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五月散文

时间:2017-05-20 10:0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五月随想

五月随想

撕掉芳菲四月的最后一页,红红的五月首页跃然眼帘,热血迅速沸腾起来。五月,火一样的艳红、火一样的炙热;五月就像一个寓言,一股正能量,一篇诗文;给我智慧,给我力量,给我激情,给我勇气;五月让我感叹,令我向往,不由得激情洋溢生情高歌。

“五·一”,这是一个全世界劳动者值得纪念的日子。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

“五·四”,这是一个中国青年忘不了的日子。1919年5月4日,在古都

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同奏起一曲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这是一个感谢母亲的日子。在我们这一生中,有许多人许多事,遇上了经历了,转身便会忘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永远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减对母亲深深的爱。母亲节,这是提醒所有的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应该及时行孝。

五月,有着雨水和阳光一样的充沛。因为水的流动而万物旺盛,因为阳光的温柔而心生感动,因为有太多的忘怀与激励,不由得热情四溢。

清晨,我漫步山乡,静倚树旁,望寥若晨星。五月的清晨不时给人丝丝的凉意,绿草的芳香又给人一种飘然自在的清新美感。旭日冉冉东升,星月渐渐暗淡,微风轻抚田野,朝露随风飘洒。朝晖轻洒在山间溪面上,波光粼粼;阳光透过树里行间,泻下万千条柔和的光线。人在“旭日东升图”中,一缕幽情涌上心头。我缓缓踱着步登上山巅,环顾四周,俯览大地,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大自然是这么的美丽、朴实、高大,眼下繁华的都市却显得是那么的造作、奢华、渺小。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朝着四野仰天放声大喊。那阵阵的气流从口腔射出,荡气回肠通体舒畅,人有一种如飞般的感觉。我希望、我渴望,时间能在此间停滞,让此情此景得以永恒。

追随着太阳的脚步来到村落,孩子们正追逐玩闹,那自在的潇洒、无忧的神色,纤尘不染又口无遮拦的说笑声;我不由得羡慕起这群天真无暇的孩子,见景思情,回忆起自己那无忧无虑的童年??眼前绿茸茸的麦田,湉湉的流水,幽微的花香,安谧的村庄,还有那山村幽雅的情调、湛蓝无瑕的天空;让我痴迷,使我沉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随瞬间绽放的蒲公英,飘向无边的远方??

每当走进五月,就仿佛又回到了火红、激情的青春岁月,人也似乎一下子年轻了许多。那时的五月里,没有“五一小长假”一说,只有着“大战红五月”的高昴生产热情。在轰鸣的机器旁,在大幅标语的衬映下,在“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感召下,我们大颗大颗的汗珠顺面颊而下,滴落在飞速运转的机器旁,流淌在五月火红的记忆里。我们的青春,也挥洒在这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如火如荼的生产热潮中。我们,这个时候真正体会到了“咱们工人有力量”,深刻的明了“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者,最神圣。

逝去的年华,总会在光阴里留下难忘的故事;飘流的岁月,总会在心灵间浮起清晰的记忆。那年的五月,那年的车间,那年的加班加点,那年的喜报锣鼓,那年的激情??都在这火红的五月间点燃起心灵火炬。

还记得小学时老师教唱的那首歌吗?“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那是上世纪抗日救国烽火四起的年代。1935年,倭寇蚕食冀东威胁平津,制造了危及中华民族命运的华北事变。“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年的

八月,年仅二十二岁的张光年用“光未然”这一笔名创作了一出独幕剧《阿银姑娘》,这出独幕剧序歌被传唱了下来。《五月的鲜花》这首歌曲,开始由东北大学的学生传唱,接着唱遍了整个北平。抗日烽火燃遍全国,无数的热血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救国战场。他们为祖国而战,为祖国而抛洒热血青春。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闪烁耀眼。为了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祖国的掘起,中国梦的实现;无数的爱国青年前仆后继,呕心沥血,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华古老的长城。

五月的青春,虽有些生涩,但,毫不忌讳张扬,敢为正义而战;五月的青春,虽有些偏执,但,一点也不逃避责任与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神圣的使命;五月的青春,虽有些许浮躁,但,敢于抒写华美的篇章,为圆中国梦而奋斗不息。

五月的天空,蔚蓝辽阔,五月的大地,遍地颂歌。我们赞美五月,赞美伟大的母亲;我们歌唱五月,歌唱博大、无私、神圣的母爱。五月,我们收获着最博大的亲情??

