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明月峡古栈道

时间:2016-12-31 13:27:5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明月峡景点讲解词

川北旅游片区-明月峡景点讲解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抽到的是川北旅游区,我选择的景点是明月峡,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 ----各位好,欢迎大家来到明月峡参观游览

您眼前的明月峡位于广元以北约30公里的嘉陵江畔,峡谷全长约4千米,宽约100米,谷深2千米,是嘉陵江冲破山脉而形成的峡谷。

李白《蜀道难》曾说:黄鹄之飞尚不得过,袁猱欲渡愁攀缘。说的一点也不错,此栈道历来十分险要,所以呢!请大家游览的时候,请大家一定要看护好身边的小朋友。

正如大家所说,明月峡,过去叫朝天峡。朝天曾因唐明皇“安史之乱”来蜀,蜀中百官在此接驾朝拜天子而得名。后来文人雅仕取李白诗“清风清,明月明”改为朝天峡。

您看,半山的明月峡栈道又称先秦古栈道,开凿的年代是先秦时期,属古金牛道的一段,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

栈道,一般指在悬崖绝壁上凿孔铺板,使之成为人马通行的交通命脉。秦惠王灭巴蜀,他的10万大军就是在这条大道上行进的,这为秦朝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一样,古蜀栈道也算得上华夏民族古代先民的三项伟大创举,它是我国开凿时间最早、通行使用时间最长的古道,它连接了古代政治中心长安与西南重都成都,是秦蜀两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脐带”,有了它,才有了中原文明与巴蜀文明的相互冲撞、融合、创造,才赋予了华夏文明更深刻的内涵。

好的,各位,在这个观景台上,我们可看见明月峡全景,如今明月峡集水道、纤夫道、栈道、驿道、川陕公路、宝成铁路古今六道于一峡,被誉为“中国交通历史博物馆”,展现了中国交通历史的演变过程。

大家看见的这便是2000多年前的栈道孔眼。全峡原有栈孔1400多个,修川陕公路被损

坏后,现存有400个,分布在东岸岩壁上(大家乘船可以观看到)。这些孔眼设计奇巧而科学。首先,大家看,这栈道孔眼里边还有一个小方形孔眼,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一个小栓眼,目的是把横梁套住,防止木料滑落。那么安好木栓的这根横梁又是怎么放进去的呢?原来,横梁比孔眼口径要小一些,当带木栓的横梁放进孔眼后,经抖动让木栓落在栓孔里自然卯住横梁,然后再用楔子把横梁楔实,木梁就自然紧固了。另外,大家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孔眼是向上倾斜的,这样做的目的原来也是为了防止横梁的向下滑脱。在明月峡其他的孔眼里,这旁边有一个长方形的小槽,这是做什么用的呢?原来这叫引水槽,是为了把雨水从中引出来,防止木料的腐蚀。古人真聪明!前边,这一个孔眼凿的真不错,现在的工匠很难完成如此扎眼的开凿。对了,这么浩瀚的栈道工程,古人究竟是怎么修建的呢?让我们到前边去看一看吧

站在这里,栈道凌江飞架的感觉便出来了,这可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古栈道了.要经过的凿孔、架梁、立柱、铺板、盖棚等工序。盖棚的目的是防止沙石掉在人马身上。当时,没有铁钉,凿孔、安木都要经过精密计算,这样才能做到严密合缝、丝丝入扣。这些崖壁上的孔究竟是怎么开凿的呢?有人说,是在半壁上掉下一个箩筐,人站在箩筐里凿孔,铺一根横梁,再横向凿一个孔,再铺上木梁,这样就可以依次凿出一个一个的孔了。究竟是怎么凿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还是一个谜呢。这样的工程可想多艰巨,难怪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地摧山崩壮士死,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好了朋友们,前边就是《三国演义》“火烧栈道”的拍摄现场,现在请大家先在这里拍照,然后我们再穿越历史品三国!

