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夜盲症的形成原因

时间:2018-11-09 11:3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 感觉器官

一、名词解释

1、感受器

2、感觉器官

3、适宜刺激

4、感受器电位

5、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6、近视

7、远视

8、暗适应

9、气传导

10、微音器电位

11、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12、视力

二、填空题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 适宜刺激 、 换能作用 、 编码作用 、 适应现象 。

2、对一种感受器来说,最为敏感的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________。

3

4,能使眼的折光度发生改变的是晶状体。

5

6、眼注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_______,晶状体的折光力_______。

7

8、眼球前后径

9、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前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后者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

10、在暗处又

能重新分布。被消耗了的视黄醛则由维生素A补充。

11、视网膜中具有分辨颜色能力的感光换能系统是

12、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称为 色盲 。

13、在同一光照条件下,不同颜色的视野不同,其中 白色 的视野最大, 绿色 的视野最小。

14、声波由外耳向内耳传入包括与两条途径,其中以因为它有增压效应。

15、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入耳蜗,这一条声音传导的途径称为__________。

16和构成了声音由外耳传向耳蜗的最有效的传导途径。声波经此途径传入内耳时,其振动幅度减小,振动强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 增压效应 。

17、咽鼓管具有平衡压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对维持正常听力具有重要意义。

18、根据行波学说原理,基底膜底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基底膜顶部主要感受低频声波。

19、耳蜗管基底膜上的_______________是声音感受装置。

20、基底膜的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以___________的方式向耳蜗顶部传播。

21、根据行波学说,声波频率愈低,基底膜上出现最大振幅的部位愈靠近_____________。

22、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还可记录到一种具有交流性质的电变化,这种电变化的频率和幅度与作用于耳蜗的声波振动完全一致,称为________电位。

三、选择题

1、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称为 B

A、受体 B、感受器 C、分析器D、感觉器官E、特殊器官

2、下列结构中,哪个属于感觉器官(D)

A、痛觉感受器B、冷敏神经元C、本体感受器D、前庭器官E、触觉感受器

3、下列哪种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不会产生主观上的特定的感觉(E)

A、视觉器官B、听觉器官C、嗅觉器官 D、味觉器官

E、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4、下列哪种感觉不属于皮肤感觉 C

A、触觉B、痛觉 C、位置觉 D、冷觉 E、温觉

5、各种感受器均各有其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称为感受器的 D

A、阈值B、阈刺激C、感觉阈值D、适宜刺激E、适宜强度

6、当刺激感受器时,刺激虽仍持续,但传入纤维上的冲动频率却已开始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 C

A、疲劳 B、抑制 C、适应 D、阻滞 E、衰减

7、下列感受器中,哪个属于快适应感受器(A )

A、环层小体 B、腱器官 C、肌梭 D、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E、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8、下列哪种感受器属于快适应感受器 C

A、肌梭B、痛觉感受器C、皮肤触觉感受器

D、视网膜感光细胞E、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9、以下不属于感受器的特性的是( E )

A、适宜刺激 B、换能作用 C、编码功能 D、适应现象 E、分析综合

10、人脑获得信息,主要来自(A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 E、味觉

11、眼的适宜光波的波长是( E )

A、360nm~780nm B、190nm~380nm C、380nm~660nm

D、300nm~760nm E、380nm~760nm

12、下列哪项不属于眼的折光系统( E )。

A、角膜B、房水 C、晶状体D、玻璃体 E、睫状体

13、光线进入眼内发生折射的主要部位是(A )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视网膜

14、在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射能力最大的界面是 A

A、空气-角膜前表面 B、角膜后表面-房水 C、房水-晶状体前表面

D、晶状体后表面-玻璃体 E、玻璃体-视网膜

15、正视眼看6 m以外物体时,将出现下列哪项变化(D)

A、瞳孔缩小 B、两眼球内聚 C、晶状体变凸 D、不进行任何调节

E、支配睫状肌的副交感神经兴奋

16、人眼在安静状态下,看( D )以外的物体,无需调节

A、3m B、4mC、5m D、6m E、10m

17、眼看近物是的调节不包括( D )

