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毛笔字通知书

时间:2018-11-09 10:5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高考微读·缘事析理 适度延展03 毛笔字通知书走红的文化隐喻

高考微读·缘事析理 适度延展03

“毛笔字通知书”走红的文化隐喻

1 这个夏天如果你收到了陕西师范大学的通知书,请务必珍藏,因为它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暑期,陕师大几位老先生放弃休息时间,书写了4500余份录取通知书。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7月16日《扬子晚报》)

2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深刻的社会背景或者文化思考。小小通知书,不仅见证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折射出时代的特征。“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和国民床单走红一样,散发着浓烈的怀旧气息。

3 按照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的说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怀旧浪潮。其中第三次怀旧浪潮,始于21世纪,最初是以数码方式张贴老照片的怀旧,而后便转向各类老器物。而引发怀旧思潮的动因,不仅来自市场消费,更是针对现实的一种柔软抗议。在“毛笔字走红”身上,能够找到相同的精神脉络。

4 “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因其涉及高校和文化,还是有其与众不同。在人们心目中,高校应该是一个极其安静的地方,安心教书、潜心求学。可现在的高校,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更多的是浮躁和急功近利。“毛笔字通知书”,一笔一画,写的不仅是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5 这一意义上,“毛笔字通知书”走红,是又一次集体性怀旧,但又不仅仅是怀旧。今天,“多元”这个词常常被人们提及,但揆诸实际却又发现,多元时代其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一元。现在都强调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可在不知不觉中,也丢弃了过去的一些美好。毛笔被硬笔甚至键盘代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取向,也很难回到过去。但在接轨中,是否就应该完全放弃传统呢?多元视野应有文化宽度,更应该有文化坚守,一些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应该在当下被适度保存和坚持下来。

6 如果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我希望从没用过它。在这个更加强调多元和接轨的时代,有些传统或许不会成为主流,但也应该有其一席之地。

篇二:热点导写:老教师十年毛笔手写大学录取通知书

【热点导写】独属于你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老教授毛笔手写,坚持10年 你能想象吗?4500多份本科生的录取通知书,基本全部由平均年龄为75岁的7位老教师手写完成,历时将近一周。

随着各大高校招生工作的完成,又到了一年中学校投递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对陕西师范大学的本科新生来说,等待录取通知书时又多了一份期待,因为“手写录取通知书”作为陕西师范大学的传统,已在该校坚持了10年。自2007年至今,随着该校第10年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的消息曝光,再次引发网友关注。

有网友表示,手写录取通知书一笔一墨间夹杂了深厚的感情,值得珍藏。甚至有该校毕业生表示,自己将数年前的手写通知书“一直带在身边”。陕西师范大学也曾在官方微博中这样说:“当淘宝体招生广告开始充斥网络,当许多录取通知书印刷格外精美而奢华,师大,还是坚持手工填写每一份通知书,饱蘸浓墨,一笔一画。朴素总把真意寄托,师大为你把美好定格!”

?议论范本?

范本一

/ 形式未必就是形式主义 /

从劳动强度看,4500份通知书对于7名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任务。因此,很多网友会提出疑问,在印刷和复制的时代,还需要劳烦这些老先生亲笔书写吗?即便需要体现通知书的特别和用心,难道不能印刷他们的手写版本,以节约时间和节省人力?这样的疑问,在快餐化时代实属正常。就像人们会疑问,在即时通讯时代还需要用笔写信然后邮寄吗?在瞬间记录时代还需要用胶卷捕捉然后冲印吗?当科技进步和心态焦虑“完美”结合时,效率和效果成为人们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最主要标准。

可是,对于个体来说,这份手写通知书的意义的确是不同的。因为是手写,而不是印刷,所以每份通知书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份,每份通知书都可以看成是学校给予学生的特殊礼物;因为是手写,而不是印刷,所以速度不可能比拟,所以情感的投入也自然不同,这份书写可以看成是一种寄托,也可以看成是一次传承。正是因为手写的缘故,接到通知书的学生会把它

