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带头创新思路促进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6-12-16 07:52:2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当前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当前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及解决思路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部队各项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队建设步伐加快、部队职能的不断扩大和新思潮的不断涌现,部队传统的工作模式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结合部队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措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

一、制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政治工作创新的机制有缺失。一是政工干部队伍专业程度偏低。从武警学院(廊坊)政工专业毕业的干部极少,多数政工干部是从基层转岗或地方大学生毕业直接从事政治工作的。二是政治工作压力过大。每年平均3-4个专项教育以及围绕教育开展的各项征文、评比、文艺汇演等,除此之外,政治部门还担负着组织建设、政治教育、表彰奖励、纪检督察工作、干部工作、调研工作、政工网络建设和非常繁重的临时性任务,牵扯大量政工干部精力,使政工干部疲于应付,无法按实际情况抓好落实,工作缺乏目标性、连续性,影响工作创新。三是政工干部

成长进步瓶颈过小,制约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政工岗位不像其他岗位,可以评技术职称,两条腿走路,无后顾之忧。政工岗位随着职务的提升岗位明显减少,导致政工人才流失社会,影响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四是政治机关“保姆”式服务,指导基层过于细致、全面,把本该属于基层的事揽过来自己干,“一竿子插到底”,既忽视了机关自身的工作职能,又打消了基层工作积极性,助长了依赖思想。五是部队在以往的典型培树过程中,过多宣传先进典型的工作成绩或突出事迹,忽视了对其政治工作业绩的宣传,致使政治工作业绩被日常管理、灭火救援、执勤战备等方方面面工作所掩盖,直接影响了基层政工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思想观念、工作手段的更新相对滞后。消防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新需要相比,存在思想观念、工作手段等更新相对滞后的现象,出现“旧、满、难、低、慢”等情况。“旧”,就是思想僵化,存在思维定势,无法实现从封闭保守型思维向开放创新型思维的转变。“满”,就是小成则满、小进则满,总觉得自己发展得差不多了,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难”,就是畏难发愁、怨天尤人,看不到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在困难面前办法不多,在矛盾面前束手无策,攻

坚克难魄力不够,打不开工作局面。“低”,就是工作低水平、低标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和先进比、不和强的比,专门和过去比、和不如自己的比。“慢”,就是在新的形势和目标环境下显得不适应,反应慢、行动慢,执行决策不到位、打折扣,办事按部就班,松懈拖沓,等等。从而导致政治工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三)社会大环境变化对部队政治工作的影响。一是对官兵思想的有影响。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等价交换、社会竞争等经济原则大量涌入部队。在讲求效益和效率的当今社会,政治工作明显处于弱势。政工干部的劳动成本明显高于其劳动价值。政工干部在大多数时间里都在与文字打交道,短短几页的文字材料,往往要耗费政工干部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精力,造成大多数干部业绩在政治工作长期的文字材料整理中被消磨,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导致官兵不愿到政工岗位工作,工作动力缺失。二是官兵创新政治工作的积极性较弱。与后勤管理、灭火救援和监督执法等工作相比,部队政治工作属于“隐性”工作,无法用具体的数据、报表、经济效益来衡量。在政治工作创新过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短期效益并不明显,属于高耗能的工作。政治工作这一性质,影响了官兵政治工作创新的积极性。三是业务工作对政治工作首位意识有影响。一方面,部分单

位干部力图在任期内多搞出点成绩,注重抓业务,而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停留在口号上;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工作成果难以衡量等原因,给官兵造成政治工作不出成绩或出成绩慢等印象,产生畏难情绪,在工作中求稳心态较重,缺乏变革精神,导致政治工作主导作用不明显,创新乏力。

二、解决的思路。

(一)不断加强政工队伍建设。一要定期组织政工干部培训班,提高政工干部素质。要注重对政工人才的培养,抓好政工干部的科学文化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为政治工作创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要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方式,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好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不断丰富自身建设;三要积极推动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多样化和信息化。将电脑网络、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政治工作,增强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时代感,适应消防工作和部队发展的需要,推动部队政治工作的发展。

(二)从源头抓好政治工作创新。一要加强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领导班子代表着队伍前进的大方向,具有强大的表率作用。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以身作则,通过深入基层部队调研、与支队干部进行谈话等方式,带头查找分析影响本单位政治工作创新的根源问题,认真研究

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二要抓好基层政工干部的创新工作。基层干部政治工作开展的好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支队政治工作任务完成与否,并代表支队形象。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基层政工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激发政治工作活力;三要进一步发挥典型培育在政治工作创新中的激励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典型培育在优秀政工干部选拔方面的激励作用,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建立“结合渗透”的运行机制,“跟踪问效”的检查机制和“持久永续”的激励机制,形成政治工作创新的强大合力。

