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时间:2017-06-22 05:3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6月12日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2015年6月12日

按照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根据粮食局机关工作的总体部署,经粮食局、锦屏镇人民政府、东庄村三家联合摸底,在贫困人口库中,确定了全村51户贫困户,分配给我局12名干部职工帮扶16户贫困户,这些贫困户是今年重新确定的。从2012年3月份开始我们帮扶的一批贫困户至目前已脱贫,退出了帮扶序列, 2012年我的两户帮扶户杨广生、甘银海在东庄村四社,今年这次重新调整的两户甘富存、甘作鹏也在东庄村四社。 通过入户调查和实际分析,我认为贫困户的贫穷原因大致是:一是因病,医疗费用高,家庭劳动力减少、可用资金更少;二是受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反映迟钝;三是农资等物价上涨。

我将通过以下措施来帮扶:一是宣传党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政策,改变帮扶户思想行为;二是动员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制定帮扶计,鼓励多学文化知识,处处留心皆学文;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多种产业,如甘福存户的养殖猪,甘作鹏户的电焊技术;四是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动员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合等国家保险,宣传健康养生知识,预防疾病发生,结合粮食行业宣传粮食安全知识。五是留心国家扶贫政策,与相关单位衔接帮助贫困户治病。

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党和国家给了我这个平台,我愿努力。

篇二:大学生村官 民情日记

2016年7月8日星期五 阴转晴

今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早上6点半闹钟响起,迅速起床赶往绥江县青年之家。7点半,绥江县大学生村官一班、二班团体成员准点出发,赶往新滩镇抢通通组公路。

此时正是半边红李子成熟上市的季节,而新滩镇鲢鱼村是半边红李子种植大村,公路的损毁将严重影响本村的李子运输,影响农民的收益。我所在的一班大学生村官正是赶往鲢鱼村15组疏通通组公路。

8点半左右,我们到了目的地鲢鱼村15组,而此时已经有一部分群众在疏通公路背沟了,我们迅速加入到群众中忙活起来。

背沟已经被大型货车压得严重变形,再加上接连几天的大水冲刷,沟里的泥土塞得满满的,只能靠锄头一点一点地刨出来。对于我来说,几乎没有参加过农活,平常也缺少锻炼,刚接过锄头没几分钟就大汗淋漓。

身边一同劳动的以为阿姨连连夸我“这小姑娘像是干实事的人”,夸得我这心里美滋滋的,早把身体的劳累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原来,这位阿姨的孙女也是大学生,现在正在读大四,看到同为大学生的我在她身旁劳动,不禁念叨起她的孙女。她说她孙女每次放假回来,她都要求她到田间地里去体验体验劳动的快乐和价值。

虽然很累,但一起劳动的群众们的赞扬时时激励我们继续努力。前段时间,学习大学生村官刘晓帆的先进事迹时,刘晓帆说的那句“珍惜被人需要的机会”还响彻在心底。我们这不是正被群众需要着吗?

人的价值有两种,一种是自我肯定,另一种则是他人的肯定。被群众需要就是他人的肯定。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或许我没办法为解决南海争端贡献力量,没能力为两岸和平建言献策,但做好本职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事业,我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村官而感到自豪。

今年是精准扶贫工作关键性的一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我们每位基层工作者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不仅要履好职,更要把最新的扶贫政策宣传好、落实好,要对得起群众和党对我们的信任。

篇三:不忘初心 永跟党走.回乡民情日记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

――回乡民情日记

在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如火如荼之际,州委书记王海涛倡导全州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大走访活动,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回到家乡,寻根问祖,找回过去的自我,咀嚼走出家乡时那一刻即将被遗忘的初心,荡涤自己的思想灵魂,重拾当年的初心,坚定永跟党走的信心。通过切身体验,走访座谈,感悟颇多。

即将淡忘故乡愁 无巧不成书,出发前,发现露台上培育了10多年的盆景主干下端长出了几片木耳,在我老家人们把忘记家乡、忘祖忘本的人讽刺为“吃木耳忘记树桩”,由此深有感悟:离开家乡30多年,现在还是不是当初的我,还记不记得曾经生我养我的地方,还记不记得乡音乡情,还记不记得曾经帮助过我的乡亲?虽然多次回去,却没有仔细地品味这些心中的疑问。老家的乡亲们为支持水布垭水利工程,全村基本都移民离开了生生不息的故土,或后靠、或背井离乡、或投亲靠友,儿时的伙伴们也分住在三山五岳,想见一面都很难。如今,老家已没入库区水底,儿时走过的路、儿时放牧的山、儿时砍过柴的小山头、儿时捉过迷藏的水竹林乃至儿时居住过的老宅都在一片汪洋之下。我乘堂兄手划的木船,沿着淹过老家的水面,搜寻着记忆中的痕迹,回忆着儿时快乐的点点滴滴,透着水面看到的却只是残垣断壁和废墟瓦砾,很难想象,山水一色、波光粼粼之下竟是魂牵梦萦的老家,母亲和我们姊妹五人早已离开这里,乡愁即将淡忘,相反。那山、那水、那人见证了乡村的变化,也形成了现实中的另类

