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读《宽容》有感700字

时间:2016-12-06 09:05:4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读《宽容》有感

读《宽容》有感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大地,它即赐福与被宽容的人,也赐福与宽容别人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

《宽容》是荷裔美国作家房龙的一部名著。作者用及其轻巧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细述人类思想的发展史,倡言思想的自由,主张对意见的宽容。故去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带领我们深有历史,探寻人类历史不宽容的根源。在崇尚知识和理性的时代,人类更要学习宽容。 《宽容》这本书主要谈论西方宗教历史上的不宽容和为这种不宽容进行斗争的事迹。但今天看来,房龙的这本书意义已经远远超出宗教领域,而成为人类精神层面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房龙在书中说的道理很简单,可以用他自己的一段话来概括:“大凡为宽容而战的人,无论彼此有什么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信仰总是伴随着怀疑;他们可以诚实的相信自己是真确,却又从不能使自己的怀疑转化为坚固绝对得信念。反对的是世俗全力和精神信仰结合后施加给所有信徒及非信徒精神和肉体上的暴政。在他们看来,任何绝对的信念,都包涵着潜在的暴力,一旦信念找到了通往世俗权力的门径,他们的暴虐本性就会显露出来。”房龙给出的解决是怀疑,对任何的观念、理论、思维方式都要用怀疑来冲淡它繁殖、复制、独裁的本性,就连自己都要怀疑。怀疑一切,用怀疑给一切以改善发展的余地。在房龙的眼中,大部分信念信仰的开端都是朴素的,甚至可以说是浪漫的,但一旦稳定发展起来,就会落入功利主义的魔爪而万劫不复。

在今天,宽容作为一种品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圣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有无边的广阔,是因为它能接受所有的江河。房龙先生坚信“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定会到来,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进步”。

“宽容”这个话题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宗教本身,而成为人类精神层面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身边的人因为一点小事而抱怨,每当我听得到这类话时,我都会想,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能包容万物的心,一颗能包容一切的心,那我们的社会又会是一种什么景象呢。

当然,我们要能正确分辨什么才是宽容的表现。在一些竞争的关系中,视乎与宽容相违背,可是,这是优胜略汰的法则。一个个旧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一批新兴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市场经济来不得一丝一毫的宽容。将之扩大到生活和学习中,就是要树立竞争的对象,对别人的前进总抱以不认输、不甘落后的态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赶超别人,这也就是不予以宽容。在自身上,严于律己,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也是不予宽容的。这种的不“宽容” 会促进社会的进步,让生活更平和安详。

有人说宽容是芬芳的花朵,友谊是它的果实。有人说宽容是理解的桥梁,真诚与信赖是他的基石。还有说宽容是甘甜的泉水,浇灌干涸的心灵。我觉得宽容是世间一切真情与博爱的结晶,谁能拥有了它,就拥有了充满快乐的精彩人生。不管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种地步,只要地球上还存在哪怕两个人,这样的一种情怀,就是必须的。

篇二:读《宽容》有感

读《宽容》心得

平明秦范小学 樊银银

我原以为“宽容”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不宽容不过是让一个人自己生活在无端的仇视或是愤恨之中,而读过了房龙的这本《宽容》我才真正知道如果一群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一整个时代都处于一种可怕的不宽容之中,那么社会将陷入混乱的恐惧,一片狼籍。克服懒惰,克服无知,克服自私自利,那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有一个让所有人都能自由舒展的宽容时代。

从一开始,这本书的序言就深深吸引了我。“在宁静的无知山谷中,人类快乐的生活着。永恒之山向四面八方延伸,一条知识的小溪从深壑沟谷中缓缓流过,它从往昔的山脉中流来,又消失在未来的沼泽中。”房龙以舒缓平静的笔调描写这样一个场景,我以为“这描写一定不是我们的社会吧,这一定是一个与我们的生活相距遥远的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其实不然,当我看完每一个章节,再倒回来看这篇序的时候,我才越发体会到,这是一个多大的讽刺——“无知山谷”“守旧老人”,“消失在沼泽的小溪”??这其实就是千年以来不断上演着的历史的一幕幕。房龙创设的这个“无知山谷”,没有年代,也不知在何地,但是这并不表示这是一种虚幻的构想,相反地正是因为没有时间没有年代才超越于时空,“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事实上的统治者、立法者、执行者并且自以为是天意的传递者,实际上,他们是一群专横而“不宽容”的一伙老人,不容忍年轻人有冒险行为,甚至不允许产生一点思想自由的火花,他们生命的意义所在就是阻碍一切新的事物,以牺牲创新和探索来努力维持所谓的“平衡”。作为一个读者,当我从作者这样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些沉浸在旧思想中的人的所作所为时,我不禁为他们的愚昧而觉得悲哀,又为那些因为超越时代而遭到迫害的人们感到无限的惋惜。

