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京剧旦角化妆全过程

时间:2017-06-05 05:5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京剧化妆常识

生、旦、净、末、丑的化妆特点

京剧的各行角色——生、旦、净、末、丑的人物造型,是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的。由于剧中人物的性别不同、身份不同以及年龄和性格的不同;在表演上、声腔上以及角色的面部化妆和服装的打扮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

京剧角色的面部化妆,可分为以下两种不同的化妆手段:一种是净丑化妆(脸谱);一种是生旦化妆。(个别生旦角色也有勾画脸谱的,但不多见。)净丑脸谱,着重于人物形貌的夸张和品质的刻划。这种具有图案意味的化妆,是把写实的和象征艺术手法结合在一起。来显示出人物的形貌特征和性格特征的。生旦化妆和净丑化妆脸谱不同,它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刻划人物面貌的。

为了对各行角色的面部化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把生、旦、净、末、丑的化妆特点,略述如下:

生角面部化妆的特点

京剧的生角(包括末角)由于年龄和性格的不同,老生、武生、小生(包括娃娃生),在面部化妆上是有所区别的。

老生(包括武老生)多扮演正派的中年人或老年人。中年人物(像蔺相如、邹应龙)面部化妆应端庄郑重,气宇轩昂。脸上略敷脂粉,画眉抹彩,挂黑三髯。

扮演老年人物(如宋士杰、张广才),脸上不宜过多的涂抹脂粉,须容颜老迈(挂白髯)。扮演老的英雄武将(像黄忠、萧恩),面部化妆应于苍老中带有英雄气概(挂白髯或参髯)。

小生扮演的是青年人(像付朋、张君瑞、许仙),脸上敷脂粉,描眉画眼。面部化妆应眉目清秀,容颜俊美。

武生扮演的是青年英雄武将(像赵云、武松、高宠),脸上略涂脂粉,印膛抹红彩,眉眼吊的较高。使得眉宇之间,显露出勇敢顽强的英雄气概。

娃娃生扮演的是少年儿童(像薛丁山),面部化妆和小生差不多。不过,为了表现儿童的容貌特征,须在印膛上涂一红点。(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面部美饰,凡是未成年的儿童,多在额间画一红圆点,叫做“点额”。)

生角的髯口——我国古代以长髯为美,戏曲角色扮演的中年或老年人所挂的髯口(又名“口面”),更要长一些。这种須髯的夸张,和角色的表演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几百年来,先辈艺人运用髯口创造了理髯、推髯、抖髯、甩髯、吹髯等表演程式(髯口功)对于夸张人物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帮助。

生角的髯口,由于年龄和生理上的不同,分为“三髯”和“满髯”两种。三髯是三绺长須,有“黑三”、“参三”和“白三”三种。像《打严嵩》的邹应龙,《群英会》的诸葛亮,抖挂黑三。老年人物,像《盗宗卷》的张苍,《空城计》的诸葛亮带参三。《连营寨》中的刘备,《捉放曹》的吕伯奢都带白三。“满髯”是连髯落腮,非常丰满。生角一般只挂“参满”和“白满”。像《打渔杀家》的萧恩挂参满,《碰碑》的杨继业挂白满。

