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推行绿色节能建筑的根本思路与对策

时间:2019-09-16 10:52:56 来源:免费论文网

推行绿色节能建筑的根本思路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推行,对策,节能,思路,建筑

推行绿色节能建筑的根本思路与对策 本文简介:摘要: 地球能够提供给人类的能源和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人类要想长期在这个地球上繁衍生息,必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按照十九大提出的那样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使我们更加清醒地

推行绿色节能建筑的根本思路与对策 本文内容:

  摘 要: 地球能够提供给人类的能源和资源毕竟是有限的, 人类要想长期在这个地球上繁衍生息, 必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按照十九大提出的那样推进绿色发展,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的发展理念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资源的短缺、能源利用率较低以及环境污染等事实, 据此提出构建绿色建筑, 创建低碳生活的口号与目标。本文重点浅析中国绿色建筑的现状, 提出绿色建筑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 绿色建筑; 低碳生活; 节能;

  1、 中国绿色节能建筑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十九大提出,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绿色节能建筑思想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近年来, 中国创设了“中国绿色节能建筑创新奖”, 意味着中国正式且全身心的进入了提倡绿色节能建筑的工作阶段。但是作为新兴理念的绿色节能建筑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相应其发展也受到了很多因素制约。

  1.1、 绿色节能建筑知识与理念的缺乏

  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的大国,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导致不可再生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但中国的建筑设计人员以及施工工作者对绿色建筑知识与理念接触较晚, 使之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导致过去实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步伐缓慢。

  1.2、 强有效的法规与政策的缺失

  多年来, 国家对扶持以及引导绿色建筑等理念缺乏强有效的法规政策, 中国目前的法律与法规仅仅是对能源、水资源、土地以及原材料等的节约作了简单规定, 但这一简单规定并没有设立统一的参考标准规范, 导致绿色建筑工作的实施长期滞后, 也成为中国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国家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

  1.3、 新技术和系统其标准规范的缺失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其绿色节能建筑早已在经济发展以及能耗率持续降低两方面获得很大程度的突出成就, 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对推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步伐有很重要的意义。即使中国也设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 但是有关建筑的“节水、节材、节地、节能”与环境保护其综合性的标准体制还尚未完善。

  2、 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活共同目标

  绿色节能建筑与低碳生活即意味着节能。节约自然能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即是以低污染与低能耗作为底线的经济。低碳生活与低碳经济不单单表示制造业需加快取缔高污染与高能耗的相对落后的生产力, 促进节能减排类型的科技创新, 同时也要引导人们去反思哪一种类型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是对资源的浪费以及增加排污量, 进而充分的发挥消费生活等领域节能减排的潜能。

  绿色建筑以及低碳生活的共同目标即为通过人们的建筑行为和消费的行为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保证为人类长期生存发展提供所必须的自然能源、环境等基础条件。因此, 人类务必要控制并约束其行为对消耗自然能源的水平、规模以及频率, 以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其功能的完整性, 实现人们生存观的完善、进步与优化, 以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来达到自然可持续的发展诉求。通过提升创新水平以及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减少能源的消耗, 以达到宜居和谐的生态环境。要积极发现再生资源、新资源、循环资源和可替代的资源, 进而缓解并解决压制威胁人类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

  3、 推行绿色节能建筑的根本思路与对策

  中国的绿色建筑推行起步相对较晚, 在设计与施工方面缺乏成熟的经验与技术。建筑所具备的自身使用年限, 作为一种高价消费品, 不可能频繁的进行更新, 因此延长建筑物其使用年限可以降低废料产生, 同时也可以节约资源。中国要想推行绿色节能建筑, 务必要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来增强并发挥政府其导向与管理的能力与作用, 及时的提出来切合实际的绿色节能建筑作业思路与对策, 加大推行绿色节能建筑工作的快速稳步开展。

  3.1、 推行绿色节能建筑的工作理念

  (1) 从建筑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以及创新技术等的方面全面推推行绿色节能建筑。

