飒生风的话正出于郎平之口,就在击败巴西队之后。无论中国女排在里约最终是笑是泪,郎平走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祛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要有人踏出实质性的第一步。现在的、未来的中国女排,或者说中国体育,不应活在“女排精神”之中,取而代之的是专业主义,是匠人文化,是创新欲望。对于这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

若读过郎平自传《激情岁月》,或许你会对这句话印象至深:这段八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在地上了,踩得很踏实。

让时代的归于时代,让体育的归于体育。

(本文原标题《祛魅女排,始于郎平》)

郎平是传奇,林丹是神话,朱婷是未来!

赵洁

刚刚看完林丹和李宗伟的奥运之战,华山论剑,高手过招,让我的心脏几乎难堪重负。我在这场比赛中,看到了林李二人微妙而又清晰的心理起伏变化,我看得那么仔细,完全打动了我自己。

林丹的最后几只球,再现了“超级丹”的无敌风采,尽管最后遗憾失利,但丝毫不影响林丹在我心中的完美形象!林丹,你永远是最棒的,最棒的!

我有遗憾,为林丹没能晋级决赛!我是那么期待林丹开创史无前例的奥运三连冠!但是,中央台主持人不也是说了嘛,李宗伟或许可以凭借此战洗去悲情色彩。好吧,我也那么钦佩李宗伟,因为也是他,成就了林丹,当然也成就了他自己!

我立马联想到了今早的女排半决赛!

这么多年来,中国女排精神永远是最能激励人心的!郎平凭此一役,即可说一辈子!朱婷凭此一役,确立核心的地位!此战之中,朱婷在进攻端的强势表现,豪取33分的核心爆发,几乎以一己之力打服了对手,晋级决赛!

试想女排这一路走来,我们国人其实大多都没有这样的期待。小组赛的几次败局,让我们一度担心能否晋级;小组第四遭遇东道主加上最强劲的对手巴西队,我们只能奢望;然后再遇打法相克的荷兰,我们阴影未远。但是,就是靠着那一股劲儿,女排就这么每一次都从危险的边缘顺利走了过来!就这么不知不觉的,新的女排,永恒的精神,再一次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那么自豪!可见,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么崇拜历经波折永不放弃终能逆转的英雄气概!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在无欲则刚的时候拥有着这种气概!

而郎平,更是真正的女神!幕前幕后的最大传奇!她的传奇,已经太多年。她也坦言,朱婷有她当年的影子。郎平造就了太多人,担当了太多责任,激发了太多理想信念!此时,她就是这个星球上最为璀璨的星光,和土壤!我多么想,写一篇长文,细说郎平,温锐人心。

“婷”立”“丹”当!多美好,多励志。

无论是林丹,还是朱婷和女排,他们的表现,他们在比赛中所体现的拼搏精神和意志品质,已经征服了太多人!

在赛场上挥洒了汗水展现了意志和境界的林丹,何止是羽毛球国手,更是一个丰盈绽放的偶像!失败也是那么轰轰烈烈那么让人沉醉。我相信,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林丹,更有无数人被他感动。感谢你,林丹!

超越胜负,超越对金牌的渴望,林丹和李宗伟的拥抱和交换球衣,隔网而立的终极对手,展现了高尚的情谊!知己难寻,对手难觅,他们都懂得彼此的珍贵。

而朱婷,则代表了一种力量和精神的新生!遇逆境而能奋起,遭困厄却从不绝望,这都是生活中巨大的力量,能够创造无数的成果。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更加震撼人心的高贵!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沉沦,有时蒙昧有时迷失。很多人浑浑噩噩,哪怕一直奋斗也似乎忘记了初心,甚至不停拼搏中缺少了温情不断行走中忘记了来路。人生有多少欲望,就有多少致命的诱惑。

在《魔戒》中,巴金斯历尽辛苦终于来到了末日火山的边界,他那么犹豫:真的要毁掉这枚魔戒吗?现实中大概没人相信这枚魔戒的存在,但是我们却经常受到它的诱惑,它静静地藏在每个人的心底。

这个时候,怎么办?

