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果敢现状

时间:2016-12-07 18:24:5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果敢王彭家声的兴衰史

“果敢王”彭家声的人生起落

【本文对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缅甸果敢地区的历史进行了简要概述,同时论及了在该地有较大影响的罗氏家族、杨氏家族、彭家声及果敢同盟军等地方势力的兴衰过程,认为历经磨难的果敢已经走上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轨道。作者梁晋云,1958年生,云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禁毒研究所副所长。原载于2001年6月第10卷第2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缅甸果敢县地处缅北萨尔温江东岸,面积约为5200平方公里。与我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沧源县、耿马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县接壤,国境线达250公里。缅甸果敢地区数百年来,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历史,可以说是以经营毒品而获取利益为目的的武装割据势力的历史,也是缅北数支地方武装势力形成、发展史的缩影。果敢地区与云南边疆地区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关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西南边疆史地的学术研究,而且对我们认识云南境外毒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彭家声(资料图)

一、果敢历史回顾

如果追溯果敢历史的源头,它与中国古代的一个皇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即使在今天,许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后代而自称。明代中期,国势强盛,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称臣纳贡,接受明王朝的统治。在当时云南与现在缅甸北部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对边境“蛮夷”进行统治。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2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养和木邦。当时,明朝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八莫,明朝设立“威远营”,并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曰: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用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万仞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孟弄山)、巨石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1602年—1606年间,缅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八莫、孟养等地。1658年3月,南明“小朝庭”桂王永历帝朱由榔,为“大西军”拥戴而举旗反清。同年10月进入云南,终因不敌清兵而放弃昆明,经保山、腾冲退入缅甸。虽然战事落败,但在此期间却出现一个骁勇善战的罗姓将领,这就是后来在“金三角”威震一方的果敢人罗星汉的先祖。

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10万之众抵达缅甸阿瓦城郊,缅王莽白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军。永历帝于同年6月被绞死于云南昆明。在此之后,朱由榔的数千随从,有的降清,有的逃往内地,但绝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甸北部地区。果敢地区的汉人便是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也均延承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僚体系。

这一时期的果敢地区还有一部分汉人,这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马帮。他们因留恋缅北而长久留了下来,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老兵们,因衣食无着,被迫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敢。

因此,在缅北果敢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罗星汉家的祖籍,就是中国南京人,传至罗星汉正好是第10代。

永历帝事件不久,在今腊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设立“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毕竟鞭长莫及,多时是统而不治,实际上成为“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正式划入英属缅甸。

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山区、丘陵,主要是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麻粟坝”。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气温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

果敢南部是闻名于世的莱莫山,它虽然在地理上属于当阳,但与麻栗坝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莱莫土司、果敢(滚弄)土司均承袭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莱莫山由于是缅甸掸人的聚居区,汉掸文化交融在了一起,而果敢至今仍是较完整的华人传统。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对于族系的认同上,这些地区的大多数百姓,几乎都以自己是华人而自豪。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也与中国别无二致。对于任何外部势力,这里有一种天然的抵制与排斥。这也是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果敢汉人始终与缅人不能融合的原因所在。

英人统治缅甸时期,果敢、莱莫等地因是掸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较大的民族自治权利,传统的社会形态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二战时期,这里山高皇帝远,同时日本人对掸邦网开一面,同英国人一样,采取了宽松的统治方式,使区内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掸族、旅缅华人以及许多土司武装,奋起抗战,为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

在果敢地区活跃着数支地方势力,最具影响力的是罗氏家族、杨氏家族、彭家声及果敢同盟军等。这几支地方集团的发展史,与果敢历史演进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致于我们在研究果敢的历史与现状时均无法予以回避。这些地方势力的形成与发展,则构成了果敢历史的主干。

二、罗氏家族的发达

作为南明永历帝副将的罗氏后代,因永历帝的落败也随之沉落,到了罗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训,隐瞒其祖上曾是永历帝宠爱副将的历史。所以,虽有家谱照世,但由于家人严格守训,致使其家世愈加鲜为人知

到20世纪初叶,罗家已传至第8代,1916年冬,罗家第4个儿子降生,这就是后来在缅北地区赫赫有名的“罗四老板”———罗朝兴。1934年,年满18岁的罗朝兴娶妻段氏,共生有4男1女,长子即1935年出生的罗星汉(缅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明,四子星杰,长女星蕊。