另外有“五绺髯”,是扮演关羽所戴。(也有戴黑满的)。“二涛髯”比满髯稍短,大都扮演院子、中军。现在已不多见。

此外,剧中人有当场变髯口的,像《文昭关》的伍子胥,因为过不去昭关,焦急万分,把胡须愁白了。由黑三改挂参三,再改挂白三。

近几十年来,不少新编的历史剧,采用了改良髯口。但在传统剧目中是很少

戴用的。

旦角面部化妆的特点

京剧中的旦角(妇女角色)由于年龄、身份以及性格的不同,大致有正旦(青衣和闺门旦)、花旦(包括花衫、贴旦、小旦)、老旦、武旦、刀马旦、彩旦(丑旦)之分。

近四十年来,京剧的旦角化妆有着很大的变化。在从前,正旦和花旦的面部化妆是有所区别的。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妇女,脸上略敷脂粉。扮演贫穷女子,大都穿青褶子,头上不戴珠花,脸上不抹脂粉,或抹的很淡。花旦扮演的是性格活泼的青年妇女或轻佻泼辣的女角色,脸上必须浓妆艳抹。(头戴珠花,穿花衫、花裙或花袄、花裤)。这两种不同的化妆手法,既有生活上的区别,也有性格上的区别。(正旦、花旦又名青衣、花衫,就是由于角色的装扮不同而得名的。)

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点也有所变化。从前的旦角化妆,现在看来已经不够美化了。近四十年来,京剧旦角的面部化妆,有着很大的艺术创造,在发型上和头饰上也是如此。许多著名的旦角演员,参考了古代妇女的面部美饰,根据不同的剧中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不过,也有些旦角演员,单纯地追求扮相的美化,不论扮演什么角色,也一律是浓妆艳抹,这样是不适宜的。要知道,青衣、花旦、武旦的面部化妆,现在虽然大致相同,但由于角色的年龄、性格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在艺术造型上,还是应该有所区别的。为了对京剧旦角的面部化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现在按照不同的角色略述如下:

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或青年妇女,面部化妆应容貌端正。扮演贫穷妇女(像赵五娘、秦香莲)脸上虽涂抹脂粉,但不宜过重。扮演闺门妇女(像杜丽娘)眉眼画的必须清秀,脸上的脂粉要略重一些。

花旦——所扮演的人物是比较广泛的:有活泼天真的少女,像《春香闹学》的春香,《小放牛》的村女。有轻佻风骚的妇人,像《乌龙院》的阎婆惜。也有性格泼辣的妇女,像《打灶分家》的李三春。这一些角色的面部化妆大都浓妆艳抹。但在眉眼的描画上,应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有所区别。扮演少女,須在印膛上涂一红点。

武旦、刀马旦——扮演有武功的女角色(像孙二娘、穆桂英)面部化妆与花旦略同,但在眉眼吊得较高一些,以表现妩媚中带有英武气概。(由武旦扮演的神怪角色,像《四洲城》的水母,《无底洞》的白鼠精,面部化妆相同。)

老旦——扮演老年的妇女,像《太君辞朝》的佘太君,大都是本色脸,不敷脂粉。但青年演员扮演的老旦角色,如果脸上不化妆,看起来很不像;須在额间、眉角和鼻窝略画出几笔皱纹,就能够刻划出老年妇女的面貌。

彩旦——由丑角应工,又名丑旦。多扮演封建社会“三姑六婆”一流的反派妇女(像《能仁寺》的赛西施),但也扮演一些滑稽诙谐的妇女(像《四进士》的万氏)。面部化妆由于性格的不同,有涂脂粉的,也有不涂脂粉的。但大都在额角或腮边点一颗黑痣。

净角面部化妆的特点

京剧的净角,有正净(铜锤、老脸、黑头)付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和武二花)之分。扮演的角色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面部化妆各有不同。

演员扮演某一剧中人物,必须按照一定的谱式抅画,叫做脸谱。(老生和武生抅脸的也包括在内)。

脸谱是一种夸张人物形貌的化妆手段,这种具有图案意味的面部化妆,是运用写实的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的。

戏曲脸谱和我国古代的歌舞面具,百戏的塗面,有着演变和发展的关系。人物脸谱,最早只有红、白、黑三种与肤色相近的颜色,眉眼的描画比较简单,基本上是接近于写实的。像关羽面红,夸张为红脸。包拯面黑,夸张为黑脸。只有装神扮鬼或扮演绿林人物才五彩塗面。经过几百年来的演变与发展,脸谱的构图和色彩多相互掺杂,逐渐有形貌的夸张,成为显示人物性格品质的化妆手段。这种特殊的面部化妆艺术,是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意图的。它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人民对于剧中的人物的爱憎分明的情感和态度。但是,脸谱里面也混杂着一些非现实主义的东西,我们还没有探讨出一个比较正确的解释。现在只能按照老艺人们相传的说法,对京剧脸谱的构图和色彩的表现,略述如下:

京剧脸谱的构图——京剧脸谱是在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戈、梆子的表现手法加以变化和发展的。在谱式上,有“整脸”“粉白脸”“揉脸”“十字门脸”“三块瓦脸”“花脸”“碎花脸”“歪脸”“象形脸”等不同的抅法。

“老脸”又名“六分脸”“两膛脸”。多扮演正直果敢的老年武将,它们的面部化妆特征,主要是两道白眉的夸大,以表现剧中人物的老迈苍劲。有红脸,黑脸,紫脸,粉红脸之分。红脸像《群英会》中的黄盖,黑脸像《北诈疯》的尉迟恭,紫脸像《二进宫》的徐彦昭,都属于两膛脸的抅法。

抅“三块瓦”脸的多是英雄武将(正反面人物都有)。“三块瓦”的抅法主要着重于眉、眼、鼻窝和肌肉肤色的夸张。像《失街亭》的马谡,抅油白三块瓦脸;《铁龙山》的姜维,抅红三块瓦脸;(均挂黑满髯)老年人物多眉眼下垂,像《嘉兴府》的鲍赐安,抅油白老三块瓦脸。(挂白满髯)

抅“十字门”脸的多是年老的英雄武将,像《草桥关》的铫期(挂白满髯),《牧虎关》的高旺(挂参满髯)。由于扮演的人物不同,眼瓦和鼻窝也略有变化。

另外,像张飞、牛皋的“花十字门”脸,项羽的“花两膛脸”,是在“十字门”脸和“花两膛”脸的基本谱式上变化而成的。

“粉白脸”又名“奸脸”,是把白色塗满脸部,用黑笔抅画出眉、眼、鼻窝和面部的肌肉纹理,以刻划剧中人物奸险狡诈的性格。像《宇宙锋》的赵高,《捉放曹》的曹操,都画白奸脸。

“揉脸”又名整脸,是用红、黑、紫等色揉脸部,然后抅画出眉、眼、鼻窝和肌肉纹理。像关羽的揉红脸、余千的揉紫脸等。以本来肤色抅画黑白纹理的也属于揉脸。(像姜子牙)

性格鲁莽勇敢的英雄武将和绿林人物,多抅“花脸”“碎花脸”。花脸的谱式和色彩比较复杂,多综合“三块瓦”“十字门”的抅法加以变化,以一种色彩为主,其余为副色。像李逵的黑花脸(均挂黑扎髯),马武的蓝花脸,程咬金的绿花脸,典韦的黄花脸。(均挂红扎髯)

“半截脸”又名“元宝脸”,谱式是眉眼以下抅脸,上露肉脑门。像《铡美案》的马汉,抅元宝脸。

“歪脸”是面部五官的反常描画,多形容面部凶恶或容貌丑陋的武角色。凶悍的像《祝家庄》的祝彪;丑陋的像《打瓜园》的郑恩。

“象形脸”多用于神怪角色,像《闹天宫》的送悟空(猿猴脸)《百草山》的孔雀明王(鸟形脸)、《芭蕉扇》的牛魔王(牛脸),把鸟兽形象赋予人格化,

抅画在演员的脸上,仍然具有鸟兽形象的感觉。

另外,像僧人、老道、太监都有一定的谱式,如《五台山》杨五郎、《野猪林》鲁智深的和尚脸(挂虬髯);《蜈蚣岭》王飞天的老道脸(挂黑扎髯);《黄金台》伊立的太监脸(光嘴岔)构图多由三块瓦变化而成。