翻过寓意深刻的序言,我随房龙的笔触一路看过西方的一段段新思想和旧制度冲突的历史。不论是面对古希腊的先贤,还是古罗马的早期基督教,还是文艺复兴的新巨人,宗教改革的领袖和继承者,我不能不承认自己对西方的历史的确知之甚少。我仅知道历史上存在了泰勒斯,柏拉图等等这样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但却不知道这样一些伟大的人在面对社会的愚昧,统治者的守旧,甚至后来基督教对更多新思想的科禁锢时,他们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又做出了多少的牺牲。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对苏格拉底的那一段描述。古希腊之初的确不失为一片孕育思想的沃土,的确让人羡慕——“完美的奇迹最终出现在了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作者引用苏格拉底所说的话“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有权利告诉他人应该信仰什么,也无权剥夺别人的思考权利。”“因此必须给人们提供机会,使其能够充分自由、不受权威干涉地讨论所有问题。”这是苏格拉底掷地有声对社会的自由宣言,也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苏格拉底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被我们铭记的哲人,如书中所写的那样“这个才华横溢,是人恼怒的街头演说家未受波折的长期学术生涯,正是对公元5世纪风行于希腊的知识自由的礼赞”;但是,最终“他饮下一大杯毒药,平躺在床榻上,长眠不醒,为自己的争论划上了句号。”虽然这些话看似平淡,但是我们就这样轻易地失去了一个富有思想的头脑,这又是多么沉重的悲哀。但是即便如此,古希腊时期已是在教会和主教出现前称得上最“宽容”的了。到了中

世纪,禁锢才真正愈演愈烈,这期间不断发生的冲突与斗争,“基督教会将罗马人的效率和犹太人的不宽容结合起来,其结果是,它在人类的思想领域建立了恐怖统治。这个统治十分高效,但是缺乏理性。”如今我们再回忆起不宽容的中世纪,似乎只能在脑海中漂浮过那烈焰冲天的火刑架,和周围不宽容者狰狞的面容上,那些在偌大的社会却找不到一个小小容身之处的人哀伤的眼睛。

虽然历史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基督教,甚至到后来宗教领袖,他们都没能逃脱“不宽容”的束缚。他们从开始冲破黑暗的“异徒”到最后为了巩固自己亲手建造的思想壁垒,都不惜以暴力和流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真是让人心寒又悲哀。虽然在我看来房龙并不是用长片大论的控诉来批评这些“不宽容”时代,但是在字里行间谁都能感受到作者对此的悲愤和对在新的世界,整个人类社会能变得更开明而深怀期盼。历史变迁的只是不宽容的面纱,旧的被撕破了,很快又会有一个新的面孔来迷惑我们。这些粉饰太平甚至还一直延续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

虽然看到这些内容时我的心情颇为沉重,但是《宽容》不仅仅只是为了抱怨和控诉那样的统治,他还让我认识了很多结识了许多伟大、自由而又宽容的心灵:苏格拉底、伊拉斯谟、蒙田、布鲁诺、斯宾诺莎、洛克、伏尔泰??他们是人类最真诚、最善良的朋友,他们的思想超越于时代,成为了永恒。生在如今宗教宽容比较环境中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那个因信仰不同而命丧黄泉的时代,因言语分歧而被判定为异教徒备受折磨的时代,但都将不会忘记这些为自由的宽容献出生命的人,他们用身躯谱写一部与宗教不宽容对抗的历史布鲁诺,这位被烧死在火刑柱上的杰出科学家说,“国家无权告诉人们应该想什么,社会不应该用剑惩处不同意通常公认的教理的人”;而塞尔维特说“我将被烧死,但这只是一件小事,我们将在永恒中继续辩论。”蒙田写下了《论良知的自由》;弥尔顿为出版自由大声疾呼;洛克创作了《论宗教宽容》??他们的思想和文字已成为我们这个世界中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石。

宽容,就是对别人,特别是异己,怀有尊重、理解和包容;是善良、涵养、自信和谦虚。我国唐代的强盛,两百多年前美国的崛起与发达,都从不同角度说明:宽容,可以聚集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可以吸纳出类拔萃的各种人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甚至可以跨越种族和国界。谁都知道,纯铁、纯金之类,其性能比不过合金;一把优质的提琴,要由六七种木料做成;就连吃饭,也需要不偏食,广纳营养。一句话,世间绝大多数事物都含有不同成分,才构成自然与人类的各种生态平衡。所以,我们的社会,有一些不同见解、不同声音,不同想法,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和谐本身,并非纯色,而是协调万紫千红的美。倡导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也应基于这样的考虑。