近代缅北由于交通条件的严重制约,大量的商品交换几乎完全靠马帮运输。这与当时中国西南的情况是一致的。至20世纪40年代,果敢与莱莫山一带大多以马帮大小来衡量家族财富的多少。马匹愈多,说明越是富有,马群成为地位与

权力的象征。在以鸦片贸易为主的马帮运输中,罗朝兴很快改变了其世代务农的传统,做起了走马运货的生意,并迅速脱颖而出,成为这一商潮中的佼佼者。

二战期间是缅甸掸邦最为自由的时期。当地华人与少数民族按照各自的方式生活着。种植鸦片已经是一种产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逐步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以种植为主,旅缅汉人以收购、贸易为主的格局。自然,汉人所赚得的钱远远超过了当地的土著民族。果敢土司杨家与罗家、苏家因此而暴富起来。罗朝兴在婚后将家产的大部分投入到马帮的运输业之中,他先后添加了200多匹骡马,成立了一支20余人的武装,干起了从腊戍、当阳、东枝等地向泰国清莱、米赛、米梭罗运送鸦片的买卖,有时也帮人运输一些土杂干货之类。

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罗朝兴已是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罗四老板”。罗四原配夫人段氏,因心脏病卒于1949年,罗又续弦陈氏,生儿女多人。1976年年仅60岁的罗朝兴殁于缅北重镇东枝的宅中。

取缅名“畏蒙”的罗星汉,出生在果敢的大竹菁。由于是长子,其父对他宠爱有加,罗朝兴专门请了一个云南的私塾先生为罗星汉的教师。在罗星汉10岁时,罗家迁移到了一个叫干猛的寨子,它是果敢三个坝子中最富庶的一个。

二战中,多国部队决战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遣散的国民党老兵中,有文化的流落在缅北各地,依靠华人的力量,办起了各种华文学校和训练班。

日本战败后,英人重返缅甸。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缅甸国内展开了风起云涌的独立斗争。以民族英雄昂山将军为首的“自由同盟”,推动了人民的反英浪潮。掸族、克伦等少数民族,是英国统治的获益者。在缅人奋起反英之时,整个掸族居住的掸邦,也由于自身的利益而进行了积极的活动。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果敢土司杨振材等人招兵买马,扩充武装,以防不测。果敢华人纷纷响应,捐款捐物,拥戴杨振材和“果敢地区自卫队”,许多青壮劳力也加入其行列之中。在罗星汉就读的官立小学内,成立了一个专门进行军事培训的小组。罗星汉时年13岁,彭家声也未满15岁,但也加入其中,教官是国民党黄埔军校早年毕业的老兵。在这个训练班快结束时,罗、彭等人已经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本领,走马使枪,游击作战,几乎无所不精。军事培训班结业后,所有22名学员均被授予“少尉”军衔,罗星汉是最小的一个,当年只有14岁多一点。他和彭家声均被分到果敢自卫队中任分队长、小队长,开始了在“金三角”地区的滚打。而彭家声更是由此开始了在果敢起伏47年的历程,最终赢得“果敢王”的称誉,成为近代历史上控制果敢时间最长的人物。

三、杨氏家族的发展

其实早在罗星汉之前,就有著名的杨振材7兄弟,即源(夭折)、材、声、祥、徽、勋、烈。

明清时期,在宣抚司下面,根据不同的情况,又有一些部落式群体的土司。其中木邦宣慰司下辖33个土司,果敢土司是其中之一。100多年前,果敢一杨姓大户,每年替代当时叫“大伙头”的陈姓土司前去木邦述职,捐交一年的“门赋”、“烟课”。后来木邦宣慰使将这一杨姓青年任命为果敢土司,陈氏被闲赋一旁。大约至晚清光绪初年,麻粟坝有了被正式任命的土司一职,首任姓杨名国正,他就是果敢最后一任土司杨振材的先祖。

杨国正主政的年代,正值“麻粟坝烟”声誉雀起之时,当时因出产鸦片,商业兴盛,社会繁荣,人口日增。麻粟坝“烟名”远播,并与英国殖民统治者建立了较好的关系。也就在这一时期,果敢地区传统的“烟会”应运而生,成为当地一年一度最为热闹的盛事。

