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吕叔湘全集

时间:2017-05-16 07:4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参考文献

2014~2015学年 第二学期 韩国语语法学

教师:曹瑞炯手机:1326-956-3723邮箱:[email protected]

学期:2015年3月~6月

考试:期中/期末

学期安排

1. 导论

2. 句子结构与句子成分(sentence structure,elements of sentence)

3. 否定(negation)

4. 被动(passive)

5. 使动(causative)

6. 时(tense)

7. 态(aspect)

8. 复句(complex sentence)

9. 情态(mood/modality)

10. 恭待法(honorific)

主要教材

???????, 『??? ???』(???, 2008/2014)

O’Grady, W, Syntax File (University of Hawaii)

Whaley, L., Introduction to Typology: The Unity and Diversity of Language (London: Sage 1997) Huddleston, R., et al., 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yntax textbook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06)

主要参考文献

???,『??? ???』(???, 1992)

Greenberg, J., “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 In Universals of Language (MIT Press, 1963/1966)

Givon, T., Syntax: A functional-typological perspective. Vol 1.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84)

???,『??? ??』(???, 1998)

???,『?? ????? ??』(???????, 1994)

???,『???? ???』(???, 2001)

???????,『?? ?? ???』(????, 1993)

Dryer, M., “The Greenbergian Word Order Correlations,” In Language 68 (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 1992) Dryer, M., “Word Order” In Clause Structure, La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吕叔湘,《吕叔湘全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Li, C. and Thompson, S. A.,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 in Subject and

Topic” On Symposium on Subject and Topic,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76)

Li, C. and Thompson, S. A., 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重排本)》,2004。

Blake, B., Ca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 ???, 1996)

沈家煊,《不对称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沈家煊,《语法六讲》,商务印书馆,2111。

Sohn, H. M., The Korean Language (Cambridge Language Survey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 ???』(???, 1983)

Chao. Y.R.(赵元任),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中国话的文法),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 ??(S. Kemmer), Morphology (1985)/ ??? ?,『???』(?????, 2003)

Comrie, B.,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2nd edi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Croft, W., Typology and Universal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ustet, R., Copulas-Universals in the Categorization of the Lexic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Haiman, J., “Conditionals Are Topics,” In Language 54 (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 1978) Hopper, P. et al, Grammatical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 ???? ???』(??, 2002)

???,『???????? ??』(????????, 1990)

Huang, C.T. James. Chinese passiv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1999)

学位论文 (www. riss.kr)

???, 『???? ??? ??? ??? ?? ??』(????? ??????,

1993)

???, 『????? ??? ??』(????? ??????, 2002)

???, 『?? ??? ?? ??』(????? ??????, 2002)

篇二:大学生必读

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

2006-04-01

序号 书 名 作者及出版年代

1 《语言问题》 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

2 《语言与文化》 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 1989年版

3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

4 《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版

5 《汉语方言概要》 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 1983年版

6 《马氏文通》 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 1983年版

7 《汉语音韵》 王力著,中华书局 1980年版

8 《训诂简论》 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 1980年版

9 《中国语言学史》 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10 《中国文字学》 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

11 《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 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年版 12 《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13 《语言论》 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 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15 《应用语言学》 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没关系,语言学是本人的专业,以后一定会读!)

16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 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1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18 《邓小平论文艺》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年版 19 《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

20 《文心雕龙选译》 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 1980年版

21 《诗学》 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年版

22 《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 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23 《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 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

24 《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5 《文学理论》 (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 1984年版

26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27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28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29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1980年版其他:

30 《孟子译注》 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1960年版

31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 1983年版

32 《乐府诗选》 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33 《史记选》 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版

34 《陶渊明集》 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 1979年版

35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 1977年版 36 《杜甫诗选》 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37 《李商隐选集》 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版 38 《唐宋八大家文选》 牛宝彤选 1984

39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

40 《唐诗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1 《唐宋词选》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 42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年版 43 《苏轼选集》 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44 《元人杂剧选》 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5年版 45 《辛弃疾词选》 朱德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年版 46 《西厢记》 王实甫著,辽宁教育出版 1997年版

47 《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48 《水浒传》 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5年版

49 《西游记》 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50 《今古奇观》 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版 51 《牡丹亭》 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版

52 《聊斋志异选》 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版 53 《儒林外史》 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7年版

54 《红楼梦》 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55 《长生殿》 洪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56 《桃花扇》 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版

57 《老残游记》 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58 《鲁迅小说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年版

59 《野草》 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60 《女神》 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版

篇三:习惯决定成败

习惯决定成败

潘营小学 赵海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 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 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近年来涌现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各种专业辞典等,如《唐诗鉴赏辞典》、《学生作文辞海》等,有条件的可以向学生推荐几种必备的工具书,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3、倾听、交流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 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要从刚入学的儿童抓起,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4、质疑问难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的过程更是从发现疑点问题开始,没有疑点问题就谈不上创造。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5、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朗读背诵的指导,并且明确指出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在我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有关朗读、背诵的佳话,特别是明末著名文学家张溥的“七录七焚”的故事尤为著名。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这样让学生从小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使儿童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6、读书看报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书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 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他还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自己语文能力的获得时,说课内学习、

课外阅读应是"三七开"。在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 ,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我们要不断推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激励每个学生都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

7、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古人读书强调眉批,留下了大量的评点古籍的宝贵遗产。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列宁读书,都要写详细的读书笔记,在研究帝国主义问题时,光读书笔记就写了60多万字;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所使用的笔记卡片就达5000多张。写读书笔记还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8、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

9、勤于动笔的习惯

平时阅读自己的课外书时,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阅读别人的书籍时,遇到精彩的部分可以积累下来;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写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要像茅盾先生说的那样,“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同时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仅是小学生练笔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强品德修养、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凡作家、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

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且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10、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其中第一就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教育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吸收知识信息外,还要能利用报刊、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脑网络等手段来搜集信息,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吕叔湘全集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92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