我们需要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融通这般纯粹的高贵精神。

而林丹和朱婷,女排,这些画面和符合,会让我们重新了解自己。所有的虚伪和怯懦,所有的成败得失,都是多余的,不必带上路,我们应该勇敢直面本心,用最好的自己,证明付出的本来意义!

就如我,正在准备明日的忙碌,却也那么虔诚地坐在电视机前,一瞬也不错过地享受此刻不羁的良夜!然后提起笔,记录下内心激越情感的万一。

世界这么大,我们能够走多远?有时候,人心的边界总是那么难以预测。

也许,真正用尽心力往前走的人,什么都拦不住他。

实话实说,看完林丹这场球,我似乎跑完了5000米,然后,我就捧着一杯白水,静坐在书房的沙发上,读一页书,听一阵风,看一眼窗外,心就静静地,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喜悦。

《民族主义》一书中有一句特别好的话。老泰铮铮而言:我们向尘土施礼,我们知道尘土比建造权力盛世的砖块更为神圣。因为尘土富有生命、美和信仰。是的,尘土,就那么实实在在的存在,比书籍更能推动一个人!“婷”立”“丹”当,就是我此时彼时最要崇拜的生命、美和信仰。

篇二:2017作文素材网红

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新业态、新话题层出不穷。网红即在互联网上走红的普通人,20多年来经历了从靠个人才华或出位的言行博得网民关注但无“变现”能力的初级阶段,到借助社交媒体成为微博名人,再到当前依托团队运营具有强大吸金能力的变迁。据今年上半年由民间机构发布的《“网红”经济白皮书》提供的数据,中国网红人数已达百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在互联网上贩卖低俗劣质的内容走红,且支持者不断扩大。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写作提示】(1)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低俗网红打开了盛有人性恶的潘多拉之盒,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侵蚀浸淫于此的人。可以立意为“纯洁人性,反对以丑为美”“抵制恶的诱惑”“低俗网红容易突破法律的界线”。

(2)从集体精神养成的角度来说,低俗网红导致集体精神的矮化、粗陋化。可以立意为“低俗网红激发人的生物性本能,给人带来危害”“抵制低俗网红,倡导自由精神与创造精神”。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低俗网红的破坏力指向未来。可以立意为“清除低俗网红对年轻人的负面辐射力”“拒绝低俗网红,保护青少年”。

媒体观点

“网红”何以变得越来越“黑”

3日,澳大利亚一名粉丝超52万的19岁网红Neill,突删2000张美照,发视频哭着退出“网红界”:几百次摆拍以及修图化妆,只为照一张美图;维持身材几天不吃饭;生活只剩下点赞好评,深感孤独迷失??她决定“接下来真实地生活”。

实际上,Neill做到了,她有不少广告收入。但现在,小姑娘成年了,却对这些浮华的生活有点厌烦了,她删去自己的照片,并放上自己的素颜照,说,自己并不完美,都是装出来的,这样的生活并不能让她感到开心了。

不过,这也不代表Neill此前做的就是错了。那只是她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选择。时尚“网红”就是种不错的职业;网络红人,可以对时尚产品起到很好的推广作用,自身也往往能获益丰厚,他们本身就是时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链条。

只是,“网红”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中国就比较复杂了。

中国也有很多网红。大体上,网红如果能有像Neill那样的容貌身材以及类似的知名度,基本上都开了淘宝店或微店了。她们一般都会有个不错的摄影师跟着,在咖啡馆、在街角、在酒店大堂、在古镇村落,不看镜头,假装无意路过,像小鹿一样无辜,PO出各种美美的姿态。这种是来卖衣服、卖包包的。

另一种网红,则是卖面膜的。社交平台上的照片一般是脸蛋占据了整个画面:尖得可以戳死人的下巴、白得可当探照灯的肤色,还有占据面部二分之一面积的大眼睛和长睫毛。她们不仅自己美,还有一群长相犹如孪生姐妹的好友们,喜欢一起嘟嘟嘴。

是不是觉得我的描述中,对“中式网红”们有着浓浓的恶意?坦白说,网红不该是低素质的代名词,比如,其中的一小部分,已有机会唱歌、演戏、跑通告,有一定的演艺基础;另一小部分,很可能网店上赚的钱已能把我这样的普通人给砸晕掉,传说那位跟王思聪谈恋爱的淘宝店主,年收入都能过亿呢;还有个别的,甚至正儿八经地进军时尚业??