1942年以前,果敢土司署未设自卫队,管辖本地区治安与司法的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红包头”。这是一支服装怪异的“警察”队伍,头上的红布,据说是从英人雇用印度巡抚的头饰而来,身上皂白相间的服装与腰中的弯刀,是清代衙役的装束。这支队伍,由果敢地区的“门赋”与“烟课”等税捐供养。日本人侵占缅甸后,果敢的红包头被改名为“自卫队”。1942年3月,杨振材之父杨文炳宣布抗日,并入境至重庆被蒋介石召见,后被授以“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一职。远征军入果敢后,又编为“二十集团军果敢自卫队”,配发了枪支弹药,自卫队曾发展至1千余人,并与日军作战上百次,牺牲150余人。因此,自卫队留下了较好的口碑。

由于抗日有功,1947年英国王向杨文炳颁发了OBE勋章。之后,仅留下百号人的队伍,以备守土安民之用。自卫队的称谓,也就延续下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自卫队的功能也逐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或为果敢领导层内斗的工具,或为缅甸政府所利用,甚至演变为护卫鸦片运输的一支武装。

至杨振材一代,由于家族显赫,又拥有土司武装,杨振材出任过掸邦财政厅长,而果敢县长则由杨家兄弟轮流坐换。

四、罗星汉、彭家声的崛起

20世纪初期,每年至鸦片交易的时节,由中国四川、云南来的马帮,印度、泰国来的商贾,云集果敢老街镇,开始了大烟土的交易活动,同时还伴随着一系列的商品交易和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因而被称之为“烟会”,时间为十天半月不等。

篇二:缅甸果敢地区与我国的联系

内容摘要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与我国云南省接壤,和我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果敢地区地理环境、历史以及与我国关系的简要介绍,并展望了果敢地区未来的发展。

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充分利用典籍、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回顾明清时代以来果敢与我国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对果敢地区现实的社会状况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考察,从而形成了对果敢地区比较系统的研究,试图能够为我国研究对果敢地区的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缅甸 果敢 历史 现状

第一章, 果敢地区概况

果敢(缅甸文:????????),全名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是缅甸联邦东北边疆的一个自治区,首府老街市。

果敢人口约14万,其中以汉族占多数,世居缅北的汉族称为果敢族【1】,具有缅甸官方法定少数民族的地位。

果敢名称之始,源于19世纪初,兴达户首领将自己的领土定名为果敢。杨氏土司在1840年获得清朝册封,获得清朝承认领有原镇康州西部的上中下六户地,被册封为一个统一的地方政区——果敢县。

(参见钟智翔主编:《缅甸研究》,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1年6月,第21页。)

第一节 行政区划及人口结构

以果敢为核心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8万人(其中常住人 口约13万人,流动人口约5万人,农业人口19946人) ,辖1县、1市、2镇、15个乡。特区政府主要领导人有:主席彭家声,副主席王国政、杨忠卫(兼果敢县县长)和刘国玺(兼特区政府秘书长) 。

第一特区设1县1市1经济特区,即果敢县、老街市、清水河经济特区。

果敢县下辖4个区:东山区、西山区、崇山区、滚掌区。清水河经济特区下辖5个乡。 老街市下辖5城(区) :金象城、双凤城、杨龙寨、东城和双鹤城。按势力范围划分,魏超仁副总司令负责金象城,彭家声主席负责双凤城和杨龙寨,白锁成副总司令负责双鹤城,刘阿宝和刘明【2】负责东城。老街市为第一特区(果敢)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总人口约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约5万人。

(参见朱凌:《在金三角感受生存》,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年11月,第21页。)

第二节 果敢的经济概况

果敢地区98%属山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差1200多米,立体气候特征显著;耕地面积约23万亩,粮食不能自给。过去山民以种植罂粟为主要经济来源,因此贫富差距很大。2002年在国内外禁毒、禁种罂粟的压力之下,彭家声已承诺从2002年秋季开始全面禁种罂粟。目前,在中国政府特别是耿马、镇康县政府的帮助下,果敢地区已开始以大面积种植甘蔗等农作物来替代罂粟种植,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果敢地区工业落后,目前境内有中方独资或合资的几个卷烟厂,因销路不好基本上处于停产状态;另有640千瓦的电站一座和一些小型加工企业。第一特区政府的日常开支主要靠税收来维持。特区政府内设财政部,果敢县政府内设财政科,两个部门自收自支。因管理混乱,税收流失大,财政部每年税收收入仅1000多万元人民币(人民币在当地属流通货币) 。税收主

