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

时间:2016-12-16 07:47:4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定稿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 一年级上学期

1. 《春晓》 唐孟浩然 2《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3《咏柳》

4.《山行》 唐 杜牧

5.《枫桥夜泊》 唐 张继

6.《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7.《登鹳鹊楼》 唐 王之涣

8.《鹿柴》 唐 王维

9.《咏鹅》 唐 骆宾王

10.《风》唐 李峤

11.《画》唐 李白

12.《小池》 宋 杨万里

13.《山村》 宋 邵雍

14.《咏华山》 宋 寇准

15.《画鸡》 明 唐寅

16.《青松》 陈毅

17.《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李白

18.《雪》唐 罗隐

19.《早春》 唐 韩愈

20.《敕勒歌》 北朝民歌

北冶镇关址小学 - 1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

一年级下学期

1.《草》 唐 白居易

2.《古朗月行》

3.《静夜思》

4.《秋浦歌》

5.《关山月》

6.《夜宿山寺》

7.《悯农》(一)

8.《悯农》(二)

9.《池上》

10.《塞下曲》(一)

11.《梅花》

12.《夏日绝句》

13.《七步诗》

14.《所见》

15.《村居》

16.《放鱼》

17.《元日》

18.《杂诗》

19.《长歌行》

20.《晚春》

北冶镇关址小学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李绅 唐 李绅 唐 白居易 唐 卢纶 宋 王安石 宋 李清照三国 曹植 清 袁枚 清 高鼎 唐 李群玉 宋 王安石 晋 陶渊明 汉 乐府诗 唐 韩愈- 2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

二年级上学期

1.《庐山瀑布》 唐 李白

2.《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3.《绝句》(一)唐 杜甫

4.《绝句》(二)唐 杜甫

5.《雨晴》 唐 王驾

6.《清明》 唐 杜牧

7.《秋词》 唐 刘禹锡

8.《江雪》 唐 柳宗元

9.《竹里馆》唐 王维

10.《红豆》 唐 王维

1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13.《劝学》 唐 颜真卿

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15.《八阵图》 唐 杜甫

16.《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17.《山中》 唐 王勃

18.《鸟鸣涧》 唐 王维

19.《送朱大入秦》 唐 孟浩然

20.《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 北冶镇关址小学 - 3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

二年级下学期

1.《花非花》唐 白居易

2.《蜂》 唐 罗隐

3.《芙蓉楼送辛渐》

4.《回乡偶书》

5.《乐游原》

6.《乌衣巷》

7.《寻隐者不遇》

8.《南秦雪》

9.《塞下曲》(二)

10.《示儿》

11.《江上渔者》

12.《墨梅》

13.《明日歌》

14.《游子吟》

15.《山中送别》

16.《莲花坞》

17.《剑客》

18.《题诗后》

19.《秋风引》

20.《送别》

北冶镇关址小学

唐 王昌龄 唐 贺知章 唐 李商隐 唐 刘禹锡 唐 贾岛 唐 元稹 唐 卢纶 宋 陆游 宋 范仲淹 元 王冕 清 钱鹤滩 唐 孟郊 唐 王维唐 王维 唐 贾岛 唐 贾岛 唐 刘禹锡 唐 王维- 4 -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

三年级上学期

1.《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2.《望天门山》 唐 李白

3.《蜀道难》选句 唐 李白

4.《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李白

5.《江畔独步寻花》(二) 唐 杜甫

6.《兵车行》选句 唐 杜甫

7.《渔歌子》唐 张志和

8.《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

9.《山中》 唐 王维

10.《鸟》唐 白居易

11.《长安秋望》唐 杜牧

12.《滁州西涧》唐 韦应物

13.《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14.《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15.《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16.《约客》 南宋 赵师秀

17.《兰溪棹歌》唐 戴叔伦

18.《春望》 唐 杜甫

19.《对雪》 唐 高骈

20.《田园乐》 唐 王维

北冶镇关址小学 - 5 -

篇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大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参考篇目(新增71篇)

1、周南?关睢(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秦风?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汉代帝王诗一组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秋风辞(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4、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5、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与宋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流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蜀道难(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9、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0、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1、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2、黔之驴(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13、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4、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5、游金山寺(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16、前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7、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篇三: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子集》校本课程纲要(六年级)

[日期:2008-11-10] 来源:dsqtxx 作者:曹立新 [字体:大 中 小] 一、 课程的一般项目:

1、主讲教师:曹立新

2、 教学材料: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子集》

3、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4、 授课时间:一学期20节

5、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二、课程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1、 在儿童记忆力发展迅速的阶段,通过背诵古典文化经典,开发起记忆潜能、陶冶其性情、健全其人格,培养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着较高人文素养的下一代。

2、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 发扬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成树立优良的社会责任感,以正风气,以提民心。

4、 让学生在诵读高品位典范性的古今文学作品过程中,有机的展开科学的朗诵、演讲等基本技能训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文化积累。同时教学手段多样化,采取民乐欣赏,诗配画,表演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

1、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许多文化源头著作——如《论语》、《老子》、《唐诗三百首》等,具有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限制,至今仍极富活力,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2、 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人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将滋养着一代新人的成长——“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这些都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3、提高认识,重视并扎实地开展诵读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学期初各班对诵读要求有计划,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篇目与自选篇目背诵相结合,可以举行“班级诵读比赛”、“古诗文知识竞答”、“诗词配画”、“诗词配文”、“师生对诗”等等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

4、每节语文课预备铃响教师准时进入教室组织学生开始课前两分钟的诵读(可以培养好学生小干部,让学生自行组织)。

5、每次语文早读安排十分钟诵读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加强诵读指导,开展小型而活泼的诵读活动。让每天清晨的校园内充满“子曰”、“诗云”朗朗诵读声。

(三)课程实施:

1、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区都都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课程,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

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2、确定授课时间、地点、参与听课、评课指导,及时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

(四)课程的评价: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一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二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三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二是学习的成果。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222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