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移风易俗厚养薄葬

时间:2017-05-08 07:2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移风易俗 从我做起

移风易俗 从我做起

崇尚礼仪、重视人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社会上滋生了讲排场、比阔气、慕虚荣等铺张浪费行为。城乡居民婚庆事宜大操大办、高额彩礼、婚庆闹婚低级粗俗、操办丧事搭台唱戏鼓号喧天、车辆成串影响交通、鞭炮烟花污染环境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还存在借子女升学、参军、生子(女)、乔迁、祝寿之机,设宴请客收受钱财等不良风气,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人际关系、浪费了社会财富,有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影响社会文明进程,广大人民群众不胜其烦、反应强烈。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正风正气,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倡导婚事新办。提倡举办庄重俭朴、温馨祥和的新式婚礼,以参加公益活动、文明旅游等方式纪念新婚。自觉抵制高额彩礼、滥发请柬、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反对办婚礼讲奢华、讲排场、互攀比,避免婚车堵路、炮声扰民。

二、倡导喜事小办。提倡订婚、满月、生日、乔迁、升学、入伍、晋职晋级等喜事小办,在亲戚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

达贺意,增进感情;反对大摆宴席、铺张浪费办喜事,自觉抵制讲排场、讲阔气、互攀比的不良习气。

三、倡导丧事简办。崇尚尊老孝老爱老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倡导文明简朴的丧葬礼俗,停棺时间不宜超过三天,杜绝在街道、广场、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吹奏鼓乐、高音播放哀乐等,不在公共场所焚烧纸钱和鸣放烟花爆竹,不在出殡沿线散撒纸钱,不影响他人正常生产生活,自觉维护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倡导形成不大摆宴席、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

四、移风易俗,从我做起。自觉做到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不参与非亲人员的婚丧喜庆事宜,并教育提醒亲朋好友和身边工作人员抵制大操大办,做践行文明新风带头人。

篇二:移风易俗 管理制度

XXX关于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实 施 方 案

为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禁止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执行移风易俗,规范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建立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中心文明程度,现就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按照县委文明行动安排部署,以维护干部职工的根本利益,弘扬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为出发点,保持社会稳定为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移风易俗,使红白喜事中存在的低俗、铺张浪费和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破除封建迷信,摒弃陈规陋习,逐步实现移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形成全社会崇尚文明、节俭、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提升全中心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相关文件学习

1、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1)基本要求:中心职工的红白事宜由中心党支部书记亲自过问、组织协调帮忙和慰问,负责职工以及家庭成员的吊唁问候,防止大操大办现象发生。

(2)成立登记和备案。在中心党支部的指导下,要求需要办红白之事的职工提前到书记办公室登记备案、必要时要公开公示。

(3)管理职责。积极向干部职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职工移风易俗,耐心做好职工的思想疏导工作,主动热情地为婚丧事主做好必要的服务指导。

目的是要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倡导干部职工破旧俗、树新风,厚养薄葬,孝敬老人,促进社会稳定、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办事原则:要求红白之事要坚持一切从简、文明办事的原则,坚决禁止大操大办借机敛财行为,反对铺张浪费和各种形式的封建迷信活动。不得跨区域、超范围。

(4)丧事简办具体办法

凡职工办丧事,全体职工一律要参加调研和慰问,有必要时参加追悼会;去掉过去繁琐且时间拖沓的磕头、作揖、摆祭等祭奠仪式,改为三鞠躬;除至亲属外,其他旁氏亲属一律戴白花或者黑纱,不披麻戴孝;对来宾热情接待,取消花圈回礼,不大办宴席,尽可能缩小宴席规模和档次;不搞泼汤路祭,提倡放哀乐,取消吹鼓手;节日提倡文明祭祀,取消扎纸人、纸马等封建迷信活动,提倡通过家庭追思会、网络祭祀、鲜花等替代焚纸烧香;党员干部带头简办丧事,引领节俭风尚;中心依据实际对丧事简办情况提出奖惩办法,鼓励引导干部职工自觉执行。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中心要把移风易俗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重点部署,积极推进,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立足实际,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抓好落实。党员

干部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要求,带头移风易俗,拒绝一切形式上的浪费和思想上的迷信活动。

(二)建立长效机制。移风易俗具有复杂、艰巨而又长期的特性,不会一蹴而就。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使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干部职工要把移风易俗情况纳入日常事务管理。

篇三:移风易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待移风易俗

莒县棋山二小 赵家敏

在广袤的农村,“乡风文明”往往体现于群众生活中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农村的非物质文化,是精神意识的载体,好的风俗习惯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催化剂,而不好的风俗习惯却对新农村建设产生阻力。当前本地区流行的一些风俗习惯,就极大地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待移风易俗。

一、当前地方不良风俗习惯的类型及现象。

现当前流行于地方的不良风俗习惯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及现象:

1、办酒请客收礼,争先恐后。

人的基本属性之一是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聚会是应有的正常现象。洞房花烛新婚之喜,凤栖高梧乔迁之喜,丧考丧妣之忧等红白喜事,亲朋好友聚而庆贺恭喜或凭吊致哀,其间难免有财物的礼尚往来,且“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而随着风俗的演变,人们逐渐把目光转移了焦点,不再是单纯的因确有其事而或喜或忧,而是关注几年能办一次酒,能回收近年来送出的礼金,确有其事也倒顺理成章,否则就要“无事找事”,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办酒名目,人们就开始热衷于争相办酒请客收礼。近年新增的办酒名目又以以下几种居多:

(1)状元酒。农村家庭供个大学生的确不易,长期以来也有子弟考上大学而以办酒来向亲朋寻求赞助的,而现在的“状元酒”,无论家庭是否困难,无论考上的是什么学校,一律都先把“状元酒”办了。有的甚至是根本没考上,花钱找个只要有钱就可以读的学校,也要办酒,更有甚者,不知从哪里弄张录取通知书在手,办酒后孩子出门一段时间,也不知是去读书还是干嘛,后又回来复读或者直接不上学了,一切都只为能把酒办了。

(2)新“乔迁”酒。这不是习惯以来的华堂落成、凤栖高梧,而是把原有不太好的大门重新粉刷一下,涂上红色,或是把木门改成铝合金门,称为“踩门”,借此广撒请帖,大请亲朋,回收礼金。更有离谱之事,房屋本不是自己的,只是

租来几间出租屋,也没来由地大办特办,请客收礼。

2、丧葬至今沿用土葬,大肆挥霍。

土葬的习俗到底延续了多少年,也没有查阅到相关资料,古语“入土为安”其实是先有了土葬习俗才有此一说。无论土葬火葬,无非是生命结束的一种最后仪式。但土葬有很多弊端,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予以改革,这是不争的事实。各大中城市均已改土葬为火葬,甚至很多农村地区也开始用火葬方式,而本地区至今沿用土葬习俗,这一落后的习俗还在一天天地加深着对本地区生存环境的不利影响。

此外,在丧葬的操办上存在大肆挥霍浪费的现象。经历过办理各种红白喜忧事的人都发出感慨,最累最麻烦的是办理丧事,最花钱的也是办理丧事,“做道场”三天至七天甚至更长,总是令当事人身心疲累不也,万分劳命伤财。

二、不良风俗习惯的危害。

种种不良风俗习惯,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形成了许多危害。 危害之一首推浪费,并且是惊人的浪费。一是浪费物质财富,办一场酒席,生活费开支少则四、五千元,多则上万元,特别是丧葬酒席开支,平均一天要花销二、三千元,做个五天“道场”至少要花销一万多元。特别是“理由”不太充分的酒席,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或是撑面子,便极尽铺张之能事,酒菜饮料要齐全,还要大请乐队。至于收礼金的问题,虽然不能平均,不过也只是人民币从张三到李四,再到王五,来回转圈。而每次酒席花销几千上万元的生活费,则是浪费而一去不返。人们似乎在努力重复着同样的游戏,且乐此不疲。还有土葬习俗,安葬一人大概需要占用10平方米左右土地,死人在蚕食挤占着活人的生存空间。而每幅木质棺材及附属材料至少耗去1.5立方米的木材,原本匮乏的森林资源更加被破坏着、浪费着。二是浪费时间,这点主要体现在麻将娱乐上。有哲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对业余时间的利用”。广大群众把工作之余的时间都耗在了麻将上,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怎能增强工作业务能力?又怎能提高群众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

三、扭转不良风俗习惯的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纪律政策的约束。要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纪律政策、村规民约等,并认真予以贯彻执行。强化法规、纪律、政策的约束力,要求国家干部、机关党员领导带头执行,并从快查处一批顶风违纪违规的行为,惩前毖后,以儆效尤。出台的政策法规应张弛有度,体现人性化,又具很强的可操作性。例如禁办酒席不搞一刀切,规定哪些酒席可以办,哪些不能办,改土葬为火葬应有个渐进过程,循序渐进,而刹麻将风则应从严从紧。

二是强化宣传舆论引导。通过网络及报刊、书籍上的文字,电视等媒体上的图像,广播等媒体上的声音,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强化宣传舆论引导。使广大群众以不良风俗习惯为耻,以移风易俗倡行文明风俗为荣,把相关法规、政策纪律潜移默化的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办酒席提倡缩小范围并新事新办、节约简朴,文明而有意义。赡养老人提倡厚养薄葬,不搞铺张。倡导文明进步的休闲娱乐方式,寓学习、健身、钻研工作业务技术于休闲之中,则国之强盛指日可待。

总之,文明的风俗习惯和群众良好的精神状态虽不是第一生产力,却是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不良风俗习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危害,以及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对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性,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面临的困难,变“不可能”为可能,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移风易俗厚养薄葬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340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