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广西柳州莫菁门全集

时间:2018-11-09 10:5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柳青发〔2012〕 号 - 中国柳州--柳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柳州市委员会文件

柳青发“2014”7 号

关于表彰2013年柳州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和共青团工作“创新奖”项目的决定

各县区团委,市直机关、柳东新区、教师团工委,各基层单位团组织:

2013年,在柳州市委、市政府和团广西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柳州市各级共青团组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切实履行四项基本职能,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动员组织广大团员青年以实际行动建设?五美五好?柳州。

根据《关于印发〈2013年度柳州市基层团组织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柳青发“2013”64号),团市委成立考核领导小组,按照行业系统分类,对各直管团委2013年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考核。经严格考核评定,团柳城县委等11个单位荣获?2013年柳州共青团工作一等奖?,团鹿寨县委等18个单位荣获?2013年柳州共青团工作二等奖?,团融安县委等23个单

位荣获?2013年柳州共青团工作三等奖?; 团柳州市城中区委?‘青春情暖〃汇爱街头’系列街头活动?等3个工作项目荣获2013年柳州共青团工作?创新奖?。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全市各级团组织要以获奖单位为榜样,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向上、奋发有为,为建设?五美五好?柳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1. 2013年柳州共青团工作获奖名单

2. 2013年柳州共青团工作?创新奖?获奖名单

共青团柳州市委员会 2014年3月 13日

附件1

2013年柳州共青团工作获奖名单

一等奖(11个):

团柳城县委

团柳州市鱼峰区委

市直机关团工委

柳州市公安局团委

柳州市工人医院团委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团委

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团委 柳州银行团委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团委

柳州高中团委

二等奖(18个):

团鹿寨县委

团融水苗族自治县委

团柳州市城中区委

柳州市国税局团委

柳州市中医院团委

柳州市人民医院团委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团委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团委

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卷烟厂团委 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团委

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团委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团委

广西商业学校团委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团委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团委

柳州民族高中团委

柳州市四十中团委

三等奖(23个):

团融安县委

团三江侗族自治县委

团柳江县委

团柳州市柳南区委

团柳州市柳北区委

柳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团委

柳州市工商局团委

柳州南天大酒店团委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团委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团委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委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团委

广西柳州化工控股有限公司团委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团委

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团委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团委 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团委

十一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团委

中石化柳州石油分公司团委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柳州市交通学校团委

柳州市铁一中团委

柳州市二中团委

篇二:2015年广西省柳州市柳州高中高三4月语文试题

2015年广西省柳州市柳州高中高三4月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和谐高于冲突

与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相比,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更强调社会和谐、以和为贵,追

求“和而不同”。

春秋时期的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形成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和”

所具有的“和谐”的意义,在我国文明发展早期就有了。《尚书?舜典》记载,帝舜命其乐官

通过诗歌音乐,达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说明我国古人已了解音乐促进和

谐的作用,体现了早期智者对宇宙和谐的向往。我国古人反复以声乐之和比喻世界各种事物

之间的和谐,从而成为一种普遍追求。如《左传》中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

无所不谐。”可见,我国古人将音乐的和谐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族群与族群、人与天

地等关系的模型,对“和”的追求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

这一思想对儒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经典《礼记?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这表明,人类的和谐在根本上来源于天

地的和谐,即自然的和谐。和谐是一切事物的生成原理,没有和谐就没有万物化生,和谐的

实现有着深刻的宇宙论根源。宋代哲学家张载曾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

仇必和而解。”显然,张载强调:从对立到和谐,不仅是天地的法则,也是社会、人生中具有

普遍意义的原理。

把追求永久和谐作为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这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同样源远流长。

《尚书?尧典》提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以后,“协和万邦”便成为中华世界观的典范。类似的说法还有“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

万民”(《周礼?天官冢宰》)。孔子把“和”作为同外部世界交往的原则,提出“‘柔远能迩,

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构建一个和平共处的世界,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持续不断的理想。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汉代以后被表达为“天人合一”,成为中华文化的价值理想。所谓

“天人合一”,就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注重人道(人类社会法则)和天道(宇宙普遍

规律)的一致,不主张把天和人割裂开来。“天人合一”思想不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

主张天人对立,而主张天人协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而应顺从自然规律,使

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相协调。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一方面注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注重人在自己身上体现自然的本性,致力于人与自然统一并与自然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主张

人主动配合天地的生生变化,在与自然相协调的同时协助并促进宇宙的和谐与发展。这种追

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对纠正无限制地征服自然、不顾及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观念,促

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中,有一种冲突意识,总想用自己的力量,以自我为中心,克

服非我,宰制他者。因此,在西方历史上宗教战争非常残酷,中国则没有出现过那样的宗教

战争。可以说,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其文化根源都不在东方。

总体来讲,同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相比,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和谐高于冲突。