  (2) 从建筑立项、设计、规划、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维护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3.2、 推行绿色节能建筑其重要对策

  (1) 因为中国耕地的面积在逐步减少, 其高层建筑的存在不单单解决了人类住房问题, 同时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小, 把一定的土地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遵循一定的建筑节能和人与自然共存的建筑原则。

  (2) 制定更加广泛全面的建筑节能标准和技术规范, 鼓励和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绿色建筑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风俗习惯, 尽量使用节能材料, 将建筑节能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和。

  3.3、 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对策

  绿色建筑的根本是节能。因此做好节能设计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最主要途径。

  3.3.1、 建筑屋顶与外墙节能设计对策

  外墙和屋顶保温原措施的运用起到一定的保温和隔热效用, 确保在冬天温度低的地区, 夏天温度高的地区其室内有着舒适的生存温度, 在一定程度上, 节省了冬天取暖及夏天降温所使用电力等资源。对屋顶与外墙实施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不但节省了国家资源, 同时也调节室内温度, 为人们创造较好的生存环境。

  3.3.2 建筑门窗节能设计对策

  建筑的门窗重点有通行、采光以及通风的作用, 同时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之中需做主要处理一个环节。提高建筑物门窗的面积, 加强建筑物室内的采光以及通风效果, 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 但是对室内隔热与保温设计带来一定程度的难题, 所以中国相继推出一些较为强制性的规定, 明确建筑开窗的面积比例。假如一味的追求绿色建筑其节能的功效, 导致开窗面积过小, 将不利于建筑室内空气流通, 进而使人有一种压迫感。所以科学的对门窗进行节能设计才可以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目标。另外, 严格控制门窗的密封性能和隔热效果也是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3.3.3、 绿色建筑设计中加大对可持续资源的运用

  (1) 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在建筑中, 太阳能热水器的运用为人们创造了非常方便的热水, 不仅环保而且经济。其次太阳能路灯、观赏灯在许多地区已被广泛利用。光伏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太阳能发电渐渐的取代部分火力式发电, 节省社会的煤炭资源, 遵循低碳生活的导向。

  (2) 风能的运用

  中国有着非常富裕的风力能源, 但其总体的使用率相对很低, 2005年中国的风力发电产生的总量只占全国发电总量的2%, 是印度的1/4。近年来风能利用在我国逐渐增多。但整体来讲中国还尚未步入风力能源的广泛运用阶段。因此我国应当推行风能的使用率, 在设备与技术上, 我们可从一些西方先进的国家引入, 在一些合适的地区完全可将风能式发电取代火力式发电, 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并提升当地的空气质量。

  4、 绿色建筑, 低碳生活从每一个人做起

  人类在生存的过程中, 即为消费能源与自然排放的一个过程。二氧化碳作为人们消费能源的产物, 同时也是导致温室效应问题的重点。伴随着人类数量增加与活动能量膨胀, 人类活动已严重危及到自身生存环境。十九大提出,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 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 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为今后可持续的发展道明方向, 也使群众更进一步的关注低碳经济的实行。

  中国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减排指标, 即到2020年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左右, 低碳生活已如约而至, 正贯穿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中, 需要每个人做到节电、节水、节地、节气、节碳、节油, 从每一个人做起, 从此刻做起。低碳生活是人类构建的绿色生活模式, 只要积极行动, 人人参与, 就能够接近低碳生活, 实现低碳生活的目标。

  5、 结语

  总之, 发展绿色建筑, 倡导低碳生活, 是十九大提出的“要坚持环境友好, 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具体实践, 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从“高碳”到“低碳”的时代跨越,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林宪德.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11.
  [2]宗敏.绿色建筑设计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5.
  [3]高兆华.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
  [4]田华, 赵文学.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经西建筑, 2010, 36.
  [5]十九大报告.

    程诗轩.浅谈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活[J].低碳世界,2018(10):200-201.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推行绿色节能建筑的根本思路与对策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260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