当成一生的纪念,而书写通知书的老师也会乐于坚持。他们没有感觉到书写的费力与吃劲,他们更没有对手写通知书感到厌烦。因为,他们心怀敬畏,他们把工作当成一种仪式。

这就是怀疑者和坚持者的差别。怀疑者会认为,所谓的书写其实是形式主义。在印刷时代,只要设计精巧,什么样的通知书打印不出来?所以,让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老先生书写4500份通知书,实在是一种不必坚持的形式主义。难道,坚持手写通知书就可以传承传统了?但坚持者则会把手写通知书当成是一种仪式,在这个仪式中有敬畏,有坚持,有投入,当他们把手写通知书看成是一种理念的传播和对学生的尊重时,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件崇高而伟大的事情,至少对于他们来说是这样的。这种感觉未必能让所有人感同身受,但是可以让他们找到坚守的力量。

毫无疑问,手写通知书是一种形式。但形式未必就是形式主义。任何事物都要存在于形式之中,形式是意义产生的外在载体和具体形象。当然,形式的内里是敬畏还是轻浮,直接决定着形式的性质是形式主义还是仪式。如果,人们只是把形式当成是一种必须走的过场,根本没有任何敬畏和热诚投入其中,那么所谓的形式就是形式主义。而如果人们把形式当成是一种精神的表达和交流,那么形式的结果就是仪式,可以让人感到崇高和感动的仪式。

当一种形式坚持了10年,当参与者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而且乐此不疲时,我们很难说,这是一种形式主义。当学生把手写通知书看成是珍藏的礼物,并感知手写背后的温度与温情时,我们更应该把这种形式当成是一种仪式。在一个快餐化、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不缺少形式,缺少的是把形式变成仪式的耐心、敬畏、忠诚、韧性。所以,在看到陕西师范大学的手写通知书时,我们有必要去追问,怎样才能祛除形式主义,把看上去琐碎和庸俗的日子过得更有仪式感,更有意义。(李劭强)

【观点提炼】

①当赋予形式以敬畏与情感,形式便有了内涵,值得坚持下去。

②在快餐化、碎片化的时代,我们缺乏把形式变成仪式的耐心、敬畏、忠诚和韧性。

范本二

/ 一笔一墨,是最好的入学教育 /

录取通知书不仅是即时文书,除了告知考生相关事宜,还是与青春年少时光有关的美好回忆,是一段激情岁月的记录,对考生无疑是珍贵的历史文档,有着保存的价值。而用毛笔填写录取通知书,更如网友所说,是“最好的入学教育”,是即将入校的大学生最需要的心灵鸡汤。

这首先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爱,是对学生寒窗苦读的致敬。现在教育受商业化浸染,填写录取通知书也只求电脑打印的“效率”。而手写录取通知书,让学生们还未进校园,以人为本

的教育情怀就扑面而来,老师对学生的平等与尊重,让人温暖、亲切,拉近了“学生与学校心理上的距离”。

这也是在为学生树立一个为人的标杆。教育本是传道授业解惑,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做人处世。“老师们把字写好、写规范,就能以身作则给学生们树立起榜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让同学们意识到,这么小的事情,学校和教授们都这么认真对待,他们今后在学习上应该更加认真,养成良好的学风。“退休的、没退休的老师写录取通知书都是义务劳动”,于当下更让录取通知书有着现实针对的教育意义。

这更彰显出高校的文化特色和底蕴,让学生们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氛围。中华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毛笔字的表现力很丰富,与电脑打出的字美感不一样”,但这不仅是对书法的倡导,当喧嚣浮躁的世风中传统文化不断流失,更是让学生于“增加对书法艺术的了解和热爱”中,坚守自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况且板书也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手写通知书是学校给学生们做出的表率,培养学生形成重视手写和书法的氛围。”