乡愁,这类乡愁注入了时代元素,赋予了发展变化的新内涵。

刻骨铭心故乡情 我17岁当兵离开家乡,居住的那个村,叫泗淌坪村,由于紧临清江的原因,文革期间改为清江村,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村名。当时用手写那个淌字,是土旁加个尚,有电脑后,这个字却怎么也打不出来,一查字典,却没这个字,我想,可能因为我们村土地最肥沃,农田最多,把淌的水旁换成了土旁。记得小的时候,家中姊妹多,能挣工分的劳力少,自然分得的粮食就少,常常吃了上顿无下顿,每到饥荒月,就用包谷面和着野菜凑合,是多年的“缺粮户”和“救济户”,被子靠救济,衣服很少穿新的,生活靠乡里乡亲接济才勉强度日。上学是免费的,后来每学期交2块钱的杂费,作业本、笔墨钱都是利用假期打柴、锤石子、挖黄姜、背沙卖了换钱,直到高中完成学业。上初中那会儿,无论天晴下雨,每天来回要走近10公里的山路,遇下雨天怕把鞋子打湿,干脆就打着赤脚上学。我们村里的人常常把干部称为同志,因此我母亲经常告诫我说:要好好读书,长大了也当同志。母亲这句话至今仍萦绕在我耳边。后来在部队提了干,回地方也就了业,每次回去都会到东家坐坐,西家聊聊,大家都说我“八字”好,我也深知并不是“八字”的功劳,而是组织培养和自己努力的结果。这次回去,还特地去看望了我的启蒙老师和初中的班主任,他们从教四十余年,现在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我的到来令他们惊喜万分,异常开心,甚至老泪纵横,紧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我们拉家常、谈形势、侃教育、谈变化、展前景,气氛非常融洽,他们还谆谆告诫我,要不忘家乡,不忘初心,常回家看看。

看到他们把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如今安居乐业,晚年幸福,我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

回乡时,正值农忙收菜子和栽秧季节,在返程的前一天,堂兄家里请工栽秧,我也和他们一道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挽着裤腿、打着赤脚像模像样地干起来,虽然速度慢,行不成行的,路不成路的,但还是体验到了离开农村前劳作的感觉。堂史介绍,从整水田开始,每请一个工的成本是150元,还要供生活、一包烟,到水稻成熟收割,投入的成本要高于收成,因此很多家庭现在都基本不种水稻了。看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倾力打造故乡梦 现在的南潭村,是由库区移民的泗淌坪村、鱼洞湾村与原南潭村合并而成,全村13个组,754户,2207口人,虽然90%以上都住上了楼房,由于经济支柱少,没有产业支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以确保家庭开支和供孩子上学,村里以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没出门的劳力或有一门手艺、或以捕鱼卖鱼赚钱。彭书记介绍,07年引进的武汉同济医药公司在该村建立了药业种植和专业养殖合作社,每年可提供20户40余人的就业岗位,目前尚未产生效益。该村正在以“一品一线一路”为基础,多元化发展村级经济,带动村民致富。“一品”就是以香浓寨组为中心,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香浓寨”富硒茶业品牌,拟改造老品种茶园700亩,新发展2500亩。目前茶品已初具雏形,茶叶发展初具规模,老百姓热情很高,看到了致富希望。“一线”就是以鱼洞→香浓观景台(站在此台,库区风景尽收眼底)→石柱→千年大青树→红旗渠(原东方红水渠)为景

点的旅游观景线,目前正在制作规划和项目报告书。“一路”就是以穿村而过的巴鹤公路为基础,把公路两侧的民房改造成具有土家族风格的特色民居,并按照标准要求,建成家庭旅馆,将有规模的实力户,建成农家乐,形成家家是宾馆,户户是酒店的独特风景线。从而以旅游观光休闲来宣传推销产品,以宣传促销产品拉动旅游,让老百姓的山货、土货成为致富的源泉,

彭书记虽已年届不惑,但仍精神饱满,年富力强,自他上任之后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好事,深得乡亲们的爱戴和喜欢。去年筹资修起了“高大上”的村委会综合办公楼;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方面倾尽全力且初见成效;在农业发展和精准扶贫上,立足特色,真抓实干,乡亲们可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了;在社会维稳方面,出谋划策,想尽办法,极力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几年来,没有一人赴县、州、省、京上访人员,人们安心,社会稳定。在谈及村的未来发展时,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信心百倍。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书记。同时他也有三大愿景:一是希望南潭村在外的有识之士,能回家乡投资,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量;二是希望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到该村考察,帮助调整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结构;二是希望从该村走出去的各类人士多回乡看看,为乡里的发谏言献策,共谋发展。我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未来的南潭村会越来越好,父老乡亲会越来越幸福!

不忘初心故乡魂 库区虽然淹没了我的村庄、老屋及儿时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却淹没不了对家乡的浓浓情意,淹没不了父老乡亲的

教诲和期望,淹没不了走出村口时那一刻的初心。如今我已从过去不懂事的农村孩子,在党的培养和关爱下成长为一名为党工作的“同志”,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向哪里去、现在在干什么,将来怎样干。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记党纪常规;时刻谨记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时刻谨记为群众办实事、为人民谋利益、让老百姓得实惠是我党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时刻谨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诤诤誓言。无论走到哪里,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并永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始终保持农村人那颗纯朴真诚、踏实肯干、坚忍不拔的工作精神,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政治品质,始终不要忘记在那遥远的山村是我的家乡,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那里有我永远割舍不了的故乡魂!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61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