篇二:明月峡一日游.欧阳doc

明月峡一日游

六年级二班 欧阳文杰

明月峡,是我们家乡的一张名信片,也是祖国的4A级风景区,在这阳光明媚的一天,我有幸与大家一起游览了明月峡以及与之同样享有盛名的“地下宫殿”——雪溪 洞 。 来到广元市朝天区明月峡的门口,我瞬间就被古栈道的雄伟气势震住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古栈道,如一条长龙在天空中翱翔一般,绵亘蜿蜒;古栈道上还插满了旗帜,仿佛诸葛亮的大军才刚刚离开而已。进入古栈道,一种莫名的恐惧油然而生,在外面看起来坚不可摧的古栈道踩在脚底下咯吱咯吱的响,真怕冷不丁就会“咔嚓”一声破碎,从半空中掉下去,摔个粉身碎骨。正在我担心之时,另一个同学向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便伸长了脖子,竖起耳朵细听。只见老师说:不用怕,古人是用一种三角形的框架结构来建造古栈道的,异常坚固。所以你的担心是多余的。”听了老师的话,我下意识地往下一看,呀!和老师说的一模一样:一根根粗壮的“擎天柱”像一家之主一般支撑起这座古栈道,如若不然,这座古栈道恐怕早已参差不齐了吧! 我们沿着这条长龙继续走着,终于来到一处休息区,但这里的一样东西却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瞭望塔。我迫不及待的登上瞭望塔,哇!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河对岸千奇百怪的岩石,有的像乌龟,蛰伏着一动不动;有的像雄鹰,正迫不及待想要展翅高飞......再看看我们的前方,古栈道的终点正在向我们招手,但“拦路虎”——万层台阶

也正准备迎接我们的到来!下了瞭望台,我便不顾一切向古栈道的终点冲去,想一睹古栈道的全貌。带着这个目标,我奋力的向前冲去,近了!更近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一览明月峡的全貌: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黄河头上“刻”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与汗水,不禁想起了杨慎的《临江仙》中的台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啊!好一个明月峡古栈道!

我念念不舍的离开这雄伟的明月峡古栈道,来到我更喜欢的“地下宫殿”——雪溪洞。

雪溪洞,这美丽华贵的名字得感谢我们陆游诗人的一句诗词:雪溪巴山来,衰翁葱岭留。雪溪洞因此得名。雪溪,顾名思义,雪溪洞中的溪水如雪一样白亮,像一块晶莹的果冻条。但小溪的源头是哪里?无人知晓。雪溪洞可不止这些锦绣风光:洞中的钟乳石。雪溪洞全长8000多米,洞内的钟乳石不计其数、千姿百态:有的一柱擎天,担当起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有的细腻柔滑,宛如窈窕淑女,亭亭玉立;有的石头像一颗美味无比的巧克力,看得其他石头“口水直流三千尺”,还有几滴滴到了我的头上呢!虽然钟乳石形状各异,但每一件都巧夺天工,精美绝伦。

在我看来,雪溪洞俨然如一个迷宫。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头脑清醒的几个人在里面转了一个多小时,才勉强出“宫”;但有些同学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在这里面晕头转向的摸索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离开了这蛊惑人心的雪溪洞。我想,恐怕孙悟空进去了,也只能破洞而

出吧!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它风景如画;更爱家乡的古迹,因为它们为我们带来了荣耀与知识。

篇三:明月峡

今年正月初四下午,我无意之间去了一趟明月峡。

说是无意,是因为在那天上午我们根本就没有出去的打算。午饭过后,太阳懒懒地出来了,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外出的事情。

明月峡我去过一次,那还是二十多年前在广元读书时候的事了。当时学校组织春游,到现在只有一点模模糊糊的印记了。如果真要我具体说出来,真还无从说起。

我们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三点过了,在入口处问了一下验票人,他说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看看时间已晚,我们便先搭乘电动观光车,然后从最里面沿河边走回来。我们尽量让电动车开得慢一些,一方面是减小迎面冷风吹来的力度,另一方面好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河两岸的峡谷。

