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山药高产施肥技术

时间:2018-11-09 11:1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山药又称薯蓣、野山药、淮山。山药属多年生缠绕草本,地下圆柱形,内质肥厚,富含淀粉,可用来制造淀粉,热带地区常作为粮食。山药别有风味,是珍贵的蔬菜,也是一种滋补品,还是酿酒的好原料。现将山药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选地整畦 山药是以地下肉质块茎器官为产品的一种蔬菜,须根细,因些对土壤理化性能的 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求土层深厚、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种植,畦高要求60厘米以上,畦面80厘米。

打洞施足基肥 这是关键技术措施之一。畦整好后,选一根长1.5米、直径2厘米的规格在畦布边打洞边摇钢盘,打成深米、直径10厘米的深洞(使山药块有一个宽松的生长环境,长得又长又直,)结合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如优质厩肥、人烘尿、鸡烘肥及土杂肥等,亩施2000 公斤。

适时播种 3月中下旬,选择晴天或阻天(雨天不宜),将山药种切成每段5厘米,每个洞竖放一段,不可倒放(注意肥种隔离,以防烂种),然后覆土5-8厘米。 田间管理 山药是用地下块茎繁殖,发芽后经过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和块茎膨大期。发棵期以前,以茎叶生长为主,现蕾后为块茎膨大期。前期茎叶与块茎同步旺盛生长,后期以 块茎生长为主,此时块茎积累的干物质占总干物质的85%以上。幼功期为促进茎叶生长,氮肥用量可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2,并施部分钾肥,发棵期和块茎膨大期应增施磷钾肥和余下的氮肥,以利块茎生长,在山药种植行两侧开浅沟施肥。

适时收获 山药收获期很长,从9月上旬开妈持续至次年春节一段时间,为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在9月初即可收获。

鲜山药的简易存放法

鲜山药稍加处理就可在常温下自然存放到6-8月,非产季上市售高价。2001年6-8月,启东市吕四镇蔬菜市场上鲜山药售价高达12—16元/kg。 鲜山药的简易存放法介绍如下:

1、在室内预挖存放鲜山药的土坑,深0.8-1米,长与宽由鲜山药的存放量确定,土坑周壁与底部用塑料薄膜作隔层防潮。

2、根据山药性喜高温干燥,山药根茎能够耐-15℃地温和10℃时山药根茎开始

萌动的特点,山药采挖后,先将山药龙头切下作种薯,并在切口蘸上石灰粉杀菌防腐,然后将山药顶端朝上竖放在土坑中,山药之间撒些细土,山药上覆盖干草或棉毯隔热,每隔10—15天查看1次,发现山药顶端有芽生出,随即将芽抹去,以免消耗养分,降低品质。

山药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采用抗病品种、轮作、整地、田面清洁、施肥、灌溉等措施达到避免或减轻山药病虫害的发生。

1.选用抗病品种 是防治山药病虫害的有效方法。如:选用太谷毛山药可抗茎腐病。栽培抗病品种时要合理布局,每隔2~3年轮换品种,并注意品种的提纯复壮。

2.轮作 可减轻或避免山药茎腐病和根结线虫危害。与玉米、小麦、萝卜、西瓜等不被侵染的作物至少3年轮作1次;常年栽培山药的老区,应1年轮作1次;有条件地区可实行水早轮作,防治效果更好。

3.整地 能直接消除在土中越冬的病原菌。选择地势高燥、湿度较低、肥沃疏松沙壤土,进行秋季整地,可将遗留在地表上的病残体翻入土中,加速病残体分解和腐烂,经过冬冻春晒使部分病原物失去活力。

4.施肥、灌溉 山药为喜肥作物,在整地时必须施腐熟的有机肥。一般增施磷、钾肥利于山药机械组织的形成,增强抵抗病原菌的能力。施氮肥过多,易造成植株徒长,茎叶组织柔嫩,易得山药炭疽病。浇水的原则是“不早不浇”,浇时用清洁水源,一定要浇透,田内不能有积水,雨季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根部腐烂。