京剧脸谱的色彩表现——脸谱的色彩表现,最早是面部肤色的夸张。像面色赤红,夸张为红色脸(如关羽)。面色黝黑,夸张为黑色脸(如包拯)。后来,脸谱由形貌的夸张,演变为显示人物品质的化妆手段,红色脸就成为忠诚人物的色相;黑色脸就成为正直人物的色相;白色脸就成为奸诈人物的色相。这种观念形态的表现,是把写实的 和象征的艺术手法结合在一起,来显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的。角色一出场,从剧中人物的艺术造型上,就给观众明确的人品概念——正义的或邪恶的;善良的或丑陋的。它长期被广大的观众所熟悉所感受。按照相传的说法:红脸大多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像关羽的揉红脸,黄盖的红老脸;姜维的红三块瓦脸。黑脸大多表现正直或鲁莽勇敢的人物,像包拯的黑脸,牛皋的黑花十字门脸,李逵的黑花脸。白脸大多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像赵高、曹操、秦桧的白奸脸。紫脸大多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像常遇春的紫三块瓦脸。黄脸大多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像典韦的黄花脸。花脸和绿脸大多表现勇敢顽强的人物,像单雄信的绿花脸、马武的蓝花脸。此外像金银两色多用于神怪化妆。

以上的色彩表现,是指京剧而言。各种剧种对于脸谱的色彩,各有其不同的表现手法。像京剧中的黄盖抅红老脸,赣剧中的黄盖就抅紫老脸。京剧中的专诸抅紫三块瓦脸,秦腔的专诸就抅黑白花脸。京剧中的徐彦昭抅紫老脸,河北梆子的徐彦昭就抅黑老脸。

京剧脸谱的形象符号——在京剧中有一些神话脸谱和人物脸谱,在脸上抅画了形象符号。神话脸谱,像北斗星的脑门画七星,表示他是天上的星宿。赵公明两颊画金钱,表示他是财神。人物脸谱,像赵匡胤眉心画红色跑龙,表示他是真龙天子。姜维脑门画太极图,表示他知阴阳,善八卦,通晓兵法。包拯脑门画月牙,表示能昼断阳,夜断阴。杨七郎脑门抅虎字,表示他是黑虎星下凡。另外,也有在脸上抅画兵器符号的。像典韦善使双戟,就在眉心画双戟形。这一些形象符号,除神怪脸谱外,大都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是不符合脸谱化妆的真正意图的。这是由于先辈艺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创作方法,受到旧时代的种种局限,因而使脸谱混杂着一些极不健康的东西,是应该予以剔除的。

脸谱的抅画要有创造性——净角的面部化妆虽然有一定的谱式,但演员根据对角色的体会,在表现手法上是可以有个人创造的。像郝寿臣先生和侯喜瑞先生都是以演曹操著名,但两人的曹操脸谱,却各有不同的神色。侯喜瑞先生的《战宛城》曹操,脸上一团狡诈气。郝寿臣先生的《群英会》曹操,却在狡诈中带有得意之色。这两个曹操脸谱,结合着表情动作,都把曹操当时的心理状态刻划的活灵活现。所以,净角的面部化妆虽然有一定的谱式,但又不能够刻板的照谱描画。好的演员能够根据自己的脸型,结合面部表情和肌肉活动,把脸谱画活了。这样,不但不妨碍演员的表情,而且能够帮助演员的表情。只有创造性掌握这一化妆手段,才能塑造出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来。

净角的髯口——净角所挂的髯口,有长髯有短髯。长髯有满髯、扎髯、加嘴髯,颌下髯、刘唐髯。短髯有一字髯、虬髯等数种。

满髯,较生角所挂的满髯要长要厚。有黑满、参满、白满和紫满。像《群英会》的曹操,《别姬》的项羽,《失街亭》的马谡,都挂黑马髯。《宇宙锋》的赵高,《牧虎关》的高旺,都挂参满。《群英会》的黄盖,《二进宫》的徐彦昭,都