(三)建立政治工作创新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基层政治工作创新的首创机制。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只能是为了加强基层政治建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抓什么、如何抓、何时抓,只能取决于基层建设和政治工作的客观需要,而不是上面的关注点。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官兵的实践和首创精神,发挥官兵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提高抓基层政治工作的效率,推动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二是完善政治工作创新的物质、精神双驱动激励机制。在精神驱动方面,针对不同对象和各个阶段的心理,从解释疑惑、调适心理、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入手,把官兵的工作热情统一到部队建设的主旋律和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上来;在物质驱动方面,通过实实在在的解决政工干部的生活困难,提高政工干部的福利待遇,增强政工干部在晋职晋衔、立

篇二:联系实际科学分析 创新思路促进发展

联系实际科学分析 创新思路促进发展

——铜梁党校如何采取措施提高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能力研究

一、调研的目的

根据中央和市委的总体部署,要求各单位、部门和各地区一定要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联系本单位、本部门和本地区的实际,找准影响和制约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突出问题。按照县委的具体安排,认真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县委党校是县委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和摇篮,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党校工作会精神,加快党校发展,提高党员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现对党校在加快发展,提高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能力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较为客观具体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供领导和同志们参考。

二、县委党校自身的职责与教学目标定位

县委党校是全县党员干部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是更新知识、探讨问题、交流经验、提高能力的重要课堂。在县委县府领导下,党校承担着培训、轮训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和后备干部、国家公务员的重要职责。承担县委县府下达的科研和调研任务,宣传县委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服务于县委县府的中心工作。根据党校教学培训的目标要求,应切实提高参训学员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提高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二是培训学员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三是培训学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大局意识,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分析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四是要求学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艰苦奋斗、清政廉洁;五是培训提高学员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领导能力。如何才能履行好党校职责,达到上述教学目标要求,这也是我们开展党校调研的重要原因。

三、县委党校在加快发展,提高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能力培训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调查分析

笔者通过多方调研,总结归纳为以下10个方面:

1、班子成员的专业配备特点不突出,能上干训课的主专业成员偏少。

我们根据党校办学特点和要求,对党校现有领导班子成员的专业构成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表1:党校领导班子情况分析

17%;学政史一名,占班子成员的17%;学数学的两名,占班子成员的34%;学音像的一名,为班子成员的17%,学俄语的一名,占班子成员的17%。由此看出该班子成员的专业结构与承担的党校工作职责不是很匹配。影响班子成员专业知识的发挥,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班子成员一般就不能带头上干部培训班的课,带头开展理论调研。从目前情况看、除极个别成员偶尔上点主体班培训课外,其余同志基本上没有上主体班培训课。学校班子成员大多数不能上干部培训课,这对领导深入课堂,了解干部培训情况是十分不利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干部培训质量的提高。

2、主体班任课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能承担主体培训班专题课的青年骨干教师又太少。

从党校现有的教职工队伍状况调查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表2:党校教职工队伍的情况分析。

说明:此统计不含领导班子成员和已退居二线的原两名校级领导。

解析表2:目前学校承担干训班理论专题课的教师主要有7人,其中59岁1人,57岁1人,56岁1人,55岁1人,54岁1人,42岁1人,39岁1人。由此看出年龄最大的是59岁,最小的也是近40岁。平均年龄在53岁左右。仅有的一两名中年教师,目前还不是主体培训班的骨干教师,主体班骨干教师将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特别是党校参公后,如部份骨干教师提前退休后,将可能出现干训班校内缺人上课现象。

3、不能上课的职员偏多,能上干训课和有课上的专任教师偏少。

通过解析表2,我们也不难看出:由于实行三校联合办学的特殊性,学国民教育本科类的青年骨干教师的几次分流,以及近几年县委又对党校培养的理论骨干教师多次提拔和抽调。目前学校教职工队伍的构成就出现三多的状况。一是大龄教职工多。50岁以上的有21人,为教职工总数的45%,二是不能上课或已没有课上的职员多。学校教职工52人中,本期有20人没有上课或课时量不足、占了教职工总数的38%,三是不能上主体班课的教职工多。按近两年统计,7人上主体班课(不含校级班子和已退居二线的两名校级领导),37人不能上主体班课,占了教职工总数的82%。学校随着中职教育的全面退出,成人函授生的减少,情况将更加严重,这不能不说是教师资源和财政资源的浪费。

4、教师进修校和电大分校的办学功能受到严重削弱,党校培训业务已被一些

职能主管部门挤占

表3:党校 教师进修校发挥办学主体功能的情况分析。

我们根据联合办学的情况,对近三年党校、教师进修校电大分校办学主体功能的发挥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认为两所学校随着成人学历教育的结束将面临办学危机。

1999年4月,教师进修校与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和县师范校实行四校联合办学以来,教师进修校的办学功能己被逐步削弱,到目前为止,教师进修校的办学功能已近视于消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80万人口的县,教师进修校的编制应为25人左右。这25人的工作职责应承担全县中小学干部的职前、在职的多方面的能力素质培训,承担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培训,在岗的继续教育培训,包括现代技术、班主任能力、师德、师风、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培训。教师进修校与党校联合办学以来,无论是县委、县府或社会,对外都被称为县委党校,教师进修校的职能和称谓基本上被忽视。(如无论是换届或平时,县委、县府任免干部只认党校,教师进修校干部十年来均无任免关系)。再加上党校与县教育局都是局级单位,县委党校从中央文件的定位上说,又是县委的一个重要部门,于是教育局更不便参与工作的联系安排和管理指导,这