五月的暖风,像极了母亲温情的手。她穿越万水千山,为远方的儿女梳理着凌乱的发梢。为了圆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个青年血气方刚,像雄鹰展翅翱翔在祖国各地,报效祖国为国争光。浓浓母爱,装满行囊背肩上路;游子情思,满载感恩之舟顺日渐丰盈的河水驰向妈妈的心港;含辛茹苦的妈妈呀,祝你永远幸福安康。

五月,杜鹃花开,映红了天;绯红的石榴花在微风下跳跃着,如火,比火更灼。火红的五月,是丰收的时节,也是播撒希望的节点。对于建设者来说,五月的意义非凡:你种下绿意会收获森林,你种下真诚会收获善良,你种下杂草只能收获荒芜。种植纯净与希望吧,你定会收获碧净的蓝天和丰硕的成果??筹划好最憧憬的收获,好好的把握吧!

篇二: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笔者现以本教学设计为例,来谈一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景 感悟槐乡的花美人美

〈〈槐乡五月〉〉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文章,景美人乐。教师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美 。在教学过程中,能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中,激活了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二、开发课程资源 激发兴趣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在品读槐花美的那些句子时,配上音乐就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乐曲响起时,学生们必定会个个陶醉在音乐和自己的朗读声中,大家仿佛都来到了一片白茫茫的槐花前。课堂的气氛此时是最浓烈的,让文本感染学生,让音乐感染学生,让学生感染学生,老师还需多言吗?

三、生活是源泉 落实双基

语文教育就是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以文章为例子,为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时能要求学生读书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悟课文内容,“披文入情”。抓住

了此段中的“似、像、如”品读,感悟;紧抓了“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和“香海”层层深入、品读感悟。特别是抓住一个“浸”字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学生由此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进而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

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而相关图例的出示的时机也是

极为重要的。但在此份设计中并未很好地体现。课堂上,学生感悟槐

花美,教师应在学生回答时适机给描写槐花形态、颜色、数量等的语

句配上圆球似的槐花照片和小辫似的槐花照片等,由此去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在图画面前,学生能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

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

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

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适当地指点和启发,以引导

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有感情地讲述、朗读,渲染气氛,达到文本

与人的和谐统一,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这样才是真正用好了课件。

2、 根据大纲要求,中年段的语文教学应注重读写结合。这里教师可引导

学生在体悟槐花的多和美后,以“有的……像……有的……如……”

的句式练习说一说或写一写槐花的美姿。

篇三:经典散文

国当代文学阅读书目

第一部分(1949-1978)

农村小说

1、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三里湾》

2、柳 青《创业史》

3、周立波《山乡巨变》

孙犁《铁木前传》

革命历史小说

4、杜鹏程《保卫延安》)

5、吴 强《红日》

6、梁 斌《红旗谱》

7、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8、王愿坚《党费》

峻青《黎明的河边》

10、茹志鹃《百合花》

11、知 侠《铁道游击队》

12、曲 波《林海雪原》

杨沫《青春之歌》

“在主流之外”

13、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14、邓友梅《在悬崖上》

15、宗 璞《红豆》

16、路 翎《洼地上的“战役”》

17、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18、王 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19、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散文(杂文)

20、杨 朔《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

21、刘白羽《日出》、《长江三日》

22、秦 牧《古战场春晓》、《社稷坛抒情》、《土地》

23、邓拓、吴晗、廖沫沙:《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

24、傅 雷《傅雷家书》

话剧

25、老 舍《茶馆》

26、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

27、田 汉《关汉卿》

28、沈西蒙、漠雁、吕兴臣《霓虹灯下的哨兵》

诗歌

29、闻 捷《苹果树下》

30、郭小川《望星空》、《至青年公民》

31、贺敬之《回延安》、《放声歌唱》

32、流沙河《草木篇》

33、食 指《相信未来》、《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34、曾 卓《有赠》、《悬崖边的树》

35、绿 原《又一名哥伦布》、《重读〈圣经〉》

36、牛 汉《华南虎》、《半棵树》

38、穆 旦《冬》、《神的变形》

第二部分(1978-1989)

一、80年代小说

伤痕文学

39、刘心武《班主任》

40、卢新华《伤痕》

41、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42、鲁彦周《天云山传奇》

43、老 鬼《血色黄昏》

反思文学

44、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45、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