但提及“网红”,大众最容易想起来的就是那种经常在微博上、淘宝上、微信上活跃、互相抱团和叫骂的一批红人,她们的形象不佳,来源于几个常见的偏见:一、整容。其实“整容”与道德无涉,无可厚非;况且许多只是美图秀秀用得太狠而已。二、奢华。这更不是错,况且很多用的是假货、卖的是假货。三、有被包养的嫌疑。

这些偏见,我想,主要是因为“中式网红”拙劣的审美和糟糕的气质,加强了外界对她们的恶劣印象,再有钱、五官再标致也不觉其美;君不见,每当“炫富女”曝光时,大家都一致幸灾乐祸吗?

比如说,此次对Neill的评论中,也认为她告别了当网红的“虚荣”,是好事。但如何向大众解释呢,时尚博主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行业,要求的素质很高,不吝于设计师,是一项辛苦又有成就感的工作。它不是弄个美图秀秀来炫耀就能入行的,更和“虚荣”无关。

奈何,在中国,这一行已经被弄坏了,一说网红,大家就会联想起某网红的后宫团,想起假脸,想起卖假货,想起她们无休止地互相谩骂互相揭短。可惜了。

“网红”直播背后是集体窥私欲

7.1亿网民,3.25亿看过直播,这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截止到2016年6月的调查数据。近半数网民都观看过网络直播,“网红”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外的千万双眼睛盯着,当然,他们的直播也会获得粉丝的“打赏”。有人调侃称:“这跟在动物园看猴子时扔个香蕉没什么区别。”

此前有调查显示,看直播的人大部分都是二三线城市的“宅男”,另外,农民工和“土豪”群体也是直播的忠实粉丝。这些人把大量时间、精力消耗在观看直播上,为的是消解无聊、压抑的情绪,且以此获得一种与“网红”面对面的快感。

为什么这样的娱乐、消费模式如此“走红”?在我看来,排除一些技术因素,这主要在于迎合了大众的集体偷窥心理。在我们过去的认知中,只有明星(影视、娱乐明星)才会拥有大量粉丝,而粉丝能见到明星的门槛颇高,想跟偶像面对面“接触”就更是天方夜谭。但是,“网红”模式从交流模式、受众观感上,都比传统明星模式拥有了更好的体验感。在这个过程中,“明星-粉丝”的模式中常见的隐私公开化、“八卦”文化也进入了“网红-粉丝”模式中。表现形式就是“网红”只需要直播自己的日常生活,就可以得到粉丝的打赏,“网红”无需刻意表演,观看者就能获得“观看”的精神快感。

相比“网红”在T台、电视节目等公共空间里的表演,粉丝对他们在私人空间里的日常生活显然更有兴趣。尽管“网红”未必真的会展露自己的生活隐私,但粉丝却在网络直播间的密闭空间里寻找想象中的快慰。大多“网红”只是直播自己吃饭、喝水、聊天、唱歌,“过分”的表演可能包括换衣服、热舞等,他们大多能紧紧贴住法律规范的边界来“满足”粉丝的需求,粉丝们也会给予相应的“打赏”回报。

“网红”直播中的窥私心理还在于通过集体获得了一种安全感。自己的隐私得不到保障当然会没有安全感,但如果能看到别人的隐私却会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这大概是人的劣根性。在观众的狂野想象中,“网红”直播模式让这种控制欲泛滥。

尽管网络直播模式双方的关系是“一对多”,但从观众角度看,却是与偶像“一对一”的关系,它极大程度地满足粉丝的窥私心理,这正是网络直播的“妙处”,即符合消费时代的情感需要。正如美国思想家丹尼尔·贝尔所言,在今天,隐私可以像消费品一样进入大众文化的需求中,它不再具有过去的庄重和严肃,而成了消费者可以购买的产品。也因此,观众窥视“网红”直播日常生活时不会有道德的负罪感,反而会用更多的“打赏”鼓励对方做出更“刺激”的表演。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网红”得到了众星捧月的快感和物质回报,消费者的感官与情感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在双方各取所需中,直播成为一种集体的狂欢。