挂白满。《甘露亭》的孙权,挂紫满。另外有一种刘唐髯,是黑满髯两旁杂有两缕红须(插红耳毛),是扮演赤发鬼刘唐所用。

扎髯又名开口髯,是露出嘴部的髯口,扮演勇猛的武角色所戴。有黑扎、红扎、参扎、白扎等四种。(参扎和白扎已不多见)像《长坂坡》的张飞,《闹江州》的李逵,都挂黑扎髯。红扎髯具有很大的夸张性,大都扮演性格猛烈的武角色和神怪角色。像《取洛阳》的马武(抅蓝花脸),《锁五龙》的单雄信(抅绿花脸),都挂红扎髯。神怪角色像《闹天宫》的温天君(抅绿金花脸)《芭蕉扇》的牛魔王(抅红金花脸)都挂红扎髯。原挂黑扎髯的角色,像张飞的《造白袍》剧中因为年纪已老,便改挂参扎髯。(参扎和白扎在京剧中已经不多见)

颏涛髯(又名海下涛)是把胡须挂在颏下,露出嘴部。像《闹天宫》的巨灵神挂黑色颏涛髯,《界牌关》的王伯超挂白色的颏涛髯。

京剧净角所挂的短髯,常见的有一字髯、虬髯。一字髯简称一字,有黑一字、红一字、白一字(白一字髯已少见)。像《金沙滩》的杨延德,《铡美案》的马汉,应挂黑一字髯。《太行山》的王英(抅黄花脸),挂红一字髯。《金山寺》的法海,老扮相应挂白一字髯。虬髯是曲卷的短须,扮演有武功的和尚所戴,像《野猪林》的鲁智深。

丑角面部化妆的特点

丑角在戏曲舞台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个行当所扮演的人物是多方面的:有滑稽风趣的老人,也有天真活泼的儿童(像《小放牛》的牧童)。有为非作歹的官吏(像《打面缸》的大老爷),也有唯利是图的商人(像《连升店》的店主)。有仗势欺人的奴才(像《打严嵩》的严侠),也有陷害良善的小人(像《一捧雪》的汤勤)等等。这一些正面的或反面的人物,如果用其他的行当扮演,一般是难于充分的把剧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刻划出来的。丑角塑造这些不同身份,不同性格、品质的剧中人物,无论在扮相上,在表演上,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

丑角的面部化妆(脸谱)一般是运用白色块面的伸张或缩减,集中在描画出眉、眼、鼻、口各部的神态。(也有涂画黑脸的)。这种具有漫画手法的化妆艺术,和丑角的表演风格是密切结合的。

京剧的丑角脸谱,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抅法:

文丑脸——大都扮演一些行为不正或损人利己的文人谋士,像《乌龙院》的张文远,《一捧雪》的汤勤(挂黑八字吊搭髯)。这一些人的脸谱,白色的块面较大,两颊和额部不宜过多的涂抹红色。面部五官的描画一般是八字眉,老鼠眼(或三角眼),鼻梁上略画几笔皱纹。此外,也有一些心地善良,举动滑稽的小人物,像《小上坟》的刘禄景(挂丑三髯),《渔家乐》的万家春(挂五撮髯),脸上的白粉不宜过大,眉眼的描画,要结合面部的表情,充分地表现出眉飞色舞的神态。

小丑脸——抅小丑脸的角色比较广泛:像《小放牛》的牧童,《御碑亭》的德禄,《双狮图》的书童,脸上的白粉要图的圆一些,两颊揉红色,眉眼的描画须显露出滑稽嬉笑的神气。另外像《盗银壶》的丑书童,《四郎探母》的小番,《二龙山》的小和尚,揉黑脸,画白眼圈,黑嘴唇抹白边。面部化妆非常滑稽可笑。又象《野猪林》的解差,《奇双会》的牢头,《打严嵩》的严侠,脸上的白粉涂的要大一些,两颊不宜涂红色,眉眼的描画应显露出贪婪狡诈的神色。一般为非作歹的纨绔子弟,像《野猪林》的高士德,《打花鼓》的丑公子,面部化妆涂的白腰子脸,两颊抹红,眉眼的距离要较近一些, 额角画两块太阳膏。