作为“最好的入学教育”,手写录取通知书,这本来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传统。现在除了陕西师范大学还在坚持,还有其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是用毛笔手写的吗?实际上,现在学校里“成绩报告单”上的班主任评语,也不再是手写,而是电脑打印。这多少折射出教育的现状,不免让人感叹。(钱夙伟)

【观点提炼】

①大学通知书对学生意义重大,“手写通知书”是对学生寒窗苦读的致敬,也是教学生认真治学的榜样。 ②中华书法源远流长,学生应当有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

范本三

/ 十年坚持,贵在情怀与传承 /

“手写通知书”的真正可贵之处,恐怕在于十年坚持所体现的高校情怀,在于建立了独特的高校文化传统。其中体现出的重视书写、善做表率等丰富内容,与师范大学的精神内涵一脉相承,势必会历久弥新,让每一个陕西师大的学生感到自豪。

如今各个高校都在比拼创意、追求文化、建立传统,但总体来说,大部分学校仍然难逃办学同质化的窠臼。比如普遍追求规模增长、盲目扩大、专业设置高大全;校训用词严重雷同,让人感觉创新不足、文化贫血;一到招生季,就在官网、官微上晒美女学生的照片,等等。

缺乏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固然与高校的公立属性、管理约束较多有关系,但也反映出管理者思维的僵化与滞后,反映出高校底蕴不足的尴尬与个性探索的缺失。更有甚者,只是把校园文化建设视为应付上级检查、评比的工具,一旦获得诸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之类称号后

就弃之如敝屣。如今,还有多少高校像陕西师大一样,有真正原创的文化与能长期坚持的传统,并让自己拥有足够的辨识度?

现在要区分不同高校,恐怕也只能靠校内景色的不同了。这种功利化、浅层次的高校文化建设,忽视学生需求,脱离学校实际,只是徒具形式,不可能真正实现高校文化应有的教育价值。

“手写通知书”的走红,并不代表明年每个高校都要找一批老教授来毛笔书写通知书。其最大的启示在于,高校文化传统应立足于自身的办学理念,渗透于对学生的尊重与感情中,并通过长期坚持积淀出文化之魂。只有每所学校都能像陕西师大一样不功利、不盲从,着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传统,我们的高等教育才不会千篇一律。(华龙网)

【观点提炼】

①“手写通知书”体现出的重视书写、善做表率等丰富内涵,与师范大学的精神内涵一脉相承,体现了高校的情怀。

②高校文化传统应立足于自身的办学理念,渗透于对学生的尊重与感情中,并通过长期坚持积淀出文化之魂。 范本四

/ 失落的手写汉字,如今还有几人能书写?/

“手写录取通知书”让我们看到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可是我们也看出了问题。为何这么大一所学校,这么大的工作量,只有7名老师能够参与,而且都是70岁以上的老师?这些老师其实很多已经退休了,属于返聘回来的。年轻的老师为何不能参与?

未必是年轻老师不想参与,或是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参与的能力。2015年,有一家教育研究机构得出一组数据,目前能够将黑板书写做到精致的老师只占老师总量的20%左右,很多老师的书写能力相当差,不是写错别字,就是歪歪扭扭,丝毫看不出汉字应该有的美。

这暴露出的实际上是一个很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在电脑越来越普及的时代,一手好字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学生人手一本钢笔字贴”,从《庞中华字帖》卖到脱销一次次加印,到了如今的一个班级也看不到一本字帖,到了如今的字帖书籍在新华书店里落满尘埃,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对于书写的轻视。(郭元鹏)

【观点提炼】

①在教师群体中,相当部分人书写汉字的能力差,丝毫不能体现汉字应有的美。

②人们对网络愈发依赖,汉字书写普遍受到忽视,逐渐走向失落的边缘。

篇三:关于公布2014年小学毛笔书法比赛结果的通知

关于公布2014年秋季**小学毛笔书法比赛结果的通知 各校:

为加强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文字和书法艺术,培养最基本的素质,我中心小学于2014年12月19日举行毛笔书法比赛,经认真评选,比赛结果已揭晓,现将

二○一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毛笔字通知书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1510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