(节选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作者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1.关于“天人合一”思想,以下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它不主张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而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追求人类社会法则与

宇宙普遍规律的一致。

B.它主张天人协调,要求人应顺从自然规律,使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相协调,而不主张征

服自然、改造自然,不主张天人对立。

C.它既注重人在自己身上体现自然的本性,力求人与自然统一并与自然融为一体,也主

张人在与自然相协调的同时,主动协助并促进宇宙的和谐与发展。

D.在当今世界,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纠正人们无限制地征服自然、不顾及环

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错误观念,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很早把追求永久和谐作为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孔子在

对《诗经》“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句作解说时,就把“和”视作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原则。

B.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显然,

张载承认对立的存在,但他也指出,对立必将化为和谐。

C.《尚书?尧典》提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

万邦。”用当今的话来说,“协和万邦”就是构建一个和平共处的世界。

D. 从《左传》所言“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中可以看到:我国古

人力图用和谐的音乐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族群与族群、人与天地等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和”作为“和谐”的意义,在我国文明发展早期就有了。但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

观中,“和”还具有“和睦”、“和平”、“融合”等意义。

B. 儒家经典《礼记?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

化,序故群物皆别。”可见,儒家推崇礼、乐的一条重要理由,是认为礼、乐合乎天道。

C. 西方历史上的宗教战争,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其原因就在于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

观注重冲突,总想用自己的力量,以自我为中心,克服非我,宰制他者。

D.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和谐高于冲突。在当今世界,在处理国家、民族间的政治、

经济、文化关系时,这种“和谐高于冲突”的理念不应当被忽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

罪而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

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

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

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

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扬基曰:

“岳,非我属也。”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

语塞,乃赴岳州。及贼入蒲圻,即遁去。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

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

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城中文武无几。贼薄城,士民尽窜。聚

奎诡出战,遽率所部遁。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曰:“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

道宪命守卒射之毙。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贼夺门入,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

嚼齿大骂。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贼曰:“汝不降,将尽杀百姓。”道宪大哭曰:“愿速

杀我,毋害我民。”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

令说道宪降。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国

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贼许之,

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忠烈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收:收购(赃物) .

B. 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虞:担忧 .

C. 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 摄:代理 .

D. 道宪被执,贼啖以官 啖:利诱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 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 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 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道宪不畏权势。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

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 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

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坚贞不屈。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

不接受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最后,他壮烈殉国。

D. 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

埋主人的尸体。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 ⑵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二)古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完成8~9题。

途中 赵汝鐩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8. 本诗写了哪些“途中”所见景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6分)

9. 请对本诗颔联“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作简要赏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中,孔子以松柏作比,讲述君子的坚毅品格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望岳》中写到凝望着那云雾缭绕的泰山,自己的心胸都变得无限开阔的句

子是 , 。

(3)《琵琶行》中,描写作者听着琵琶女第二次弹琴时,自己的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悲

伤凄切之情,因而不禁泣下沾襟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绝 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

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

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

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

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

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

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

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

“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

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

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

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

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

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

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

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

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

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

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

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

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

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

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5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题为“绝盗”十分恰切。“绝”体现了这些盗贼及其行为的特点:父子仨一道作盗

贼,是一绝;演技了得,配合默契,是一绝;打着惩逆旗号,行盗抢之实,又是一绝。

B.直到被盗劫的小两口回到住处,围观的人们仍未意识到那三个人是盗贼。小说通过写

“大爷”与“小两口”的对话,从侧面突出盗贼们此次行动谋划之“绝”。

C.根据本小说情节可以推知,盗贼们一定事先踩过点,一定早已将小两口的住所锁定为

盗劫目标,一定作了充分的准备。

D. 本小说写三个“绝盗”胆大妄为,嚣张无比,但被盗人家的周边邻居们只会袖手旁观,

看热闹。这个故事,揭露并批判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自私、冷漠。

E.整篇小说情节平中见奇,结构自然紧凑,文字精当,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

生动传神。文末,作者的评论看似流于表象,实际上是要发人深思。

⑵请结合本小说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头子”这一人物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6分)⑶伏笔,是小说构思的重要手段。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小说是怎样运用伏笔这

一技法的。(6分)

篇三:柳州开元寺夏雨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

①。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

侯。

【注】 ①沈(沉)浮:遗失。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绘了②

夏天的傍晚,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的清幽的景象。

(2)颔联写“雨”却不着“雨”字,而句句突出“雨”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侧面写雨: ①从视觉着笔写云气弥漫,遮蔽山峦,突显下雨范围之广; ②从听觉着笔写山水暴涨,万壑轰鸣,突显雨势之大。

(3)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典。 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没有封侯的相貌,也不羡慕显贵的官位, 这是诗人的激愤之语,抒发诗人报国无门,抱负不得施展(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广西柳州莫菁门全集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1630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