就造成办学管理体制的不顺。再加上办学中的一些利益不便调节,教育局就只好顺其自然,基本上是不管不问。联合办学前期,干部培训和学历教育以及教师的现代技术培训相对来说还比较好,随着教育局、党校相关人员的不断调整、更换,教师进修校基本没有培训任务。电大分校的招生因受电大工作站的争挤,办学规模多年徘徊不前追踪调查近三年的情况是:仅培训中小学各类干部5期353人次。再就是每年只有一天左右的中小学一校一人的继续教育登记员短期培训。目前教师的学历教育已基本结束,本应承担的中小学干部教育、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的技能培训、师德师风、教育法律、法规、班主任能力等培训因上述原因教育局又不愿调来,目前教师进修校的培训工作已“闹饥荒”,办学功能已接近于消失。

县委党校目前由于学历教育终结,办学也将面临“吃不饱”的境况。从党校前几年办学的培训任务看,学历教育的工作量要占党校整个工作量的60%左右,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量只占40%。从2009年起,党校学历教育又停止招生,而干部党员、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理论培训又出现一些职能主管部门与党校“争饭吃”,这就会使本身就培训量不足的县委党校面临更加“吃不饱”的境地。如2008年党校全年才培训一个月以上的班4期290人。一些短期培训的班基本上被职能主管部门自行办班,基本不进党校培训,党校的培训空间已被相关业务部门严重挤压。

5、有的单位或部门领导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能严格完成培训任务的单位或学员少。

为了掌握全县各单位和部门对完成首轮干部大规模培训任务和学员参学的相关情况,我们于2008年初,对在党校举办的统战培训班32人,副局级班44人,共计7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的情况上可以找出全县的党员干部

篇三:我国科技创新方法存在五大问题

我国科技创新方法存在五大问题

在近日举行的2009创新方法高层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创新方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刘燕华认为,从根本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要掌握创新方法。创新方法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

他指出,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工作中,在方法上存在五大问题。

一是科学思维培育不够。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培养缺位,目前应试式的教育体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科研活动创新思维不足,自主创新研究成果少;以跟踪模仿为主,自主创新较少;多数学科发展滞后,属于世界领先的学科很少;中国申请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PCT专利申请只占总量的0.96%;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不够,科学精神与科学氛围仍然不足,不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问题仍普遍存在。

二是科学方法研究与应用不够。科技界关于科学方法的意识薄弱,科研活动中,忽视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创新性;国内学术期刊很少发表关于研究方法和哲学思考类的理论性论文;对科学方法的研究不够,仅限于对国际科学方法的跟踪、了解,缺乏对前沿方法的前瞻性研究;科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严重脱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科学创新方法。

三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设备匮乏。“十五”期间,国家主体科技计划用于“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项目的经费只有0.85亿元,仅占三大科技计划经费的千分之二和科学仪器购置经费的1%;科学仪器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高档科学仪器基本处于空白,中档科学仪器、国产设备稳定性和重现性不高,软件配套性较差,占有率小;科学研究“空芯化”现象严重,每年科学仪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60%用于进口设备,其中,精密仪器、生命科学仪器、大型科学仪器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更是90%以上依靠进口。

四是创新政策环境还不完善。虽然近年来我国科学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以及同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水平还不高。以2004年为例,我国研发经费仅相当于美国的8%;全国研发人员年平均经费分别只有韩国的14%和日本的8%,而在发达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科技发展的经费中有40%用于支持科学方法和科学仪器。在我国,国家主体科技计划对这方面研究项目的支持几乎为零。

五是评价方法有待改进。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评价方式也不利于创新方法的发展。科研院所对科研人员研究能力的评价标准不全面,过分重视SCI,而忽视一些基础性或方法上的重要问题。以诺贝尔奖为例,诺贝尔奖有1/3是通过科学发现、理论推导得奖;有1/3是通过方法上的创新、方法思路上的创新得奖;还有1/3是通过科学仪器、科学手段、科学工具上的创新得奖。而在我们的科技布局上,更多瞄准了第一个1/3 ,把后两个1/3基本忽略了。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长徐冠华院士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我们应当共同探讨创新方法工作服务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途径与方法,以应对来自金融危机的挑战,提振经济振兴的信心;共同探讨尽快提升官、产、学、研各部门对创新方法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创新方法的理论研究及其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成功对接。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推广创新方法、促进自主创新、服务经济振兴”,旨在贯彻落实科

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4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切实加强创新方法工作,从源头上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精神,并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格局,就创新方法如何促进自主创新等问题等深入展开研讨。2008年度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为论坛作了题为《创新方法学的探索》的主旨报告。

为期两天的论坛还就科学方法、技术创新方法、科学思维、创新管理、科学工具等领域举行了专题论坛。来自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的领导,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企业家出席论坛。


带头创新思路促进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243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