要来源于博彩业、工商市场管理、进出口关税等。财政供养人员2000多人,月人均补助60元人民币。

第三节 果敢的政治概况

掸邦第一特区名义上已归顺缅甸中央政府,但仍然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事实上,它除不 反对政府外,不对中央政府承担任何义务,它有自己的政府、军队、税收乃至法律制度,俨然一 个小独立王国。因此,绝对不能简单地用上级、下级来形容缅甸中央政府与果敢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1995年,缅甸政府军进驻果敢,并且控制了果敢的所有战略制高点,目前屯兵约2000人;而果敢地方政府则控制了果敢地区的所有商埠、口岸。表面上双方一团和气,但实际上双方的戒备心理都很强。

2000年5月26日举行的第一特区全体会议提出的政治目标是:维护缅甸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和平安定和民族团结;维护果敢民族的合法权利、民族尊严、民族自治;开发建设城镇,繁荣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禁毒。

第四节 果敢的文化概况

现今的果敢地区,在文化生活上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自由之邦,各种文化的影响都可以在这里大行其道。在广播方面,整个果敢地区可以收听美国之音、亚洲自由电台、台北国际之声、英国BBC以及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一些地方电台的节目。

在电视方面, 1999年,果敢地区先后出现了果敢特区电视台和老街电视台,均属私人办台。果敢特区电视台建在老街澳洲娱乐城,该台除经营老街有线电视网外,还有两个频道的节目采用无线发射,功率分别为100瓦和50瓦,台标为果敢同盟军军旗7个连环加中文“果敢特区电视台”字样;老街电视台分别建在老街双凤城和南天门山,双凤城以100瓦发射机发送节目,台标为果敢同盟军军旗7个连环加中文“老街电视台”字样,南天门山建有50瓦和10瓦发射机,转播老街台信号和香港卫视中文台节目。由缅甸政府主办的缅语电视台建在老街东城,功率为100瓦,主要转播缅甸政府办的缅语节目。老街电视台和果敢特区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内容主要是特区的政策法规、奇闻轶事、开业庆典、婚丧嫁娶以及港澳台故事片。

在果敢地区老街市,可以较为清晰地收看20多个电视台的节目。除上述果敢特区台、老街电视台、缅甸政府办的缅语电视台外,还可以收看掸邦电视台、果敢电视台、香港卫视中文台、中国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1台、湖南卫视、四川卫视、福建东南台、山东卫视、上海卫视等。

果敢属全民信教的地区,绝大多数人信奉上座部佛教,少数民族中也有信奉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目前,整个果敢地区共有主要佛塔、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8处。第一特区和果敢县政府办有《果敢特区报》、《果敢民族报》、《果敢法制报》、《果敢画报》等政府报刊,均采用中文。办报的主要技术人员许多系从我国特别是镇康、耿马等县的退休人员中招聘。

第一特区政府鼓励私人办文化,发展文化市场。近年来文化娱乐市场发展迅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管理自由化,黄、赌盛行。现有百家乐、歌舞厅、卡拉OK厅、印刷厂、电子网吧、按摩厅、书店、音像店等上百家。

果敢现有各类学校130多所,在校学生近2万人。所有学校均由特区政府牵头发动地方 商人和民众捐资开办,属民办教育。教育经费来源主要靠收取学费(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收 费标准,最高的为每学年700元人民币,最低的为每学年150元) 、摊派、捐赠等。教师工资有薪给制和食物加现金制两种,经济发达地区以薪给制为主,经济欠发达的山区以食物加现金制为主。教师有近95%以上从我国(主要是临沧地区)招聘。被聘教师中有退休教师,有近几年 自费毕业的师范类学生,还有部分是来自我国的打工者中有一定学识的人员。

教学用语和教材文种基本上为汉语和中文。果敢曾一度使用过南洋版和台湾版中文教 材,现基本上使用云南省九年义务教育制教材,只是从中国聘请了几位较有经验和学识的退休

教师进行简单修编,再重新印制发给各学校使用。近一两年来,果敢已开始直接从我国引进教 材。学校课程设置为:国语、算术、自然、历史、地理、尺牍、体育、音乐、美术等。各中、小学还特别重视文艺宣传教育。

