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匿名看qq空间

时间:2018-11-09 11:1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网络空间安全

附件8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建议。在整理相关建议的基础上,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经综合各方意见,启动“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首批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专项围绕: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研究等5个创新链(技术方— 1 —

向)部署32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年—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8个项目。

针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1. 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 创新性防御技术机制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现有防御技术难以有效应对未知漏洞/后门带来的严峻挑战,探索不依赖漏洞/后门具体特征等先验信息的创新型主动防御机理,发展基于“有毒带菌”构件及组件建立风险可控信息系统的“沙滩建楼”式系统安全方法和技术,从体系结构层面大幅提高攻击难度和代价,显著降低网络空间安全风险。具体内容包括:提出和构建“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性防御理论体系,研究理论模型、安全架构和度量评估方法;研究面向网络、平台、运行环境、软件和数据的创新型防御共性关键技术,提供风险可控的执行环境和网络通道,确保核心任务安全,显著提高系统安全性;研究基于所提出的创新型防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网络空间核心关键设备原型样机并开展原理验证。

考核指标:1.初步建立创新型网络空间安全防御理论体系,给出其理论模型、机制机理和安全度量方法,构建原型环境,完

— 2 —

成原理验证。

2. 研发两类以上网络空间核心关键设备原型样机。样机应在允许攻击方基于白盒构造测试样例的前提下,设定防御方不掌握测试漏洞/后门具体特征且不得进行增量开发的测试环境中,能在不降低主要性能指标的同时,抵御90%以上测试漏洞和后门带来的安全威胁。

3. 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SCI/EI 不少于 30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5篇以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以上。

4. 提出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原型样机,支持基于商业软硬件构筑风险可控的网络信息系统,具备商业推广价值。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 工业控制系统深度安全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控制系统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新的重大挑战,亟需系统性地从理论模型、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及测试评估等方面开展工业控制系统深度安全技术研究。针对工控系统攻击机理和工程特征,研究建立工控系统网络入侵与攻击模型;研究工控系统静态和动态安全漏洞分析与挖掘技术,安全漏洞深度利用技术;研究具备主动防护能力的工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架构、动态重构机制及方法;研究支持多种工控网络协议的可编程嵌入式电子设备以及实时控制与监控软件— 3 —

等工控系统组件的动态防护关键技术,提高工控系统内核及应用安全性;研究工控系统信息安全的评估方法与标准;研制工控系统漏洞挖掘、攻防侦测、安全加固、评估分析等工具与装备,研制具有主动防护能力的工控系统,形成工控系统深度安全防护整体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1. 典型工业装臵主流控制系统的组态软件、监控软件、工业实时数据库、控制站嵌入式软件等核心部件的漏洞新增发现不少于60个,漏洞利用样本新增不少于30种,建立至少包含检验篡改组态数据、伪造控制指令、实时欺骗、获取超级权限等4类漏洞类型的测试样例集合。

2. 研发不少于3类典型工业装臵、6种国内外主流工控系统的深度安全技术测试验证平台,能有效验证以上四类漏洞,并支持不少于5种国际主流工业协议深度解析和安全技术测试验证。

3. 研发具有可动态重构、异构冗余、随机多样化特征的动态防护工控系统组件(组态软件、监控软件、控制器嵌入式软件)及相关工具不少于10种,测试方可基于该系统组件的源代码设臵攻击测试用例,且防御方不掌握具体漏洞成因、特征信息与利用细节的条件下针对上述(第1条)4类漏洞的防御成功率达到80%以上(进行双盲测试),同时对控制系统功能不产生影响,且对实时性性能影响与部署前相比不超过5%。

4. 研发具备主动防御功能的DCS、PLC等工业控制系统一 — 4 —

套,通过测试样例集合的验证,在具有IO信号点超过1万点、控制站超过20个、操作站超过60台规模的大型电力、冶金或炼化等工程系统中进行示范应用,主动防御功能达到:通信健壮性达到Achilles level 2 认证要求或同等能力;具有通信加密措施,防止通信数据被窃听或篡改;具有硬件、网络、数据全冗余和实时诊断措施,单一故障不影响工业控制系统正常运行。