老丑脸——像《女起解》的崇公道,《取帅印》的程咬金,《空城计》的老军等都抅老丑脸(挂白四喜髯)。脸上必须画皱纹,眉眼的描画要显露出年老诙谐

篇二:京剧化妆的研究报告

京剧化妆的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

班级姓名

学号

年 月日论文封面

目录

目录

一.序论

1 研究的需要性和目的

二. 中国京剧的理解

1 京剧历史

2 京剧组成

三. 中国传统美

1乌发蝉鬓

2云髻雾鬟

3蛾眉青黛

4明眸流眄

5朱唇皓齿

6玉指素臂

7细腰雪肤

8红妆粉饰

9肌香配薰

3.2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1杨贵妃

2王昭君

3西施

4貂蝉

四.京剧style analysis

1京剧化妆

2京剧发型

3京剧服装

五. 参考文献

【1】赵少华 中国京剧服饰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2

【2】中国广播网 古代人物: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2010

【3】京剧 中华文化标志城官网 2014

【4】京剧为何要申遗 新浪 2012-09-24

【5】傅谨 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 2007

【6】马静 传统京剧旦角化妆技法 2013

【7】刘琦 京剧行头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01

序论

一 研究的需要性和目的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中国人含蓄、稳健、精致、典雅的精神品格在京剧艺术里有着最丰富、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所以我们通过介绍京剧带领大家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各种媒体层出不穷,使我们的眼睛有了不够用的感觉。京剧诞生于市民文化尚未高度繁荣的时期,鼎盛于艺术门类有限的时期,从未经历过如此冲击,现在流行经典重拾,很多的京剧音乐元素被应用在流行音乐中,这说明京剧的艺术魅力在今天依然没有减退。年青人依然会喜欢上京剧,只是他们没有太多的机会去了解京剧,体味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可能大家觉得现在不流行了,年青人都不喜欢京剧。但是京剧毕竟是中国流传了几百年的东西,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年青人喜欢、热爱这门古老的艺术,这个数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如京津一带,仍有很多家庭会把喜欢京剧作为一种传统传承下去。中国人是不会轻易丢弃传统的。

正文

二中国京剧的理解

中国京剧的历史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中国京剧的组成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t喜、怒、哀、乐、惊、恐、悲"t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青衣)、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为文丑与武丑。

三.中国传统美

孙武在《孙子 九地》中对中国男人的人体美描述为“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战国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提炼出女子人体美的标准:身材线条——“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肌肤颜色——“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腰围纤细,明眸皓齿,笑容妩媚。古时女子形容俊美标准有:乌发蝉鬓、云髻雾鬟、蛾眉青黛、明眸流眄、朱唇皓齿、玉指素臂、细腰雪肤、红妆粉饰、肌香配薰。

一、乌发蝉鬓

“乌”就是说要有一头乌黑的长发,“蝉鬓”则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薄如蝉翼的头发。“乌”这个词早在《左氏春秋》中便已出现,“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是魏国王宫中一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显而易见,发质是古代男性对女性审美的一项标准。

二、云髻雾鬟

“鬟”,就是环髻的意思,髻则是指束在头顶的那个结。云髻雾鬟,就是说女性梳出的发髻要状如云雾。可见,发式也是古代男子对女性审美很在意的一个方面。

三、娥眉青黛

“娥眉”这个词被用来专指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说把眉毛剃掉,然后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化妆手法,在西周时期就流行开来。这说明了眉黛素来是女性的一项审美指标。

四、明眸流盼

“明眸”就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是流转目光观看之意。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当然是美女的一条标准。