第五节 果敢的军事概况

目前果敢同盟军约有武装800人,下辖5个营又1个连,每营编制60—120人不等。彭家 声之弟彭家富任司令,白锁成、蒋明忠、彭德仁三人任副司令,魏超仁任参谋长(据有关资料, 此人现已被提升为副司令兼参谋长———作者) ;杨光富任副参谋长;彭家政任政治部主任;张 德文任后勤部长。果敢县所辖4区均设有派出所,老街市则设有派出所、执法队和特警队。同盟军主要负责老街、清水河两个口岸和坝区的防务,政府军则控制着老街至清水河地段的制高点。【3】因此,果敢地区事实上是一块地盘、两套班子、两套人马。

(钟智翔主编:《缅甸研究》,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1年6月,第21页。)

第二章果敢地区与我国的关系

在缅甸掸邦北部的尽头,在中国云南西南的底端,在一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有一支汉民族已经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这支汉族就是生活在缅甸掸邦果敢及周边的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现在的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清朝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桂王)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其中包括闯王李自成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通过300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这些流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和这一区域其他称谓的汉民族。

第一节 明清时期

果敢地区在历史上多属于地方土司管理的地区,未成为中央集权国家所能有效控制的边境地区;崎岖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民族组成。

该地曾为哀牢百濮的地域,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于东汉永昌郡西南边陲。三国时代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在白族大理国时期,划属永昌府孟缠甸范围。元代,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孟缠甸的一部份。明代,则属镇康土州以及孟定土府的疆域。[5]17世纪南明政权向西南方败退,大规模的汉人随着桂王永历明军迁徙云南。贵家者,故永明入缅所遗种也。缅劫永明时,诸人分散驻沙洲,蛮不之逐,谓水至尽漂矣。已而水之,洲不没,蛮共神之。百余年生聚日盛称贵家。兵力强,群蛮畏之。厂力弱不能支蛮者,乞请即往。(师范《缅事述略》《皇朝经世文编》卷87 兵政)这个贵家就是指果敢。

第二节 杨氏土司时期

18世纪,镇康州以及木邦的交界处出现了杨姓汉人势力,杨献才与继任者杨维兴以兴达户为基础,对外扩张。至1840年,第四代领导者杨国华被清朝册封为世袭果敢县令。[4][5]

1894年,《中英议定滇缅界务条款》不平等条约签订,第五条规定:“现因中国不再索问永昌、腾越边界之隙地,英国大君主于北丹尼(即木邦)地及科干照以所划边界让与中国。??”照此条约,果敢虽然留在中国境内,但永昌府、腾越州与缅甸之间的边地和户板(即滚弄)地区被英国吞并.双方尚未派员勘界时,当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国力急剧

衰弱,英国接着觊觎果敢地区,遂要求与清政府重订《滇缅界务条款》,果敢于1897年正式割让给英国。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北京换文的《中英续议滇缅界务条款》,第三条科干一段修改为:“至潞江(萨尔温江)与南迈江相会处,由此顺潞江上行,直到科干西北界,顺接科干东界,直抵工隆界上。”将科干(果敢)与工隆(滚弄)一并划给了英国。[10][果敢成为木邦大土司辖下的小土司邦。

二战之后,果敢与邻近的土司邦一同自英国独立,组成缅甸联邦。此后果敢获得大土司的地位,不再从属于木邦。杨姓土司的世袭统治权至1959年结束,历时两百余年的果敢土司至此交权予地方议会。[6]【7】

4. ^ 参考《世界民族》2005年第5期,王士录《缅甸的果敢族:族称、来历、状况及跨国互动》

5. ^ 中国西南边疆変迁史,第283页,云南教育出版社, 1987[2]

6. ^ 参考中国华文教育网刊载资料,/trainings/invite_in/teaching_stories/200804/t20080425_16030.shtml

7. ^ 参考/world/special/miandiandongdang/news/200909/0904_7925_1335651.shtml)

第三章果敢地区的未来

缅甸果敢地区数百年来,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历史,可以说是以经营毒品而获取利益为目的的武装割据势力的历史,也是缅北数支地方武装势力形成、发展史的缩影。

第一节 毒品种植的兴衰

1852年,英殖民者侵占缅甸,中国开始失去对这片土地的控制权。英国人发现这里的土壤气候适合罂粟生长,派人传授种植技术,并指定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再销往世界各地,后来在鸦片战争中吃了败仗的大清国受害最深。

罂粟人称“懒汉庄稼”,每年10-11月播撒在刀耕火种的坡地上,只消间苗一次就不再料理。直至来年3-4月果实成熟,就可以刮浆制膏,女人孩子都能轻松胜任。果敢人也和缅北众多民族一样开始垦荒种烟。百余年后,种贩鸦片成了当地主要经济来源??