46、粱晓声《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47、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48、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49、古 华《芙蓉镇》

50、张 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51、路 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52、谌 容《人到中年》

53、王 蒙《布礼》、《蝴蝶》、《春之声》、《坚硬的稀粥》、《活动变人形》

54、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郑义《老井》

55、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钟鼓楼》

改革文学

56、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寻根文学

57、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

58、阿 城《棋王》

59、郑 义《远村》、《老井》

60、王安忆《小鲍庄》

61、朝少功《爸爸爸》

62、莫 言《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金发婴儿》

63、何立伟《小城无故事》、《白色鸟》

64、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

乡土?市井小说

65、邓友梅《那五》、《烟壶》

66、陆文夫《美食家》

67、冯骥才《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

68、汪曾祺《大淖纪事》、《受戒》

69、贾平凹《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浮躁》、《废都》、《秦腔》

70、刘绍棠《蒲柳人家》、《瓜棚柳巷》

先锋小说

71、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72、徐星《无主题变奏》

73、残雪《苍老的浮云》、《山上的小屋》

74、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75、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古典爱情》、《活着》、《许三观买血记》

76、苏童《妻妾成群》、《红粉》

新写实小说

77、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新兵连》、《官场》、

78、池 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

79、方 方《风景》、《桃花灿烂》

80、刘 恒《狗日的粮食》

女性文学

80、谌 容《人到中年》、《减去十岁》、

81、张 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

82、王安忆《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长恨歌》

83、铁 凝《哦,香雪》、《孕妇和牛》、《永远有多远》、《玫瑰门》

84、林 白《一个人的战争》(《花城》94-3)、《回廊之椅》、《妇女闲聊录》

85、陈 染《私人生活》(《花城》96-2)、《与往事干杯》

二、80年代话剧:

86、高行健《绝对信号》(1982,与刘会远合编)、《车站》(1983)

87、刘树纲《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1985)

88、刘锦云《狗儿爷涅槃》

三、80年代诗歌

89、舒 婷《致橡树》、《双桅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90、北 岛《回答》

91、顾 城《弧线》、《感觉》、《一代人》

92、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93、韩东《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山民》

94、海 子《新娘》、《五月的麦地》

四、80年代以来的散文

95、巴 金《怀念萧珊》(1979)、

96、杨 绛《干校六记》

97、贾平凹《月迹》、《商州初录》

98、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99、余杰《铁屋中的呐喊》、《说,还是不说》、《想飞的翅膀》、《火与冰》

100、张承志《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

101、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第三部分(1989-1999)

102、王朔《王朔文集》——顽主系列:《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一点正经没有》、《我是你爸爸》、《动物凶猛》

103、“三架马车”——“现实主义冲击波”:谈歌《大厂》、关仁山《大雪无痕》、何申《信访办主任》

104、刘醒龙《分享艰难》、《圣天门口》

105、阿 来《尘埃落定》

106、新生代小说:韩东、海男、述平、何顿、徐坤、邱华栋、朱文颖

毕飞宇《玉米》、《平原》

107、王小波“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108、“70年代出生作家”:卫慧《上海宝贝》、棉棉《糖》、梁鸿《中国在梁庄》周洁茹

109、“90年代大陆最有影响十大作品”(上海作协):

王安忆《长恨歌》

陈忠实《白鹿原》(1993)

韩少功《马桥词典》(1996)

余 华《许三观卖血记》(《收获》1995-6)

张 炜《九月寓言》(1993)

张承志《心灵史》(1992)

余秋雨《文化苦旅》(1992)

余 华《活着》(《收获》1992-6)

史铁生《我与地坛》(1991)

史铁生《务虚笔记》(1996)

第四部分(新世纪-)

底层写作

陈应松:《马嘶岭血案》、《太平狗》、

曹征路:《那儿》

鬼子《瓦城上空的麦田》

主流写作

阎连科《年月日》、《白猪毛 黑猪毛》、《耙楼山歌》、《日光流年》、《受活》

贾平凹《秦腔》

王安忆《天香》

关仁山《麦河》

方方《水在时间之下》、《涂自强的个人伤悲》

个性化写作

“80年代出生作家”:韩寒《三重门》 郭敬明《小时代》

边缘写作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的右岸》

严歌岺《第九个寡妇》

网络文学

慕容雪村《今夜,成都请将我遗忘》


五月散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408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