4. 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SCI/EI 不少于 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以上,提交国家或国际标准不少于3项。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3 天地一体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适应网络信道条件复杂、通信资源受限、节点高速运动、链路间歇连通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空天安全接入控制技术, 确保空天业务连续无缝安全切换;研究天地一体化多域网络安全互联控制技术,保证天地一体网络不同网络域之间的信息安全传输;针对天地一体化网络拓扑复杂、高度异构、实体类型多元化的特点,研究全网密码资源的跨域联合管理、密码与协议配臵;研究天地一体化网络认证解决方案,研究真实可信的设备地址和用户身份的验证管理方法及鉴权机制,实现资源异构情况下的安全认证;研究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情报和态势感— 5 —

篇二:网络空间

网络利用

网络空间,是互联网时代人类的另一个重要的生存空间。大学生活在现阶段是国内“网民”中比重最大、最活跃的一个群体,网络交往已成了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和学习、生活方式。利用网络进行适度的、合理的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交往需要,掌握网络时代交往伦理和技能,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由于涉世不深、追求刺激、喜欢娱乐、自控能力较弱的特点,高职学生也容易过度使用网络而形成网络依赖,从而造成对其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因此,高职学生要树立合理使用网络的观念,使同学们更好地利用网络学习和生活服务。

第一 网络交往特点

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是指交往主体在网路上发生互动并在交往过程中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即网际关系。在此基础上,网络主体逐渐形成了网络群体、虚拟社区甚至整个网络社会。网络交往时主体的社会行动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向纵深推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融入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青少年作为正在成长的社会群体,他们渴求社会交流,渴求主动沟通,渴求相互理解,进而与集体、同学、教师、朋友和家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心理正常、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网络的出现,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搭建了一个沟通社会的平台。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扩大青少年文化视野、丰富人生阅历、形成开放心态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由于信息的混杂、环境的虚拟和青少年自身应对准备的发力,也会给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弱化青少年的现实交往能力,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网络交往大致具有以下五点特征:交往过程的虚拟化、交往方式的简单化、交往主体的平等化、交往范围的扩大化和交往心理的隐秘化。网络交往之所以不同于现实交往,最根本的地方在于对人的积极关注,把个人放在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在以“他律”为基本生活准则的现实世界中,出现了强调“自己”、:强调“个人”的崭新生存空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热情和参与意识。这可能也是人们热衷网络交往的最根本原因。

克服网络依赖

互联网自身互动性、交融性、多样性、快捷性和普及型深受广大网络使用者的喜爱,尤其是高职学生具有创造性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等特点。但由于涉世未深、追求刺激、喜欢娱乐、自控能力较弱,这些特点不仅使他们成为网络的极大受益者,也容易使他们沉迷于网络。

部分高职学生由于无节制地使用网络,造成对其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这就是网络依赖现象。

一、网络依赖概述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路对人们生活已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作为日常学习与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们的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带来了便捷,但另一方面,网络依赖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也随着网络使用的不断普及显现出来,给人们带来社会适应障碍等各方面的适应不良情况。

二、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危害

随着互联网应用广度和深度的扩大,沉迷网络情况不断增加。伴随着网络使用时间的增长和网络使用数量的提高,网络使用者的社会隔离感越来越凸显出来。网络不当使用的负面性也愈加明显。此外,大学生的“群体”特性,使得大学生更加容易产生网络依赖。

(一) 迷恋网络、荒废学业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大学生上网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然而,大学生在网上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却微乎其微。他们上网不是为了搜集资料,而是把网吧变成了“聊吧”、“游戏吧”。在大学生网民中甚至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沾网吧就上瘾。”