事实上到了上世纪20年代,果敢麻粟坝的鸦片已经在金三角一带远近闻名,以交易鸦

片的“烟节”,也成了仅次于春节的重大传统节日。手持文明棍的英国绅士,带着印度奴仆,雇请“赶洋脚”的马帮每年从麻粟坝带走烟土不下上千驮。

据老一辈果敢人说,果敢是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开始种植鸦片的。《果敢志》记载:20世纪初期,每至春节后三四月鸦片上市时节,中国川、滇赶来的马帮和印度、泰国来的商贾,都云集果敢老街赶“烟会”,时间为10天到半个月不等。作为果敢政治经济中心地带的老街,当年尽管只是一条小街,却因这一鸦片盛会而声名远播。100余年来,整个果敢及周边地区出产的鸦片,几乎全以老街为集散地。可以说,果敢是金三角地区最早形成的、最负盛名的鸦片集贸地。果敢人也成了最会做鸦片生意的人。

在金三角,只要说是果敢人,旁人莫不礼让三分。这不仅因为他们是金三角地区最早的押运大烟土的保镖专业武装,还因为果敢人“一致对外”的强悍武勇与团结。百来年,果敢人靠经营闻名滇缅的大烟集市和贩运鸦片为生。

早先的果敢人只是靠充当大烟贩子的押运保镖获取报酬,抗战胜利后,部分当地豪强如杨家土司、金三角地区第一个世界级大毒枭罗星汉等,开始自己涉毒,并武装贩运鸦片牟取暴利。

基于专业贩毒的传统,果敢因此产生了不少代表性人物、国际通缉的大毒枭。“鸦片将军”罗星汉就是使金三角毒名扬天下的果敢标志性人物,其祖上是亡国的南明永历帝身边的一个副将,传到罗星汉这一辈刚好是第10代;前些年中国抓获的泛金三角地区新一代大毒枭谭晓林,原来就是盘踞在果敢,后以果敢地区的勐固为基地活动。

果敢南面100余里是另一个著名的大毒枭坤沙的老巢莱莫山,果敢与莱莫山之间历来有鸦片贸易往来和民间友好交往的历史。果敢公安局警员刘三透露说:“果敢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人都以罗星汉、坤沙是果敢培养出来的大人物而感到自豪!”

第二节地方武装的兴衰

上世纪50年代初,国民党残军93师败逃果敢,在此地开办了“果敢军事学校”。时年14岁的罗星汉和时年15岁、后来的“果敢王”彭家声【9】(缅共创军元老、果敢政府主席)成为该军校首批22名毕业学员之一,罗星汉是其中最小的一个。毕业后他们均被授予“少尉”军衔。

参见BertilLintner, The R ise and Fal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B urm a ( the 1989 M utiny) , CornellUniversity Press, 1990, pp.47 - 54。

比罗星汉、彭家声年纪稍小的莱莫山土司的儿子坤沙,20岁时也到果敢入读这所“果敢军事学校”。老人们说,该校当年的教官是蒋残军系中的老黄埔生,罗星汉、彭家声、坤沙在此学到了黄埔军校系统军事战术,以及中国远征军丛林作战等军事技术。“这对以后三人成年后的创业,起了决定性作用。现在连果敢当地知道罗、彭曾是同窗的人,都已经很少很少了。”果敢公安局干事何峰说。知道两代毒王罗星汉【10】、坤沙竟然也师出同门的人,当然就更少之又少了。

【10】参见郭建初、王浩:《探营金三角》,金城出版社, 1998年,第88页。

当地人称果敢有个“小三国”。即果敢在二战结束后初步形成了三大势力主导局面:杨家土司的地方民族武装、受缅政府扶持的罗星汉“自卫队”武装,以及彭家声领导的缅共民族武装。因果敢是金三角地区最早最专业的鸦片贩运地区,果敢政要历来涉毒贩毒,20世纪80年代初,彭也曾被国际社会宣布为金三角毒枭之一。

1989年3月11日,彭家声成立“果敢同盟军”【11】,实行果敢民族自治,实行民族和解,提出了禁毒口号。从此缅甸境内的16支民族武装中,有15支放下了武器与政府讲和。“果敢之父”彭家声一时成了缅甸的“民族英雄”。

【11】参见Martin Smith, B urm a: Insurgency and the Politics of Ethnicity, The University