五、朱唇皓齿

朱唇是红唇,皓齿是雪白的牙齿。红唇显现牙齿的洁白,雪白的牙齿又衬托樱口朱唇,相得益彰。

六、玉指素臂

古人对女性的手指与手臂非常重视。手指必须纤细柔软,手臂必须白皙,还要圆润充满弹性。其实就像现代人喜欢美腿美女一样,“美臂美人”是古代的一种审美倾向。

七、细腰雪肤

细腰指的是腰肢纤细,走起路来好向拂风的杨柳。雪肤指的是肌肤雪白。细腰雪肤,这一点和现代人的审美倒是极为相似。

八、红妆粉饰

红妆指女子盛妆,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抹白粉,也就是说会化妆也是评定一个女性美不美的标准。

九、肌香配薰

据说著名的香妃和西施都是浑身散发着香气的美女。这是男人的极致幻想,在一个男权社会中被列为对女性的审美要求,也是不足为奇的了。

上述的九大标准配合着“莲足至上”的审美观念,基本上构成了古代人选美比赛的各项指标。

2.2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千百年来,人们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蝉与杨贵妃四位女子的绝代芳姿,这种形容既生动又含蓄,给人们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仅仅这八个字,却包含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四个小故事,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四大美人有着倾国倾城之貌,在历史的大事件中她们曲折动人、救国救民的传奇故事,被古代民间广为传颂。

沉鱼的传说 西施有“沉鱼”之貌,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觉得西施太美丽了,都自行惭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来。

落雁的传说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

篇三:近距离体验京剧上妆,全方位感悟京剧之美

零距离接触国粹京剧上妆,彰显传统戏剧独特之美

国粹京剧与美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脸谱就非常讲究,它是京剧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特殊谱式,是舞台上活的美术,其图案线条细腻, 色彩极其绚丽,以精巧的构图塑造各种性格鲜明而又神态各异的艺术形象,十分有趣和耐人寻味。

2016年10月28日星期五,由顺义区美术教研员高伟明老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活动特请到北京市戏曲化妆专家、风磊京剧团白雪老师,顺义文化馆张广平老师,顺义区李桥中学周海燕老师,莅临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进行了美术教学指导,让老师们零距离感受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

周海燕老师在为老师们介绍京剧知识

周海燕老师是最早将京剧艺术引入中学课堂的音乐教师,她组建京剧社团,一道学生挖掘京剧艺术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和情感,寓教于乐的同时让优秀文化瑰宝得以充分弘扬和传承。此次活动中周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京剧中丰富多样的脸谱,以及相关的知识。

京剧脸谱通常的色彩都表达一种含义,剧中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一目了然。

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的“心灵画面”。活动中白雪老师现场分别展示了花脸和花旦

脸谱的上妆过程。

白雪老师演示窦尔敦脸谱上妆过程

为了更加突出脸谱的魅力,增强反差对比,高老师很有创意的让一名男老师来作为

杨贵妃的化妆模特,看到一个“汉子”逐渐变成了雍容华贵的“贵妃娘娘”,现场的

气氛被推上了高潮。

白雪老师演示杨贵妃脸谱上妆过程

老师们聚精会神的观摩脸谱上妆过程

盛装后的贵妃娘娘

周海燕老师还特意教大家唱了几句京剧,老师们亲自开口体会了才知道,以前不太懂行的咿咿呀呀的京剧,原来每一个咬字、每一个发音,乃至一颦一笑都是那么美妙、讲究、富有韵味,这种美是深入到骨子里的传统美。大家对于京剧的魅力认识的更加充分了。

最后,在两位“角儿”的陪衬下,由张广平老师京胡演奏,周海燕老师演唱了一段梅兰芳的著名戏目贵妃醉酒中的一段《海岛冰轮》,音乐与美术的视听交融,使老师们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传统艺术京剧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张广平老师和周海燕老师合作演唱《海岛冰轮》


京剧旦角化妆全过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37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