(二) 人际关系日渐疏远

一是交往的间接性。网上人际交往是以电脑、网络解决依赖的对策为中介,以文字为载体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具有明显的非直接性。人们在网络上交流时,人们的言谈举止都被转换成二进制的语言,人的音容笑貌以数字化字符方式在屏幕上传播,人成了数码化的存在。这样,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感情交流越来越少,网络使他们渐渐和自己周围的人离开。家庭观念淡薄,邻里形同路人,同学关系简单,人与人之间的群体纽带越来越松弛,最终导致大学生群体意识淡薄和各种群体结构松散。 二是网络交往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归属感变差。在彼此熟悉的社会关系中,紧密的社会交往网络是信任的有效保护机制,通过信息的频繁传递、交易的重复性和非单一性,使欺骗者在未来的交往中面对困难,由此约束了欺骗的选择。网络空间人际交往是在松散的人际结构中进行的,而且很多是在匿名状态下完成的间接交往,交往具有非对称性和不可重复性,这为人们不负责任的交往留下了余地,也为欺骗性交往大开绿灯,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在某种意义上打下了折扣。这种交往所获得的归属感也是很有水分的。

(三) 不良信息损害身心健康

由于法规的滞后、管理被动等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从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到流言蜚语再至反动言论,不一而足。

首先,网上“黄”毒泛滥。据统计,目前世界上色情电子信息服务的网点多达几百万个,访问它们的人数也远远多于访问学术网点的人数。很多记者在暗访网吧中发现:虽然几乎每个网吧的入口处都挂有公安部颁发的“安全证书”忽然“禁止进入非法网站,谢谢合作”的招牌。但实际上一到后半夜,值班人员便无精打采地守在门口。有人来了,发发上机证;有人走了,收收费;其他时间,就趴在桌上睡觉,公安局的法规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在大学生“上网族”中也有个别同学进入色情网站,观看黄色视频。这些人沉迷于色情幻想之中,哪还有精力去学习!

其次,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在网上大肆散布封建迷信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一些设在国外的网站,大肆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言论攻击。扭曲诋毁党的方针政策,对某些事件恶意炒作,散布谣言,煽风点火,试图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内的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网络作为与党和国家对抗的工具和渠道。大肆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混淆视听。网络上的反动、迷信言论应引起我们的警醒!

一、解决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对策

网络依赖作为问题行为对大学生的危害很大。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现实生活,认清自身的需要和应解决的真正问题,培养直面人生的态度,致力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求需要的满足和解决问题的出路,而不是在虚拟的世界里逃避。

(一) 辩证看待网络,防止网络崇拜

任何事物都是既有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光明的一面背后总是阴暗的,这是事物永恒的辩证法。有得必有失,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原子能技术如此,信息网络技术也毫不例外。

(二)提高对网络依赖的认识,用“心药”医治“心瘾”

想要戒掉网瘾最终还是要靠网瘾者的个人努力。“没有人可以拯救你,除了你自己。”成瘾者首先应记住这一点,然后努力按下面的建议去做:第一,提高对网瘾的认识。一旦你对那些令你着迷的网络应用所带来的长期负面后果看得更加清楚后,你就会主动地来约束自己上的习惯。第二,不要为自己找借口。要知道,网瘾并不是短期的影响和短期就可以得到补救的,它是长期的影响和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戒除的顽疾。第三,控制上网时间,这一点是必须做到的。网上的时间仿佛是静止的,你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和时间的变化。你可逐天减少上网的时间,或调个闹钟放在电脑旁边,尤其要注意夜晚上网时间不可过长。第四,转移兴

趣,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或其他社会活动,做你所感兴趣的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想一想,假如你终日泡在网上,你将失去多少东西和乐趣。第五,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支持,接受家人、朋友的帮助,或可找医生积极配合进行治疗。并订立日程活动激活和网络行为准则。要求自己按上面的步骤来,同时接受家人、朋友的“监督”

(三)正视自己,做好角色转换

假如你本有心理或精神疾病或因发泄生活中的不幸或不满而上瘾的话,你一定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找心理医生咨询,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疗,也可应用抗抑郁药或精神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第二,不要逃避问题,正视自己的孤独与烦恼,不要试图在网上解愁,要知道上网消愁愁更愁,逃过一时,逃不过一世,因为网络最多只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逃避生活一般有如下原因:孤独、对社会不满、学习压力、厌烦、沮丧、经济问题、对外缺乏信心、焦虑等。第三,找出问题的根源,积极想办法解决,要比在网上小丑强得多。第四,做好角色的转换,网络中的虚拟世界不等于现实世界,不可将两者等同。同时,不要将在网上放松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带回现实生活中