5.田面清洁 田间杂草最好人工铲除。将发病山药的叶、茎及时摘除,可减少病原物再次侵染。在山药收获时,遗留在地面上的病残体、杂草、腐烂茎要集中烧毁或者带到田外深埋,减少越冬病原物。

二、化学防治 包括化学保护和化学治疗。化学保护就是在山药未发病之前喷施杀菌剂,防止病原菌的侵入。化学治疗是在山药感病后喷施药剂,恢复植株健康或阻止病害继续扩展。山药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有种薯处理、土壤消毒和植株喷药3种。值得注意的是在山药收获前1个月,切忌用药,以防止对块茎造成污染,影响山药品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使用高效、低残留、低毒安全的农药,并且配合其他防治方法。

1.山药炭疽病 危害茎叶造成茎枯、落叶。防治方法:种薯用1:1:150波多液浸种10分钟。齐苗时用百菌清600倍液喷第一次药,10天后喷第二次。7~8月发现发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视病情轻重喷药2~4次,交替喷雾。每次间隔8~10天,雨后应补喷药液。

2.短体线虫病 造成植株矮化,严重时全株发黄枯死。块茎受害则出现大小不等的小瘤,影响产量和品质。传播途径主要为土壤传播和种薯传播。防治方法:播种前药剂处理土壤,每亩用5%灭克磷颗粒剂5千克加水喷拌湿润细土100千克,开沟均匀撒施在种薯两侧或结合整地均匀撒施,入土25~30厘米。播种时种薯消毒,用40%甲基异柳磷600倍液浸种48小时,严格挑选,淘汰感病种薯。

3.叶蜂 咬食山药叶片,造成叶片严重缺失,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块茎产量降低。用2%敌杀死3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

4.蛴螬 咬食块茎,使块茎煮不烂,味变苦。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0.1%拌种。

山药施肥技术

山药又名长芋,属于薯芋科,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以肥大的块根或圆柱根供食用,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胆碱等,营养价值较高。

栽培山药,必须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好、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深翻35—45厘米,深翻土地时,要先将上面 20—30厘米的表土层翻在一边,再继续深翻至35—45厘米,切忌翻乱土层。土地深翻后,就形成了栽培沟,可将基肥施入栽培沟内。基肥一般亩施过磷酸钙20千克、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草木灰200—300千克。施肥时可先将栽植沟底部填上原来翻上来的表土,厚度为15厘米,再把基肥施于土层之上,最后再覆土15厘米。

山药追肥主要在生长的中后期,前期需肥较少。山药出苗整齐后施1次20%的人粪尿肥,以后每隔20—30天施1次。施肥可在离植株30厘米处挖1条6—10厘米深的施肥沟,亩施人粪尿700—1000千克。地下块茎进入旺盛生长盛期时,应重施1次追肥。亩用复混肥20—30千克、饼肥40—60千克穴施或沟施,施肥后覆土,以保证块茎伸长和膨大有充足的养分。以后视植株生长情况再确定是否追肥。

山药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中能形成地下肉质块茎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产品器官为官块茎。肉色洁白,味甘粉足,个大质坚,即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药材,是被人们公认的无公害蔬菜。发展山药生产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项目。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或种植技术不规范,往往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就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红斑病

1.症状山药红斑病是由线虫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山药根状块茎。染病的块茎小,重量轻。山药红斑病发病之初是在块茎上形成红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稍凹陷的病斑,单个病斑直径2~4mm。发病重时,病斑密麻,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的斑块,表面具有细龟纹病斑,深2~3mm,最深的达1cm以上,呈褐色干腐状。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线虫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种块病残体和病田土壤是传染红斑病的主要途径。山药线虫的生命周期极不整齐,一年约生2代,只侵染山药,6月份新块茎开始形成时,线虫就可侵染,随后侵染陆续增加,一直到收获,线虫从基部到长40cm处都可以侵染,以20cm以上病斑较多。

3.防治方法

(1)与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棉花、烟草、辣椒、胡萝卜、西瓜等不易被侵染的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2)用0.1%~0.3%TMK浸带病栽子24h,防病效果达95%以上;在重茬种植的情况下,播前每667m2沟施TMK颗粒剂2kg,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