我看网红作文范文

在现在这个电子产品铺天盖地、网络神通广大的时代,一个新兴职业蓬勃升起——网红。 这群有着搞笑的本领,姣好的面容,出众的上位水平的人。他们每天只需要在网络上随便发一条消息,便会引来世人驻足观瞧。有了群众基础,便有了阅读量;有了阅读量,便会有一大群拿着钱请他们做代言等一系列的金钱交易。网红这一职业,有钱有名有光环。于是许多人便挤破脑袋的想钻进这一行业,为此不惜伤害自己来引起世人关注,无下限的博出位,甚至是触犯道德与法律。

“网红”这个新兴职业代表了信息网络的发展,代表着时代的进步。但无下限的博关注来获取利益,让原本光鲜亮丽的职业染上了黑色。这种被沾染了的网红不是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这种网红注定是会快速消亡于网络世界。只有带着正能量的网红,能真正给网民带来欢笑的网红才是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

网红内容可以是积极参加慈善,或是运动,甚至可以仅仅是一杯下午茶。而不是整天的整容,炫富。这些没有丝毫营养价值的东西不值得任何人的关注,这些仅仅是大众茶余饭后的笑料不值得任何推广。

我支持正能量网红,我愿意为他们点赞。对于无下限的的博出位的网红,我只想说:人重在有羞耻之心。

我是一个喜欢网红的人,我喜欢像papi酱那样能带给我们能量的网红,我喜欢像艾克里里那样能带给我们欢笑的网红??我喜欢网红,我喜欢能让我觉得值得的网红。

即使你有在彪悍的出位水平,并不能让别人真正的欣赏你喜欢你,那么,你成为网红的意义何在?变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就是我的人生意义。我不是网红,但我喜欢真实的自己。

篇三:微信素材

中等富裕城市:成都2013年人均GDP首破一万美元

昨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了《2013年成都市“国际化水平”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指出,从全年数据监测结果看,18项检测指标中达到国际化城市标准的指标有5项,分别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外贸依存度、落户本市世界500强企业、举办国际会议次数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2012年增加了两项。其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0330美元/人,首次突破10000美元。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截至目前,我国已有京津沪等七个省市区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率先进入了“中等发达阶段”。

由加速成长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报告显示,2013年成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 10330 美元/人,首次突破10000美元,经济水平上升一个台阶,在副省级城市中列第13位。对照国际化城市标准,实现程度为103.3%,比2012年提高12.0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超过国际化城市标准。

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意味着经济由加速成长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而人均GDP发展水平的提升,主要来自于成都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成都市经济总量突破9100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8.9亿元,比2012年增长10.2%。根据监测报告,成都的经济总量国际化实现程度达到91.1%,比2012年提升9.7个百分点。分产业来看,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6.0%,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7.9%,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夯实了成都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地位。

人均住房面积超过国际化城市标准

报告还显示,中心城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继续提高,2013年初步测算为36平方米/

人左右,超过国际化城市标准值6平方米/人。对照国际化城市标准,实现度为120.0%,比2012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成都的外贸依存度也超过国际化标准4.4个百分点,达到34.4%。常住成都外国人口达到12945人,分别来自美国、韩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占常住人口比例为0.09%。

华西都市报(微博)记者 李臣 实习生 张馨文

中等富裕城市享受型消费将不断上升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是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也就意味着进入中等富裕的行列。

“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居民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消费后,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投资理财、住房、交通等发展型、享受型的消费比重将不断上升。”北京经济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刘岚芳认为。不过,由于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居民实际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仅为40%,远低于55%的平均水平,实际收入离发达状态尚远。

房价历史最高,房企估值却历史最低,原因何在? 导读:挺奇怪的,房价历史最高,估值历史最低,听上去不合理,其实是很合理的,市场是往后看的,就像赌博一样,过去没赌赢,但是后面押的风险越来越高,可能一次会亏掉过去两三把的利润,因为你在滚雪球,最后一把可能会亏很多。 2014年4月8日,银河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赵强在克而瑞第九届地产金融形势发布会发表内部演讲。一勺君在现场蹲点,收获多多,将几万字的内部讲演主要观点摘录如下,特供一勺君的朋友们,看看房企当前估值历史最低的真正元凶。