长江三峡为很多人所熟知,几年前也有幸曾到访过一回。但倘若只从峡这一点来说,我认为眼前的明月峡却似乎更胜一筹。于是又想起在入口处停车场那儿朝峡谷方向无意地一瞥,两岸的山峰仿佛要靠拢似的,向河中间的方向相对着挤压过来,只剩下一长绺狭狭的空间。长江上那三个著名的大峡,在我看来江面比此处不知要宽好多倍,而且往返的大型客货船都能通过,而这里却只有后来见到的两条小小的游船往返窄窄的河流。从上往下望去,在低低的河边停泊着一只船儿,在两边高大的山脊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渺小了,宛若要吞没了它似的。一刹那,心里不由得又窜出一句话来:可怜的船儿!&&

电瓶车沿着从山崖上硬开凿出来的路向前行驶着,与此同时我也在脑海里用力搜寻着过去的印记。猛地一抬头,穿山而过的道路倏地撕开了曾经的记忆。对,穿山公路,就是在那儿,那是我二十多年前的足迹,这是我大脑唯一还很清晰的记号。在我眼前蓦地闪出一幅贫瘠的图画来:一条扑满灰尘的土路蜿蜒着向前伸展着,几辆满载物品的货车步履蹒跚,歪歪斜斜地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摇晃着,似乎稍不注意就要跌下深谷&&这时我不得不真心佩服人们所创造的穿山这两个字来,看吧,这道路从山崖边刨出来穿透山脉而过,让人随时都担心路正上方的山体随时都有塌下来的危险。很快从驾车人的嘴里便得到了证实,这便是最早的国道,也是当时通向秦岭而北出四川的唯一通道。这个地方名叫老鹰嘴,可是我却看不出哪儿与老鹰相似,或许是在车上,来不及细细察看的缘故吧。

到终点我们便下了车,沿着河边的木栈道往回走。木栈道是明月峡最负盛名的景点,全是用木头在悬崖边架设而成,土黄色的。往前看,木栈道弯弯曲曲地向远处爬行着,游动的虬龙一般缠绕在山间,若隐若现;又如神龙摆尾,散发出一些伶俐和灵气来。时而在这龙的躯干上又突兀起一座小小的楼阁来,仿佛又是那龙高起的脊背。信眉低头,从木栈道的缝隙间又漏出下面的悬崖峭壁来。靠山体一侧出现了一个个开凿出来的方孔,孔口略朝上斜,这是为了便于排泄孔中的水,使木头不被腐蚀而保存的时间更长。据上面的文字介绍,这便是从古到今历代所保留下来的古栈道的痕迹。

不一会儿,金牛道几个字又进入了我的视野,猛然间又记起太白的句子:山崩地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于是那个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不经意又浮上了心悸。战国时秦王想征服蜀国,但苦于蜀道之难无路可走。就派人给蜀王传话说要送给他几条金牛,蜀王不知是计便答应了。蜀王为迎金牛,便让工匠在崇山峻岭间开凿了这条栈道,莫非传说中秦朝五壮士开辟的通向西蜀的道路真的就是在这里?!但相比之下,太白诗句中所描绘的秦王派五个身強力壮的大力士运送石牛的那个传说更富神秘色彩一些。据传那几条石牛不知何故走着走着,猛地一转身竟然钻进了两岸深山巨壑之间的悬崖之中,五丁见状大吃一惊,便一起抓住牛尾想把牛拽出来。哪知越拽石牛愈往里面走,最后完全钻进了山崖。紧接着天崩地裂,遂形成了金牛古道。这两个故事不论是真是假,但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蜀道之难是一点儿不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蜀人希望有一个顺畅的交通的良好愿望。

不觉之间,我的神情变得庄严神圣起来,一刹那我恍惚嗅闻到了从远古一路逶迤而来的气息。五丁开道,汉朝萧何抢修栈道运军粮的忙碌景象,还有三国诸葛的木牛流马吱嘎吱嘎地吟唱着&&瞬间一幕幕古老的画卷承载着历史的风尘,宛若在我眼前一幅幅徐徐展开,留下一路烟雾迷离,又犹如在无声地诉说着这绵长的历史的变迁&&

今天,天堑变通途,在这里出川的道路早已飞架起宽阔的高速大道,而且北上的路途也不止这一条了。


明月峡古栈道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356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