慎重对待网恋

大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网络生活,不少大学生热衷于“网恋”。网恋为什么如此令大学生着迷呢?首先,在生活压力日益家中的现代社会,大学生们渴望宣泄自己的情感,网络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宽松的环境。其次,网上爱情更符合大学生对浪漫的向往。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相比,网恋不需要考虑房子、收入、家庭背景等诸多对爱情起重大制约作用的因素。但是,正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恋亦如此。网恋对传统的“面对面”互动的恋爱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对人类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网恋的大学生往往可能是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的复合型,他们的网恋大多是少男少女们在网上进行网络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那么网恋会给大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网恋对大学生交往安全意识的影响

互联网如同一座不设防的城市,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自从互联网普及以来,很多犯罪分子将网恋作为作案的手段,整天在网上寻找猎物,把自己装扮成大学生、有钱的商人甚至国家公务人员,用花言巧语骗取大学生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信用卡账号等隐私信息,轻则骗钱骗物,重则谋财害命。况且,高职大学生在学校大都脱离父母的直接管制,自以为

已经是成年人,事实上,他们与异性交往的经验较少,感情又比较热烈和纯真,很容易轻信他人,从而放松警惕导致悲剧的发生。大学生由于“网上恋情”成为诈骗、强奸、抢劫、凶杀等恶性案件受害者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对大学生实施的侵犯行为以人身侵犯、情感侵犯和性骚扰较为多见,盗窃别人账号密码、偷看他人信件以及利用互联网宣扬别人隐私时间在网上也时有发生,对女性进行情感纠缠和性骚扰行为则随处可见。

(二)网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人际交往方面,网络的开发性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交往机会,但这种开放性的交往方式又具有瞬时性、偶遇性的特点,那么,大学生们是怎样看待这种开放性和偶遇性并存的人际交往方式的呢?部分学生认为,网恋对现实人际影响不是很大,相反,网恋还有助于显示人际交往发展。例如,有学生认为,网络交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人生经历,丰富了对各种人性的辨别能力。其实,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与大学生对二者关系的处理有极大的联系。只要善于对网络行为进行理性思考,就有可能让网络人际交往和现实人际交往相得益彰;要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可能沉迷网络人际交往而忽视了现实人际交往。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提供指导或策略,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网络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交往的关系,养成理性的网络生活能力。

(三)网恋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从调查中发现,网恋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1.4%,高于非网恋大学生46.2%,这说明网恋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网上恋得轰轰烈烈,妙语连珠,下了网便一筹莫展、沉默寡言,喜欢一个人独处,见人就脸红,与人少沟通,难以适应环境;处理不好与舍友、同学甚至和老师的关系,出现不同程度的现实交往障碍,表现出对他人和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甚至做出一些在平时难以做出的粗暴无礼的举动等。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大学生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时间一长可能导致人格分裂。

二、解决大学生网恋问题的对策

网络技术给人“可以怎样做”的自由,而道德提倡人“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起作用。一个人能否按道理规范行事,关键在于他的信念。如果人们缺乏道德的自律,各种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一) 大学生自身要有加强“虚拟社会”主人翁的道德责任感

树立网络伦理意识,或者说树立作为“虚拟社会”主人翁的道德责任感。大学生必须意识到:“虚拟社会”是或者将要是我们生存生活的基础,网络伦理是在其中正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人际关系的调节机制。从表面看来,“网络化生存”仿佛是人在和机器、符号、声音打交道,

篇三:《西北偏北》的空间体系译文

《西北偏北》的空间体系译文

1我们可以在《西北偏北》中发掘出很多主题和含义:一些内在形式(form-intrinsic)方面的,一些外在形式(form-extrinsic)方面的,但本质上它们都是琐碎的,因为它们用其他编码和语言取代了电影,同时还利用意义所具有的预示性,对一场以兴奋、离题和类型冒险为标记的经验进行合法化和合理化。(获得合理化的表述)外在形式:你将目光投向文本之外导演全部作品中的其他片断,在概括激情的推动下,刻板地将影片中的那一场拍卖会段落与其他的公共或仪式性场合结合起来,主人公在其中就如在被剥光衣服或参加考试的噩梦中,必须进行表演(此片中加里·格兰特坐在大庭广众之中质问拍卖师,恰是《三十九级台阶》中站在讲台上发表即席演说的罗伯特·多纳特的倒转)。

