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土家族吊脚楼的位置

时间:2018-11-09 10:5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土家吊脚楼

土家吊脚楼

在湘西凤凰或武陵山旁,你总能看到那一座座倚着山,傍着水的木头小楼。这就是独具湘西魅力的土家族吊脚楼。

关于土家吊脚楼的传说有很多个,这是其中之一: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人们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的吊脚楼。

以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盖顶的,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又由于位置讲究,所以建造土家吊脚楼

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首先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它为“伐青山”,一般选用椿树或紫树,因为“椿”、“紫”的谐音是“春”、“子”,表示吉祥,意味着春常到,子孙旺;第二步则是加工大梁和柱料,土家人称为“架大码”,他们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名叫“排扇”,就是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竖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主人要选择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立屋坚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

篇二:土家族民俗建筑

公共选修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

班 级: 古典家具艺术鉴赏 任课教师: 叶聪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建筑 吴琴 学号:1306104038 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1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目录:

《一》、土家族吊脚楼的地域特征

一、简介

二、吊脚楼的由来

三、地理位置

《二》、土家族吊脚楼独特的选址、建筑材料及环境

一、选址

二、材料

三、环境

《三》、土家族吊脚楼的结构、建筑特色及建筑形式

一、 吊脚楼的结构

二、 吊脚楼的建筑特色

三、 吊脚楼的建筑形式

《四》、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传说、历史发展、民居的优势及文化内涵

一、 建筑传说

二、 历史发展

三、 民居的优势

四、 文化内涵

《五》.、结语

摘要: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由落地建造的座子屋与架空的横屋组成的"半干栏",是我国南方干栏式建筑一个独特的类型。吊脚楼民居主要分布于鄂西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聚居地的武陵山区。吊脚楼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专家们研究少数民族民居住宅的重要对象。笔者将从吊脚楼的地域特征、来由、建筑特色等方面来分析湘西土家楼吊脚楼。

《 一》、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地域特征简介

一、简介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庄裕光《干阑建筑》)一种房屋。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二、 地理位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可分为西北中山山原地貌、中部中底山山原地貌、中部及东南部低山丘岗平原地貌区,最高海拔1737米,最低海拔97.1米。

《二》、土家族吊脚楼独特的建筑材料及环境

一、建筑材料的选用

观察湘西吊脚楼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发现以当地的杉木作为主要材料。杉木是中国特有的和重要的速生树种之一,分布在淮河秦岭以南地区。杉木树体高大,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轻软,加工容易,不翘不裂,耐腐防虫,耐磨性强,而且具有芳香气味,有木中之王的美称,为中国重要的建筑用材和家具用材。因为杉木材的这些优点,被广泛用于湘西吊脚楼的建筑构架、围板、栏杆、地板、门窗和雕刻,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四、 吊脚楼周边的环境

(所有图片来自百度)

土家人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土家族爱群居,住吊脚楼。

《三》、吊脚楼的结构、建筑特色、建筑形式

一、结构

一般人家房屋规模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为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为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的结构是: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二、建筑特色

湘西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建筑框架完全采用木材、榫卯接合方式建成。所谓“脚”者,其实是几根支撑楼房的粗大木桩。建在水边的湘西吊脚楼,伸出两只长长的前“脚”,深深地插在江水里,与搭在河岸上的另一边墙基共同支撑起一栋栋楼房;在山腰上,湘西吊脚楼的前两只“脚”则稳稳地顶在低处,与另一边的墙基共同把楼房支撑平衡。也有一些建在平地上的湘西吊脚楼,那是由几根长短一样的木桩把楼房从地面上支撑起来的。木楼的地板高于室外地面6O厘米左右,有时悬空达1米。这样使木楼底部通风,从而可保持室内地面干燥,防避毒蛇猛兽的侵扰(最早)。

湘西吊脚楼分两层或多层形式,下层多畅空,里面多作牛、猪等牲畜棚及储存农具与杂物。楼上为客堂与卧室,四周伸出有挑廊,楼上前半部光线充足,主人可以在廊里做活儿和休息。这些廊子的柱子有的不着地,以便人畜在下面通行,廊子重量完全靠挑出的木梁承受。湘西吊脚楼看起来美观,灵巧别致,凌空欲飞;住起来舒适,干爽透气,通风采光;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 “地不平我身平”的哲学思想。

湘西吊脚楼有时也称为“干阑”式建筑,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塔、喜子格、亚字格、四方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底端常雕绣球,金爪等各种形体。湘西吊脚楼上下铺楼板,楼上开有窗户,通风向阳。窗棂刻有双凤朝阳,喜鹊嗓梅,狮子滚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种花草,古朴雅秀,既美观又实用,很有民族住房的特色。

三、建筑形式

湘西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

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

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湘西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湘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湘西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湘西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四》、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传说、历史发展、民居的优势及文化内涵

一、建筑传说

很久以前,土家人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或大树下,靠狩猎、捕鱼为

生。天上张天王看见土家人世代住山洞和大树下,生活很苦,他要去东海龙王那里借一座殿宇来送给土家人。张天王到了东海龙宫,见到龙王就直说了。龙王心想:我的殿宇又大又重,量你也搬不动。于是就答应了。张天王来到一座吊脚三柱二骑的殿宇前,用手轻轻一提,就把殿宇提起来了。龙王一见,后悔不该答应。只好勉强地说:“用后还回来。”张天王说:

