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公告送达费用

时间:2018-11-09 10:5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网上公告送达

龙源期刊网 .cn

网上公告送达

作者:刘宗粤 吴雪平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08期

摘 要 如今,人们每天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来源于网络。网络的发展同样也体现在法院的送达方式中。目前,电子送达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民事诉讼送达方式中重要的方式之一。本文以民事诉讼为视角论述了网上公告送达的应然性与局限性,从而提出了关于网上公告方式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网上公告送达 民事诉讼 电子送达

作者简介:刘宗粤、吴雪平,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125-02

在现今,影响社会发展最大的就是网络传输技术,网络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友方式、联络方式、经商方式、办公方式等等,人们每天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来源于网络。网络的发展同样也体现在法院的送达方式中。目前,电子送达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民事诉讼送达方式中重要的方式之一。

一、民事诉讼送达方式的效率化

(一)民事诉讼送达方式

在传达民事诉讼的方式当中主要有直接、委托、留置、转交以及公告送达等几种方式。

(二)电子(网上)送达方式

上述六种传统送达方式的送达效率有限,而且送达成本十分高昂,已经无法适应现今案件数量不断激增的情况。而新型电子送达方式的出现,给送达带来了革命。

电子送达是指以电子文件为载体,经由电子手段或类似手段来生成、发送、接收、储存法律文书。广义的电子送达包括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送达,狭义的电子送达仅包括使用网络手段进行的送达。本文笔者所说的是指狭义的电子送达。

二、电子(网上)送达方式的现状

2003年12月1日,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例的若干规定》当中最高人民法院指出:“电子送达”已经呈现出了一定的端倪,其中司法是如此做出的解释,当原告起诉之后,人民法院在传唤双方当事人以及证人的时候可以通过传真、电话、口信等诸多方式。而其中所

篇二:人民法院关于送达规定

民事送达

为切实提高送达效率,充分发挥送达制度的积极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院民商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在民商事审判和执行工作中办理有关诉讼文书送达事务时,应遵循合法、便捷、有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公正与效率、权威与便民、切实保障受送达人权益与有效规制恶意拒收文书行为之间的关系。

第二条 人民法院可安排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送达事务。 对同期立案、当事人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案件,可集中送达有关诉讼文书。

第三条 国内民事诉讼文书的送达,应当以直接送达和邮寄送达为主,以留置送达、委托送达等其他方式为补充,以公告送达为最后手段。

第四条 人民法院知悉当事人联系方式的,可以通知当事人到法院签收诉讼文书。

第五条 定期宣判的案件,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未经许可中途退庭,或拒绝签收有关裁判文书的,定期宣判之日即为送达之日。

第六条 当事人起诉或者答辩时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或者确认自己准确的送达地址,并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

送达地址确认书应当告知当事人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不准确、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人民法院、受送达人或其所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的法律后果。

第七条 人民法院可以要求一方当事人提供对方当事人的送达地址或可能获得送达地址的相关线索(如要求离婚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提供对方当事人亲属的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有效实施送达。

第八条 当事人具有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可推定为“当事人拒不提供送达地址”

(一)受送达人的送达地址不明,但能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其在法院电话通知后,拒不到庭参加诉讼,也不提供准确的送达地址的;

(二)受送达人在本案中不出现或者有意躲避的,但在法院同期审理的其他案件中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且不提供或确认送达地址的;

(三)在法院公告送达期间,受送达人向法院提出管辖异议或要求回避等书面申请,但又未明确提供送达地址的。

上述电话录音内容,送达人员应整理成书面记录。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由全体合议庭成员、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由独任法官及一名书记员签名后附卷。电话录音的原始资料应暂时予以保存,一审未上诉案件一般保存至上诉期满后六个月;上诉案件一般保存至该案二审宣判后六个月。

当事人拒绝提供自己的送达地址,经人民法院告知后仍不提供的,自然人以其户籍登记中的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为送达地址;法

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其工商登记或者其他依法登记、备案中的住所地为送达地址。

第九条 受送达人明确声明人民法院可以手机短信、传真或电子邮件等现代通讯方式送达诉讼文书,并指定相应手机号、传真号或电子邮箱的,人民法院只要确认已按声明的方式和指定的邮箱等方式发出了相关诉讼文书,可视为送达。但确有证据证明受送达人因客观原因未实际接收到相关诉讼文书的除外,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

第十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或其所提供的送达地址向其送达诉讼文书,但送达人员在其他场所会晤受送达人的,也可在该会晤场所送达。

不知受送达人的住所或者不能在其住所送达时,送达人员可在受送达人的居所(如暂住地)、从业场所以及法人的营业场所、办公场所、受委托的律师事务所等能够直接向受送达人或其指定代收人送达诉讼文书的地方送达文书。

受送达人或其指定代收人在以上场所拒绝签收文书的,可留置送达。

第十一条 义务签收人的范围主要包括:

(一)受送达人是自然人的,应当由其本人签收;如本人不在可交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如本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收,法定代理人为多人的,可由其中一人签收;

(二)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其他组织的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

(三)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但受送达人在授权委托书中明确表明其诉讼代理人无权代为接收有关文书的除外;

(四)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上述义务签收人拒收诉讼文书的,可以留置送达。

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定代理人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负责收件的人是同一案件中另一方当事人或者有证据表明其不宜签收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第十二条 送达人员应当在送达回证记明送达时间等事项,并交签收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非本人签收的,应当载明其他签收人与受送达人之间的关系。

留置送达的,应当记明原因和经过。

二、邮寄送达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交由国家邮政机构(以下简称邮政机构)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受送达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同意在指定的期间内到人民法院接受送达的;

(二)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

(三)法律规定或者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中约定有特别送达方式的。

第十四条 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其送达与人民法院送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五条 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应当附有送达回证。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达回证没有寄回的,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十六条 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商事诉讼文书,受送达人及其代收人应当在邮件回执上签名、盖章或者捺印。

受送达人及其代收人在签收时应当出示其有效身份证件并在回执上填写该证件的号码;受送达人及其代收人拒绝签收的,由邮政机构的投递员记明情况后将邮件退回人民法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为送达:

(一)受送达人在邮件回执上签名、盖章或者捺印的;

(二)受送达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其法定代理人签收的;

(三)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其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的工作人员签收的;

(四)受送达人的诉讼代理人签收的;

(五)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签收的;

(六)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的。

第十七条 因受送达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

篇三:减免公告费申请书

减免公告费申请书

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鲁文静诉曾小兵、韩松泰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二被告因下落不明,贵院向二被告通过《海南日报》公告送达了诉讼文书。由于申请人系农民工,生活困难,加之为本案的受害人,无力支付公告费用,为此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特向贵院提出减免公告费的申请,恳请予以批准。

申请人: 年 月日


公告送达费用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1591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