2 这种操作依赖于一个决定,即不把反复出现的老套插曲看作补白,而是当作更深层次的征兆和重复:类似于古老的文学风格或意象-频次批评,而且也像它们一样依赖于作者假设--核心主体或意识化身为独特“世界”和“风格”的现象学假设。可以预计的是,这种改写(构建着一个新的跨文本客体)将导向有关主体性的伪问题,除非它提出关于自身可能性条件的(历史)问题:在此即是情节的半自主性,它首先允许我们将诸如拍卖场段落之类的事物抽出来,并与其他同样拥有半自主性的情节并置。然而,这种研究不会把我们导向希区柯克的天才或欲望,而是走向形式自身的历史。

3 至于内在形式的意义,一般通过在作品的两个场景(通常是开头和结尾)之间假设或建构一种联系而推导出来:如此一来,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关于”加里格兰特的一段人生旅程的。他,一个离两次婚、有一个老妈的广告商,终于有可能在婚姻中建立一种“完满的关系”。影片的主体部分可以看作一场搜寻或考验,主人公历经磨难、与敌手搏斗、经受背叛,故事其实发生在人物内心而非人物之间,等等。这种路子也许更适合于《鸟》。在那部影片中,攻击力量从一开始(在宠物店里)就被性欲化,总是可以解读为出自蒂比·赫德伦的内心。后者的信息既显而易见又令人不安(一场“驯悍记”),而前者不过是大众心理学意义上的“走向成熟”。

4 风格和结构方面的这两种诱惑,事实上是辩证相关的两种投射,来自于现代主义作品形式困境的两极:是情节片断内容,还是用组织

策略或整体托辞形成形式的总体——幻象片断对想像力组织,或分子对分子构架。现代主义作品试图保持这种张力,生存其间、受其滋养,抵制显而易见的贫乏的解决方案:或者将作品分解为文本的绝对异质性,使其充满局部、随意的碎片;或者将作品转变为自身的“理念”,理直气壮地推举或“纯粹”或“空洞”的“概念”,情况如何依赖某人的情绪或同情心。然而比之作者,分析者更难以对这种张力保持尊敬,因为任何企图同时强调情节片断逻辑和整体“概念”(贯穿所有片段的总体运动)的阐释,都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总体化,过度主张最终的形式统一。而在我们实际的观影经验即对影片具体情节的欣赏中,这种解释却是非常苍白无力的。

5在这两个层面之间呼吁一种调停,只是表面上看来是乞灵于一种过时的概念机制。事实上,它涉及调停自身概念的调整和丰富,这一点在本文中不可能从抽象方法论的角度详加探究。说空间自身就可以提供这样一种调停,这个建议远不像乍听起来那样空洞与概括。毫无疑问,所有电影都在记录和规划空间。但这一陈词滥调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适用于此的,只要在其中插入视觉这一特殊因素,将空间重写为“被看到”的空间,将宏大范畴微妙地转化为形象的这个那个概念。6当代形象文化中的这种诱惑是非常强烈的,而且有着充分客观的理由;然而,任何一个翻阅希区柯克影片剧照想要图证(或至少是为了唤回自己的记忆)他影片(也包括这部影片)中某个重要时刻的人,都会不无惊诧地发现,希区柯克影片中的孤立画面很难传达我们惯常认为是其关键特点的事物:即运动自身。尽管希区柯克影片将视觉或窥视的物神化(不过或许也正因为此),他的影片都很少像现代主义影像的高潮时刻那样,使视觉片断从沦为影像生产托辞的叙事中分离出来,譬如《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中的“死神之舞”,或《比里迪亚娜》(Viridiana)中出人意料的“最后晚餐”,成为对影像生产整体过程的戏剧化讽刺、模仿。