(3)选无病田繁殖栽子,并配合轮作和施用无害肥料等综合措施。

(二)炭疽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蔓。在叶片的叶脉上,初生褐色凹陷的小斑,后变为黑褐色,扩大后病斑中央褐色,斑面散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茎蔓发病多在距地面较近部分,病斑黑褐色,略凹陷,为害严重时叶片早落,茎蔓枯死,导致植株死亡。叶片或茎蔓上的病斑,在空气潮湿时常产生淡红色的黏稠物质(分生孢子块)。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炭疽病是由刺盘孢菌和薯蓣盘长孢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高温多雨季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发病地块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收获后将留在田间的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壤,减少越冬菌源;采用高支架管理,改善田间小气候;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

除草,松土排渍;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氮肥过多会造成植株柔嫩,而易感病。

(2)栽子消毒: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浸种或把山药栽子蘸生石灰。

(3)药剂防治:出苗后,喷洒1:1:50的波尔多液预防,每10d一次连喷2~3次。发病后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分剂500倍液,25%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77%可杀得500~600倍液,或用翠贝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7d一次,连喷2~3次,喷后遇雨及时补喷。

(三)褐斑病(又称灰斑病或褐斑落叶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出现在叶片两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因寄主不同而异,一般2~21mm,叶斑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1~2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有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温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叶背色较浅,危害重。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山药褐斑病的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薯蓣叶点霉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顺在病残体上越冬,翠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侵染时主要借助风和雨水传播。发病条件是温暖多湿,特别是在生长期间遇风雨频繁或山药架内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空气湿度大,易发病。

3.防治方法(1)秋收后及时清洁田园,把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2)雨季到来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

(四)叶斑病

1.病状山药叶斑病常见有的煤斑病(赤斑病)、褐缘白斑病(斑点病)、灰褐斑病和褐轮斑病4种,其中以煤斑病发生较多。

煤斑病是在叶面初生赤褐色小斑,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无明显界限的病斑,大小约1~2cm,有时汇合成大斑。

褐缘白斑病的病斑穿透叶的表面,斑点较小,圆形或不规则形,周缘赤褐色,微凸,中部褐色,后转为灰褐色至灰白色。

灰褐斑病和褐轮斑病的病斑与褐缘白斑病有明显的同心轮纹。

篇二:怎样对山药高产配套栽培进行配方施肥?

怎样对山药高产配套栽培进行配方施肥? 山药高产配套栽培配方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技术保证,一般产量可达60一90吨/公顷。

(1)选用良种选用抗逆性强、耐肥水、增产潜力大的山药良种,如山东嘉祥细毛长山药,江苏的花子山药、菜山药等。

(2)施足基肥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避风向阳的田块,要求地下水位在4米以下,耕作层厚度在3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于2%,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冬前深耕30厘米,翌年春天挖种植沟,行距0.9一1.0米,深1.4米,宽0.25米。开好沟后,随即将松土填回沟中,填土时注意清除沟中胶泥。每次填土30厘米左右,填一次,踩压踏实一次,以防雨季畦面塌陷,也可避免山药种植后块根分枝、弯曲或畸形。沟填平后将剩余的土与腐熟的优质圈肥,按土肥2:1混合均匀,用其在挖沟的正上方筑起宽0.5米、高0.4米的土垄,防止雨水进人沟内造成塌陷。一般结合冬前耕地或挖种植沟时,施优质腐熟圈肥和鸡粪150吨/公顷、饼肥2.25吨/公顷、过磷酸钙750千克/公顷、草木灰3吨/公顷。

(3)巧施追肥通常在出苗后视苗情适当施提苗肥。中等长势田块穴施磷酸二钱225-300千克/公顷。地下块根迅速膨大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0-450千克/公顷。

生长中后期,根据植株长势可叶面喷施0.5%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每10天喷施一次,连喷3-4次,以防早衰。 本文来自:重庆山丹生物农药


山药高产施肥技术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39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