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宿旦子冈

时间:2016-12-09 07:42:2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桃花源记》“明日,宿旦子冈”比较阅读笄答案

文言文

阅读(9—13小题,共16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

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

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

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

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9.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阡陌交通(交错通达) 悉如外人(全,

都)B.其丈夫方担粪灌园(正,正在)自恨不如远甚也(遗憾)C.选贤与能(“与”通“举”,

选拔) 货恶其弃于地也(低劣)D.故外户而不闭(所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10.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以视

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C.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 D.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11.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3分)(1)甲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2)乙文中概括旦子岗人情风俗的一个句子是 。(3)丙

文表现了大同社会人们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是 12.用现代汉语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13.【丙】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

分)

篇二:课外文言文三则翻译

一、原文: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翻译: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棚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二、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

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本:根 固:稳固 建:树立 倚:偏颇 虚受:虚心接受 砥砺:磨练。锻练 名行:名节操行 树:种植竹子 如是:像这样 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三、【原文】木刻钟馗

宋庆历中,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尝木刻一舞钟馗,高三尺许,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以简毙之。

【译文】

宋朝庆历年间,有一个道士,姓李,经常有奇思妙想,曾经用木头刻过一个钟馗,高三尺左右,右手拿着铁简。把诱饵放在钟馗的左手里,老鼠沿着手爬上去吃,钟馗像左手把老鼠抓住,右手用铁简把老鼠打死。

【注释】

中:期间 尝;通"常",经常.许:左右 庆历:宋仁宗年号术士:有法术的人钟馗:传说中能捉鬼的人。 饵:诱饵持:拿着置:放

篇三:课外文言文

一、(09安徽省芜湖市)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林尽水源?? “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今吾子又死焉。译文: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4分)

【甲】林尽水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黄发垂髫 ( ) ②甫行数里 ( )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①阡陌交通 ( ) ②悉如外人 (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三、【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耽:极爱好。 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

1.解词 (1 )(2 )

(3)不营产业 () (4)欢守志弥固( )

2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四、[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五、《爱莲说》对比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花之君子者也。

15.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6.【甲】文用、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17.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六、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2)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

(3)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

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

【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

(3)贞以立志(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

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20.甲乙两文都用了 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

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4)

一、答案:1.(4分)①交错相通 ②通“邀”,邀请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1分)

2.(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3.(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

4.(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 二、1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6.答案:①tiáo ②fǔ7.答案:①交错通达 ②全 ③正,正在 ④遗憾

8.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答案: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10.答案: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

三、【附答案】:(一)1.(1)出名、著名(2)是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

(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 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四、答案:8.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10答案:托物言志倾听、思考、记忆 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五、答案;13.(1)沾染;污染(2)我(3)听说(4)等待;等

14.莲,是花中的君子。

1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7.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六、参考答案17.(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18(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19.外形 香气性直 心空20.象征 描写 议论


宿旦子冈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171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