7然而《西北偏北》的宣传剧照面临着因更为实际的目的而致的同样理论困境,“化解”之道则是使用加里·格兰特的定格动作照片,譬如他在假暗杀时刻那风格化的、扭曲的跌倒动作。但是这一影像潜能或许更多来自于格兰特的表演风格而非希区柯克的美学:尽管将格兰特的表演称为布莱希特风格(Brechtian)确实不够准确,但它包含对身体姿态的速写式使用,姿态本身从不是活生生“富有表现力”的,

而仅仅是一种提示--更典型的是在旷野场景中,手从裤袋中抽出一半,以此传达预期中的情绪反应:刚刚到达的汽车可能就是他在等待的那一辆。面孔和身体都没有表达出焦急等待的具体经验(“如坐针毡”),它们确切地引用这一经验、排演这一理念。然而这种抽象的、几乎可以说是爱森斯坦式(Eisensteinian)的概念--一个接一个的动作拼凑出名叫“罗杰·桑希尔”或由加里?格兰特“扮演”的一个真实可感的角色--本质上是对一个无法控制的环境的无休止反应流,可以系统地将之描述为穿越空间的各种动作。

8 还有必要说明,此处使用的空间概念是一个辩证和历史的概念,更类似于亨利·列菲弗尔(Hei Lefebvre)的空间与空间化哲学,而非康德的抽象永恒范畴。《西北偏北》给出了一系列依次展开的具体空间(concrete spaces),我们不能草率地将它们还原为简单的地点(places)。当然,这些空间是有名称的(希区柯克经常如此做: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魁北克城,或多次出现的旧金山),但空间和空间名称都只是起点和原料,由之产生出一种相当不同的具体空间现实化模式,它们不再是情节表演的场景或背景,而是以某种全新的实质性方式包含情节和表演。这些新的空间-符号的特征时常是相当专横的,它控制每一段特定情节,将之转变为实质性差异的生产场所:从这一角度看,像《三十九级台阶》一样,《西北偏北》最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就是它在这个方向上比希区柯克其他的大部分影片都走得更远,每一个新的情节单元都与一种全然不同的具体空间类型自身的发展相伴随。从而,我们的感觉是看到一整系列各不相同的空间构型的精选,宛如影集中一张连一张的照片。

9这样一种新的场景地形学(scenotopes)必然导致不同场景之间相互的辩证比较关系,前一个场景无意识的“影像留存”从后一场景中解读出新鲜的空间坐标和性质。这无关乎不变实质之上的可变特征:无意识的差异空间经验过程是辩证的,它使每种空间“类型”都传达出自己的内在逻辑和法则,并“生产自身的概念”。在这一空间的异质系列中,我们通过彼此的对立而获知了每一空间的逻辑、意义和在世性,然而因此就认为某种更深层次的空间“体系”在起作用,这种论断即便是必要的也只能是粗略而抽象的。各种空间类型的这种共时性语言体系,仅仅是对同样控制着叙事逻辑和情节在时间中进展的体系的图示再现。

10尽管有前面谈过的诸多保留,这确实就是我们解读《西北偏北》的整体形式和叙事运动的方式:经由中介结合和接触催化,一个空间转变为另一个,也可以称之为空间历险记。这个故事在形式上和我们讽刺过的格兰特饰演的人物最终走向爱情和婚姻的心理学或人格发展故事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它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非主观性的讲故事方式(抛开意识、“人格”和人类中心主义),从而故事在重要意义上不再真的是“同样的”。

11关于特定空间是如何被刻画的,拍卖会段落提供了第一个探究线索,在显见的公共礼仪结构中,它利用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违规行为(格兰特的反常出价)对此加以系统地测试和探查。坏人从这一公共丑闻场景中退场的方式,在此前的醉酒驾车段落中已经得到更抽象的空间表达:当格兰特的汽车最终在警察追踪下停下来时,此前一直保持一段谨慎距离跟随在后的暗杀者的汽车,缓慢而意味深长地作了一个U形转弯:放弃并最终撤离--电影所拍摄的这一无生命物体的运行轨迹比绝大部分人类姿态更富有表现力,因为它自身正是那种夸张而又精心构建的姿态。从拍卖会中的撤退(莱昂纳多和瓦雷瑞安看起来尴尬万分,梅森推着艾娃-玛丽?森特离开),由此回溯性地被此前的这一“能指”统一起来;但它随后还会被使用并变形--最明显是在最后逃离的场景中,走向飞机的三个人各怀鬼胎(犹豫不决、小心谨慎、焦急万分),风吹动着他们的头发(我后面还要会到这个细节)。然而这是惟一的一次,撤退是正面向前走进摄影机、走向我们,而非谨慎而不引人注目地从拍卖会撤离。