房龙说“恐惧是所有不宽容的起源”,“人如果不受恐惧的影响,是很愿意正直、公正的。”因为我们对不了解的人和事物而产生恐惧,所以用不宽容来进行自卫。求生的恐惧压倒了一切,中世纪的宗教迫害或不宽容都是来自生存的恐惧。而在现代社会,在世界已经日益变成了“地球村”的现代,国家、宗教和种族之间的相互仇视和对抗却依然存在,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恐惧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血腥的冲突与战争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制造了“9·11”等一系列悲惨事件;少数霸权国家总想以自己的“单边

主义”取代“多极格局”而制造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针对中国这样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东方大国的崛起,人们关注的眼神中也隐含着一丝的猜疑和恐惧。国家、民族、宗教、地区之间,仍然是你争我夺,没能真正的相互宽容,相互理解。我想如果大家能勇敢地并用真诚的心去面对彼此,那么误会、仇恨和流血就不会在我们的世界里长存的。

但是就像“宁静”“幸福”的“无知山谷”,我们都知道前方的路有很多的阻碍,想要冲破对未知恐惧的束缚我们还需要很多的努力,但是总还是有人不会放弃斗争和争取自由。历史也是一样的,时代的车轮仍然不断前行。敢于冒险的年轻人就像冲出山谷的溪流,是自由思想的化身。正是当年“先驱者”在探险中的一堆“石子路标”、一条“火烧通道”,把残留的村民引出了大山,找到了新的牧场。社会和生活是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但是就像作者在序言的最后一句话所说的那样——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是所有人们的期盼。

篇三:读《宽容》有感

读《宽容》有感

从内容上讲,这本书谈不上高深,但正是它教给我的这两个简单的字,化去了我来自青春期的玉骄龙式的戾气,是的,是房龙教给了我正确的“心法”。

《宽容》,它继续用世俗的、希腊式的眼光关注审视这一统治西方人头脑和灵魂超过一千年的“神的道”,用现在通行的话讲,房龙是个很在行、很彻底的后现代:他把偶像拉下神坛,却警告人们千万不要树立新的偶像,他说过去的一切标签都是错误的书写,但拒绝给出正确的标签。但房龙不是虚无主义者,他承认历史,承认发展,这主面又类似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实践理性。他的作品在今日中国大行其道,除了适逢思想匮乏的国人要精神进补的时机之外,这样朴素的、自然的、充满实践唯物论精神的文风,也让中国人倍感亲切,易于接纳。房龙在书中要说的道理很简单,可以引用他自己的一段话来说明:“大凡为宽容而战的人,不论彼此有什么不同,都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信仰总是伴随着怀疑;他们可以诚实地相信自己正确,却又从不能使自己的怀疑转化为坚固绝对的信念。”房龙最反对的是世俗全力和精神信仰结合后施加给所有信徒及非信徒精神和肉体上的暴政。在他看来,任何绝对的信念,都包涵着潜在的暴力,一旦信念找到了通往世俗权力的门径,它的暴虐本性就会显露出来。房龙给出的解决是怀疑,对任何的观念、理论、思维方式都要用怀疑来冲淡它繁殖、复制、独裁的本性,就连自己都要怀疑。怀疑一切,用怀疑给一切以改善发展的余地。在房龙的眼中,大部分信念信仰的开端都是朴素的,甚至可以说是浪漫的,但一旦稳定发展起来,就会落入功利主义的魔爪而万劫不复。痛恨功利的房龙却用功利观来解释叙述历史,勿宁说这是合乎逻辑的,因为那最初的纯洁高尚很可能在本质上是虚假的,是违反人类天性的。政治上的浪漫主义会演变成流血的暴政,带有浪漫情怀的君主往往都堕落为暴君,前者有法国大革命为证,后者在我们身边就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在面临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家内部的改革、对外的开放必不可少,一个个旧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一批新兴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市场经济来不得一丝一毫的宽容。将之扩大到生活和学习中,就是要树立竞争的对象,对别人的前进总抱以不认输、不甘落后的态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赶超别人,这也就是不予以宽容。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竞争是平等、公平的,这里的不宽容不仅体现在对强者的不屈服,还表现为对自己的不满足,敢于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说来,发展就要有对人对已不宽容、不松懈的态度,要有敢于挑战的勇气。

房龙先生坚信“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定会到来,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进步”。思想的束缚、战争的暴虐、种族的歧视等等,都在呼唤宽容,我们渴望那和平安详的日子,但我们同样要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负责,必要的时候决不能“宽容”地得过且过,将宽容发展成为漠不关心,那恐怕才是最大的灾难!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人生,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宽容会让你平和安详,而发展中的不宽容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二者都需要存在。


读《宽容》有感700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11354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