“七

篇三:土家族吊脚楼浅析与文化传承

土家族吊脚楼浅析与文化传承

姓名:陈卫东

班级:09级城市规划2班

学号:312009080702240

任课老师:钟健

目录

土家族吊脚楼浅析与文化传承.........................................................2

一、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结构和材料...............................................2

二、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类型.........................................................2三、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内涵.........................................................4

四、土家族吊脚楼的代表——凤凰吊脚楼.......................................8

五、小结..........................................................................................9

土家族吊脚楼浅析与文化传承

土家族是聚居于武陵山区的一个内陆民族。主要集中在湘、黔、渝、鄂等省市交界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

千百年来,土家族先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土家人以其坚忍不拔的民族意志、富于开拓的民族精神和勤劳勇敢的民族智慧,创造了地域色彩鲜明、民族特点突出的土家文化,为武陵山区的开发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吊脚楼就是土家文化中的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本文拟就土家族吊脚楼的类型及其文化内涵作粗浅探讨,试图从一个侧面来展示土家人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促进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一、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结构和材料

土家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者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者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盖瓦,只许益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归流”后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土家族吊脚楼采用榫卯结构,全房不用一颗钉子是我国古建的精华所在,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

土家族吊脚楼基本结构 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

二、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类型

吊脚楼这一古老民居,为“干栏”建筑的一种主要形式,是鄂、渝、湘、黔地区土家族普遍使用的一种建筑模式。传统吊脚楼属纯木结构建筑,采用穿斗式,不用一钉一铆,梁、

柱、

枋、板、椽、檩、榫均以木加工而成,一般依山就势,以吊脚之高低来适应地形之变化并将楼房与平房结为一体,故有人称之为“半干栏式建筑”。但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尤其是近年来土家族社会的巨大变迁,吊脚楼在用材上也开始使用现代建筑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传统土家族吊脚楼的现代转型与调适。

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其平面大体分为五种类型: “一” 字型、“L”型、“撮箕口”型、“回”字型、“复合”型和“现代”型等。

1、“一”字型。最基本的住宅形式由三间正屋并列,中间为堂屋,两侧为人间(鄂西称为“房屋”)。堂屋是祭祀、迎宾、办理红白喜事的场所,人间为卧室,一般父母住左边,孩子住右边。人间又以柱为界,前为伙房(又叫“火铺堂”), 后为卧室,中间设火坑。人间上部为天楼,主要用以贮藏粮食,伙房上可熏烘腊肉。正房中堂靠近大门一边设燕子楼。“一”字屋正屋一般不吊脚,但随着地形变化亦有吊脚,形成明三暗五的格局。

“一”字型(单吊式)

2、“L”型。许多土家族都是将厢房做成吊脚楼形式,即是在房屋转角处立“将军柱”以支撑房屋的重心。厢房一般以中柱为界,前为灶台,后为卧室。这种吊脚楼模式的变化主要在于厢房空间的扩展,而原来三间房子并列的模式并无改变。这种吊脚楼在鄂西土家族地区比较流行。

“L”型

3、“撮箕口”型。撮箕口型就是在“L”型吊角楼形式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厢房而形成的新模式。这种形式的吊角楼,三间并排的正房并没有改变,只是进一步扩大占地面积,扩展空间的一种变形。这种吊脚楼适合大家庭居住,在土家族地区也较为普遍。

“撮箕口”型(双吊式)

4、“回”型。“回”型就是在“撮箕口”上加门,进一步发展成四合天井式,乃至另加围屋的模式。土家吊楼与四合院的有机结合,见证了土家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土家族文化交流的产物。

“回”型(四合院式)

5、“现代”型。现代型为现代钢筋水泥建筑与干栏建筑的一种有机结合,是传统土家吊脚楼的当代变迁。传统土家族吊脚楼三间并列的正屋,均为土木结构,但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其建筑材料逐渐钢筋水泥材料所代替。这样,原来三间土木房变成了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建筑。在三间钢筋水泥房的上面,再按照土家族干栏模式修建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子,同时,再在钢筋水泥房的后面接三间土木建筑的房间(俗称“拖檐”),以作火塘、储存间或年长者居住(年老者上下楼不安全,同时也比较暖和)。这种“现代”型模式,不仅是对居住空间的横面扩展,也是对纵向空间的扩展,是对传统吊脚楼的继承和发展。这种模式的吊脚楼,近来在鄂西土家族地区也开始出现。

“现代”型

6、“复合”型。这种住宅模式,主要是在“一”字型的基础上,兼顾以上所述的其他一种或几种模式,以“吊脚”为支点,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空间扩展的一种复合型吊脚楼模式。

“复合”型(二屋吊式)“复合”型(平地起吊式)

土家族吊脚楼的主要类型为以上几种模式。吊脚楼是土家先民千百年来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文化产物,是土家族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具有丰富的文化精神和内涵。

三、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内涵

吊脚楼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吊脚楼是土家族先民与自然和谐相处、取于自然、利用自然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吊脚楼不仅展示了土家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蕴涵了土家人的信仰崇拜、风水观念和民族伦理道德等内容,而且还是土家族民族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主要场所,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物质空间。因此,分析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内涵及其


土家族吊脚楼的位置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meiwen/134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