12 然而这些效果并不是最有意思的:它们不过是在摆弄一种逻辑可能性,即公共礼仪或秩序可以有两个而非一个对立面(或者说反社会行为可以采用两种差别明显、互不相关的形式):反社会个人和犯罪集团。这一点最典型地出现在弗里兹?朗格(Fritz Lang)的《M》中,但在希区柯克这只是权宜之计,他所表现的公共性恶棍(如《三十九级台阶》中的教授)同时总也会是私人意义上的罪人和恶人。 13在我看来,拍卖会一场的关键更多在于拍卖师的心理崩溃,他全然无力应付格兰特式的反社会挑衅行为:这是一个美妙的讽刺细节,我们可以将拍卖师包括进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其他(较次要的)公共人物群像之中,譬如《迷魂记》中恶毒的验尸官。它强调了公共空间在这部影片中的压倒性优势地位。从西格拉姆大厦到拉什莫尔山,中经警

察局(但这真的是公共空间吗?)、火车站和各个旅馆大堂以及这处拍卖场,人的“私密”生活之地总是是非不断,甚至到影片结尾段落的隔离私人包厢也是如此:严格的私人性也许确实如卧铺车厢中的上铺一样局促易逝,随时可以被不留痕迹地再次收叠起来。这个上铺不是陈述、不是象征、也不是命题,而毋宁说是一个难题。

14私人与公共之间的对立就像所有此类二元对立一样,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但它也有着真实的社会历史内容,尤其表现在它对工作的排除(工作既不是公共的也不是私人的,或者二者都是),它与资产阶级或代议制政治的密切关系,以及它对性别差异的明显动用。这种意识形态内部会出现有趣而戏剧性的逆转(最明显就是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的观念,即今日的“公共”生活事实上是“私人的”),但我们不可能在意识形态之内进行思考,也不可能“解决”它所引发的虚假问题(譬如如今就是公共社会中“私人性”的原真本质的问题)。《西北偏北》完全没有颠覆或“间离”这种意识形态对立,它恰是在其间运作并从中得到自己的效果。影片所作的就是努力“生产”或“建构”出一个永远不需验证的私人性概念,它(理想婚姻)处在影片结尾之后,从而也就超越了表象。

15因而,《西北偏北》中的各种空间都是公共与私人的混合,公共一维占据着支配地位,私人一维永远不可能作为独立因素分离出来,或者为肉眼所直接注视。然而这也意味着,同样不存在纯粹的公共空间--没有哪个空间是真正匿名或非个人的,因为出现在这部影片中的所有空间(可不仅仅是电梯和浴室)无一例外都是上演独特个人戏剧的场景。然而对立中每一极的纯粹形式的逻辑可能性在这部影片中也确实被罗列出来,仿佛存录备忘(pour mémoire),它们的出现如同一块补丁,同时既是对情节必不可少的解释,又成了情节发展中最令人尴尬的低点(就如瓦莱里[Valéry]所说的,在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往往就是糟糕到无以复加的)。

16我们必须面对对剧情连续性至关重要的两个不同的问题:(1)“加里?格兰特”在知道他并不是真正的法律意义上的逃犯、警察并没有真的追捕他之后,为什么还要继续逃亡?为什么大家不能都回家呆着?

(2)在此前与“詹姆斯?梅森”的爱情关系面前,我们怎么才能解释艾娃-玛丽?森特对“加里?格兰特”爱情的“真诚性”?她不像《美人计》中的英格丽?褒曼那样有借口,在那部影片中,第二次爱情是伪装的,


匿名看qq空间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211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