篇三:果敢王彭家声的人生起落

果敢王彭家声的人生起落

本文对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缅甸果敢地区的历史进行了简要概述,同时论及了在该地有较大影响的罗氏家族、杨氏家族、彭家声及果敢同盟军等地方势力的兴衰过程。

彭家声

缅甸果敢县地处缅北萨尔温江东岸,面积约为5200平方公里。与我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沧源县、耿马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县接壤,国境线达250公里。缅甸果敢地区数百年来,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历史,可以说是以经营毒

品而获取利益为目的的武装割据势力的历史,也是缅北数支地方武装势力形成、发展史的缩影。果敢地区与云南边疆地区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关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西南边疆史地的学术研究,而且对我们认识云南境外毒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果敢历史回顾

如果追溯果敢历史的源头,它与中国古代的一个皇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即使在今天,许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后代而自称。明代中期,国势强盛,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称臣纳贡,接受明王朝的统治。在当时云南与现在缅甸北部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对边境“蛮夷”进行统治。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2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养和木邦。当时,明朝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八莫,明朝设立“威远营”,并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曰: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用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万仞关(今云南盈江县

西北孟弄山)、巨石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1602年—1606年间,缅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八莫、孟养等地。1658年3月,南明“小朝庭”桂王永历帝朱由榔,为“大西军”拥戴而举旗反清。同年10月进入云南,终因不敌清兵而放弃昆明,经保山、腾冲退入缅甸。虽然战事落败,但在此期间却出现一个骁勇善战的罗姓将领,这就是后来在“金三角”威震一方的果敢人罗星汉的先祖。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10万之众抵达缅甸阿瓦城郊,缅王莽白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军。永历帝于同年6月被绞死于云南昆明。在此之后,朱由榔的数千随从,有的降清,有的逃往内地,但绝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甸北部地区。果敢地区的汉人便是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也均延承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僚体系。这一时期的果敢地区还有一部分汉人,这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马帮。他们因留恋缅北而长久留了下来,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老兵们,因衣食无着,被迫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敢。

因此,在缅北果敢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罗星汉家的祖籍,就是中国南京人,传至罗星汉正好是第10代。

永历帝事件不久,在今腊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设立“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毕竟鞭长莫及,多时是统而不治,实际上成为“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正式划入英属缅甸。

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山区、丘陵,主要是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麻粟坝”。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气温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

果敢南部是闻名于世的莱莫山,它虽然在地理上属于当阳,但与麻栗坝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莱莫土司、果敢(滚弄)土司均承袭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莱莫山由于是缅甸掸人的聚居区,汉掸文化交融在了一起,而果敢至今仍是较完整的华人传统。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对于族系的认同上,这些地区的大多数百姓,几乎都以自己是华人而自豪。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也与中国别无二致。对于任何外部势力,这里有一种天然的抵制与排斥。这也是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果敢汉人始终与缅人不能融合的原因所在。英人统治缅甸时期,果敢、莱莫等地因是掸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较大的民族自治权利,传统的社会形态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二战时期,这里山高皇帝远,同时日本人对

掸邦网开一面,同英国人一样,采取了宽松的统治方式,使区内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掸族、旅缅华人以及许多土司武装,奋起抗战,为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

在果敢地区活跃着数支地方势力,最具影响力的是罗氏家族、杨氏家族、彭家声及果敢同盟军等。这几支地方集团的发展史,与果敢历史演进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致于我们在研究果敢的历史与现状时均无法予以回避。这些地方势力的形成与发展,则构成了果敢历史的主干。

二、罗氏家族的发达

作为南明永历帝副将的罗氏后代,因永历帝的落败也随之沉落,到了罗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训,隐瞒其祖上曾是永历帝宠爱副将的历史。所以,虽有家谱照世,但由于家人严格守训,致使其家世愈加鲜为人知

到20世纪初叶,罗家已传至第8代,1916年冬,罗家第4个儿子降生,这就是后来在缅北地区赫赫有名的“罗四老板”———罗朝兴。1934年,年满18岁的罗朝兴娶妻段氏,共生有4男1女,长子即1935年出生的罗星汉(缅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明,四子星杰,长女星蕊。

近代缅北由于交通条件的严重制约,大量的商品交换几乎完全靠马帮运输。这与当时中国西南的情况是一致的。至20世纪40年代,果敢与莱莫山一带大多以马帮大小来衡量


果敢现状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150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