房地产公司大概在2010年左右暂停了再融资,当时很多观点认为是由于地产公司融了很多钱,把地价和房价推上去了,所以当时的逻辑认为应该暂停。温家宝任总理的时候采纳了这个观点,但实际上因果关系可能是反过来的,再融资停了的这两年,房价地价不是也在涨吗?地价其实是房价的一个倒算,可能是成本推上去的,也可能是预期拉动的。

两三个礼拜前有两家地产公司获得批准,可以非公开发行。非公开发行要找投资者很难,尤其是要找那么大额的投资者。现在政策的结果是对大公司不利,对小公司有利。采取的是记分制,大公司项目多,如果这个项目上有问题扣你几分,那个项目有问题扣你几分,最后累积的负分会很高。小公司反而容易,只有两三个项目,如果没什么问题就会通过。这种政策使得资源的配置又往小公司那边走,和我们讲的行业集中度提高是一个相反的潮流。

优先股试点也是最近融资方面的一个改革。大的背景就是整个社会需要钱,但是证监会又不希望股价跌,如果发行了普通股的话对于股票市场压力就比较大,这些股票都要卖出来,卖出来股价就要下跌,才想出了一个发优先股的办法。优先股其实是一种介于债券和普通股之间的融资工具,它的好处是没有固定期限,类似于债券。我们认为优先股也是房地产公司将来可以考虑的融资工具,尤其是非上市的公司办法里面规定也可以发行。非上市的公司非公开发行,利率可能会高一点,但也是一种手段,和债券相比还是有些好处的。债券毕竟要还本付息到期,而且利息可能是浮动的,某种情况下优先股是一种比较好的、有用的融资工具。 楼市进入下行周期比较明显,这种调整应该会至少持续一年。现在我们看到需求开始萎缩成交呆滞,后面可以看到房价下跌。刚开始投资还不会萎缩,供应还在增长,但是进入下一个阶段房价下跌比较迅速的时候,项目缓建停建、土地拍卖变成流拍,可能就接近底部了。我认为政府也会在那个时候出手来救房地产,现在还不到时机。从过去来看,至少在温家宝任期内几次都是这样的,2008年也是这样的,2011年的话也差不多,也出现了土地卖不掉这种情况,还有一些退地的。

利率对房价是有一个领先的作用,我们看过去的销售增长速度和利率的走势,利率可能还挺好的,但是过了3-6个月就不行了。利率是从去年的6月份开始钱荒,9-10月份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现在大概领先半年,过了两个季度现在都是销售不好,资金紧张,利率市场上去资金就紧张了,一紧张就影响了放贷。

销售也领先于新开工和投资大概6个月左右的时间,等到它的库存量累计早一定程度就不需要新开工了,等到手上的项目都挺多的,土地库存都挺多的就不需要拿地了,这个大概也是6个月左右的时间。

所以内外的因素是互相影响的,等到土地卖不出去或者投资很差的时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坐不住了,地方政府会游说中央,中央也会到各地调查考察经济开座谈会,过去几次楼市救市都是这样的,常委们分几路去考察经济,那就说明有可能要出政策了,从博弈的角度来说是这样。现在还没到这个阶段。

未来的楼市有两种可能性:如果是不出刺激政策,这个消化期可能会比较长,我觉得现在应该是刚刚开始,至少应该会维持一年,也许会更长一些。另外就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放松,那样的话会缩短这种调整的周期和调整的幅度。我们认为观察点可能在第二季度末。第二季度会影响第三季度的政策。中央也是在盯着这些数据,而且现在数据的汇报系统要比以前发达很多,跟踪的及时性和敏感性要强很多。

去年土地的投资是历史新高,就是卖地,政府卖地大概是历史新高。过去几年有几个高点,2013年、2010年、2007年,再之前是2003年,这几个是高点,低点是2011年第四季度,2008年和2006年。开发商老是在高价买地,赌两三年以后房价上升,房价上升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如果房价不上升就有问题了。 今年我关注了几个公司的年报,万科和保利今年的毛利都是比去年下降的,原因是今年结转的一些利润的项目都是去年卖的,都是2013年卖的,有的是2012年卖的,但是地是在2009-2010年买的,所以2009-2010年买的这些地到


2017年元旦微信素材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442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