A、晶状体变凸 B、瞳孔缩小 C、双眼球汇聚 D、瞳孔放大E、以上都对

18、安静状态下,眼的折光系统正好把 6 米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来自近于 6 米的物体的光线经折射后将成像在视网膜上。但正常眼在看近物时也很清楚。这是由于眼在看近物时发生了 B

A、适应B、调节反射C、瞳孔缩小D、悬韧带放松E、晶状体弹性变化

18、对远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眼作最大调节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B、眼作最大调节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远距离

C、远点近移,看远物清楚,看近物不正常 C、远点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

E、远点近移可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19、人眼视近物时的调节,主要与下列哪种改变有关 ( C )

A、角膜形状B、房水多少C、晶状体形状D、眼球位置E、瞳孔大小

20、老视的发生,主要原因是( B )

A、晶状体弹性增强 B、晶状体弹性减弱 C、折光力增强 D、距离远 E、都不对

21、对近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眼作最大调节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B、近点越小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差

C、近点远移,看远物不清楚,看近物正常 C、近点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

E、近点远移可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2、在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力可被调节的结构是 C

A 角膜B、房水C、晶状体 D、玻璃体E、巩膜

23、睫状肌收缩使悬韧带放松,可引起 C

A、角膜曲度增加 B、角膜曲度减小 C、晶状体曲度增加

D、晶状体曲度减小E、玻璃体曲度增加

24、眼经过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能够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点,称为 C

A、主点B、节点C、近点D、远点E、焦点

25、发生老视的主要原因是 D

A、角膜曲率变小 B、角膜透明度减小 C、房水循环受阻

D、晶状体弹性减弱E、晶状体厚度增加

26、人眼经充分调节后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A

A、近点 B、远点C、节点 D、焦点 E、焦距

27、对瞳孔近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E)

A、该反射的意义是使看近物清楚 B、看近物时,可反射性引起瞳孔缩小

C、瞳孔缩小可减少球面像差D、瞳孔缩小可减少色像差

E、该反射的效应是单侧性的

28、对瞳孔对光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E)

A、弱光下瞳孔散大,强光下瞳孔缩小 B、该反射与动眼神经活动有关

C、反射效应为双侧性D、用阿托品可使该反射减弱或消失 E、反射中枢在延髓

29、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C )

A、延髓 B、脑桥 C、中脑D、脊髓E、脑干

30、以下关于瞳孔对光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感受器在视网膜B、传入纤维在视神经中 C、中枢在中脑

D、效应器主要是睫状肌 E、有双侧互感反应

31、关于双眼视觉意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扩大视野B、增强立体感 C、降低深度感

D、补偿生理盲点的影响 E、以上都不对

32、对眼调节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E)

A、眼的调节能力大小可用近点的长短表示B、近点的长短主要与晶状体弹性有关

C、眼的折光能力越大,表示调节能力越强

D、眼的调节能力除用近点长短表示外,还可用屈光度表示

E、屈光度与主焦距呈正变关系

33、以下关于眼的调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E

A、是神经反射 B、使晶状体变凸 C、使瞳孔缩小

D、使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E、增加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34、近视眼与正常眼相比,前者的(D)

A、近点长,远点短 B、近点和远点都长 C、近点短,远点长

D、近点和远点都短 E、近点长,远点不变

35、近视眼的发生,物体成像于( C )

A、视网膜之后B、视网膜 C、视网膜之前 D、晶状体 E、感官细胞

36、近视眼是由于( B )

A、眼球前后径过短B、眼球前后径过长 C、晶状体弹性减弱

D、眼的折光不变 E、角膜的经纬曲率不一致

37、远视眼的发生,物体成像于( A )

篇二:夜盲症的原因通常是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B2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夜盲症出现的原因是 A.视紫红质过多B.视紫红质缺乏C.顺型视黄醛过多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夜盲症的形成原因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93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